昆仑山就是大巴山、荆山
1601年罗马人利马窦绘制的《堪舆万国图》中。昆仑山就在岷山附近。仇池山,古称昆仑山、武都山。地处东称秦岭,南据大巴山、西领岷山,北涉陇山。也是秦岭、大巴山、岷山、陇山的交汇点
《书·禹贡》曰: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孔安国注曰:此谓梁山龙门也。)壸口雷首,至於太岳,(三山在冀州南河之地。)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倾朱圉鸟鼠,(西倾朱圉在积石以东,鸟鼠谓所出,在陇西,三者雍州之南。都在西秦岭)至于太华,(相首尾而东也。)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导嶓冢至于荆山,(漾水嶓冢山梁州,经荆山,荆山在荆州也。)内方,至于大别,(内方大别二山名,在荆州,汉所出。)岷山之阳,至于衡山。(岷山,江所出,在梁州。衡山,江所经,在荆州。)《九域志》云:大潭县(陇南市礼县)有朱圉山,大潭故城在今西和县西南三百里,本汉陇西西县地,蔡《传》谓冀县即大潭《图经》曰:岐山亦名天柱山。《禹贡》曰:导岍及岐。
《玄元记》曰:昆仑西南山,周回三万里,巨蛇绕之三周,蛇长九万里。
《河图》曰:嶓冢山,上为狼星。武关山为地门,上为天高星,主囹圄。荆山为地雌,上为轩辕星。大别山为地理,天以合地以通。三危山在鸟鼠之西南,上为天苑星。岐山在昆仑东南,为地乳,上为天糜星。汶山之地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上,上为天井星。桐柏山为地穴,鸟鼠同穴山之干也,上为掩毕星。熊耳山,地门也,精上为毕附耳星。
据《淮南子·地形训》曰:河出积石。睢出荆山。淮出桐柏山。睢出羽山。清漳出曷戾,浊漳出发包。 济出王屋。时、泗、沂、出?11、台、术。洛出猎山,汶出弗其,西流合于济。汉 出れ冢。泾出薄落之山。渭出鸟鼠同穴。伊出上魏。雒出熊耳。浚出华窍。维出 覆舟。汾出燕京。衽出熊。淄出目饴。丹水出高褚。股出焦山。镐出鲜于。 凉出茅庐、石梁,汝出猛山。淇出大号。晋出龙山结结,合出封羊。辽出砥石, 釜出景,岐出石桥,呼沱出鲁平,泥涂渊出山,维湿北流出于燕。
巴国应在大巴山北端陇南市徽县境内,巴人是中国古代西南及中南地区的一个部落。据专家学者考证,“巴”的地域范围大体界定在重庆全境、北起汉水、南至鄂西清江流域、东至宜昌、西达川东的地区,。
传说在殷末,巴和蜀都曾参加了周武王伐纣的战争。巴人有著名的“巴渝舞”,“歌舞以凌殷人”。武王克殷后,曾封宗姬于巴,爵之以子,大概建国在汉水中游。巴在春秋时和邻近的鄾﹑邓﹑申﹑楚等国都有交往,和楚还有婚姻关系。但后来也被楚所并,为楚汉中郡。在今重庆东部涪陵地区当时还有一个枳巴,战国后期灭于楚。秦在灭蜀国之后,随后也灭掉建都江州(今重庆)的巴国。后又从楚夺得大片巴地,建立巴郡。秦灭巴蜀,为进一步灭楚和统一六国准备了条件。
公元前12世纪开始,巴地的族人从陇南开始,经过汉中,再到湖北的襄阳,随后又折回巴东、鱼复(今奉节),溯江而上,抵上丹山(今四川叙永)。国三间大夫屈原《楚辞》中也提到昆仑山。屈原自称为“帝高阳之后裔”,高阳在哪里?姜亮夫先生主张“高阳氏来自西方”,即“西羌”,也就是从昆仑山来的。我们及汉族发源于西方的昆仑,这说法是对的,也只有昆仑山才当得起高阳氏的发祥之地(姜亮夫《楚辞今译讲录》)。楚是夏人的后裔,夏起于西北,“屈子心中所想象的‘旧乡’即老家是在昆仑”,也说明屈子有一定的材料来源(姜亮夫《楚辞今译讲录》),这说明巴、楚、蜀、秦文化一脉相承。
据《淮南子》记载:“峣山崩,薄洛之水涸”,“泾出薄洛之山”“洛出猎山,汶出弗其,西流合于济。汉 出れ冢。泾出薄落之山。渭出鸟鼠同穴。伊出上魏。雒出熊耳”。峣山就是徽县的青泥岭,就是李白发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地方。”
漾水出昆仑山西北陬,入于南海,羽民之南。
漾水即汉水、洋水。大禹治的是汉水从字源学角度看,所谓“汉”字,其本义乃“国之大水”。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释:(汉)“域中大水也”。汉水是古人心目中的大水,汉水之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书中云:“大禹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尚书·禹贡》还称:“江、汉朝宗于海。”据说成书于先秦的地理、民族、历史、宗教、神话之集大成著作《山海经·西山经》中对汉水也有记载:“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左传》记载:“汉,水之祥也。”《孟子·滕文公下》说:“水由地下行,江、淮、河、汉是也。”《山海经》中称河水、赤水、弱水、漾水为上帝的四条“神泉”。上述表明,世界上本无汉水,大禹从嶓冢山导漾水东南流注于沔水才有汉水。大禹治水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下是创造了人类奇迹,人们认为这是天上银河流到了人间、是上天对人的恩赐,故自古就有“天汉”、“云汉”之称。“天汉”、“云汉”原意是指天上的银河。古人仰望神秘浩瀚的夜空,看见那横亘天际,烛照六合的银河星辉,不由产生奇妙的联想。汉水横卧九州大地之正中,正好与天河相配。即现在的嘉陵江上游——西汉水,南北朝以前,现在的嘉陵江和汉江为同一条江,南北朝时一场大地震以后,汉水分为西汉水和东汉水,即现在的嘉陵江和汉江,史称“嘉陵江夺汉”。据考证,西汉水,曾经是汉江的源头。《汉书》以西汉水某一支流为漾水。《水经》汉水上源为漾水,《辞海》也说:“漾水,古水名。古人说,以西汉水为汉水之源”。陇南市西和县政府所在地叫汉源镇,流经县城的河是漾水河。
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楚辞》中也提到昆仑山。屈原自称为“帝高阳之后裔”,高阳在哪里?姜亮夫先生主张“高阳氏来自西方”,即“西羌”,也就是从昆仑山来的。我们及汉族发源于西方的昆仑,这说法是对的,也只有昆仑山才当得起高阳氏的发祥之地(姜亮夫《楚辞今译讲录》)。楚是夏人的后裔,夏起于西北,“屈子心中所想象的‘旧乡’即老家是在昆仑”,也说明屈子有一定的材料来源(姜亮夫《楚辞今译讲录》),这说明巴、楚、蜀、秦文化一脉相承。
巴人是伏羲的后裔。据《山海经、海内经》载:“西南有巴国,太皞(伏羲)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
大禹岷山导江,导的是白龙江,是江水,是嘉陵江
据《尚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迆北,会于汇;东为不江,入于海。
据《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沱、涔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
据《华阳国志》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地称天府,原曰华阳。故其精灵则井络垂耀,江汉遵流。《河图括地象》曰:“岷山之地,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夏书》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泉源深盛,为四渎之首,缎拗为九江。
以上可以看出:岷山导江,一是,在梁州,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地称天府,原曰华阳。故《晋地道记》曰:梁州南至桓水(白龙江),西抵黑水(白水江上游),东限扞关。自桓水以南为夷。二是故其精灵则井络垂耀,江汉遵流。《河图括地象》曰:“岷山之地,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三是,“岷山导江,东别为沱。”要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的只有陇南市。陇南市境内的白龙江上游的岷江。又名宕昌河,羌水,白龙江,乾江。因北宋时上游(今宕昌县阿坞镇)置岷州,故名。属嘉陵江二级支流。发源于宕昌县北部南北秦岭分水岭(也属岷山北地)的红岩沟及别竜沟。宕昌县西北为洮河流域和定西市岷县相连,洮河南岸属迭山山脉(古称岷山),洮河至岷县城东,由东西走向,突然转为南北走向,横切山岭而过,形成很不自然弯曲。据调查,古洮河很可能原循岷县城东的迭藏河南流入白龙江上游的岷江,后因地面掀升,东面自南北流的迭藏河溯源侵蚀强烈,切割分水岭,劫夺迭藏河水源,使其改向北流,至今迭藏河与小岷江(宕昌河)之间的分水岭仍有古河床的痕迹。可见小岷江是被袭夺河(或称断头河)。洮河自岷县以下为袭夺河,迭藏河则为袭夺后的倒流河。这是不是大禹治水后的痕迹。
这里是大禹治水“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地方,就是江水的源头。重庆古称江州,武汉古称江夏,古江水应是白龙江上游的岷江,经白龙江,经嘉陵江,注入长江的水。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子时虽都江州,或治垫江,或治平都,后治阆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这说明巴国的都城是江都,但设置垫江,平都,阆中,重庆。都在嘉陵江流域,可以肯定的说古时的江水,就是嘉陵江。白龙江上游的岷*是江源。据《读史方與纪要·秦州》说:“江左又于氐池立北秦州。氐池即仇池。今陕西成县西北百里,有仇池城。”
三皇中的第三位神农氏,也就是炎帝,我们称之为人皇。那么接下来看,少典氏的大儿子成为了炎帝。炎帝相传姓姜,这或许显示其曾以羊为主要肉食(有说因为生于姜水),并显示仍依存有母系社会的传统,羊加女合二为一(另姬、姒、姚、嬴都有此特征)。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而发源于陇南的羌水的“羌”羊加儿合二为一,陇南人“羌”、“姜”同音。《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名女登;为少典妇,游于华阳(陇南市古属华阳国),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神农氏生于西羌(陇南市在夏、商、周时,因在西垂,又是羌地,故称西羌)。有圣德,以火得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徒鲁。又曰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可见炎帝部落是以牛为图腾崇拜,陇南市宕昌县韩院乡(宕昌县古称羌道)有牛头寺。羌水、姜水、江水、嘉陵江发源于陇南市宕昌县将台乡强(姜)台山。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