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红网时刻记者聂千川株洲报道
5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湖南省株洲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推进质量工作受到表彰,国家将给予真金白银的鼓励。自2016年以来,株洲市已连续五年共八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通报表彰激励。与全国300多个地级行政区同台竞技,株洲为什么能脱颖而出?
老工业基地调整株洲打好三张“牌”
株洲是一座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城市。因工业而生,因工业而立。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在鼎盛时期汇集了冶炼、化工、建材企业261家,工人总数超过5万人,年创产值400亿元,占株洲市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然而,重化工产业聚集、粗放式发展模式、环保意识缺乏、基础设施老化,导致清水塘在创造巨大工业产值的同时制造了严重的污染。清水塘一度成为全国“四大工业污染区”之一。
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在许多老工业城市踌躇不前时,省、市两届决策层便深刻地意识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株洲老工业区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往日烟雾弥漫的株洲清水塘老工业片区。
“改革,必须要有刮骨疗毒的觉悟。”2015年底,株洲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完成综合治理,十年建成新城”的目标;将株冶集团等一批既是“创收大户”又是“排污大王”的企业列入转移转型的序列。
清水塘片区原株洲钢厂拆除现场。
清水塘关停搬迁并不是一味做“减法”,从启动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伊始,株洲就决定不能把企业一关了之,变成一座空城,而是“去”与“补”的辩证统一。
对于产能落后、过剩和产品粗放粗糙、低端低效的行业在政府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将加快转型。主打“减”中“去”、“去”中“转”、“转”中“升”。
“减”中“去”。煤炭、冶炼、化工、烟花爆竹等行业一部分产能将有序退出,新上项目原则上不得审批,特殊情况也会采取等量或减量置换的形式。
如今天空湛蓝,阳光正好的清水塘片区。
“去”中“转”。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同时,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建设清华创新园、工业遗址公园和总部经济园,形成新的业态、新的模式。
“转”中“升”。陶瓷、服饰、烟花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将在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品质提升的需求侧带动下,主动迈出提质升级步伐,产品呈现多样化、高端化、人性化。
来源:红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