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一千多年来从未被盗,但是石像却被“美白”了!

乾陵一千多年来从未被盗,但是石像却被“美白”了!

首页角色扮演摸金校尉之无字书更新时间:2024-05-09

在之前的文章中,国史君曾经讲述过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虽然在1300年间不断地有“摸金校尉”打它的主意,但是它至今依然被完好地封存。国史君也曾讲过乾陵有大量的石刻,包括华表、翁仲、六十一蕃臣像等,但是近年来,它们其中有部分石刻却被“抢救性修复”,这到底应不应该呢?

被盗历程

乾陵的建造分为两个阶段: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唐高宗李治在此处下葬,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女皇武则天下葬,并且在附近建设了17座皇子、公主的陪葬墓。唐末大乱之时,黄巢曾经发动40万军民发掘乾陵,但是即便是挖出了40米的深沟,仍然没找到墓道口,只好作罢。

后梁崇州节度使温韬曾经发动部队盗挖所有的唐皇陵,获取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但是唯有乾陵“不可发”。

民国混战时,盗墓竟然都成了一种风气,最为著名的就是发掘清陵的孙殿英了,孙连仲也曾经以演戏为借口,使用大炮、炸药包等试图发掘乾陵也以失败告终。

大文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曾经申请发掘乾陵,但是被周总理否决。

乾陵石刻

乾陵有大量的石刻被保存至今,包括最为著名的高达7.53米的无字碑,一对高8米以上的华表,5对配有骑士的仪仗马,10对4米高的翁仲以及非常著名的61蕃臣像。在之前的文章中,国史君曾经讲过,六十一蕃臣像是当年来朝的藩属国国王、使臣等人的雕像,他们背后著名了每个人的姓名、国籍以及官职,但是奇怪的是他们大部分都是没有头的,其成因也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抢救性修复

经过一千多年的风吹日晒,乾陵石刻外观上充满了沧桑感,显示出了极大的历史厚重感。但是近年来,却又工作人员将其中20多座石刻进行了“美白”,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工作人员称,千年来石刻上早已布满了苔藓,过多的含水量会对石刻造成不利的影响,而且近年来由于工业污染,酸雨对石刻有很强的腐蚀性所以必须进行抢救性修复,而这种修复只是一个表面的清洗,去除石刻外部的附着物,并不会影响石刻的原貌。但至于为何只修复了20多座,专家并没做出解释。

该不该修?

国史君以为,一方面,千年来,石刻早已与外部的附着物相互依存,苔藓等物已经是石刻的保护层,冒然去除是否会造成不利影响需要专家进行论证及研究。另一方面,文物确实是有寿命的,进行外部清洗,也是在给他们“治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