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出的盟主·袁绍《第十七章邺城末日(第三节)》。
转眼之间又到了建安六年(201)的春天,此时的曹操忽然变了主意准备领军南下进攻荆州。据史籍所言他改主意的原因是粮少不足与河北相支,欲因绍新破以其间击讨刘表。但只要细心一想就会看出他这只是托辞。
试问就近进攻新败之袁绍都觉得军粮不足的话,远行千里奔向南方去打那根基强固"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的刘表,军粮不是更不够吃吗?事实上曹操要想回师进攻荆州,其原因倒不在粮少而在于担心南面的刘备有可能借助刘表之力进袭许都。
刘备在官渡决战爆发之前离开了袁绍,再度领兵来到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平舆县北)一带*扰曹操后方。不久他与汝南黄巾军首领龚都相联合,组成有数千兵马的联军声势不小。曹操派遣骁将蔡阳领兵前去清剿反倒被打得落花流水,蔡阳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
曹操素来认为刘备是非凡的雄才而今其羽翼渐丰,且又在许都的肘腋之下频繁活动,这本已令曹操相当忧虑。而与刘备邻近的荆州牧刘表新近又把拥护曹操的荆南诸郡一一平定,雄踞荆州七郡之地麾下甲兵十余万,设若二刘合势刘备在刘表的支持下进攻许都,那么刘姓天子岂不是要成为刘家人囊中之物?
随着二刘势力扩张的消息不断传来,曹操在安民越来越坐不住,所以才有回师南下的念头。如果曹操此时真的回师江汉,与刘备甚至刘表打个一年半载的话,那袁绍即可完全恢复元气,其此后的命运亦会有所不同。
可惜袁绍东山再起的机会被曹操首席谋士荀或的一席话打消了。荀或当时立即劝阻曹操说:今袁绍初败大众离心宜乘其困顿之时一举消灭之,大军舍此而南伐荆州如袁绍死灰复燃,乘虚攻我后背则明公大事去矣!
曹操认为荀彧的意见很有道理,但是如果完全置南方的威胁于不顾,全力进攻河北那也未免过于冒险。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这么干:先对袁绍发动一次快速打击,使之在至少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无法还手反攻;然后抓紧时间回师南下荡平汝南的刘备,以解除后顾之忧;最后又掉转兵锋,大举进攻河北,彻底消灭袁绍势力。
建安六年(201)初夏四月,袁绍得到紧急报告,说是曹操的兵马已经从安民起程,直指仓亭渡口意欲渡河西进。他大吃一惊,急忙率领最近才整编完毕的两三万部队,匆匆赶往仓亭津的西岸进行阻击。待他赶到仓亭渡口,曹军前锋已经突破河防,在西岸登陆。
袁绍认为敌军渡河之时正是发起进攻的最佳时机。《孙子·行军篇》不是说过么:"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于是他立即遵照孙子老师的教导,下令猛攻渡河过来之敌。一场血战又在黄河之滨展开,由残兵败将仓促整编而成的袁军,犹如一个大病初愈的衰弱之身;而大胜之后在安民大吃饱饭休养半年的曹军,则像一个精力旺盛的强健之躯。
所以两军一接战,即使是"半济"的曹军先锋,也就是渡过河来的一半军队也令袁绍兵马招架不住。眼看曹军主力不断登陆增援,取胜无望,袁军上下无不惊惶,很快便重演了官渡崩溃逃亡的一幕。
在弃军逃跑上已有经验的袁绍此番溜得更加利索,他认定曹操将要进攻自己的大本营邺城,所以急着赶回去布置一切,必要时还得把家属往幽州方向转移。然而令他感到意外的是,渡河的曹军并未跟着自己的足迹追过来。他们在仓亭津西岸略作停留后,随即沿河西上再转头南下,径回许都去了。
袁绍垂头丧气回转邺城大将军府邸,身体疲惫,心绪烦乱,在短短的半年间自己竟然连连大败。官渡一战尚能与曹操抗衡多时,仓亭一战则近乎望风而逃,这简直使自己大将军的脸面扫地无存。他越想越羞惭又越气恼,一阵急火攻心,连吐几口鲜血,登时昏迷,不省人事。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