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雨千江月
昆明金殿
导语:春城昆明以历史文化名城著称于世,其悠久厚重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与其众多的名胜古迹、秀美的山水风光分不开。
行走在昆明大地上,无论是在护国桥寻溯历史前进的脚步,还是在真庆观感受道家文化的精髓,无论是在黑龙潭中解读唐梅宋柏的年轮,还是在昙华寺观看优昙献瑞的异景,都离不开显示中国传统文化神奇丰富的古典诗词和楹联作品。
经过历史的锤炼与洗涤,昆明名胜古迹中的楹联诗词,仿佛插上了文化翅膀,展翅天宇,使这些名胜古迹更富盛名。
而这些诗楹联诗词本身,也以其深刻的艺术内涵,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昆明乃至云南的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也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增添了一笔价值不菲的财富。
大观楼长联
从古至今,在昆明的古迹名胜留下诗词、对联作品的,不仅有文人墨客,还有历代政要,这一点充分印证了昆明名胜风光的文化吸引力和独具特色的诱惑力。
在此,且不说家喻户晓的大观楼长联,仅以金殿的部分诗词、对联为例,让我们一起去品味昆明文化的悠久与厚重,去感受昆明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让我们一起攀上昆明鸣凤山,去撞一回那声震天地的铜钟,举一下那力重千斤的大刀,赏一次那如霞似锦的茶花。
昆明金殿
昆明也有个金殿昆明金殿风景区位于昆明东郊鸣凤山麓,距市区 8 公里。初建于明万历年间,是陈用宾仿照湖北武当山天柱峰太和宫及金殿,略加修改建成,迄今已380 多年,后吴三桂重建,历210 多年。
昆明金殿,因大殿用黄铜铸成,阳光之下,光芒四射,映得翠谷幽林金光灿烂而得名,又称为铜瓦寺。名声显赫的金殿属于道教太和宫的一部分,是中国四大铜殿之一。昆明金殿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当山金殿规模大,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纯铜铸殿。
金殿自然风光静谧纯美,小径穿林而过,树木遮天蔽日,伴有鸟鸣,深得道家文化精粹。初春时节,茶花竞相开放,映出漫天绯红,美不胜收。
主殿以铜铸成,重200多吨,台阶和栏杆,以大理石为材,作为明代的古建筑,极具特色。殿下两座侍亭和高10米的刁斗杆也是“纯以铜质为之”。其殿金碧辉煌,仪态庄严。正如清人张九钺所赞誉:“为千古所未有”。
昆明金殿
昆明金殿的异彩楹联金殿的诗词楹联,大多与它独特的自然景致、悠久的道家文化相关。
攀上太和宫山门,映入眼帘的是清末留日的吴崇仁撰写的对联:
画栋凌云,只占青山三亩地
朱楼映日,别开绿野一重天
短短22个字,写出作者站在不同位置看到的金殿:远远仰望,耸立云中的雕梁画栋,只不过是层峦叠嶂青山之一隅;登上金殿,站在沐浴在阳光中的朱楼俯瞰大地,碧绿之中,别有天地奔来眼底。此联潜心写景,将不同角度的金殿景色描绘得美轮美奂,并给人一种心胸开阔的博大感受。
建成以来,太和宫屡遇天灾人祸,幸屡获修缮。文革期间,殿宇坍塌,神像捣毁,满目荒芜,杂草丛生。1999年,为迎接昆明世博会,太和宫得到全面整修。
昆明金殿太和宫
棂星门是一座砖木结构的高大牌坊,位于太和宫山门内,四柱三门,三滴水歇山顶。右侧门额写着“洞天”,左侧写着“福地”。中间上门额题着“棂星门”,均为蓝底金字。下额红地金字写着一个大大的“福”字。
两旁的楹联为隶字,这是清光绪十七年岁次辛卯秋月谷旦,会垣官绅士庶同立的一幅对联:
天台高千尺,东林竹舞,一半青山一半云
帝道满三千,上谷龙飞,无双玉宇无双地
这是一副既写景又赞颂佛、儒、道三教渗透相融的对联。上联写景,景致优美。下联赞帝道之法力,颂扬南滇佛殿、道教圣地的独一无二。
山水风光、宗教内涵相融相生,正是这副对联的特点。
昆明金殿主殿
主殿真武殿内,著名昆邑弟子黄嘉兴等人的对联,把金殿美好的生态环境,展露无遗:
金殿凤凰鸣晓日
玉阶鹦鹉醉春风
《后汉书·西南夷传》说滇池四周“河土平敞,多出鹦鹉孔雀”。金殿位于鸣凤山麓,时为孔雀鹦鹉美好的家园,古又称鹦鹉山。
此联不仅抒写出了金殿美好的地理风光,炼字炼意,颇见功力。“鸣”字和“醉”字的妙用,写出了金殿的动态之美,韵味无穷。
随着环境生态和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金殿还建起存放重达14吨的明永乐大钟的钟楼和文物馆。
云南当代楹联作家周嘉禾、陈安民等也撰写了对联,写景咏史,抒情言志,也有不少佳作。如陈安民一联抒写的是:
金钟自明初响起,伴建文遁隐,悼永历缢崩,讽三桂倒戈,庆松波护国,几番风雨几多愁,声诉沧桑珍盛世。
殿宇从北极飞来,引鹦鹉啼春,教凤凰鸣瑞,迎吕仙踏翠,牵闽梦寻无,无际云天无限碧,翠挑日月挂繁星。
昆明金殿
魁星楼也是金殿道教文化的象征,真武殿前,铜质的七宿旗帜,上有日月,周边二十八宿,中为北斗七星,还书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文字,为真武帝的旗号。
魁星楼挂的是清人涂卓的对联,此联是颂扬真武帝的:
七宿旌旗指汉碧
五龙雷电绕玄都
金殿作为道教文化的圣地,包含道教文化内容的对联很多。在紫禁城内就有明代晋江进士、曾巡抚云南的陈用宾的长联,清和吴崇仁的对联,可以说都是彰显道教文化的。
在金殿的霞绮宫内挂有明朝大臣陈用宾的对联:
春梦惯迷人,一品朝衣,误了九寰仙骨。鸡鸣紫陌,马踏红尘,教学子向哪里逃出?
空山曾约伴,七闽片语,相邀六诏杯茶。剑影横天,笛声吹海,问先生从何处飞来?
传说陈用宾巡抚云南时,游览金殿,在紫霞宫遇见了吕洞宾。这副对联透出一缕厌世红尘的态度,求教于仙人,怎样才能逃离红尘,去过神仙般生活。
陈用宾身居云南“军门巡抚”,既难舍官场“一品朝衣”,又向往道教“九寰仙骨”,心情矛盾、迷茫,只有请问“剑影横天,笛声吹海”飞来的吕仙人,他该“向哪里逃出”?
可惜他的一身终穷逃不出官场黑暗,最终惨受无枉之灾,结局落得一场凄凉。
吕洞宾
太和宫住持“铁笛山人”杨智聪读经的厢房内,挂有清人吴崇仁的对联:
铁笛无声,知音者忠言贯耳
黄粱未熟,睡着的切莫翻身
此联用众所周知的“铁笛”“黄粱梦”的典故,颂扬铁笛山人的同时,给人一种警世哲理,比单纯颂扬神道法力的作品,更有一定的思想内蕴。
真武铜殿是金殿的主建筑,在这个以纯铜为材的殿中,所挂楹联有对金殿优美生态环境的抒写,但更多还是对道骨仙风的颂扬。
“钱王”王炽
被誉为“钱王”的弥勒富商王炽,在中法战争中捐赠军饷有功,被清廷授予二品顶戴,他的对联就挂在殿内真武帝两边:
威震朔方,十统九州五岳三界万灵之化育
德尊水位,先开百灵黄宫青阳紫气之德威
对真武帝的歌功颂德,是明朝重道轻佛的主流观念遗存到清代的必然反映。
在铜殿后柱上,还挂有被*称赞在成都武侯祠书撰攻心联的剑川白族名士赵藩所撰书的对联:
北极玄天,灵物龟蛇驯玉座
南天福地,名山鹦凤拱金堂
此联言简意丰,叙写了真武帝的来历,也抒写了真武金殿的瑰丽。
自从北方玄武被老君驯化升格为帝,那象征真武的灵物又被真武驯服,成为他的玉座,护卫北方。有着南滇福地的鸣凤山,建造金殿迎来了真武帝,就更加金碧辉煌,有凤凰鹦鹉不断围绕其歌舞,一派升平景象。可见道教文化在当时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可谓深入人们的骨髓。
这类对联作品还有很多,就不逐一细说了。
昆明金殿
昆明金殿的精美诗词关于金殿的诗词,虽然没有对联多,但名人大家在金殿也留下了一些精美作品。
清人张九钺的《竹枝词》是这样咏唱金殿风光的:
鹦鹉山前鹦鹉飞,
鹦鹉花开红满枝。
花前把洒祝花语,
君在天涯何时归。
而文人政要名人诗词中的金殿,也许不如竹枝词这样大众化,但也各领风*。
明代陈用宾的诗,和他的对联一样,突出的还是对道家思想的尊重,他在《环翠宫》诗中写道:
十二楼台紫翠开,祥云飞拥凤凰台。
松深雨细箫寥亮,月朗天空鹤去来。
杖起葛陂轻九转,槎臣汉使傍三台。
蓬来会赴功成后,沧海桑田任几回。
鄂尔泰
清重臣曾任云南巡抚、云贵总督的鄂尔泰的《登太和宫》诗,写他乘坐马车游金殿登太和宫,浮光掠影,怀想一个王朝的仁威,赞扬修建铜瓦金殿的功勋,所写之境,倒也符合这位总督大人的身份:
迎仙桥畔路,鹦鹉度骖驿。
细径高盘躅,横枝掠健衣。
一行奉时令,小住仰仁威。
铜瓦功勋碣,摩挲认夕晖。
写金殿的诗,还有曾在康熙年间任姚安知府丁炜的《游鹦鹉山渴太和宫》、清人王昆的《见吴三桂所遗刀剑各记一律》二首,民国时期昆明诗人王灿的《春日游太和宫》二首等。
王灿第二首诗这样写道:
踏遍松花一路香,凤凰泉筑送清凉。
溪桃照服知春好,林鸟鸣枝笑客忙。
拟向深山挖灵药,真从欲界得仙方。
道人颇能长生诀,高卧蓬莱与世忘。
诗中抒发了作者挖药求仙,要忘尘世之烦恼的意想外,写景抒情清新婉约,可算金殿诗词中的佳作。
郭沫若
在当代写金殿的诗歌中,郭沫若的《游鸣风岭》堪为代表:
天门开胜景,不觉道路赊。
金殿千秋业,红梅几树花。
荼香清椅席,松籁净尘沙。
蝶翅迎风舞,山头日已斜。
这首诗是郭老1961年访古巴回国,途经昆明时所写的作品。当时郭老沉浸在历史文化名城昆明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美丽迷人的地理风光之中,写下了《游鸣凤岭》《题安宁温泉》《登大观楼》《咏茶花》(四首)及《游黑龙潭》的五律、七律和七言绝句,以《诗五首》为组诗题目,发表在1961年2月号的《边疆文艺》上。
写金殿的这一首,把其生态环境写得很美。“天门开胜景”开出一派自然美好和谐的景象和金殿弥足珍贵的文物,造就了惠及子孙后代的“千秋业”。
诗人用注说“金殿有茶花一树,名蝶翅,与黑龙潭的早桃红、太华寺的松子麟茶花齐名”。
金殿的名贵茶花,使这位著名诗人对云南的茶花情有独钟,他在这次考察中,还专门写下了四首《咏茶花》七言绝句,其中最著名的当数:
艳说茶花是省花,
今来始见泛红霞。
人人都道牡丹好,
我道牡丹不及茶。
昆明金殿
结语:中国名胜诗词楹联大观之灿烂,见证了中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之丰硕,诗词楹联文化的丰富多彩,正是珍藏在文化宝库中的优秀遗产。
今天我们列举的昆明金殿的诗词楹联,正如夜空中众多明星中的一隅,星罗棋布,熠熠生辉。读着这些佳词佳句,就仿佛走进了历史的昆明、文化的昆明、古朴的昆明、异彩的昆明。
如今昆明金殿茂林遍野,茶园繁盛,誉满天下,喜爱茶花的郭老若是泉下有知,一定会诗兴大发,再咏金殿茶花。
就让我们轻轻走进昆明金殿的这些诗词楹联,细细品味,再一次见证昆明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璀璨。
作者简介:千雨千江月,生于风花雪月,长于濛濛烟雨,居于满城繁花。酷爱散文、诗歌、赏析,在时光书笺中,品茶,品书,品乐,品人生。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