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
一群95后毅然选择奋战在抗疫一线。
17年前,全世界守护95后,
17年后,95后加入守护世界的行列。
“我应该回去帮同事分担”
姓名:甘如意
年龄:24岁
职业:化验医生
1996年10月出生的甘如意是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范湖分院的化验室医生,她所在的科室只有两个人,另一位同事已经50多岁。
2020年1月23日,农历大年二十九,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武汉疫情防控指挥部宣布实施进出人员管控。距离武汉300多公里外的荆州市公安县斑竹垱镇杨家码头村,已经回老家过年的甘如意急于返回武汉,帮同事分担工作。她把自己要返回武汉的想法告诉了父母。
记者:父母同意不同意?
甘如意:他们觉得我应该回去,虽然很担心我,但也很支持我。
记者:有太多条件可以让你不回,没有交通工具,当时的政策不允许出入,为什么还要走呢?
甘如意:就是想尽快回到工作岗位上,这样能和同事一起,我觉得会很安心,觉得是自己的责任。
1月31日,甘如意带上饼干、坚果和几个桔子,拿着临时通行证出发了。
骑自行车、步行、骑共享单车、搭顺风车,辗转300多公里,历时四天三夜后终于返回武汉。
“我们年轻,这项工作让我们来”
姓名:段博文
年龄:23岁
职业:社区医生
用棉棒涂擦咽喉,将棉棒头折断,放进试剂管密封,写上名字。段博文又完成了一次核酸取样。
段博文是武汉硚口区长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医生,负责辖区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的核酸采样工作。
△段博文
核酸采样是一项高风险工作。疫情暴发时,段博文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还不到一个月,当时有同事猜测,这位小伙子会不会辞职啊?可是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面对风险,段博文却主动请缨,和另一位年轻医生主动承担起了核酸采样这项高风险的工作。
段博文:我就说我们年轻,我们上。年轻人,身体上肯定要好一点。主要是做这个行业,有这个心。
截至目前,段博文和他的同事已经完成了近1200次核酸采样。
“我觉得我能吃苦,所以就来了”
姓名:何丽娜
年龄:24岁
职业:广东医疗队援鄂护士
第一批广东医疗队是最早抵达武汉支援的医疗队之一,他们整建制接管了武汉市汉口医院最大的一个重症病区。在这支133人的队伍中,年龄最小的是1996年出生的女护士何丽娜。
重症患者离不开氧疗,身高不到1米6,只有90斤的何丽娜,摆弄起跟自己体重差不多的氧气瓶,换桶装水一点也不含糊。
何丽娜:我觉得我能吃苦,所以就来了。我工作经验没有他们丰富,就想着不要拖团队的后腿。
一纸急聘 95后男护士驱车800公里奔赴抗疫一线
姓名:郑益欢
年龄:23岁
职业:护士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地的医疗团队驰援武汉,有人剪去长发,有人与家人含泪告别……隔着屏幕看到消息的那一刻,热潮在郑益欢的内心涌动。
2月中旬,郑益欢看到了武昌医院的急聘公告,他几乎没有犹豫就投出应聘简历。两天后,武昌医院联系了郑益欢。
△郑益欢(前)在武昌医院值守
郑益欢:他们问我现在能不能赶过来,我直接答应了。
2月19日,定居宁波两年的95后护士郑益欢响应武汉市武昌医院急聘,把自己的全部家当搬上车,从宁波出发,800公里赴武汉抗疫。
2月21日,郑益欢剃短头发,穿上防护服,正式上岗。
△郑益欢在武昌医院值守
郑益欢负责的病房里,有三四位二十多岁的年轻患者,他们都是不幸感染的一线医护人员。
郑益欢坦言,看到他们,内心也产生过波动,但“即使有波动,也要强制着把它压下去。”在他看来,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不仅在于救活过多少人,也在于面对死亡时,自己没有被打垮。
“这是我做的最‘牛’的一件事”
姓名:李元洁
年龄:24岁
职业:四川医疗队援鄂队员
24岁的李元洁是四川绵竹市中医医院内科护师。2月9日凌晨,上夜班的李元洁接到紧急命令,立即整理行李,当天上午在德阳集结,向武汉出发。李元洁坚持上完夜班,与家人匆匆告别后,拖着行李赶到集合地点。
△李元洁
2月12日,李元洁和队员们正式进驻武汉汉阳方舱医院B1区开展工作,4名医护人员,管理176张床位。
△李元洁
前不久的一天,李元洁遭遇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意外。凌晨3点过一点,正在方舱里忙碌的李元洁突然发现自己护目镜上的空气阀竟然松动了。
李元洁:幸好发现及时,要没注意的话,如果空气阀脱落,就有暴露和感染的危险!
最近李元洁都是值守凌晨2点至清晨8点的下夜班,由于汉阳方舱医院距离医疗队住地较远,到达后还要提前做好各种防护措施,她和队友们一般凌晨零点刚过,就要出发,很是辛苦。但李元洁却说,驰援武汉抗击疫情,这是她20多年里做的最“牛”的一件事情,也是她一辈子的骄傲。
这群奋战在抗疫一线的95后,
他们没吃过苦,却能吃苦;
他们正用自己的行动,
诠释青春最美好的样子。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房轶婷
策划丨张媛
编辑丨田野 杨毅 吴梦萱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