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第十四年-买房记
10年大学毕业,09年北京开始实习工作。09-10年一直都是公司管住。10年毕业后公司不管住自己租房子大概半年,后面跟男朋友就住在了他叔叔的房子里(叔叔有其他房子住)。
12年买房提上议程:那时候燕郊开始火热,我们看了燕郊的房子,固安的房子,中间发生了很多插曲,不是今天主题,所以不多说。13年6月买了燕郊燕顺路的77平两居,单价8000多,总价60万。首付三成,18万(男朋友父母给了5万,和亲戚借了10万,其它包括中介费在内的大概几万块钱是我和男朋友上班两年的积蓄),贷了40万。当时的利息是5点多,我记得那会一个月大概还款是3000不到,我因为刚换了工作,工资到手一分不花,刚够还房贷。同年,我俩领了证,房子装修后住了进去。每天过的紧紧巴巴,除了必须还的房贷,还有借的10万,还要攒钱把房贷提前还一还。
16年的年初,莫名的想去中介打听一下现在房子的市值,中介说差不多2万多一平,我俩一愣,这么高了吗?因为我们都在北京上班,之前是因为上班不满五年所以买不了北京的房子。16年正好已经满6年了,所以也没犹豫,直接把挂了出去。这几年七七八八房贷还的也差不多了,16年7月份做了最后的结清,结束了第一次房奴生涯。
没过几天,就有人看房,直接定了,我记得当时卖了大概150万,而且多住一年,因为卖了房子我们就必须赶紧买,中间的有一年的缓冲期,房子价格卖的不高,所以买家也爽快答应了。
开始了北京的选房,当时150万只能作为首付,也只是够郊区的两居老破小,预算有限,所以市内我们也没有打算看。初步目标定在了房山,大兴和丰台。房山长阳的房子当时有的还没有燕郊的贵。但是我和老公都在东边上班,通勤时间还是很长,所以放弃了。丰台西南四环一代虽然房子不是很贵,但是周边配套,交通还是差点,也放弃了。大兴最后因为距离原因也放弃了。最终我们把目标锁定在东南五环外的亦庄。出门就是亦庄桥地铁,交通很便利。2000年的老小区,但是环境还可以,16年的时候258万买了一个85平的两居室。这个房子的业主在外地,所以不知道16年发生了什么,就是那个一天一个价,好多业主卖完就毁约的16年,哪怕双倍赔偿定金都不卖的16年,我们总算有惊无险,顺利过户。卖完房子的150万全做首付,贷了120万,中间装修中介费七七八八的钱刚好够,又是一分不剩的当了房奴。
月供5000,30年,每月工资一发就上缴国家已经成为习惯。
转眼来到了18年,儿子也三岁了,该上幼儿园了,没有户口只能上私立,我们感觉到了自己虽然有了房子,却还是外地人,上学一样会区别对待。于是孩子将来上学怎么办又提上日程。5月份,我和老公为将来孩子回老家上学做打算,于是在许昌买了一套高层电梯两居,18年许昌房子还在高点,60万,96平两居室。这两年除了每月还房贷,并没有提前还款。所以付了40万首付,贷了20万。心大什么都不怕,我和老公都是普通底层打工人。没有年底分红,也不是什么领导层。
刚买完房子,本以为孩子上学的问题就算解决了,18年呀,听说了天津的海河英才,我的天,钱刚刚花出去……
买房又提上日程,户口在集体户里也不是那么回事。还是18年,9月份,我们在大港买了一套60多平的小两居,33万,这33万本来有10万是预留买车的,因为18年我的新能源号牌下来了,所以又和亲戚借了23万,一块买了房子。18年,真是多事之秋。这一年,我们的压力空前的大。
时间来到了2011年,老家的20万贷款还完了,天津的23万借款也还完了。买车的钱也还完了。你要问我怎么还完的,那就是,不旅游,不瞎花钱,一分一分攒出来的。
2012年,突然意识到这120万还的太慢了,还了那么久还有100万的贷款。于是有了提前还款的想法,12年13年,卯足劲了攒,终于在13年的年底,又一次结束了我们得房奴生活。
13年底,孩子已经上3年级了,我们想把天津的房子从大港换到市区,这样孩子上学可能会省点力。于是,你知道,13年房子能卖出去就不错了,我们33万买的房子赔了5万,28万出手了,我都感觉很庆幸。
卖了房子就开始看市区的房子,左右比对衡量自己的能力后,我们决定在河东三片选一套老破小。自己能力能及。压力不会太大。毕竟36了,工作越来越不好干,随时都有失业的风险。前几天刚刚定了一套70万43平的一套房子,贷款40万。恭喜我,不做房奴,我都不习惯了。孩子的事就此可以暂时歇一歇了。
回顾这十几年,我们都是在买房,卖房,攒钱,还钱的重复。够了吧,我想,这些年好累,挣得钱都为房子做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