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城记忆 丧葬篇 安灵 开悼 出殡

鹅城记忆 丧葬篇 安灵 开悼 出殡

首页角色扮演灵州白事更新时间:2024-05-11

丧礼:丧礼从安灵、聒灵、开吊、安葬、拢墓逐项进行,一般需要四天时间。

第一天安灵:灵堂里面安放灵位或遗像,摆放祭器、奠器、供品、教子盆子、马尾箩子等于柩前;长子着重孝,拿哭杖棒、干粮、破土点心15个、香、纸等陪阴阳先生与掘墓人上坟破土,阴阳先生罗盘定位,圈定坟墓位置,孝子祭奠破土后由掘墓人开始打墓;家人父子切近亲朋帮助做莜面,中午吃“安灵莜面”待戚;晚上响工鸣号移灵,吹奏“哭皇天”等哀曲,谓之“安灵”。然后款待响工吃完安灵莜面后。如是定和尚的人家,这一天就要在村里事先请好经堂,和尚来了以后把佛像挂在经堂的正位,两边把对吊悬挂好,香炉、供品、引鬼铃铛放在供桌上为晚上活动做好准备。

吃过晚饭(安灵莜面),响工吹奏,孝子随后去经堂请和尚。响工在院里吹,孝子跪在经堂外面,等和尚在佛像前念打一阵后,和尚身穿袍子、袈裟一路吹奏佛乐,响工、孝子随后跟到灵堂再念打一阵,然后到村里宽旷之地破地狱、叫魂、告庙、取水、再回到灵前打坐、念经、施食。和尚的事就完了。响工则随孝子出大门外接“童男女、纸马”家人父子或女婿拿着纸匠送来的“童男女、纸马”前面走,响工随后吹奏迎接,孝子女、媳妇着重孝搭脸纱按顺序跟在后面,女儿、媳妇哭着安顿童男女、牵马人好好地伺候亡人(父或母)的话语,慢慢走到灵前,童男女、纸马放在棺材大头上。然后开家祭,家人父子外甥、姑舅等按辈分,逐个由孝子陪祭,期间响工和尚按礼生(司仪)的安排,上香、敬纸、奠酒、磕头、祭拜、举哀、奏乐;家祭完毕,响工继续吹奏至很晚,谓之“聒灵”。

第二天开悼,早上吃“起经糕”,家人父子、切近亲朋早早就起来做糕,准备早上的(豆腐汤、粉汤)、豆芽菜等。糕汤准备完备后,家人父子、亲戚朋友吃糕喝汤后,一部分人接待陆续前来祭奠的客人,一部分随孝子迎接纸扎。长孙扛引魂幡在前,响工随后吹奏,亲朋拿着旗幡、纸扎在村里或街头转一圈后放到灵堂前谓之“迎纸扎”;孝子女媳在灵柩两头男左女右,按长幼扶仗跪立,家人父子开家祭毕,然后孝子女媳伴灵,陪祭者与前来祭奠的亲朋每两人一组依次烧纸、奠酒、上香、敬纸、磕头、祭拜。

和尚“送忏”,从经堂到灵前边走边吹,佛乐悠扬,步履悠缓。来到灵堂后宣读亡人姓名、生卒年月、平生所做好事、落款孝男孝女姓名。一般需要送十忏或十二忏。每忏都有孙男端着灵牌、一个大点心在前走,和尚、孝男孝媳在后跟着。要是经堂与灵堂距离较远,十忏完了也是费时费力的一项流程,孝子多的可以轮流送忏、守灵;同时参加开吊的亲朋陆续前来祭奠,于是孝家派专人接供品(猪羊大祭、全祭、三牲祭、半祭、大供、小供)、陪伴戚人烧纸、给戚人戴孝、接待戚人吃接戚糕、记礼。

正午时分,开始设宴待戚,人主(娘家囝家)按第一轮首席,孝家长辈陪席、其他亲朋亦入席就宴。上菜、开酒后响工吹奏、孝子磕头敬酒。午宴后稍事休息,和尚还要做道场。晚上由和尚、响工、孝子出村外空旷之地转九曲、莲池、过桥(街上用木板搭的简易桥)再回灵前念打最后放施食、送孤魂等。响工由女儿、外甥等摊钱在灵前吹奏,家人父子开家祭之后。响工鸣号,孝子请人主烧纸、揭去苫脸纸、瞻仰遗容后即行封棺(捣银钉),孝子下跪招魂,晚上孝子在灵堂守灵。

第三天出殡。鸡叫之前孝子女、媳妇开始进灵堂“聒明路”,主要是哀惋地哭诉亡人高登云路时需要安慰的一些饥饱温寒、安全顺当以及成仙成佛或转生他乡后为官作贵的良好祝愿,感念生前的辛苦劳碌和未能尽到孝心的种种遗憾以及从此天各一方只有梦中相会的离别之苦。过去有许多即兴发挥、哭词感人、声情并茂、如泣如诉的聒灵女眷(女儿、媳妇、姊妹、外甥等)。她们的哭声中容纳进了过去生活中经历的诸多坎坷、遭受过的诸多痛苦、出现过的诸多无奈......许多哭词富有生活气息,植根于底层生活,字字句句、一腔一调在哀痛的宣泄中往往把周围的亲戚、看客也感染的情不自禁泣泪横流,使人们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已故亲人在苦难岁月中的点滴往事。这种哭的艺术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亲情交往中聚少离多,依赖性的减弱而慢慢淡化了。

(杨秀川 王彦峰)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