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也涉女权?——欧美女权的魔法战争

哈利波特也涉女权?——欧美女权的魔法战争

首页角色扮演魔法战争汉化版更新时间:2024-05-11
哈利波特也涉女权?

在之前讨论日韩女权问题时,有很多声音指出日韩女权似乎在发展过程中偏离了正轨,演变成了一种被戏称为“田园女拳”的状态,而真正的欧美女权则被认为是毫无问题的楷模。然而,深入研究后会发现,即使是被认为是传统的欧美女权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甚至在欧美女权阵营内部,对立的操作也较之日韩更加引人注目。

如果说日韩女权争论犹如魔法对轰,那么欧美女权已经进入了更为激烈的魔法战争阶段。

举例来说,回顾之前的哈利波特周年庆典,罗琳因为她对LGBT群体的反对立场而受到排斥的事件


我注意到很多人都在为罗琳喊冤,认为她的言论没有任何问题,你说自己是女性你就是女性了,这一行为也太过荒谬。同时,一些人对其他演员的忘恩负义感到好奇,不理解为什么欧美网友对罗琳如此批评。大家都有许多疑问,但经过这些天的观察,我发现没有人能够解释清楚这些问题。事实上,这一事件典型地体现了欧美政治正确的魔法战争,普通人很难理解双方究竟在争论什么。

在这里,我将为大家梳理一下这个问题,希望通过这一事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大家理解欧美女权运动的现状。

女权1.0版本

罗琳除了作为哈利波特的作者,还以女权主义者和政治正确的倡导者身份为人所知。她坚持的是主流女权思潮,即“女性是弱者/被压迫者,所以我们要支持女性”的观点,被称为女权1.0。除了女权主张,她也支持多元化,例如将邓布利多改成同性恋,支持黑人演员演赫敏等。这一思潮不仅在欧美广泛传播,也影响了日韩等国,形成了大家熟知的女权潮流。

然而,在当时,有一部分主流对罗琳提出了批评。他们认为哈利波特七部曲是一部具有历史名著级别的文艺作品,对至少两代人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批评的观点主要集中在罗琳过于频繁地修改作品设定,以及过度倾向于讨好新兴的极端左派观点。这些批评者强调文化作品应该有其独立的风骨,而罗琳则应该反映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而非过于迎合当下的道德标准。简单的说,就是【罗琳同学,不要老是吃书改设定了,也别用今天的道德标准去挖昨日的坟】

欧美在处理过去经典作品中存在的种族和性别歧视时,通常采取较为和解的态度。人们普遍认同作品是时代的记录,会反映当时的观念,否认这一点就等于否认历史曾经发生过。这种观点相对稳妥,对于维护文化作品的完整性有一定的保障。

然而,罗琳选择不听从这一观点,坚持跟随潮流。这导致一部分相对保守的主流群体对她的观点产生不满,但罗琳的主流女权思潮很快就迎来了时代浪潮的挑战者。

女权2.0版本

上文说过,韩国男权运动采取的是一种“魔法打败魔法”的策略,旨在通过对抗女权主张来实现所谓的公平。这种思路要求维持完全平等,任何一点点的优待都被视为性别歧视。

在实现男女平等的过程中,例如在饮食方面,如果规定男性必须买单就被认为是不公平的。政府倾向于提供廉租房给女性居住也被指责为歧视男性。这种观点强调了性别平等的必要性,认为即便存在微小的差异对待,也是一种对某一性别的不公平。

总的来说,这种立场强调男女平等应该是完全平等,任何对某一性别的偏袒都应被视为性别歧视。

韩国男权相关报道

然而这种打法,在欧美地区已经被破解了。

欧美女权引入了一种新的理论补丁,被称为《性别困境》。简而言之,你可以将其理解为《男性原罪论》。 如果说过去女权是1.0版本,那么在性别困境理论补丁的引入后,我们可以说女权进化到了2.0版本。

她的思路是: 我们的确追求男女平等,但是,你们男性有一种历史上的原罪,在过去的千年历史中,男权社会对女性进行了压迫,对女性是不公平的。因此,为了弥补长时间以来男权社会的压迫,男性必须保障女性的权利。

当男性出现犯罪分子时,这被看作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的证据,所有男性都需要反思自己的错误。 而当女性出现犯罪分子时呢?这被解释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导致她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她被压迫到什么程度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男性更应该集体反思!

如果A公司的高管中男性占多数,被视为男权社会对女性职场空间的压迫,因此需要对女性进行一定的补偿。而如果B公司的高管中女性占多数,不需要对男性进行补偿,因为女性在面对男权社会的压迫时仍然能够晋升,这说明女性更为优秀,因此更应该提拔女性。

这是双标?不,这是性别困境!简而言之,女性是更优秀的,如果事实与此不符,那就是性别困境是社会现实中的压迫。因此,如果你提倡男女平等、吃饭AA,那么你就是没有意识到女性所面临的性别困境!你就是厌女犯!

厌女也犯罪?

而且这个理论补丁是伴随着一套组合拳的。

首先,在任何案件中强调性别属性,比如在一年内发生了1000起凶*案,便直接以性别为标准筛选,将其中涉及女性被害者的案件挑选出来,假设有500起。接着,对这些女性被害案件进行有选择性的渲染,一年500起,平均每天一起,强调女性每天都在遭受袭击,难道这还不能证明女性受到压迫吗?

当公众的仇恨和愤怒达到一定程度时,再拿出这一套理论体系,“你所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男权社会的压迫所致”,“男权社会每天都在对女性进行压迫”。因此,即便你提出要求对方买单,这只不过是在追求自己应得的权益,你依然是光荣的独立女性。

相比于从自身找寻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承认自身的不足,这套通过激发仇恨和将所有问题归咎于男权社会的方法更为直接、粗暴,且带有一定的情感宣泄,因此更容易被广泛传播。

“谁的天国入场券便宜,谁就能拥有更多的信众”

然而,问题在于,任何一种逻辑,光你自己自嗨别人不认可不行。

在欧美,男性显然不太可能接受女权2.0这种方法。你这不是双标吗?为什么要搞出这么一套?难道男性被害就不值得关注了吗?何况,其他女性被害,为什么要满足你的女权诉求?而且,为何我这个与此无关的人还要受到道德批判?如果要讨论困境,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一味地归咎于“男权社会压迫”。

欧美女权理论的强大之处在于它是自我闭环的。无论你如何反驳,都难以正面解构。如果我说所有问题都是千年来男权社会的压迫导致的,那就是这样。你承认,那就是意识到女性厌恶的本质。你反驳?那你就是厌恶女性但不自知,是没有认识到女性困境,是男权社会来堵住嘴巴的实锤!

如果你试图通过直接提供证据来揭穿我的虚构,即使这个例子是虚假的,但类似的案例是否存在呢?撇开实际情况不谈,女性是否被压迫呢?你还说你不是在堵嘴巴!这就是自我闭环的打法,我就是正确的,不需要讨论,敢反驳就是在压迫。

因此,在理论上,欧美女权作为思潮的先锋绝对是非常强大的。女权2.0体系,通过引入性别困境补丁,成功地克制了日韩采用的完全平等的打法。

然而,对于这种自我闭环的理论体系是否真的无解呢?答案是否定的。

LGBT

自我闭环的理论体系可以用更加自我闭环的理论来进行对抗。在欧美,当男权被女权2.0体系彻底颠覆后,欧美男性深刻而全面地理解了女权2.0体系,然后推出了一套同样自我闭环的对抗方法。

你能够利用别人的悲惨遭遇来争取权益,那为什么我不能够为自己披上弱者的外衣呢?

女性千年来被男权压迫是吧?OK,我百分百认同,但问题是,谁压迫你,你找谁去解决啊?与我何干呢? 你说因为我是男性就应该对你负责?NONONO,不好意思 表面上我是男性,但实际上,我是一位女性,一个跨性别女性。 所以你被男性凝视了,我也被男性凝视了, 你被男权社会千年来压迫,我也被男权社会千年来压迫, 如果质疑你就是厌女,那好,我被质疑就是恐跨! 我们都是千年来被压迫的人,我为什么要对你让步? 只要人人都在打拳,那就等于没有人在打拳! 而且,更为厉害的是

我不仅是一名跨性别女性,我还是一个有色人种。我不仅遭受性别压迫,还经历了种族歧视!而且,更进一步,我还是一位素食主义者, 我不仅受到压迫,而且我的被压迫指数还是你的三倍!这就是广受瞩目的LGBT buff叠加战术,只要将被压迫的属性叠的比对方还高,对方就无法用被压迫的名义来索要权益。

那么有人提问了,你明明是男性,又说自己是女性,那你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办呢?

很简单啊,我虽然生理上是一个男性,但在心理上我认同自己是女性。而且我还有异装癖,所以我穿着男装是很自然的事情,不是吗?

你问我为什么还有女朋友,因为我同时也是一个同性恋者~~~ 那为什么我还保留喉结等一些男性特征呢?因为我其实还患有激素混乱症~~~ “是时候让你们见识一下真正的魔法了!”

当然,采取这种打法,肯定有很多人会表示怀疑,但就像之前的日韩篇一样,现实往往是最好的回答。


在2021年,美国爆发了一场有关跨性别女性使用女性厕所的争议。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家长们不仅完全接受了跨性别的理论,而且强烈表示绝对不能压迫跨性别者,并强调:

“尽管你是受害者,但你不能将跨性别群体污名化!”

“任何与跨性别者对抗的行为都是恐跨的表现。”

你以为只是进入女厕所就结束了吗?错了,我不仅可以进入女厕所,还可以参加女子组比赛,并在同组女选手中取得惊人的成绩,打破记录就像饮水一样简单。

有人肯定会说,学生比赛或许可以这么搞,但在正规比赛中绝对行不通!!! 然而,你错了,奥运会已经出现了跨性别选手。

而且我要特别强调一下,之前奥运会的时候,所有人都关注着新西兰的那位跨性别举重选手,对吧?

但实际上,这是因为单人项目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而真正默默无闻的,其实是加拿大女子足球队,她们已经夺得了金牌。

而且而且,不仅在教育和体育领域,文娱行业也不甘落后,特别是作为政治正确的高地,好莱坞也在疯狂上分。 女性演员的比例必须达到30%?好的,没问题。 那么,跨性别演员的比例也必须达到30%,这样公平吧,毕竟我也是受压迫者,需要保障我的权益。 此外,对于少数族裔也要进行平等保障,来吧,大家一起保障。 至于这样做会不会导致电影不那么好看?那是不是因为你不能理解并共情女性和性少数人群的悲惨遭遇呢!!!


不仅好莱坞都在疯狂上分,华盛顿也没有落后。

一上任,拜登政府迅速将恢复和深入细化LGBT平权法案列为首要大事,推出了更为“牛逼”的《性别平等法案》(The Equality Act),堪称奥巴马plus版——不仅包括厕所、更衣室、试衣间、淋浴间、监狱等公共场所,都可根据个体的自我性别认同来做决定,甚至那些自认为“生理男,心理女”的LGBT成员,也能够享受针对女性的政策,例如参与女性体育比赛,以女性运动员的成绩申请名校,挤占女性的入学名额等等。

所以我说欧美是一场魔法战争,因为他们的思路不是让大家都不追求特权而是理性讲道理,而是让所有人都普及魔法。 反对你就是厌女,那么反对我就是恐跨;你抛开事实不谈,那我就上纲上线, 这就是政治正确的魔法战争,菜就多练,不服别玩。

罗琳面临困局

理解了这场魔法战争的背景,你就能真正理解罗琳这件事的本质原因了。 欧美男权的跨性别魔法对抗,完全克制了女权2.0理论,因此女权这一方也不得不更新理论。 然而,问题在于,这一次女权理论的更新引发了分歧。

罗琳代表的是老一派的思路,她反对LGBT政治正确的过度扩张: “我不歧视跨性别者,但如果性别被过度模糊,将导致真正的女性权益受到侵犯。” 听起来很合理,不是吗?

相关网友看法

很多人都同意这个观点,认为不做手术、只要自己说是女性就能享受女性福利,扯淡呢?为什么要为了政治正确而迎合特殊群体,搞特殊化呢?

然而,灵魂问题在于: 为什么这么合理的观点,在欧美会有那么多人反对呢? 为什么像艾玛这样既是哈利波特演员,又是女权主义者的人,也在反对罗琳呢?大家都看不到女性权益在被侵害吗? 你能够想清楚的问题,欧美有这么多人、那么多政治正确高手怎么会想不到呢?

仔细思考一下,如果反对LGBT这套逻辑,会发生什么? 跨性别者不能再随意宣称自己是女性,正常女性权益得到保障? 你看,这个思路就无法在魔法战争中取得胜利。 欧美男权支持LGBT的战术,就是在利用你的魔法来打败你,一旦你反对,就会陷入理论的自相矛盾。

你说LGBT通过性别特殊化自己,但请问,上一个天天强调性别特殊化的是谁? 你说这个世界不能因为谁喊自己惨谁就有理,但问题来了,之前总是强调自己被压迫被迫害的思潮又是谁呢? 发现了吗?

你要反对LGBT,那么女权教义自己就会原地爆炸。跨性别群体表示,我同样纳税,同样是国家公民,为何不能使用专属于自己的厕所?为何国家不能保障我应有的厕所权利?你说大局为重,不要搞特殊化,那请问之前女性是不是也在搞特殊化?难道你是在忽视弱者的声音吗?

大公司高层为何缺乏跨性别人员的身影,是否涉及性别歧视?务必确保大公司高管中有跨性别人员!你说是因为我的能力不够吗?难道这不正是那个邪恶的男权社会或女权社会对我双重压迫的结果吗?

你说跨性别必须接受手术,不能仅仅依据个人认同,哎呀,男人难道不能对女性进行定义吗?这不是你们之前一直强调的吗?怎么现在你们要来规定跨性别者呢?是不是在暗示之前的女权理论站不住脚呢?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吧!

我说被压迫就是被压迫,你承认就是对我进行压迫。你否认?那就是在压迫而不自知,是在患上LGBT恐惧症,是在捂住嘴巴!

当初你们女权METOO运动的核心理念是,尽管或许没有确凿证据,但抛开事实不谈,发声就是了不起的。这难道不是你自己所主张的吗?如今我们要追求权利,我们正在表达自我,但你却要求讲究事实、看证据、理性客观?这是什么逻辑?你先抛开事实不谈,然后却要我提供证据、合理陈述?那行不通,我们直接运用魔法,看谁怂,谁就是狗!总的来说,如果你要玩身份政治,就必须玩到底,不能只允许女性使用魔法,而阻止别人叠加buff。

女权3.0版本

所以,艾玛等人为何在同属女权阵营的情况下反对罗琳呢?

罗琳代表的是老一代女权,她的思路是与LGBT等政治正确的潮流保持一定的独立,表面上确保女性本身的权益,但这样做否定了自身核心教义,可能引发整个女权理论的崩溃。

而艾玛等人则代表新一代女权,拥有新的思路。她们认为,如果LGBT也要打拳,那没问题,大家都打拳,联合起来,我们要不断升级我们的魔法理论!

女权作为一个政治思潮,一直以来都没有清晰界定自己的诉求,也缺乏对谁是朋友谁是敌人的深入思考。艾玛等新一代女权思潮实际上是在欧美女权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后,对女权2.0进行了改进。

女权的核心诉求并不仅仅是为女性说话,而是为以女性为代表的弱者说话。她们明确将男权社会定位为敌人,同时认为自己也是被压迫的LGBT群体是潜在的联合朋友。这一理念的改进扩大了女权的基本盘,原本只有女性才能参与的女权主义,现在也允许男性和跨性别者加入。

艾玛的这种思路类似于现代西方政党的做法。就像我顶着绿党的名字,但我的诉求不仅仅局限于环保,还包含整个泛环保主义的范畴,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参与者,扩大影响力。

当然,有人可能会问,现在女权不再仅仅是女性说话,还能称之为女权吗?问题在于,原始女权本身就不只是为女性说话吗?回顾之前女权以物化女性名义反对赛车小姐选美的时候,这部分女性群体的利益真的被保障了吗?当你把结婚女性划出去的时候,你是否曾考虑过她们同样是女性呢?

你可能认为艾玛背叛了女权,因为她承认LGBT可能会对一部分女性利益产生影响。但问题是,对于年轻一代的女权主义者来说,她们看到在过去的女权运动中,也有影响了赛车小姐等群体的利益,但却吸引了更多女性支持者。为什么她们不能同样牺牲一部分女性权益,容纳跨性别群体的加入,从而壮大自己,再创辉煌呢?

当年你们依靠着MeToo运动叱咤风云,到了我们这一代却让我们放弃魔法回归理性客观?你们这些女权的叛徒!!!尊皇讨奸天诛国贼!!!

对于那些意见领袖来说,无论是女权1.0、女权2.0,还是这个泛女权新思路,对我住在富人区都不受什么影响。真正受影响的一直是那些底层人群。所以,这些思潮往往是以割别人的肉来喂自己,我站哪一边,重要吗?这就是新自由主义白左女权,他们的思路和过去的女权又有所不同,因此我将其称之为女权3.0。

理解了这一点,你也就能理解欧美女权在难民问题上的各种奇葩操作了。之前德国女权对支持难民的态度看似魔幻,许多人难以理解。女性作为受害者,女权却不仅不保护女性的利益,反而向对方道歉?


有一些人可能误解,认为女权就是要与德国男性对立,只要男性反对难民,女权就支持。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女权1.0和2.0的女本位思维无法解释这一现象,这需要女权3.0的思路。

首先,难民涌入后,治安确实变差,女性可能会成为受害者,但这主要是一般女性受害。对于住在富人区的人来说,这是否会受到影响呢?很可能不会。相反,更多的一般女性受害案例,为女权领袖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治安好,案件减少,我是不是可以翻一些旧闻或者自己捏造一些,声称难民进来了,女性天天受害,站在道德制高点随意发表言论?受害案例越多,女性越害怕,女权思潮的影响力是否越来越大?

其次,难民也是“弱者”,也是可以联合的对象,女权3.0是可以容纳他们的加入的。

最后,最为重要的是,从经济角度来看,支持难民是有利可图的。目前德国最大的产业是什么?汽车?钢铁?高科技?都不是,是社会救助产业。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德国的政治正确和道德包袱非常沉重。


因此,德国社会救助产业拥有庞大的从业人员规模,高达200万人,相当于德国汽车业、建筑业、采矿业等行业从业人员总和。该产业每年的总产值在1100亿至1400亿欧元之间,而且绝大多数资金来自财政拨款。德国税收的五分之一流向了救助产业。在过去15年里,整个救助产业的发展速度是德国整体经济发展速度的7倍。这使得支持难民成为一种经济上的利益。

女权3.0的思路兼容难民的加入,通过治安问题和经济利益,保持自己的道义制高点,同时有助于拓展影响力。这种思路更像现代西方政党的运作方式,通过多元化的诉求吸引更多的支持者,使女权思潮更加庞大和复杂。

德国将社会救助产业变成了一项生意,每增加一个符合救助条件的人,他们不仅不会亏钱,还可以向政府多要一份钱。因此,他们的目标是最大化地寻找符合救助条件的人,而难民的涌入成为了一个潜在的获利机会。虽然难民的涌入可能会带来治安问题,但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从中获利,一切好说。

难民中有罪犯并不代表所有难民都是罪犯,因此不应该因个别案例而全盘否定。这种小学程度的概率题,你觉得人家不会做吗?平时把个例当整体批评只是为了抢政治正确高地,人又不是真的文盲。
瑞典等国也一样,你觉得人家神经病,人家笑你不知道他在算哪个账。

因此,欧美女权的坚定支持难民并非荒谬之举,更不是魔怔,而是一项极为理性的选择。难民群体被视为弱势群体,在女权视角中成为可以联合的对象。背后的救助产业也与女权思潮的利益紧密相关。

同样地,为何欧美女权经常与游戏公司发生矛盾呢?通过打女权牌,她们能够主导舆论的审查权。当我指责游戏中角色物化女性时,这就是物化女性,因此我的说法应该占主导地位。

为了避免犯下物化女性的错误,难道你们不应该每年邀请我们进行一些尊重女性的培训教育吗?只有通过“全国牙防组认证”的公司,才能被认为真正懂得尊重女性。

这便是新型、更加政治化的女权思潮。她们舍弃了过往的情绪化,而在政治层面变得更为成熟,能够与其他群体联合,并且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商业模式。这样一来,她们不仅能够协助一些公司推动政策,还能通过道德舆论的力量推动业务发展,进而实现相对长期的“会员制”认证收入。

那么,她们能够在联合国发表演讲,你明白其中的原因了吗?

“枪在手,跟我走,上联大,占高楼!”

你可能认为艾玛背叛了女权,但在她们看来,罗琳才是叛徒,是个古板的斯莱特林纯血党。艾玛明明是将女权做大了。

因此,我既敬佩罗琳,尽管她有点理想主义,但我相信她是真诚的。同时,我也佩服艾玛等新式女权,她们没有躺在波伏娃等女权先驱的理论上做一台复读机,而是根据现实情况不断推陈出新、改进女权思潮。国内许多女权博主每天只是复读波伏娃的《第二性》,用一大堆外来名词吓唬外行,对女权思潮的理解显然门外汉,这让我作为一个反对者都看不下去。

没有人是傻子,大家也并非失去理智。政治正确的活动家、意见领袖以及各路媒体都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们认为罗琳的路线已经走不下去了,而艾玛的女权3.0路线才是新时代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罗琳和艾玛之间的分歧,在中文互联网语境中有一个很相似的热门问题:你认可男性的女权博主吗?你认为只有女性才是真正的女权主义者?还是只要认同女权理论,不论性别都是能联合的对象?

被封印的幽灵


然而,所有的事情都有代价。艾玛等人的操作虽然暂时弥补了罗琳的矛盾,解决了眼前的LGBT冲击,但这种无限升级魔法的代价却是唤醒了远古的幽灵。

深入思考一下,你为什么支持女权主义?为什么女权主义成为中外共同的舆论浪潮? “因为女性是弱者所以我们要帮助女性” 还是 “因为是女性,那抛开事实不谈,我就要帮助女性”? 或者纯粹是觉得女权主义很酷?

很多人或许觉得这几个说法似乎没什么差别,不都是为了帮助女性吗?但实际上,其中存在巨大差异,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帮助女性”这一理念的合法性建立在何基础之上? 我们经常说女权和LGBT是政治正确,但为什么它们被定义为政治正确?政治正确的核心本质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可以说"girl helps girl",却没有人提出"boy help boy"的口号呢?


答案是,政治正确,本质上是建立在现代社会之上的一系列道德共识的统称。

现代社会的核心共识之一是约束强者、帮助弱者,以确保公平。我们要保障女性的权益,并非因为女性强大,而是因为女性作为弱者,其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对LGBT的不歧视也是因为这一小众群体的利益常被忽视。呼吁帮助弱者有助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公平,促使良性竞争环境,最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正是现代社会对帮助弱者这一政治正确观点的基础。

因此,女权的旗号能够打响,并非因为女性本身强大,而是因为女权思潮背靠着现代社会关注弱者的这一共识。正如“在鸡蛋和石头之间,你应该去站鸡蛋”。

这也解释了左翼群体和大V们在女权思潮变革时难以抗衡女权将其拉回的原因。因为左翼思潮的核心理念是帮助弱者,而女权天生占据了弱者这一生态位。左翼大V们自然难以制衡女权。

然而,这也正是女权在面对同样是弱者的LGBT群体时无法反对的原因。女权与LGBT遵循相同的保护弱者共识。而采取罗琳路线,即仅为女性说话,不为同为弱者的LGBT辩护,事实上违背了“保护弱者”这一共识。这相当于违背了大家一同保护弱者的承诺。


现代社会的共识并非天然存在,而是大家一同妥协和维护的一套相互关联的道德体系。许多看似理所当然的权利实际上建立在这套共识之上。共识的崩溃可能导致整个道德体系的重塑和崩塌。

女权作为高度依赖现代社会共识的思潮,本应是最坚定的秩序维护者。然而,如今却频繁提出现代社会父权社会的压迫,要求提供更多补偿,这实际上是在挖掘共识的墙角。

因此,许多女权博主感到困惑,为什么女权被指责只追求权利而忽略义务?问题不在于具体的细节,而在于这一点:尊重老年人和关爱幼儿看似是父权社会的规范,但实际上,这是整个共识体系的一部分。如果认为可以摒弃其中的一部分,比如尊老爱幼,那么其他人也可能认为尊重女性没有必要。你认为这是义务,但实际上是为你的权利打下的基石,如果你不维护,别人也不会珍惜。

简而言之,思潮绝对不能玩弄“双标”。你双标,别人也能双标;你摆烂,别人也会迅速摆烂。最终结果可能是原有的共识全部崩塌。

绝对自由的跑路流

这也是近年来声名远扬的欧美男权流派的理论基础。所谓“跑路流”理论的来源在于,对现代社会共识的质疑和拒绝。

跑路流怎么来的呢?


当你认为现代社会普遍认同父权压迫时,我也觉得现代道德规范管制过多。

你觉得“贤妻良母”是一种贬义,我同样认为老实人是一种侮辱。

你提到“girls help girls”,那我也成无条件按性别站队。让我们一同放下共识,谁讲道理谁是孙子!消除了共识,纯粹的自由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就回来了,很多问题也会有新的解决思路。

就像职场歧视问题,"不能职场歧视"这个概念本身建立在现代社会的共识上,不是天经地义的。只要我们抛弃这个共识,职场歧视算什么?这不就是自然界的优胜劣汰吗?"弱肉强食,物竞天择","落后就要挨打",你弱就意味着你落后,应该被淘汰,命苦就别怪社会,技术不行别怪别人,社会可不是你的亲妈,为什么要保障你的工作权益呢?不要用道德观念束缚别人好吗?至于男性岗位比你多,不是因为我是男性,而是因为我更优秀,菜就多练,不服别玩。

至于女性生育付出,谁让你生孩子你找谁,为什么要让我买单呢?那个应该买单的人呢?抱歉,在共识破裂后,这个问题也有了新的解决方案。

你认为婚姻对女性是一种压迫,我同样认为婚姻对男性也是一种压迫。你觉得女性是为了生孩子而存在,我也认为男性是为了帮助女性养育孩子而存在。因此,不要结婚也别要孩子,咱们浪漫爱情就好。绝对不能纠缠于生育付出,我坚决反对把生孩子这种坏事!决不允许通过婚姻压迫女性,决不允许让女性为生育付出!我将通过实际行动来表明,我不仅在口头上尊重女性。

所以,很多人对法国法律规定禁止父亲单方面进行亲子鉴定等一系列措施的批评实际上并不起作用。反正我不打算结婚,如果你要生孩子,我就跑路去找下一个。

一旦抛弃共识的道路变得可行,你就会发现女性有多喜欢女性解放的版本,而男性就有多喜欢男性解放的版本。毕竟丢掉道德和共识的束缚,谁不喜欢呢?

你说这样社会生育率怎么办?我都不想要社会共识了,还指望我来维护整个社会大局吗?"我不想结婚,也不想有孩子,更不想承担什么社会传承的责任,所以请你千万别用女性权利之类的话来道德绑架我,你过得怎么样关我屁事啊?"

在欧美各国,非婚生育率自1980年以来不到40年的时间内飙升,尤其是在法国,已经激增到60%,而且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跑路流的本质就是男女双方都放弃了社会和家庭共识后的体现。


所以这两年大家经常看到“加速加速”的言论,许多人对此感到疑问,不明白加速指的是什么

所有的加速都是在执行一个任务——让对方继续激化矛盾,去打破现代社会的共识这个封印。一旦封印解开,大家反而能够放开手脚。我说男性强,你说女性棒,谁都无法说服谁,然后你还觉得社会压迫束缚了你们。那我们就把所有规则都抛在一边,真正来battle一下,看看究竟谁更强大,这样不好吗?姐妹,你是对自己缺乏信心,还是看不起女性?

然而,这还不是魔怔的尽头。当封印解开后,自由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仅仅是开胃菜,真正可怕的,是另一个幽灵。

总保守

有一个幽灵,在五大洲七大洋的天空中徘徊。为了对抗这个幽灵,资本家、进步主义者、工厂主和知识分子们联合起来,最终将其封印在历史的角落。然而,在女权主义、身份政治和跨性别浪潮的冲击下,这个幽灵的封印正在不断减弱。

这个幽灵有很多名字,在不同文明中有不同的叫法,“投绿”、“原教旨”、“泥腿子”、“红脖子”、“三从四德”等等。这些词汇和群体都是这个幽灵的不同表现,比LGBT更为神秘,比社会达尔文主义更为残酷,比魔怔更为荒谬,让女权主义甚至整个政治正确的潮流都感到恐惧的终极魔怔——保守男权。

传统保守、资本主义和主体民族男性是相互制衡的几大支柱力量。许多人不理解,原因在于这几个力量真正能够从物理上说服你,它们不需要讲道理,也不需要政治正确的旗帜,它们本身就是批判的力量。然而,它们往往相互牵制。例如,保守传统可能限制资本主义的无序扩张,但也往往是保守传统在压制着激进的民族主义将资本主义置于困境。任何社会秩序的建立,本质上都是在这几个支柱力量之间建立平衡。

现代社会左右翼的平衡也是在这些力量之间构建的。

左翼的本质是支持“弱者”,包括知识分子、性少数群体、年轻无产者等。右翼的本质是维护“秩序”,支持资本、保守、传统、年长的有产者。左翼的活力最强大,因为年轻群体,无论男女,作为左翼的支持者形成了统一战线,能够与资本主义右翼抗衡。可能资本很强大,但贫苦的大众永远占多数。你可能坚持保守传统,但知识分子和年轻人们却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崛起。

然而,如果主体民族男性不再支持左翼统一战线,而是转向右翼和资本的保守阵营,理论上这似乎不太可能发生。年轻男性自然而然地是无产者,他们天生倾向于进步主义而反对保守主义。在任何国家,20-30岁的男性通常是社会中最前卫、最革新的力量,是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思潮的推动者和支持者。可以说,左翼的枪杆子就是这群人,他们是反对保守主义的先锋。

然而,在越来越魔怔的政治正确魔法战争中,一切皆有可能。由于罗琳的双标和艾玛的女权3.0过度政治正确,再加上一些女权运动对年轻男性的整体批判,使得一些男性开始思考:

“资本家只是剥削你的剩余价值,女权可是直接宣判你是罪人” “老板还要和你装兄弟发工资,对面可是直接不装了” “宗族虽然古板好歹还讲道理,女权这完全不讲道理” 那我站哪边还用想吗?

于是,一个过去所有人都很难想象的画面出现了,大量年轻男性居然真的开始转向右翼保守阵营。当男性无论年轻还是年长都站在保守一边,形成了男权和保守的合流,传说中的终极魔怔,保守男权就真的从历史的尘埃中复活了。

如闪电般归来

保守男权的行动方式确实相当魔怔。

对于电影电视剧中女性物化的问题,一般人可能会讨论是否属于物化,韩国可能会在政治正确方面进行抗议,LGBT群体可能会反向指责。但不论是哪一方,通常都会在电视剧内容应该如何处理上展开辩论。

然而,保守男权的思维方式却截然不同。他们的观点是,你说电影电视剧物化女性是对女性的压迫吧?这多简单,把电视剧下架不就解决问题了吗?没有电影电视剧就没有物化问题了!

因为我们看电视剧吗?我们是电影电视剧综艺的主要受众吗?并不是吧?我们制作这些,不是因为我们自己要看,而是因为现代社会共识要求我们让这些娱乐节目丰富大家的生活,满足精神需求,这是现代社会的高级需求,并不是因为我们个人的喜好。所以现在对方不顾现代共识,拿着这个来指责我们压迫了,那很简单啊——直接下架。

来,哪部偶像剧物化女性?直接给你下架。

来,婚姻就是对女性的压迫是吧?好,所有电视剧不允许出现婚姻和爱情情节,自由恋爱更是必须杜绝!

用女演员是对女性的物化是吧?好,综艺电视剧一个女演员都不允许有,没有女演员,是不是直接消灭了物化女性的土壤!!!

你批评综艺物化女性,我不但不反驳,我还会真挚的给你鼓掌,因为我觉得综艺本来就不应该存在!我早就说了应该都禁了,这帮小资知识分子非要拦着我,现在你看,果然要禁吧。

来,纸和笔给你,直接列清单,千万不要有所保留,绝不放过一个坏人,百分百,绝对化,一个物化女性的案例都不能存在!!!

你觉得工作量太大了不实际?没问题,我们先把所有节目全部下架,然后成立道德委员会审核一部上一部。先拍几部绝对没有问题的样板戏给大家参考。道德不绝对,就是绝对不道德!!!你不要现代共识了,我还不放飞自我?

女性日常要承受容貌焦虑是吧?好,禁止化妆品和美容院,坚决降低容貌焦虑。高跟鞋伤脚,女性被物化是吗?立刻解决,明天起所有商店禁售高跟鞋,坚决不让女性承载这样的伤害。

公共场所地铁电梯被男性凝视要求男性下电梯?没问题,我太支持了,男女本来就授受不亲嘛。所以下电梯哪够啊,电梯直接分男女才行。所有公共场所,地铁和学校也直接男女隔离,男校女校建起来,没有接触就绝对没有男性凝视。就问你是不是彻底解决问题?你不是说男性对公共空间垄断吗?现在男女直接分开还有没有垄断了?

来,谁还要打拳?赶紧提,千万不要不好意思,我早就看这些花花绿绿的现代社会不爽了,全部一起打包带走。这就是总保守!!!

很多人可能觉得我说的太夸张了,你说的这个总保守,怎么那么像中东那些宗教国家啊,这不是在倒退吗?现代社会的人会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吗?

但现实世界的精彩之处在于,有些人就是不按常理出牌。韩国大选的结果已经告诉我们,年轻男性为了反对女权反而可以与资本家和保守势力联合。他们可能会接受每周120小时的加班,可能会支持降低最低薪水,可能会赞同医疗民营化,甚至可能会支持加强资本力量,只要这能反对女权,一切都可以商谈。

德国极右翼则表示,支持加班联合资本算什么?
——从今天起我就是穆斯林!

荷兰的极右翼加民粹,这种极致到不能更极致,常年反难民反伊斯兰的群体,更当场表演了魔幻剧情
“如果迄今为止我所写的是正确的......那么我事实上就是一个穆斯林”

法国的极右翼倒是还继续反穆斯林反移民,但他们直接挑明反女权

这就是这两年让无数人惊掉眼镜超乎想象堪称未曾设想道路的欧洲男权投绿打法,即投向极右翼和民粹主义的总保守阵营。

欧美男性群体,在左翼的政治正确浪潮和女权的持续批判下,不再坚守现代世俗社会的立场,也不再反对难民和反对宗教化。相反,他们选择直接加入了总保守阵营。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选择总保守,这不是在倒退回中世纪吗?答案很简单。总保守的方式,的确是中世纪的回归,但待在左翼下,根据你们的政治正确框架,不也如同回到了中世纪吗?在这里,无论是看女性都被视为凝视,还是去酒吧被认为是对女性的物化,甚至待在家里玩游戏都可能被批判,因为女权主张男权社会的结构性压迫。

右翼的方式是让大家都无法去酒吧,但如果跟随左翼,不仅无法去,还可能遭到道德谴责。你们比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更不讲道理啊!那我还犹豫什么呢?我宁愿开启城门,迎接“闯王”,哪怕“闯王”来了也不愿意向他纳粮!只要你反女权,我今天就开始学习古兰经!

我本来就不看电视剧、综艺,也不去酒吧和演唱会,所以就算回到中世纪,我也没有失去什么。但是,将所有综艺、电视剧、男女公共场合全面禁止,对方就再也不能随意诬陷我,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这种打法也直接把女权给打懵了,我只是借着电视剧打拳骂男的,他们居然真的想禁了电视剧!许多女权立即展现出理性,表示不能用个别案例来代表整体,呼吁团结而非对抗。

然而,此时已经无法刹车,男性群体集体转向右翼,开始形成主体民族男性-传统-资本的总保守趋势。右翼凭空涌现出一波新的支持者,而左翼联盟经历了这两波魔法战争内战后,千疮百孔,很难再重新联合。

更令人担忧的是,右翼开始呈现出跨国总联合的趋势,这完全违背了以往的历史规律。通常情况下,右翼主张民族主义,各国之间应各自为战。但现在的情况是,欧美各国的民族主义居然在反对女权和反对政治正确的旗帜下联合了起来。如果你难以想象,就想象一下,中国的皇汉、美国的红脖子、日本的宅男以及韩国的愤青,这几个原本矛盾重重的力量,如今居然在同一个阵线里。甚至,这个阵线里居然还能容纳伊斯兰的战士。

简而言之,girls help girls喊了这么久,但似乎真正联合起来的是全球的男权保守者。

这就是欧美政治正确魔法战争的荒谬结局。

一开始,你打破了维护秩序的建制派的封印;

接着,你开始抛弃了事实,认为谁弱谁有理;

随后,你觉得尊重老人和关爱幼小是父权规训应该抛弃的;

再后来,你觉得即便是老实人什么都不做也是结构性压迫。一层又一层的封印被揭开,一波又一波的道德被撕碎,最终,你发现封印束缚的不是你自己,而是远古的魔怔。

很多人问我,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日本躺平流还是韩国的魔法对轰,我觉得很可能两者都不是。真正有参考价值的,是欧美的投绿,因为在我们这里,存在着一样同样古老、代表保守的东西。这个东西延续了千年,在几十年前才勉强被压制。

这也是为什么我始终强调保卫我们现代生活的重要性,因为一旦魔法战争开启,“他”的复活只是时间问题。

大道行思

纵观欧美女权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理论上进行了许多大胆的创新和改进,相较于日韩女权更为前沿,且有逻辑性。理论体系完善,商业模式成熟,融合了跨性别和难民保护,全面涵盖了当前市面上的政治正确要点。并且一路从1.0进化到2.0和3.0,不断进行自我革命,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问题在于他们依然没有解决整个女权理论从始至终的核心问题:所有的权利都需要用义务去支撑,而不是依赖“被压迫和政治正确”来支撑。

所有的权利,都需要用义务去支撑, 而不是依赖“被压迫和政治正确”去支撑

你真的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还是只借着弱者的名义为自己谋利?

用性别困境这个补丁,将一切问题甩给男权社会压迫,以此让男性补偿买单,确实是很聪明的做法。但问题在于,你终究还是要通过促进生产力发展来证明自己,而不是变着法子表示自己被压迫来诉求补偿。

穿衣自由和恋爱自由,比如高跟鞋、超短裙和比基尼等,究竟是女性自主选择的“权利”还是被压迫和物化的“义务”?在平时,借着政治正确的旗号,你当然可以随意宣称,谁反驳就是压迫女性,说不清楚就扣上男权社会压迫的帽子。

然而,当所有人都厌倦了政治正确,寻求总保守的审判时,任何说辞都变得毫无意义。你必须清晰明确地回答,这是自己的权利诉求,还是希望摆脱的义务。

如果你认为高跟鞋是被物化的义务,那我直接禁高跟鞋,你是否支持? 如果你认为高跟鞋是女性穿衣自由的权利,那请以后不要再甩锅说是别人逼你穿的,然后要求补偿。

总保守的优势在于,他真的不需要任何权利。我自己不看电视剧,也不去酒吧音乐会,所以他可以将几乎所有东西都禁掉。这时候你根本无法使用政治正确的魔法,必须清晰而明确地回答最终的问题:这些权利是我自己的自由选择,我愿意为之买单。


任何人,任何理论,都无法让他人为你的权利买单。不论是何种魔法或政治正确思潮,都无法改变这个基本事实。西方的一些女性政治家,如撒切尔,不仅否认自己是女权主义者,甚至认为女权主义是毒药,其中可能就包含了这一原因。

我们的妇女解放先驱们提出“同工同酬”四个字,早已告诉了我们答案:先有相同的生产力,才能有相同的报酬。这是生产力发展导致女性经济基础状况改变后,相应的上层建筑适应性改变的结果,而不是空中楼阁的口号。这是实事求是的胜利,也是遵循马克思理论哲学价值观的胜利。

当然,相较于停滞的日韩,欧美女权目前仍在发展之中,女权3.0的思潮能否更进一步、更踏实地抓住生产力的机遇,尚需时间检验。欧美女权和左翼们是否能够力挽狂澜,重新建立左翼联盟以对抗右翼的反扑,打赢接下来的总决战也需要时间的考验。

然而,一个不会改变的道理是,任何思潮,无论多么耀眼,最终都会经受生产力的考验。任何脱离了生产力支撑的理论,最终都会沦为可笑的把戏和自说自话的空中楼阁。现实将最终揭示出最真实的答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