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朗”以来,娱乐圈有三个明显的变化。
一个是,娱乐明星只要“塌房”,基本上就从“江湖”上消失了。
慑于“消失”之忧,第二个变化就是,“小鲜肉”们言行都很谨慎,影视以及各种电视节目使用“小鲜肉”也很谨慎。
又慑于前两者,第三个变化是,“小鲜肉”们的粉丝不像以前那么狂躁疯癫,因为那样很可能害了“爱豆”。
然而,有一点可以预见:“小鲜肉”审美不会因此就衰退下去。
“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上面这段话,描述的几乎就是今日社会的审美情状,而说话者,是2000多年前的儒家大师荀子。
这意味着,几乎可以说,中国自有文明以来,男子“拟于女子”,就是一种流行审美倾向。
小仙肉审美的流行倾向自古存在,不会衰退
当然不是每一个时期都这样,这种审美倾向流行,主要出现在两种背景之下。
一种是,贵族摆脱了礼乐束缚,也就是人有钱的同时又“礼崩乐坏”。
比如战国,也就是荀子说这段话的时代。由于农业垦殖和商业繁荣,贵族资财倍盛,而恰逢“周文疲敝”,制度约束力降到极低点,贵族以及受到贵族影响的富家子弟,就可以“美丽姚冶”。
又比如魏晋,礼乐约束被视如粪土,何晏,嵇康,潘岳,卫玠,王衍,夏侯玄,涂脂抹粉,施香水,着女裙,美不胜收。
第二种是,国家强盛,人民殷实富庶,颇有闲暇,同时又观念开放,社会对各种审美宽容度高。比如汉朝,“孝惠时,郎侍中皆冠、贝带、傅脂粉”,官员上朝要求化妆。又如唐朝,男人出行,束发髻,戴牡丹,各美其美。
今天的情况,符合的是第二种。
翻开史书,关于人之美,几乎每一行都写着两个字:脂粉。任何一本中国古典小说,但凡美男子出场,笔下形容,都是“面似冠玉,唇若涂朱”,换成今天的话说就是好像扑了粉底,打了口红。
什么好像,其实就是。
所以今日的小鲜肉审美再现,只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的一个例证罢了。
弄啥呢本文不是要讨论男子“血气态度拟于女子”这种敏感问题,其实是想说说荀子,就是那位2000多年前就批评“男子女性化”的哲学家。从他那里,我感觉到一种穿透力,穿透时光的能力。
荀子画像
过去多数时间里,儒家读孔子居多。毕竟在这个匆匆的时代,皓首穷经不现实,只能窥其精要,而儒家之精要,无疑是孔子。
后来又觉得有点不对劲。读孔子,让人精神上很享受,但几乎没有兴奋感。这种感觉就像看网红脸,她们确实很美,但你知道下一个出来还是差不多的样子,没有惊喜。
读书的惊喜是怎样一种感受呢?就是其言虽古,而足以喻今。
《孔子家语》里有一段,说“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和颜回陪侍。孔子那种务虚的本性又焕发出来了,还是那句话:“二三子各言尔志。”
我们知道,子路是个讲道理的武夫,子贡是个不管有没有道理都能说得很有道理的聪明人,而颜回是个智慧却又迂腐的道德榜样。
他们的志向,就与各自的禀赋相契合。
子路说,我的志向就是在两国交兵时,领军征战沙场,*敌制胜,让子贡和颜回都跟着我干。
子贡说,我一身白衣,游走于交兵的两国之间,陈说厉害,让双方根本打不起来,子路和颜回都要听我的。
颜回则说,我辅助明君,使海晏河清,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世间根本不会有战事发生,让子路和子贡没事干,都喝西北风去。
作为裁判,不出所料,孔子当然是赞赏颜回。
颜回的主张,就是儒家的政治主张,也就是曾子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让一切美好同时发生。思之确实令人心旌动摇,非常美好,也非常佩服。
孔子与众弟子,《孔子》剧照
唯一的问题就是,正如*主席对罗素主张的评价:“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
方才在键盘上敲“北游于农山”的时候,半天找不到“农山”,输入法出来就是“弄啥呢”。就像冥冥中回应了颜回:年轻人弄啥呢?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儒家理想主义,就这样体现得淋漓尽致。“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虽千万人吾往矣”。
问题在于,它描绘图景,但从来没有操作办法。
礼,是通往这种美好图景的办法吗?在儒生们看来,是的,但这其实犯了严重的逻辑错误:把美好事实发生之后的社会表现,当成了美好事实发生的原因。
打个比方,吃饱了,大鱼大肉也不想吃了,说明生活好了,但不能说,我们培养所有人都不想吃大鱼大肉的精神境界,人们就都能吃饱,生活就会好起来。
现实世界,其实是子路和子贡所想象的样子,一要斗勇,二要斗智,这才是奋斗。
《孔子》剧照
孔子也崇尚勇和智,但他从来不把它们降格为暴力争夺和计谋智巧,因为他总是假设现实世界里用不到这些东西,或者认定一个好的社会就不应该用到这些东西。君子应该是“讷于言而敏于行”,少说多做,温良恭俭让,树立榜样,人们自然会跟随你光辉的道德形象。他老人家一直很讨厌弟子宰我,因为这个人就是口齿伶俐、唇枪舌剑,经常让孔子难堪。
子贡也很会说话,是个商业家,极具转圜能力,孔子不讨厌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孔子周游列国的处境很重要,关键时候总要靠这样的人去解决问题。颜回可以说是一个完全无用之人,却无论任何方面都很符合孔子对“成人”的画像。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当然就是孔子的宿命。
一百多年后,荀子就不一样了。他深刻地觉察到了“道不行”的本质原因:用愿望代替了现实。
荀子,《大秦赋》剧照
荀子之前,儒家大师还有孟子。孔孟二人,都认为人性是善的,所以提出任何行为规范,都是出自善的基调,我们的想象力跟随他们的主张所及,看到的是一派祥和安乐。
荀子不以为然,虽然是儒家后学,他却认为人性本质是恶的,善只是文明滋养和塑造的结果,是“伪”的,尽管“伪”是好的。
“伪”是好事,这点就足够让人耳目一新。
穿透力西方现代思想,出发点都是人性恶,无论是政治哲学、经济学还是法学,概莫能外。
人性是善还是恶,是个哲学根源的问题,我个人支持人性善,也可以加以论证。问题在于,这对解释现实没有太大作用。所以今日回头看来,那些有穿透力的思想——虽然出现在很久以前,但仍然对今天有强烈的观照意义的思想——都是基于人性恶的。
当你假设人性恶,不把人想象成一张白纸、像个孩童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人们不但各有动机,而且手段还非常高明。
荀子这样说:
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所以治乱者异道。”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传也?妄人者,门庭之间,犹可诬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上乎?
用当下的语言来翻译一下就是:
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说,过去和现在情况不同,治理自然方式不一样。广大网友们就被迷惑了,而所谓网友,就是愚蠢不懂道理,没见过世面也没有什么基本标准的人。事情发生在他们眼前,都可以被一通胡说蒙骗过去,何况说远古的事情呢?别有用心的家伙,在日常生活里还一样诈骗得手,何况道古论今,甚至于讲美国西方怎么怎么样呢?
看看今天的情况,是不是也差不多?说话的人各自根据自己的立场,胡乱歪曲事实,肆意发挥,把大家都当傻瓜,而“广大网友”又真的很容易上当。
今天的人们都喜欢“仪式感”,因为生活实在没有内容,难得有一个事情,就要彰显它的隆重和有模有样。有个仪式,是为了在心理上得到按摩。
但在政治上,仪式就是一种手段,孔子说那是政治家为了彰显道与德,而荀子认为,那是为了欺骗大众,实现统治目的。
荀子说,“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
搞了求雨仪式之后下雨了,什么原因呢?荀子说,没啥原因,跟没有搞求雨仪式也下雨一个鬼样。有人想要骗人,有人需要被骗,如此而已。
苏东坡凤翔祈雨,《苏东坡》剧照
上当的人不必觉得自己天生就是蠢。荀子又说:“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一切欺骗最终得手都是因为它听上去特别有道理,向来如此,不管传播方式是如何千变万化。从荀子时代的竹简,到后来的纸质印刷,再到现在的电子信息、社交媒体、电信诈骗,都是如此。
荀子意识到,这个世界可能比以前想象的要糟糕得多。
他和孔子不一样的地方,从对人的区分上就看得出来。孔子把人分为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里面没有坏人,庸人只是平常人,最多就是傻瓜。而荀子的论述里经常出现“妄人”,就是那些别有用心的坏人。荀子以后,坏人在理论上出现了。
承认人性恶,思想就会变得务实。
社会越来越平等吗人们总是天真地认为,现代社会就是越来越平等的社会,甚至认为,现代社会就是追求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平等的社会。
这都是合理想象,但也根本没有这回事。
如果我说,现代社会是一个效率社会,大概没有多少人要反对。效率就是一切,效率已经变成现代社会运转的基本崇拜之一,加拿大学者贾尼丝·格罗斯·斯坦就写了一本书,叫《效率崇拜》,专门说效率如何*死另外的重要价值。如果你生活在城市里,隶属于某一个单位,你一定也经受着效率的鞭挞。所谓城市“快节奏”,指的就是效率。
贾尼丝·格罗斯·斯坦《效率崇拜》
现在要问,效率的对立面是什么?
是公平。
一个效率十足的机构,公平多数情况下都是欠缺的,至少是要努力去协调的。除非人们不在意。
这里说的还只是公平,而不是平等,要说到平等,那更多人就要跳起来了。
今天最有效率的机构,无疑是互联网大厂,而这些大厂,全部都职级森严。T系列,P系列,M系列,每一个有可能多达数十级,外面的人看上去有点懵懵然。
这么多职级,目的是什么呢?答案可能让人不适:为了制造不平等。
互联网大厂职级分森严,界限分明
不说男人与女人之间,男人与男人之间,女人与女人之间,又怎么可能真正平等呢?社会学家们大体上都会承认,正是因为人与人的不平等,物质享受和精神生活质量都有着巨大差别,所以才产生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发展的动力就是因为落差(即不平等)的存在——现实就是如此令人难以接受。而这种现实结论之产生,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理论底色是人性恶。
西方自由主义认为,一个社会里,所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工作,而结合成为公共利益。所有个体的不道德,形成了社会的道德。这里面其实包含着强烈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倾向。对不对另外说,社会实际目前的确是这样运作,除非有一种坚定的社会理想在起限制作用。
而这种理论,西方现代自由主义的先贤哈耶克是从中国先贤老子那里去寻找根源的,但我一直觉得他找错了方向,他其实应该找荀子。
荀子说:“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
他说,两个地位同样高贵的人不能一起共事,两个地位低贱的人不能相互使唤,这是天数,宇宙原理。
你看,互联网大厂是当今社会组织的先进形态,已经是一种典型,它们效率极高,组织上的特点就是等级森严。
再看当下舆论场,总是互掐的人,都是地位上没有差别的人。试看今天的微博,差不多罢。
越读古人书,便觉得今日之一切喧嚣,都那么正常。
作者 | 李淳风
编辑 | 何焰
新媒体编辑 | 向由
排版 | 阿车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