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侠客行》读书杂谈

金庸《侠客行》读书杂谈

首页角色扮演金庸侠客行更新时间:2024-05-01

《侠客行》于1965年首次连载报刊,本书未表现家国情怀,也没在江湖的尔虞我诈上着墨太多,而以爽快的悬念吸引读者。

《侠客行》书名是借用李白的同名唐诗。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唐代游侠之风盛行,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李白喜剑术,方能写出江湖侠义气很浓的唐诗,诗中称赞战国时的侠士朱亥、侯嬴,而对杨雄这样的儒生不以为难。“十步*一人”只是表现侠士的勇猛,并不是滥*。

“玄铁之令,有求必应”,摩天崖谢烟客发出的玄铁令,共三枚,“分赠三位当年于谢先生有恩的朋友,说道只须持此令来,亲手交在谢先生手中,便可令你做一件事,不论如何艰难凶险,谢先生也必代他做到。”这是重信守诺的侠客作派。《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答应赵敏的三件事,如出一辙。看来金庸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倡“诚信教育”,可在小说中实现都太难,罔论在现实中。

张无忌答应赵敏三件事,或许有几分乐意。但谢烟客就不同了,“我只有带他到摩天崖去,他若出口求我一件轻而易举之事,那是他的运气,否则好歹也设法取了他的性命。连这样一个小娃娃也炮制不了,摩天居士还算什么人了?”

石中玉,是雪山派弟子,后机缘巧合当上长乐帮帮主。石破天,出场是一个捡烧饼吃的小乞丐。两人面貌一样,以致众人误会,是小说中一条主线。这一桥段,别的小说也用过。小说中并没有交代两人声音如何,多少算是漏洞。

“赏善罚恶令”,是本小说很吸引人的构思,“闪闪发光的白铜牌子,约有巴掌大小”,这铜牌只发给门派掌门,接到这铜牌,就得去侠客岛喝腊八粥,不去的话,整个门派就得遭殃。头十年去了37人,第二个十年去了48人,第三个十年去了53人。“过去三十年中奉令而去侠客岛的那些帮主、总舵主、掌门人,又有那一个回来过了?”

侠客岛凭借绝世武功,威慑整个武林,每隔十年出现一次浩劫。侠客岛的武功为何如此之强?侠客岛上又是些什么人?那些被强邀去侠客岛的武林前辈下落如何?爽快的情节牵出许多悬念。

赏善罚恶使者强邀,不服的后果是灭帮、灭门,如飞鱼帮、铁叉会,哪怕是躲到天边,也会被找出。酿造的一个个血案,不免给本书添上浓浓的血腥味。只看小说或许能一带而过,拍出电视毕竟感到炫耀武力过分。

侠客岛龙岛主的解释,“凡是给侠客岛剿灭的门派帮会,都是罪大恶极、天所不容之徒。我们虽不敢说替天行道,然而是非善恶,却也分得清清楚楚。”

灭帮、灭门打击面太大,即使门派帮会是罪大恶极,也不是帮中每个人都罪至于死。

那么接了铜牌去侠客岛的人为何一个都没回来?这是本书最大的悬念,我们知道小说开头的渲染,悬念越大,结尾时往往就越难自圆其说,给人的感觉是一本书只看九成足矣。

让我们看看龙岛主是怎么说的,“各位来到侠客岛是出于自愿,若要离去,又有谁敢强留?海滩边大船小船一应俱全,各位何时意欲归去,尽可自便。”这可是最出人意料的地方,原来到了侠客岛想回就回,并无人阻止。

吸引众多武林高手一生不归的,原来是对武学的执念。侠客岛上24间石室墙壁上高深的武功秘籍,才是一众武痴“怅然人去无回往”的原因。

“待看了那古诗图解是什么东西,便即离去。”这是人之痴迷的开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