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翚(1632--1717),清代画家。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祖上五世均善画。王翚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绘画,先拜同里张珂为师,专摹元代黄公望的山水画。后受王鉴赏识,被其收为弟子。又从师王时敏。其山水画虽以临古入手,于传统技法有很深的功底,而且能融会贯通,合众长于一手,又不完全为成法所束缚,比较注重写生。他贯通诸家,以南宋笔墨,运北宋丘壑,创造出秀润多姿的风格和面貌。其画在清代极负盛名,康熙三十年奉诏绘制《康熙南巡图》,3年完成,得到皇帝的褒奖,被视为画之正宗,追随者甚众,因他为常熟人,常熟有虞山,故后人将其称为虞山派。
山村雨霁图 绢本浅绛设色
王翚存世作品很多,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临仿古代名家画迹,多是长篇巨制之精品,一般为皇宫王府收藏。如现藏首都博物馆的《万壑千崖图》和上海博物馆的《仿关仝溪山晴霭图手卷》,都是拟古精品。另一类是即兴写实小景,笔墨简洁清新,内容生动活泼,多为友人相互馈赠,或应遨酬请的作品。如现藏故宫博物院的《仿古山水册页》十二开。虽然题识大都写着“临仿某家”的字样,但明显看出是以古人技法、自家笔墨来图画生活现实中自然景物的。
除上述两类比较典型的风格之外,尚存一部分介乎两类之间的作品,既是摹写古人名迹,又是述说自己的理解,图画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怀。这类作品由于情动而援笔,且有古人成法在胸,因此轻车熟路,画来神畅笔活。《山村雨霁图》就属此类。此图以宋元笔墨,画作者游历过的山川村落:时雨才过,山水澄鲜,树木翠绿,空气清新,屋舍明丽,白云飘忽,心旷神怡。它与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楚山欲雨图》、《夏山烟雨图》、《溪山晴霭图》同为姊妹篇,描绘山中从“欲雨”、“雨中”、“雨停”到“雨后”的四种不同的景色,生动逼真,表现了石谷的高超技巧,这就是所谓“从古人处得构景雄奇与林麓掩映而强其骨,以墨染云气与吞吐之势而增其韵”。他自己也说:“每下笔当思古人玄妙处,意在笔外,悟此,当能善画,所谓笔简意到者是也!”
《山村雨霁图》与《万壑千崖图》同在嘉庆时期入宫,上钤“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以及“宜子孙”等玺印
万壑千岩图 设色纸本 壬寅(1662年)作 首都博物馆藏
款识:万壑树声满,千崖秋气高。圭寅腊月既望,虞山王晕。钤印:王翚之印( 白)
此画构图取深远法,仰望主峰高耸,众山环抱,呈高山仰止之势。同时又以不同的视觉展示大自然的幽深壮阔,几条画眼皆向纵深导入,引人入胜。画面宏观取势,细品有致,景观繁复,脉络却清晰地予以艺术再现。王翚的画画善于取前人之法,然而并不拘一家之体。此画颇富新意,堪称取深远法构图的绝品。
仿巨然山水 纸本水墨 1653年作 秋山访友图 设色纸本 乙未(1655年)作
庐山听瀑图 纸本墨笔 1655年作 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庐山听瀑图。乙末冬仲,赠能翁老先生。凝董北苑五墨法于天潭邃谷。石谷王翚。钤印:王翚图书、石谷
此图作于王翚二十四岁,正随王时敏游大江南北遍观各家收藏。图中景物略近董源《溪山行旅图》,墨色温润。题字有近于董其昌处,画法也可见松江派影响。
仿北苑夏山过雨图
王翚早年,因得到王鉴、王时敏赏识与誉扬,得纵观并临摹大江南北各家所藏宋元名画,为日后称雄画坛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此图拟北宋人,用笔沉雄,气势壮伟。皴擦、点染无一懈怠处,故虽粗豪而风韵自佳。从款字及画法观,应为其较早年师古力学时所作。盖其时受王鉴影响,笔底有圆融苍浑景象,书法亦似之。
绢本山水 立轴 1661年作 山堂雨过图 设色绢本
仿古山水册 纸本水墨 1662年作 纵25.6厘米 横20.5厘米 四川博物馆藏
《仿古山水册》共计十二页,其中设色二页,水墨十页。仿董源、巨然、米芾、赵大年、赵孟頫、吴镇、倪瓒、王蒙、黄公望、管道升、曹知白、陈汝言等而作。每幅均自题七律一首,末开款署“壬寅六月,王翚”,册尾有顾复初题跋。前选一图,系仿曹云西山水,写柳汀板桥、芦荻孤舟,晓风残月,雁影徘徊。笔墨疏秀,意境苍莽迷蒙。
寒塘鸿鶒图 纸本墨笔 1662年作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作于王翚三十一岁,描绘江南随处可见的池塘一角,稀疏的草木、零散的荷叶苇草,以及玩耍的水鸟。近景向中远景延伸,墨色渐渐转淡,隐约可见一些景物,相当朦朧虚幻,彷彿隔着一片薄雾,富有诗意。所作一曲秋柳、莲塘,与唐寅《采莲图》相近,说明此际己受唐氏影响。而鱼藻一回法,一如恽寿平。王、恽在顺治十三年(1656)已有交往,彼此参酌一曲法是很自然的。
山窗读书图 纸本墨笔 1666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山窗读书图。奉贺藻儒先生秋荐之喜。时丙午九月九日,虞山王翚。钤印:王翚之印(兼文)
此图系王翚三十五岁为祝贺王时敏第八子王挨中举所作,以王蒙致密而松动的笔法画层峦叠瞰。取法巨然又略参荆、关取势。长松茂林、山阁流泉、草堂读书。在山川葱郁、草木华滋中若有空气流动,是石谷早期的精到之作。
石磴林泉图 纸本墨笔淡色 1668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石瞪盘纤山木稠,林泉如此足清幽。若为飞莺千峰外,筑诛芳自取上头。戊申十月四日,王翚戏墨。钤印:玉牵私印
此图亦王辈三十七岁所作,取径唐寅而上溯李唐、范宽,画石用小斧劈皱,颇得石分三面之美,严整而笔致灵活。诗堂有乾隆丙寅( 1746)用石谷原韵御题七绝。图上钤乾隆八笠及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石渠续编》著录。
虞山枫林图 纸本设色 1668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戊申小春既望,伊人道长兄过虞山看枫叶,枉驾荒斋,述胜游之乐,临行并属余图其景,因成此幅奉寄,时长至后三日也。虞山弟王翚。钤印:王翚之印
题跋:初冬景物未萧条,红叶青山色尚娇。一幅天然图画里,维摩僧寺破山樵。戊申嘉平,爲伊人社长题画,吴伟业。钤印:吴伟业、梅花庵
此图是王翚应朋友顾湄之嘱,绘家乡虞山的秋景。王翚创作《虞山枫林图》也仿照黄公望画法,运用圆润的中锋笔法勾、皴、点、染,并施以轻淡而鲜丽的色彩,力追《秋山图》之神韵,也较真实地刻画了家乡的胜景。
江南春图 纸本设色 1668年作
题识:惠崇,宋时僧也,以笔墨为游戏,流传人间者绝少。往于金沙观江南春及早春二图,率皆湖乡景物,位置天然,全得右丞逸韵,至今犹在目前也。因用其意为之,未知能似一二否。戊申中秋,王识。钤印:王之印、上下千年、太原
此图作于清康熙七年戊申,王翚年三十七岁,是其盛年极经心之作。写雨过春涨,泉急潮涌,柳绿禾青,众禽飞鸣,云树苳茂,溪岸萦回的江南秀色。其景虽繁而境却空灵,色虽清而韵却浑成;而树生百态,石各异状,水口泉脚,飞鸟浴禽,种种不同;坡陀曲径,掩映无尽而处处可通,未着一人而人迹都在画中。至于用笔之轻重聚散,用墨之浓淡枯湿,用色之冷暖相间,处处都见匠心,见立意,见功力。此卷后有翁方纲、钱大昕、吴湖帆诗跋,皆极推重。
溪山红树图 纸本设色 1670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王翚仿黄鹤山樵王蒙,描绘的是遍生红树的一片秋日山林景色。画中以圆转重叠、突兀高耸的山峰为主体,山溪逶迤前行,涟漪阵起,秋波荡漾,两岸林木,红翠相间,整个画中意境深幽,秋气袭人。画家拟王蒙笔意与布局,构景繁密,山势云动,境界深奇。山石画法以墨笔牛毛皴和解索皴为主,干笔皴擦,浓墨点苔,既显浓密厚重,又鲜艳夺目,光彩熠熠。
桃源图 设色绢本 1670年作
题识:人间盖有两桃源焉,皆仙灵游翔最奇宕处也。然自古图绘家多好为武陵桃源,以为闻其说宛然在心目间,若可游索而惝恍变幻不可知,故往往借笔墨而问津焉。昔赵千里(北宋画家赵伯驹)曾作大卷,十洲仇氏亦有临本,皆能得惝恍变幻不可知之意。宛然如在者可按索而游故足传也。余为图时若与羽人相遇于冷风之上,图中一阖一开别有世界,千里、十洲惝恍奇幻之意庶几得之,意庚亦未敢谓呼吸可通仙灵也。庚戌,寓白云精舍,乌目山人王翚画并题。钤印:王翚之印(白文)、石谷(白文)
此图绘山岭巍峨耸峙,深山幽谷,巨崖险峻。远处峰嶂矗立,云岚环绕,小桥流水掩映于苍松茂林之中,增添神秘之感。近处,水波不惊,松柏挺秀;远处山麓之后,竹林通幽,水气淋漓,有三三两两的草舍横列于这派山水之侧。目光逆近处的水流而上,如一人拾阶而遁入山中,不知踪影,而在环绕着云气的山谷之中,观者依势而上,自有一番风趣。两边是根根扎入山岩的松树,山间另有株株豪放的桃花,移情换景中,丝毫没有视觉的疲倦,直至山颠崖顶的迎客松方止。
本画以较为浓重的青绿组成画面的主要色调,山石的画法和整体构图不以南宗山水笔法和位置营造,而是以不常见的北宗青绿山水画法为之,山石取势圆浑,不置腘头,而在层层烘染之中,间施中锋轻轻皴擦,显得厚重华滋。树木的画法多样,无论是蟹爪树、松树、桃树、竹林等,以及点苔都不厌其烦的细致加以描绘,显示出作者娴熟的技巧和深厚的笔墨功力。青绿设色本非王翚擅长,但是浓重而深邃的色彩和景物的逼真写实都说明了他临习、钻研古人山水画风格的深度和广度。
山阴霁雪图卷 设色绢本 1671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山阴雪雾。岁次辛亥冬日,乌目山人石谷子王翚,仿右承一笔。钤印:王翚之印(白文)、石谷( 朱文)
岩栖高士 纸本墨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题识:高士岩栖趣自幽,白云天半读书楼。银河落向千峰里,长和松涛万壑秋。石谷王翚画并题。钤印:王翚之印
题跋:高卧何须万户侯,人间别有一林丘。云中泉瀑流无尽,壁上松涛听未休。和江上先生题画诗,恽寿平书于枫林舟次。
据记载唐寅曾有《岩栖高士图》,王翚此画在唐寅的风格上加以变化,参入了元人的笔墨。所画山石用元人的干笔皴擦,兼有唐寅仿南宋“院体”的斧劈皴,秀润中见苍劲;墨色也干湿相济,变化多端,体现了其追求“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的创作宗旨。图中未署年款,笪重光题跋书于壬子年,即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此图应作于当时或稍前。
仿巨然夏山图 立轴 壬子(1672年)作
此图山峦重叠,危岩险峻,丛林茂密,松绕寺门,瀑布摺叠,小涧曲流注入清溪。山石树木。淡皴浓点,用大小被麻,树木收枯枝蟹爪之效,各尽其趣。笔墨纯熟,华滋苍润。自署:“壬子闰月二日,惠山舟次,仿巨然夏山图,请正承公有道先生。鸟目山中人石谷子王翚。”有恽寿平长赞两则。
仿王蒙秋山草堂图 纸本设色 1673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题识:王叔明秋山草堂图师法右丞,其设色只用浅绛,皴染点缀与流俗所见不同,为董宗伯所鉴赏者,吴中杜东原、文五峰诸公专以此幅为师,始知古人各有源本,不敢杜撰一笔,遗识后世也。癸丑十月既望,虞山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白文)、一生好人名山游(朱文)
王翚对王蒙《秋山草堂图》极为推重,一生中曾屡次临仿,此为其一。而将此幅与王蒙传世的《秋山草堂图》真迹相比较,可以看到二者无论构图还是画法都多有不同,是画家自初机杼之作。但本图却又准确地传达出了王蒙原作的神髓,画法工稳,用笔苍秀,林壑繁复而又不失明爽之致,是王翚师古而不泥古的佳作。作者时年四十二岁。
仿巨然夏山清晓图 癸丑(1673年)作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烟波浩渺,群山绵延的江南风光,烟江茫茫,水村错落,林木葱郁。用笔以中锋为主,勾染皴擦,苍苍茫茫,山石与树木浑融一体,很好地表现了江南山峦土石相间的特点,以及江南水气迷漫的特有景致,是王翚绘画趋于成熟的作品。卷尾自识:巨然夏山清晓图。康熙癸丑初冬,抚于维扬之秘园。乌目山中人石谷子王翚。钤“又字石谷”白文、“王翚之印”朱白文印。另钤“书楼真藏”、“秘园”、“韩荣光印”、“珠船翰墨”、“虚斋审定”等鉴藏印。作者时年四十二岁。
水竹幽居图 纸本墨笔 壬子(1672年)作 苏州博物馆藏
此图以平远法展开江南泖塘小景。湖面平静,岸边茅屋、小桥远处岭巘隐现,溪水迂回,绕坡入湖。前景坡岸上植柳多棵,随风轻拂,后坡上修竹一字排开,与柳枝相掩相映。透过竹林溯溪而望,可以目送平坡直到无垠,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思。款署“壬子八月”,当时王翚与笪重光同在常州作客,又与恽寿平见面,谈书论画,十分投契,并作此图。恽氏亦在画幅上题七首绝句,阐述画意,推爱倍之。作者时年四十一岁,其画艺已达炉火纯青,又是画友聚会即兴之作,故而分外精彩。全用墨笔淡描表现,端雅洗炼,饶有韵味,本幅钤王氏“上下千年”、“王翚之印”、“正叔”、“寿平”、“茅庄”、“笪在辛氏”。
仿北苑山水 立轴纸本 1673年作
款识:癸丑九秋,摹娄东王氏所藏北苑真迹。请正江上侍御先生。虞山王。钤印:王翚之印
1672年前后,石谷有武进之游,与笪重光、恽寿平等人相聚。其时笪应同年好友杨兆鲁之邀,下榻毗陵近园。几人谈书论画,十分投契,石谷先后为笪重光作《水竹幽居》、《云溪高逸》诸卷,为恽寿平作《仿曹知白西林禅寺》等。
同期所作《仿北苑山水》,本为王翬日前在王时敏斋中临本。王翬于作《水竹幽居》的次年“癸丑九秋”,与恽寿平在宜兴作别,赴扬州与查士标会,旋赴润州再见笪重光,并在笪重光读书的鹤林寺杜鹃楼多有所作,如现藏浙江省博物馆的《仿燕文贵寒山欲雪图》及现藏普林斯敦大学附属美术馆的《杂仿宋元小品册》等。几幅的题材不尽相同,但其精彩程度则大同小异,《仿燕文贵寒山欲雪图》画雪景山水,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山石少皴,仅在凹陷处稍用小披麻皴,以突出质感;《仿北苑山水》则绘夏日山水,以一条曲折山径将重山、密林连接起来;画幅近景则是一前一后两对行人,似在山路上对答,身形虽小,而动作、神态宛然,隐隐寓有“渔樵耕读”意,颇得生趣;而其结构、层次,与《仿燕文贵寒山欲雪图》相较,不遑多让。
西林禅室 横幅 纸本墨笔 1673年作
题识: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写倪迂西林禅室。乌目山中人石谷子。铃印:石谷子( 朱文 ) 、王翚之印( 白文 )
此图所作竹树小亭虽本之倪氏,而于室前磨盘、石灯、盆草不遗其细,更写策杖幽入,或已将生活感知注入其中,可视为其后所作书斋园亭一类实景山水的滥筋。
狮子林图 水墨纸本 1676年作
款识:仿天游生狮子林图。丙辰三月六日,吴门客馆为御陛长兄。太原王翚。钤印:王翚之印
题跋:香满池南紫翠浮,如闻鸣鹤下丹丘。何从得此间林壑,戴笠来寻物外游。丁巳八月,在衣香阁观此图叹赏。竟日因题。南田恽寿平。钤印:寿、南田
此图作于康熙十五年,是王翚创作极为严谨的时期,故画得极为认真而精到。繁密的树林,高处的小山,树荫下的村舍,以及屋舍中的人物之状,山间沙汀的静然之气,都一一毕具,神形皆肖。虽绘师子林而无静谧茺寒的气氛反有郁茂汽雄。堂而皇之的景象,虽说仿天游生,实际上全是自家面目,是王石谷盛年时代的精品,罕为难得。
四季山水图
仿李咸照山阴雪霁图 立轴 丁巳(1677年)作 郭熙溪山雪霁图 立轴纸本 1678年作
仿许道宁溪山访友图 立轴 1676年作
题识:苍苍笔力似荆关,白緑图书老示闲。未许羊昙乞西墅,画中分与旧溪山。丙辰秋日,仿许道宁。海虞石谷子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石谷子、太原
仿巨然法 设色纸本 青山隐居图 设色绢本 唐解元秋山读书图
款识:芙蓉天半冷春阴,湿翠横空千树林。过桥路向清溪转,入此云几许深。仿巨然法于来青阁。钤印:王翚之印(半朱文半白文)、石谷子(朱文)
霜林晚泊图 水墨绢本 戊午(1678年)作
题识:霜林晚泊。戊午闰月十八日,坐雨山楼松圆墨,为峙宗世兄仿唐解元笔。乌目山中人王翚。
诗堂:△.唐君画有宋元风,石谷拈豪兴趣同。似我与君晨雪后,溪烟岸树小船中。庚申(1680年)岁二月四日,与峙宗同舟自唐市还双凤里,过宿其家,出此画,因题之。余思复。钤印:余思复、不远父、布衣
△.如闻寒雁唳霜天,点笔能生深树烟。他日苍葭相访处,隔林应唤渡溪船。腊月八日,残雪凝寒,时在玉峰客馆,南田恽寿平题。钤印:南田、寿平、百花斋
△.天高秋气清,疏林木叶脱。远浦未归渔,弥望转寥阔。系缆暮烟横,水声流活活。癸亥仲春,止园居士崔永安题于杭垣。钤印:永安、知止
王石谷早岁特别钟爱唐伯虎的画,经常临写,能得其神,为时人称誉。本品即为王氏47岁时仿唐六如之作。该图满幅弥漫荒寒之气,萧索而清逸。线条尖劲爽利,而不失浑厚拙朴,亦具元文人画之冲和平直之气,堪称王翚中年时极精之作。从王翚的题识和余思复的诗堂中可以清楚地知道此图是王翚画赠“峙宗世兄”。这位峙宗先生,不可考,只知道在两年后的春寒料峭中,请同舟共渡的余思复到家中做客,并请他在诗堂题字;又在该年的寒冬腊月请王翚的好友恽南田再题诗一首。
万壑松风 手卷 1679年作
仿大痴山水 手卷水墨纸本 1679年作 (550万元,2006年4月中贸圣佳)
款识:大痴画法超凡俗,咫尺山河千里遥。独有高人赵荣禄,赏伊幽寂近清标。山庄清夏,午睡初起,捡古人法书名画鉴阅一过,极人间清旷之乐。随兴临仿,至弥月始竟。己未六月廿四日,王翚识。钤印:王翚之印(半朱半白文)、耕烟(朱文)
引首:耕烟笔髓。方纲。
从三十岁开始到六十岁,是王石谷一生中充分显露其才华的颠峰阶段。这幅《仿大癡山水》卷,正是其盛年时期的作品,代表了他在这一历史时期中的典范面貌。
这幅标题为“仿大癡”的山水手卷,石谷自称“弥月始竟”,可见是下了极大功夫的精心佳作。并且他又是临仿了黄公望的名作《富春山居图》卷。其中背摹了黄画中的“披麻皴”和常见的点苔方法,颇有“神似”之处。但如果把两者细作比较的话,石谷画还是有他自己的个人风格的。黄公望的山水画的艺术风格,用王原祁的评语来说,是“萧疏淡荡”,而石谷此画中的“笔墨”却如此洒脱流畅。可见,石谷画中所谓“仿”、“临”等,绝不是“复写古画”而“不会自家创作”,前人所说的“临”、“仿”之类,往往只是“取其一点,不及其馀”,是借古开今,一种借题发挥而已。
仿巨然楚山欲雨图 绢本设色 庚申(1680年)作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款识:巨然楚山欲雨图。庚申润月廿六日,为虞翁先生,王翚。
题诗:秋窗日日晴云里,何事烟岚暗不开;看到墨华零乱处,楚山天半雨声来。重九前三日,题于枣华斋。毘陵恽寿平。
《仿巨然楚山欲雨图》,是王翚49岁时的杰作。图中,远山层次变化微妙,烟云迷离。中部松竹杂树并茂,错落有致,水阁内一人眺望。近处叠叠山泉流入平湖,水中小艇游鸢,湖边杂树丛生,掩映水阁数座,阁内人物虽小,其姿态清晰可见,桥头一人行走,整个画面湖光、山色交互辉映。山石作牛毛皴,以淡墨色皴擦,浓墨点苔,墨色滋润、明洁。丛树竹林,用点叶法,墨色浓淡分明,增强了画面远近、前后的层次感。布局疏密相间,妥帖自然,整个画面工整细密、风格秀润,是王翚早年作品的典型面貌。
秋山草堂 立轴 甲子(1684年)作
石谷擅长临摹古画,对各家技法都谙熟於心,认为对南北二宗应兼收并蓄,此幅为其仿王蒙笔意之作,山以披麻皴出之,树以细点出之,能见山之轮廓。山的外形有宛转连绵意,而皴点则刚硬有力。相较於山,山脚村舍、柳岸颇为工细,意境亦佳,疏处则疏,密处则密,可见布局精心。清王应奎《柳南随笔》谓“石谷作画,一落笔便思传世。故即八十以後之作,亦无一懈笔。”此作为其52岁所作,正当壮年,自然可见水准了。
桃花渔艇图 册 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画溪岸夹桃,落英缤纷,一渔舟沿溪行来,山峦层叠,绿树苍翠,白云涌起,水际空灵。作者自题临元代赵孟俯「桃花渔艇图」,全图以青绿设色,布墨施绿,古雅妍丽。用笔精工,构景得疏密动静之妙,画面明净雅逸,如绘陶潜《桃花源记》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之景。自然界色彩之妙,全出于笔下。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