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和《周易》有何联系?降龙十八掌的每一招和来源是什么?

金庸小说和《周易》有何联系?降龙十八掌的每一招和来源是什么?

首页角色扮演九阳御天更新时间:2024-04-27

金庸先生是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他的作品流传甚广、影响很大,“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陪伴了无数人度过春夏秋冬,那浪漫雄奇的想象,刀光剑影的武侠江湖,令人神往。

中青报的评论员王一川称:“金庸作品的特点是用通俗手法表现极深的意义。情节和细节虽然荒诞但写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对儒释道兵等古典文化的神韵有了重新建构,而且作品体现了人的理想性格,和对人性的考察,他与别的武侠小说作家不同靠的是文化。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金庸,他所写的小说中的武学与《周易》必然产生了密切的联系,无论是武林人物、武功名称还是武学原理,都离不开《周易》的影响。

金庸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对《周易》学说都非常推崇。

《天龙八部》第四回南海鳄神强行要段誉拜他为师,段誉说自己早有师傅;当南海鳄神追问他师傅的能耐时,他大谈《周易》的厉害:“我师父的功夫,料想你半点也不会。这周易中的‘卦象’、‘系辞’,你懂么?这‘明夷’、‘未济’的道理,你倒说给我听听。”

南海鳄神听得不断地搔头皮,因为什么“卦象”、“系辞”,什么“明夷”、“未济”,他连听都没听见过,不知道是什么神奇的武功。

金庸作品中的人物不仅景仰《周易》的神奇,而且还钻研《周易》,将《周易》学说运用于对敌之中。

《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一生精研易理,桃花岛的布置更是阴阳变化、乾坤倒置,即便是欧阳锋、洪七公等人到桃花岛,也要黄药师派人引路才能出入岛内。

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从武学原理上看,其渊源来自《周易》。

金庸小说中的武学原理深受《周易》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讲究阴阳平衡、相生相克。

这种思想贯穿于小说的整个武学体系,使得各种武学技能都具备了相应的哲学内涵。

《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

《九阳神功》就非常神奇,讲究“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与之相对应的是《九阴真经》的功夫,由于刚柔相济、阴阳互补,因此能够越练越深,永无止境。

《九阴真经》是黄裳研究多种典籍后写成的武功秘籍,黄裳之名取自《周易·坤》的爻辞:“黄裳,元吉。”

易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众学之源”,所以中国传统武术与易学也有不解之缘。

金庸文学作品中的许多武功招式虽是虚构,但也并非无稽之谈,特别是大名鼎鼎的“降龙十八掌”———其每招每式的名称都出自《易经》,反映了金庸的易学思想。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志轩先生发表的文章,他考证了降龙十八掌的全部招式,具体动作都有,感兴趣的大家可以去看原文。

“降龙十八掌”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是一种绝世武功,它威力无比、阳刚至极,是江湖中登峰造极的武功,是武林人士梦寐以求的绝学。

据王先生考据,降龙十八掌的招式有:潜龙勿用(龙蛇之蛰)、见龙在田、尺蠖之屈(天蝮之屈)、或跃在渊(鱼跃于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时乘六龙、六龙回旋、履霜冰至、龙战于野(双龙取水)、利涉大川、密云不雨、神龙摆尾(履虎尾)、突如其来、羝羊触藩、损则有孚、震惊百里、鸿渐于陆。

《易》诚然讲究趋吉避凶、随机应变,能大能小,能隐能现—这是“龙”的品德,但龙的变化并非无有原则。

《周易·说卦传》:“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这是圣贤对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内涵的界定。

若心中无有“仁”“义”,虽有招式,而非降龙十八掌,一言以蔽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成就仁义,是降龙十八掌的宗旨”。

乔帮主带着他的音响来了!

潜龙勿用(龙蛇之蛰)

出自《周易》的《乾》卦“潜龙勿用”,意指力量不足时,应潜伏不动。

这一招是降龙十八掌的起手式,讲究积蓄力量,不轻易出手。

见龙在田

出自《周易》的《乾》卦“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意指经过潜藏之后,应当有所作为。

这一招讲究攻击敌人时迅猛有力。

尺蠖之屈(天蝮之屈)

出自《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意指先屈后伸的道理。

这一招讲究以退为进,待机而动。

或跃在渊(鱼跃于渊)

出自《周易》的《乾》卦:“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意指时机未到时要善于隐藏自己。

这一招讲究在攻击敌人时跳跃起来,然后迅速落地。

飞龙在天

出自《周易》的《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指展现实力的时候到了。

这一招讲究借助身体的力量和技巧,在空中对敌人发起攻击。

亢龙有悔

出自《周易》的《乾》卦:“上九,亢龙有悔”,意指过分骄傲自大,最终导致失败。

这一招讲究在攻击敌人时要适可而止,不可贪功冒进。

时乘六龙

出自《周易》的《乾》卦之《彖》“时乘六龙,以御天也”,意指抓住时机,掌控局势。

这一招讲究在战斗中善于把握时机,乘胜追击。

六龙回旋

出自《文言》:“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意指变化无穷。

这一招讲究在战斗中灵活多变,不断变换招式和攻击方式。

履霜冰至

出自《周易》的《坤》:“初六,履霜,坚冰至”,意指行为要谨慎小心,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这一招讲究在攻击敌人时要谨慎行事,不可轻率冒进。

龙战于野(双龙取水)

出自《周易》的《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意指经过激烈的战斗后,双方都受到重创。

这一招讲究在战斗中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斗,直至分出胜负。

利涉大川

出自《周易》的《需》卦:“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同人》卦;《蛊》卦;《大畜》卦;《颐》卦。《益》卦;《涣》卦;《中孚》卦;《未济》卦。利涉大川,多不离乾、艮、坎、巽四卦,舟楫之象是也,意指面对困难时要勇往直前。

这一招讲究在战斗中不畏艰险,克服一切困难。

密云不雨

出自《周易》的《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意指事物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这一招讲究在战斗中保持冷静和耐心,等待最佳时机。

神龙摆尾(履虎尾)

出自《周易》的《履》:“履虎尾,不咥人。亨”,意指始终保持警惕和勤奋。

这一招讲究在战斗中如同行走在老虎的尾巴上,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避免被敌人抓住破绽。

突如其来

出自《周易》的《离》:“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意指出其不意的攻击往往能够取得胜利。

这一招讲究在战斗中抓住敌人的破绽和疏忽,迅速发起致命的攻击。

羝羊触藩

出自《周易》的《大壮》:“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意指遇到困境时要懂得变通。

这一招讲究在战斗中利用招式、环境或障碍物躲避敌人的攻击,同时寻找反击的机会。

损则有孚

出自《周易》的《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意指通过自我牺牲来换取信任和成功。

这一招讲究抬分掌,开启敌方门户,抬脚踹,至中心也。

震惊百里

出自《周易》的《震》:“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意指丹田阴阳之气,运至双掌,生雷霆,震百里。

这一招讲究步与掌同时,向下引化敌力,其后,借势击其元首,五窍堪虞。

鸿渐于陆

《渐》:“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这一招如鸟飞翔状,与 “利涉大川”方向相反。

这一招讲究双掌鸟飞之状,一掌化,一掌击。或双掌交叉,先化后击。

金庸小说独特的审美价值与《周易》的影响密不可分,这种影响表现在武功描写、人物设计和理想追求三个方面。

正是由于金庸将《周易》学说融入到他武侠世界的武功、生活和理想之中,融入到对历史和现实、人性和人生、社会与文化、英雄与人格等的思考之中,他的作品才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Ps:图片出自网络和NinoMoment,侵删。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