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插裤腰带、张嘴小豁牙、自带“烟熏妆”、破坏力超强……迈着又酷又拽的步伐,少年英雄小哪吒一出场就颠覆了“乾坤圈手中拿,混天绫护着他”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的传统形象,成了调皮捣蛋的“熊孩子”。
论1979年的《哪吒闹海》,用一袭白衣、漫天孤勇的悲凉讲述了一个不朽的神话传奇;那么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则用笑中带泪的幽默和不羁讲述了一个看似“与众不同”的孩子的故事。
关乎成长、关乎定位、关乎教育、关乎家庭、关乎社会……让人看完心底柔软一片,却又不禁思考,这个魔丸转世的小哪吒,难道不像一个个自闭症孩子吗?他们生而孤独,唯有倔强成长。
“人们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再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哪吒多舛的命运似乎早就被注定。出生前意外被邪恶的魔丸附体,出生时天象诡异,出生后被粗暴地当成妖物打骂、驱赶,甚至一度被诅咒三年后遭天雷袭击而亡。虽然这些并不是他的错,却在村民的心中种下了成见的种子。
魔丸入体,小小的哪吒控制不了自己的力量和情绪,虽然无辜,却依然是村民口中的“妖怪”,是无法融入同龄孩子们的“异类”,不受待见,村民们都躲避他、害怕他,甚至抵制驱赶他。
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孩子,更像是我们世界里的“小哪吒”。这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让这些孩子们往往伴有社会交流与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狭隘的兴趣。由于这些“异常”,有的自闭症孩子乘坐飞机拒载、有的进入普校被劝退、有的甚至被自己居住的小区里的居民联名抵制……
而由于大众对这种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够,往往产生了刻板成见,给这些孩子贴上了一个又一个带有偏见的标签。或者“天才化”,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全都是神童,“无言的毕加索”、“天生的梵高”、记忆超群的“雨人”;亦或是“妖魔化”,暴力倾向、攻击性强,没有感情、性格不健全,乱发脾气、没有礼貌等等。
这种刻板印象一旦形成,人们宁愿相信以讹传讹的故事,也不愿意相信自闭症孩子内心的真相。这些孩子被误解、被边缘化,离我们的世界越来越远。
父母的爱是孩子最终的归宿
小时候看哪吒,印象最深的场景,不是他大闹东海、痛打龙王三太子,而是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逼哪吒挥剑自刎的时候。
李靖对他说:“逆子!父母骨肉养了你,你反而连累父母!留你何用?”一边是父亲逼他去死,一边是龙王要他抵命,而那时候的哪吒才7岁,那是他人生最恐惧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站到他身边。
所以他选择自己独自扛下这一切。他对龙王说:“老妖龙,你听着,我一人做事一人当,不许你们祸害百姓!”他又回首看了看自己的父亲,一句话让人潸然泪下——“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
如果说牺牲自己的小哪吒是个“少年英雄”,而混世魔王小哪吒则是一个幸运的“孩子”,因为他拥有真正爱自己的父母。这种爱,无关回报、无关成绩,甚至无关好坏,只因“他是我儿”。
魔丸入体,被攻击必将为害苍生,李靖夫妇说:“无论是人是魔,他都是我儿!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他健康成长,以及,不让他堕入魔道。”
被预言活不过三年,殷夫人却说:“不管他是不是魔丸,不管他会不会死,他都是我怀胎三年生下的骨肉啊!”而为了让哪吒活下去,李靖甚至愿意用自己的性命换取孩儿性命,用自己的凡人之躯代替儿子接受天劫……
殷夫人留守家中,既要替陈塘关百姓斩妖除魔,又要操心儿子的成长。百忙中陪儿子玩踢毽子,含泪说:“好久没见过他这么开心了,真想他一直都能这么开心……”为了让寂寞的儿子开心,就算搞得“伤痕累累”也毫不在意,为了让哪吒生而无憾,殷夫人甚至想辞了职位,痛痛快快陪他玩三年。
哪吒脾气不好,也爱搞破坏,总被村民投诉,但妈妈无条件接纳他所有的情绪,爸爸永远坚信他是一个正直的人。
在李靖夫妻身上,我们看到了无数个自闭症孩子家长的影子。有子特殊,这些父母注定比普通孩子的父母付出要多得多。为了全心让孩子康复,有的家庭夫妻双方一人辞职,放弃事业,专心陪伴孩子,另一人则承担起了全部的经济重任,努力工作支撑一家生计;有的父母走遍各地寻访最合适的康复机构,只为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甚至自己创办机构,帮助了无数“小哪吒”和“李靖夫妇”;有的父母不惧无数来自外界的歧视和偏见,顶住生活的压力,给孩子最大的包容和关爱。
无条件的爱与包容,不给孩子贴标签,在李靖夫妇身上体现得淋漓至尽,也在无数个自闭症孩子的父母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就算是命中注定,我也不认!”最终,“魔丸”被教化,而“星星的孩子”也一定会离我们的世界越来越近。
没有天生的“魔丸”,只有缺失的教育
在哪吒的成长中,如果说父母是爱的港湾,给了他心的归宿,那么他的师父太乙真人则是路上的明灯,给了他最好的引导和教育。这个承包全剧笑点的“胖师父”,看似糊涂不羁,实则大智若愚。
“生活你全是泪,没死就得活受罪,越是折腾越倒霉,越有追求越悲催,垂死挣扎你累不累,不如瘫在床上睡。”这样的小哪吒,估计哪个老师摊上也是爱恨两茫茫。但是面对这样的“小魔头”,太乙真人始终没有放弃。收徒之后,他想尽一切办法教育徒弟,在导徒向善、授徒仙术、匡正错误方面尽到了一个师父该尽的职责。
为了使哪吒学而所成,太乙真人没有硬逼着他学仙术,而是根据哪吒的特点,引导他看到仙术的奇妙之处。这样,就变“要哪吒学”为“哪吒闹着要师父教”。没有最好的教育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小哪吒的学习之路越来越顺畅。更重要的是,太乙真人没有要求哪吒变成众人眼中的“好孩子”,而是支持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好的教育是对孩子真心的爱,在看到哪吒、敖丙共抗天雷,生命危险之际,这个看似有点“怂”的胖师父奋不顾身出手相助,虽保住性命却也消耗掉了几百年的道行。遇到这样的老师,即使学生问题多多,也绝不可能成为“问题学生”。
而对于自闭症康复教师来说,每天面对的是不止一个“小哪吒”。他们可能无法用语言沟通、他们可能有情绪问题、他们可能连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专业、责任、用心,教育这些与众不同的孩子,这些一个都不能少。
没有两个自闭症儿童是一模一样的、甚至同一个孩子在不同阶段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专业、懂“套路”,但更要了解孩子,不断适应并引导孩子。
先要走进他的世界,才能带他走出来。
“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自闭症孩子也许是一团更为混沌沉重的雨云,每一个自闭症康复教师都需要付出比平常老师多几倍几十倍的爱心和耐心,为的只是让这些“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单。
没有孩子不渴望被看见
从出生起,众人因恐惧害怕而对哪吒极度排斥,他没有朋友,也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玩,甚至因为害怕他闯祸,一直被父母关在府里,不让他外出。
为了跟外面的村民亲近,他甚至“发明”了一种独特的躲迷藏游戏:他喊到十,让全村的人都找到藏身之地,躲避“凶残”的他。这个游戏看得人心里又无奈又难过,他只是一个孩子,只是想找人陪他玩而已,可是所有人都在躲着他,都在逃命。
他捣乱、搞破坏,就像我们小时候不被重视的时候做的恶作剧一般,只想引起家长的重视;他努力学习道法,拼命追打妖怪,也只是想向父母证明,他是个可以降妖除魔的好孩子。
为了排解心中的不快,他只能作一些打油诗来调侃自己,听来让人心里发酸:“关在府里无事干,翻墙捣瓦摔瓶罐,来来回回干百遍,小爷也是很疲倦。”“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一口七八个,肚子要撑破,茅房去拉屎,想起忘带纸。”
孩子是通过身边人的赞誉和肯定获得自尊、自信和价值感的,这是孩子成长的力量。哪吒母亲殷夫人的一句“你其实也很想得到大家的认可吧",瞬间戳中了哪吒的心,而他傲娇的小眼神和攥紧的小拳头也戳中了我们的心。
剧中的小哪吒,像一个小刺猬,用坚硬的刺紧紧包裹着自己柔软的内心。他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却又装作无所谓的样子;他盼望被人接纳,却又在被伤害时破罐破摔索性让大家都讨厌自己,一旦被发现柔软的真实感情,马上就变得恼羞成怒。
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即使与众不同,依然渴望被爱、被接纳。他们渴望有一个陪自己踢毽子的“敖丙”,也希望“村民”愿意为自己庆祝生日,他们盼着走在路上不被“围观”,更期待融入正常的生活……
没有天生的熊孩子,也没有所谓的“命中注定”。正如影片中在不断地努力之下,村民的“成见”终被打破,哪吒涅槃破局。在父母的爱、师父的教导之下,哪吒才能最终找到自己,认清自我——“不信命,这就是我的命”。哪吒在脱胎换骨之后的呐喊,也许说出了每个自闭症孩子家庭终须坚守的信念——“若命运不公,我就和它斗到底,我命由我不由天!”即便生而不同,我们依然能“逆天改命”,做自己的英雄!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