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静宁县治平镇刘河村与李店镇五方河村交界处的成纪古城遗址是治平镇最大的历史遗存。
该遗址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60米,总面积33.6万平方米。目前城址只剩1/3,西北和东北部残墙尚存。整个城址压在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及青铜时代齐家文化遗址上。城址内外散布大量秦、汉时期的板瓦、筒瓦、瓦当、铺地砖和陶器碎片,还杂有唐宋时期的瓷片。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遗址充分证明了早在四五千年前,治平川已经有了相当高的经济文化生活。
成纪古城遗址
尤其是距离现在四千三百年前治平乡后柳沟村“静宁齐家七宝”的出土,更是惊动了全国。1984年,治平乡后柳沟村出土“静宁齐家七宝(3件玉璧和4件玉琮)”,其中蚕节纹青绿玉琮质地温润,色泽柔和,琢磨精致,系新疆和田青玉制成,属国宝级文物,被文物专家杨伯达先生认为是“齐家文化最精美的玉琮”。证明在距今4300年前,治平镇周围原始宗教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也证明了治平镇处于新疆和田到中原的“玉石之路”上。
著名史前玉器收藏家艾丹认为,齐家文化玉器中玉琮与玉璧的比例是1:100。玉琮在整个齐家文化玉器中虽然数量较少,其在礼器中的崇高地位却是不言而喻的。见艾丹《玉器时代》,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第30页。
蚕节纹青绿玉琮(静宁博物馆藏)
春秋战国时期,以铲形实足鬲为代表的土著文化从南向北沿葫芦河逐渐被袋足鬲取代。治平乡刘河村出土的“乳状袋足陶鬲”“曲折纹灰陶斝”证明此地为戎族活动区(西戎文化中陶器的主要特征是袋足鬲)。
乳状袋足陶鬲(静宁博物馆藏)
公元前279年, 秦昭王二十八年, 秦攻取义渠戎狄道后,置陇西郡, 成纪县此时应已存在,当为陇西郡属县。在今成纪古城遗址出土的大篆书“帛美禾大”半瓦当为秦代成纪城就存在的物证。
公元前176年 汉文帝四年 威戎武家塬汉简:六月中,外人入盗成纪闉、橆、婢、嫈等四人,成纪令吏服求廉问外。 这批木牍的发现把成纪县确切建置下限时间确定在西汉文帝四年(前176年)之前。2006年李店乡政府在五方河村村出土“成纪容三升灰陶壶”,这种容器类陶壶也称“锺”,该锺为泥质灰陶,通高13.5厘米,最大腹径13.5厘米,肩部刻有2行小篆体“成纪容三升”5字铭文。“成纪”刻铭的文物在全省乃至全国属首次发现。
汉文帝时,李广父亲李尚做成纪令,扎根成纪,便奠定了成纪李氏崛起百代,独步千年的新起点。成纪县当时的人口当在万户以上,50000余口。《汉书·卷19上·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汉武帝元鼎三年,分陇西郡为陇西郡和天水郡,天水郡郡治平襄,今通渭县城附近。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到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6年),这190年时间里,通过静宁南部成纪古城的丝绸之路成为长安到西域的主要丝绸之路。其具体线路为长安——宝鸡——陇县——固关——秦安陇城——五营——莲花——静宁仁大——成纪古城——治平——新店——通渭陇川——陇山——陇阳——平襄(通渭县城附近)——兰州。 李店镇王沟村汉墓群出土的近百件精美文物,如变体云纹漆耳杯、司马豲印、豲字印、弦纹铜鼎、玉璧、玉璜、玉环等,无不证明着经古成纪南丝绸之路北支线为当时东西交通主干道。
西汉成纪城
公元14年 王莽天凤元年 改天水郡为填戎郡,又分置阿阳郡,治成纪,后又复旧制。郦道元《水经注•卷17•渭水》:西北当亭川东流出破石峡,津流遂断,故渎东径成纪县,故帝太皥庖牺所生之处也,汉以为天水郡县,王莽之阿阳郡治也。又东潜源隐发通成纪水,东南入瓦亭水。
23年 王莽地皇四年 七月,成纪人隗嚣起兵成纪,在成纪县邑东面建高祖庙,设坛而盟,割据陇右,建元复汉。以平襄人行巡、阿阳人王捷、长陵人王元为大将军。
74年, 永平十七年, 改天水郡为汉阳郡,辖13县。成纪、阿阳属汉阳郡,上邽、西县原属陇西郡,该年划拨汉阳郡。
262年,魏元帝景元三年, 今静宁县境北部属雍州广魏郡,成纪县属雍州天水郡。《晋书》卷14:天水郡,汉武置,孝明改为汉阳,晋复为天水。统县六,户八千五百。上邽、冀、始昌、新阳、显新、成纪。
322年, 前赵刘曜光初五年, 成纪平庄人陈安占据陇城、上邽。陇上的氐族、羌族部落都归附陈安,陈安拥有兵众十多万。
395年, 后秦姚兴皇初二年, 后凉吕光帅军10万东攻西秦乞伏乾归,朝臣劝乾归先撤成纪,避后凉兵锋。《晋书》卷125:乾归乃称藩于光,遣子勃勃为质,既而悔之,遂诛周等。乞伏轲殚与乞伏益州不平,奔于吕光,光又伐之,咸劝其东奔成纪,乾归不从。
396年,晋太元二十一年,越质诘归率三万鲜卑人叛西秦东奔投靠后秦皇帝姚兴,被姚兴安置于成纪。《晋书》卷117:“鲜卑越质诘归率户三万叛乞伏乾归,降于兴,兴处之于成纪,拜使持节、镇西将军、平襄公。”
397年,后秦皇初四年 正月,后凉吕光派吕延攻乞伏乾归,乾归派间谍送假情报给吕延,说乞伏乾归溃败,正向成纪逃跑。吕延信以为真,帅少量骑兵追赶,中途被乾归伏兵击*。《晋书》卷122:乾归……乃纵反间,称乾归众溃,东奔成纪,吕延信之,引师轻进。……延不从,与乾归相遇,战败死之。
524年, 孝明帝元诩正光五年,北魏起义军内讧,起义领袖胡琛任用吕伯度为大都督、秦王,大败另一支起义军莫折念生部将杜粲于成纪。《魏书•卷59•萧宝夤》:琛以伯度为大都督、秦王,资其士马还征秦州,大败念生将杜粲于成纪,又破其金城王莫折普贤于水洛城,遂至显亲。
535年, 西魏大统元年 废成纪县。郭黎安在其《隋书•地理志》所载旧置郡县考(秦雍部分)中指出北魏孝昌前成纪县尚未废,成纪县可能废于北魏末或西魏初。
562年左右, 北周保定年间 李渊祖父李虎卒后,保定年间追封唐国公。李渊父亲李昞袭封唐国公,因世居成纪长寿乡,该乡俗称“唐公乡”。
577年, 建德六年, 北周建立后,重新厘定州郡区划。在阿阳城置河阳郡,属秦州,领县一,河阳县。复置成纪县,属秦州略阳郡。《隋书•卷29•地理志》成纪:旧废,后周复置。有龙马城、仙人硖。
603年, 隋文帝杨坚仁寿三年 改州为郡,隋为郡、县两级制。隋时天水郡,辖上邽、冀城、清水、秦岭、陇城、成纪6县,有户52130。
隋成纪城(治平成纪)
639年,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三年 全国有358州,1551县。今县境有成纪县,属秦州。秦州成纪、陇城、清水三县出产银,成纪县还有铜、铁 。唐代乡村4家为邻,5邻为保,5保为里,5里为乡。乡有耆老,管教化;里有里正,管土地、税收、治安等。
唐成纪城(显亲成纪)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秦州地震,秦州州治从上邽(今天水秦州区)移治成纪敬亲川。成纪县治也由小坑川(今治平川)移治敬亲川。《旧唐书》卷40陇右道秦州下记:成纪县,汉县,属天水郡,旧治小坑川。开元二十二年移治敬亲川,成纪亦徙新城。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二月十六日,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为对付叛军,大量抽调防御吐蕃的军事力量,导致边防空虚,吐蕃大举内犯。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整个陇右地区都陷入吐蕃控制之下。《新唐书·卷230·吐蕃传上》:(吐蕃)入大震关,取兰、河、鄯、洮等州,于是陇右地尽亡。
976年左右 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初年 北宋初,秦州州治仍在今秦安北郭嘉镇,元丰年间已南迁至上邽,上邽也更名为成纪,为秦州州治。《太平寰宇记》卷150:成纪县旧六乡,今三乡。本汉旧县也,属天水郡。《续汉书•郡国志》云:成纪属汉阳郡,汉阳即天水郡也,古帝庖牺氏所生之地。又《元丰九域志》卷3:“上,成纪。二乡。董城、道口务、夕阳三镇。有朱圉山、邽山、渭水、瓦亭川”说明成纪县在元丰年间(1078—1085)已移置今秦州区,直至明洪武初废。成纪旧六乡:目前能查到的有平庄乡 、长寿乡 。
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二月,朝廷诏泾原路宣抚使郭逵经画修筑揆吴川(今治平川)堡寨,筑成后赐名治平寨。
宋治平寨
宋范祖禹撰《郭将军逵墓志铭》详记其事:(治平四年)党羌令征反,*巡捡陈敢。朝廷议招怀,公以谓“始服终叛,为梗不已。今又*王官,当以威惩之。一族既破,诸部必降。因绳之以法,则边患当弭。”遂决意用兵。二月,师次捺吴川。令征挺身来降,公不许,命执之。进师讨诸未下者,大破之。拔鸱鹗、训狐等城,乃散谕诸羌“俾安心归业,毋若令征自取剿绝。”羌畏感,争出犒师。因驻兵塞外,观览山川,见强弱利害所在,乃城捺吴川。又遣诸酋谕青鸡川诸部,示以威信,悉效顺,又城青鸡川。二川形胜相恃,新附降羌万余帐,地数百里皆在腹中。乃置酒召诸酋犒燕,酒酣,语之曰:“汝等今日遂为王臣,何以报国?”诸酋顿首曰:“惟公命!” 公曰:“诸羌利牧养而拙耕稼,故二川沃壤为荒莱,汝等可近山畜牧,以闲田来献。”诸羌曰:“谨闻命,有吝田者我等为公灭之。”得良田千余顷,乃下令召弓箭手,人受田百亩,马五十匹。旬月得壮士千人,骑万匹,省屯戍馈运之劳。诏奖之,赐捺吴川堡曰治平寨,青鸡川堡曰鸡川寨。
治平寨第一任寨主景思立。
四川阆中三圣庙
景思立(?—1074),普州安岳人,治平寨寨主,德顺军知军,与兄景思忠,弟景思谊三兄弟均战死于疆场。今四川阆中三圣庙供奉着景思立、景思忠,弟景思谊三兄弟。
治平四年(1067),景思立跟随陕西宣抚使、名将郭逵到揆吴川(今静宁治平川)一带平定党令征叛乱。叛乱平定后,为招抚诸蕃,调和民族关系,宋廷决定修筑治平寨、青鸡寨二寨驻兵。景思立因主持修建治平寨而被提拔为首任治平寨寨主(1067—1069年在任)。治平寨在保障秦渭交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治平寨在保障秦渭交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治平四年(1067)镇戎军(今固原城)经静边寨、威戎堡、治平寨、甘谷城(今通渭县境内)至秦州车马大道均已打通。《宋会要辑稿·方域十九》载:“治平四年(1067)四月十八日,诏秦州、德顺军、庆州近割置鸡川、治平、荔原等堡寨,本为防托边界属户,通行兵马,令道路不得多招汉户居止,常切约束,无令过一百户。”
姚贵,治平寨第二任寨主,1069年在任,姚贵曾任得胜寨寨主,后由于将帅失去控制,众弓箭手发怒劫持了姚贵,关闭了城门,并*害了监押崔绚,攻羊牧隆城。宣抚使王尧臣派赵滋谕降八百余人,姚贵出走。《金石录·宋上》:姚贵墓在隆德县城西北三十里。
㭲(ji)勒萨,吐蕃熟户,治平寨杨奘川蕃部首领,被朝廷招降,任命为治平寨主。郑獬《郧溪集·卷7·治平寨杨奘川蕃部㭲勒萨等献土地可本族军主制》:尔等相率欵塞,挈地而来附,朕以四海为疆埸,奚取乎寻尺之田哉?盖嘉尔面内诚信明白,宜申显命,以主其军事,尔其奋励忠节,绥缉夷部,永为我保塞之臣。可!
阿克节,治平寨兵马副使。《长编》卷271:“治平寨蕃部阿克节探报西界人骑烧劫投汉蕃有实,诏补阿克节为本族兵马副使。”
熙宁四年(1071),北宋朝廷开始开挖从甘谷城经治平寨到通渭堡边壕,以防吐蕃西夏内侵。《潞公文集·卷19》:秦凤路甘谷城至治平寨、通渭堡自来虽界至分明,为未有壕堑,以致累年频有西人侵入地分,今令秦州德顺军于本界内开挖界壕,所贵久远别无交侵。
熙宁九年(1076),有个叫受原的人从治平寨返回陇干,途径水洛城。从受原行走路线基本能确定陇干城位置。1981年4月庄浪县水洛镇郭堡村出土北宋《寿原题记碑铭》载:丙辰首夏二日,自治平还陇干,五日过此,密尔水洛,雉堞在望,无从与兴祖相会,岂胜怊怅!饭毕,前如通边。寿原书。
熙宁九年(1076)十月,在德顺军城及静边寨、治平寨置卖茶场。北宋茶叶买卖由政府专营,不许私人买卖,政府从中收取高额税收。治平寨仅茶叶一项就需上缴769贯907文。熙宁十年德顺军税额。《宋会要辑稿·食货15·商税杂录》:熙宁十年德顺军税额,笼竿城:3728贯113文;水洛城:5590贯900文;静边寨:2105贯264文;隆德寨:1188贯537文;得胜寨:389贯893文;通边寨:346贯878文;治平寨:769贯907文。
元祐七年(1092),泾原路第八将常驻治平寨,统骑兵两千人以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69:元祐七年(1092),泾原第一、第二将在渭州,第三将在原州,第七将在德顺军,第八将在治平寨,第十一将在永兴军,第十二将在陇山,第四将在绥宁靖安寨。八将骑兵合五万人。
绍兴元年(1131)二月,金将撒离喝攻破德顺军静边寨,静边寨守将宋泾原路统制张中孚投降金人。自此,整个德顺军陷入金人统治。《金史》卷19:二月,金将撒离喝破德顺军静边寨,宋泾原路统制张中孚以城降。
绍兴三十一年(1161),宋军复秦州,金将合喜,率叛将张中彦驱军争夺秦州,吴挺先破其治平寨。金兵从南市城(静边寨,今城川靳寺)直扑治平寨。双方转战好几日,形势处于胶着状态,吴挺命令手下梅彦率众直出治平寨城门,大家都不理解,梅彦也害怕出城全军覆灭。吴挺命令梅彦率军出城,并随后关闭城门。梅彦只得率兵死战,吴挺率军偷偷绕出敌后,从高处直冲金兵,金兵遂惊败。难得的是事后吴挺不自为功,推梅彦功劳第一,当时的人都称赞吴挺。吴璘知道了这件事,也不报儿子的功劳。
当时随吴挺在治平寨同金人作战的还有一位大将彭杲。彭杲手持长矛,一马当先,直冲敌营,宋军紧随其后。无不以一当百,敌死尸满道,慌忙退入城中死守。第二天黎明,金人援兵到达,欲里应外合,反败为胜。彭杲率领骑兵稍做收缩,然后一鼓作气,*敌殆尽,攻占治平寨。彭杲也因功迁忠训郎,升为预备将。
随吴挺一起收复治平寨的宋将还有王中正、王价等将领。
吴璘率领的宋军收复德顺城后,在原州一战中战败。在原州战中,宋将姚仲命右军统制李在分治平寨的屯军500人,遣往援助。
但以后随着金人攻占水洛城,拦腰斩断了秦州到德顺的补给线,宋军只得放弃德顺城。镇守秦州的吴拱因兵力不足,不敢攻击占据水洛城的金军,只调集了部分人马前往治平寨,增强治平寨的守备,与水洛城的金军东西对峙。金军见宋军无力进攻,便在水洛城一带修城筑寨,招抚民众,并出兵向秦州和治平寨方向剽掠设伏,抢劫财物、捕捉宋军信使。
最后宋军反攻陇右失败,金人重新占领治平寨。
据《陇右金石录》记载:截至1930前,静宁治平堡还有一座“东岳行祠碑”。该碑为金大定十六年(1176)立。汴人焦濛记,临洮白宗道书。在静宁治平堡。
康熙《静宁州志·选举》载:金朝时陇干有进士一人,名康渥,见于治平寨碑。
金大定年间(1161——1189),治平寨寨主为杨贤宁。杨贤宁兼任熙秦路第十一副将骁骑尉,任武功将军。治平寨碑称赞他“治理宽厚平和,百姓之间少有告状的事”。修建“临川”“聚远”两个亭子。
金贞祐四年(1216)四月,在蒙古军队大兵压境下,金升德顺州为防御,十月升为节镇,军曰陇安。县六:陇干、隆德、水洛、威戎、治平、通边;寨四、堡一。《金史》卷26,志第7:德顺州,上,刺史。宋德顺军,国初隶熙秦路,皇统二年升为州,大定二十七年来属。贞祐四年四月升为防御,十月升为节镇,军曰陇安。户三万五千四百四十九。县六、寨四、堡一:(旧有上接镇、通安寨、王家城、牧龙城、同家堡、后废。)
自此,治平寨升格为县。
同年,治平县划归会宁州管辖。
至元二年(1265)治平、水洛并陇干县因户不满千,并治平、水洛入陇干。德顺州领两县:陇干、隆德。
元至大元年(1308),因德顺州附近地震频发,元政府改德顺州为静宁州。静宁的静来自静边寨,宁期望地方安宁。因地震,元政府改平阳路为晋宁,太原路为冀宁。《元史·卷50·五行志》:(大德十一年,1307年)八月壬寅(9月20日),开城路(今县境东北固原一带)官民庐舍皆震坏,压死故秦王妃也里完等五千余人。又《元史·卷22·武宗纪》:至大元年(1308)二月开成路又地震。《新元史·卷45·志第十二》:以地震,改平阳路为晋宁,太原路为冀宁。
元治平寨和秦州成纪
但改名并没换来频发的地震。
元延祐六年(1319),静宁州周围地区多处发生山陵崩塌,秦州成纪尤甚。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庄浪、定西、静宁、会州地震移山湮谷,陷没庐舍有不见其迹者。《元史》卷51:三月丁丑(4月18日),陕西地震。庄浪、定西、静宁、会州尤甚。移山湮谷,陷没庐舍有不见其迹者。至正十三年、至正十八年关陇地震,月余不止。
元至正十六年(1356),静宁州又发地震。《元史》卷43:三月,会州、定西、静宁、庄浪等州地震。
元洪武二年(1369)四月,大将军徐达部将李景隆率领明军至靖(静)宁州。静宁州归明。《明实录·明太祖实录》卷41下:四月乙酉,大将军徐达师至靖(静)宁州,故元知院杜伯卜哈遁去,达遣指挥潘某将兵追之,不及。获其人马还报,乃遣人招之。复遣兵徇下隆德县。又《明名臣琬琰录》卷五李景隆《都督佥事谢公神道碑铭》:夏四月(谢彦,字子超)破临洮、延安、平凉、静宁等。
明洪武三年(1370),朝廷确立屯田制,在静宁州设有平凉卫、巩昌卫、岷州卫、西古城卫、甘州中护卫,并续建固原卫、韩府安东卫,还有楚府营草厂、苑马寺草厂。凡是州城四周的平整川地能浇上水的都属各卫、草厂管辖,且不征税。
治平属平凉卫南路治平川。
《静宁州志·里卫》载:洪武辛亥年开始实施州卫相间、分离管理制度。州设立文官建州管理百姓,百姓大多为暂住新增户口,耕地大多为沙地、沟涧、岗坡,硗薄之地。卫属军户,不受州官节制,州城周围好地大多为卫所耕地。于是形成了军强民弱的局面。屯田军户每5户以1旗,50户为1总旗,110户为1百户,300户为1千户。
清顺治三年(1645)静宁州入清版图,直属平凉府。静宁州有31店镇,12里,3卫。治平属平凉卫南路治平川。
顺治五年(1647)十一月始庄浪县不属静宁州统辖,割平凉卫地分入焉。治平城随易之,为庄浪县三城之一,治平川属庄浪广盈里。
康熙五十七年(1718)五月二十一日,寅时,地大震,声如雷,城楼女墙、官署、民舍尽颓,南五台山前峰崩。治平川山崩壅河,压死居民数千口。清政府发赈金1300两,大口给银2两,小口1两5钱,露居者给苫银1两。
咸丰九年(1859),有个叫樊库(字盈亭)的治平人,逃荒到新疆奇台。同治年间,回民暴动,他召集陕甘出关难民1000余人,结队启程归里,到达甘肃境内的安西州,路遇新疆哈密钦差之子携印逃奔,经询问得知其父被伤,因无家可归,故此入关。樊库遂率领众人护送他入甘州(今张掖)时,新任伊犁将军赴疆途中受阻,驻节甘州。伊犁将军即具疏朝廷,详奏樊库护印之事。廷旨下,改伊犁将军为哈密钦差,委任樊库为七营统领,随左宗棠领军光复哈密。哈密奏捷后,因功赐樊库黄马褂蓝翎都司。后白彦虎活动于敦煌一带,樊库奉命征讨,因寡不敌众,以“曳柴扬尘”之计逃脱,进总兵之职。
1909年,治平川人口,850户,6222口。
民国31年(1942),庄浪广盈乡、云萃乡所属的部分地区划归静宁。调整为12乡(镇),106保,1394甲,直到民国37年(1948),保甲一直未变,治平镇9保。辖刘家坪、任家下头、新店子、车刘家、王家沟、孙家沟、王堡子、新王家、五方河、李家店子、化大庄、段家坪、李家川子、刘家沟儿、郭家大岔、石头河、朱家山坡、麻地湾。
1949年8月,改12乡(镇)为5个区;基层仍保留106保。广盈乡解放前,分属治平、云萃乡。
1950年2月,基层建政,6月静宁全县调整为10个区。三区:驻地治平(拱拜),辖民议、民顺、飞泉、平和、新平、共同、解放、新兴、太和、永平、和平11个乡。
1955年4月,更改了所区名称为治平区。下辖永和、和平、平和、共同、解放、太和。
1955年春,治平大庄村党支部*樊枨从天水引进的红香蕉、国光苹果在治平乡樊家大庄栽植。樊枨 成为“静宁苹果第一人”。早在1955年,樊枨就和社员们一起开垦李店河滩荒地,种植从天水引进的国光苹果。1957年,樊枨任大庄村党支部*。1960年,他身背干粮,肩挑箩筐徒步去天水、平凉、兰州等地,寻找苹果、梨、柿子、核桃树苗,师从兰州雁滩的果树专家刘亚之,学习果树的嫁接、修剪及病虫害的防治。1963年,在大庄村的北山梁,栽植果树,大庄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苹果村”。他还无偿给平凉、静宁,宁夏固原、西吉等地的群众赠送苹果树苗30余万株。1977年,樊枨任治平乡党委副*,办起乡园艺场。1978年,他在园艺场栽植杨树、槐树、武都油橄榄、贵州油茶,并建起了小温棚。1982年,省政府授予他“先进生产者”称号。樊枨几十年如一日,为老百姓修剪果树,办园艺培训班,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树仙”。
1958年3月改治平为平和乡。
1958年设平和公社。
1959年改名为治平公社。
1964年11月,深沟公社并入治平公社。
1979年3月14日,中学布局调整,撤销阳坡、治平、新店、细巷、三合、灵芝、古城、司桥、双岘9所中学高中部。
1979年12月,恢复深沟公社,不再受治平公社管辖。
1983年11月,政社分设,行政区划不变, 治平公社改乡,大队改村民委员会,生产小队改村民小组。
1985年底,全乡,13个村民委员会 ,80个村民小组,辖: 安宁、刘河、后沟、杜湾、雷沟、朱堡、伍坪、柳沟、马河、陈峡、杨店、阴坡、大庄。
后撤销杜湾村民委员会,治平乡辖12个行政村(安宁、刘河、后沟、雷沟、朱堡、伍坪、柳沟、马河、陈峡、杨店、阴坡、大庄。)80个村民小组3106户14296人,总土地面积为72平方公里。
1999年,治平乡人口,2857户,14869口
2017年1月10日,静宁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同意撤销治平乡置为治平镇,辖12个行政村(安宁、刘河、后沟、雷沟、朱堡、伍坪、柳沟、马河、陈峡、杨店、阴坡、大庄。)
注:文中图片引自阎惠群主编的《静宁博物馆文物精品图集 》,文中地图均来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截图。
来源:静宁历史公众号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