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1年2月中旬打响的第四次战役期间,志愿军由于粮草弹药供应不足,通讯不畅等原因,在砥平里遭遇惨败。
面对当时的困境,志愿军总司令不得不返回北京请援。
中央军委决定向朝鲜调集兵力,从2月中旬至4月初,从国内各地抽调的12万补充兵员陆续抵达朝鲜,并全部补充进了各参战部队。
从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长达50多天的时间里,数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拼死血战,歼灭联合国军及南朝鲜军队8.2万余人,而我军也付出了7.5万人的巨大牺牲。
这场战斗最终以美军退至三八线以南作为终结,但是我军的重大伤亡却让这场胜利显得极为惨烈,是一场“惨”胜。
这次战役由于发起时间提前,准备比较仓促,战役歼敌目标企图过大,进攻纵深过远,志愿军伤亡较大,因而取得的胜利不够圆满。
拿下横城、激战砥平里1951年1月2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与中朝人民军队第三次较量刚刚结束只有17天,朝鲜战场上硝烟又起。
美军倾巢出动,集结了5个军、16个师、3个旅、1个空降团及全部的炮兵、坦克兵、航空兵,共计23万兵力,向志愿军阵地展开疯狂进攻。
来势汹汹的美军动作很快,规模更是前所未有,这远远出乎了志愿军指挥部的预料,此时的我军刚刚占领汉城不过20天。美军的快速反击让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些措手不及。
根据当时的战场形势,总司令彭德怀制定了“西顶东反”的作战方针,抽调一部兵力在西线组织有利防御,以牵制联合国军主力部队,而志愿军主力则陈兵东线予以坚决反击。
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负责指挥第39军、40军、42军、66军,在东线准备向横城、原州方向实施反击。
就在东线反击一触即发之时,东线指挥邓华却与西线指挥韩先楚在攻击目标上产生了巨大分歧。
韩先楚认为应该先打砥平里,理由是砥平里位于整个朝鲜半岛的中间位置,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邓华则主张先进攻横城,因为打横城把握更大,可以大量歼敌,如果冒然进攻砥平里,东西线的敌人一旦收缩,志愿军便无力追赶,最终便成了击溃战,不能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大敌当前,身为统帅的彭德怀格外慎重,多次致电邓华和韩先楚征求他们的意见,然而二位主将坚持己见,让彭德怀十分为难。最终在邓华的坚持下,彭德怀决定先打横城。
2月11日,志愿军向横城发起了全面进攻,开战仅仅几个小时,联合国军的正面防御便被撕开了,在我军的包抄穿插之下,敌军阵地很快被打散,横城被我军拿下,志愿军将目光盯向砥平里。
此时负责驻守砥平里的是弗里曼率领的美军第二师23团,当横城失陷的消息传来,他惊慌地向美军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提出撤军请求。
然而,就在23团仓皇收拾行李准备撤退时,弗里曼却收到了上级的命令,要求他率部坚守砥平里,下达这一命令的是刚刚接替麦克阿瑟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李奇微。
砥平里虽然只是位于横城与汉城之间的一个小村庄,但是战略位置却十分重要,是整个朝鲜战场的肚脐眼。李奇微之所以决定死守此地,是因为砥平里是美军反攻的支撑点原州的屏障,一旦原州陷落,那联合国军必败无疑。
虽然李奇微对23团能否守住砥平里并没有足够的信心,但是他还是决定赌一把。
在接到李奇微的命令后,弗里曼立即召集下属开会,在会上他坚定地对下属说:“我们将要在这里待下去,战斗到底!”
当时志愿军得到的情报是驻守砥平里的联合国军只有两个营的兵力,并且已经准备开始向南撤退了,所以他们已经将这里当成是囊中之物了。
奉命追击的志愿军迅速向南挺进,为了能够追歼砥平里的敌军,重新集结部队已经来不及了,于是邓华在汉江北岸召集未参加横城之战的5个预备团,决定由他们进攻砥平里。
此次战役的指挥官是志愿军119师师长徐国夫,由于种种原因5个团只有其中3个团按时抵达了参战地点,而另外两个团还在突进路上。
因为通讯不畅等原因,正式发起进攻的时间一拖再拖,直到2月13日晚上22时,战斗才打响,而且各参战部队也是各自为战,配合相当混乱。
然而,直到战斗开始徐国夫都不知道驻守砥平里的是美军一个加强团和法军一个营,另外还有一个炮兵营和一个坦克中队,共计6000余人。
当天晚上,志愿军119师356团、357团及120师359团,约2300余人,在没有炮火支援的情况下向砥平里发起进攻,战斗极为惨烈,由于相互之间没有配合,导致激战一夜志愿军依旧没能拿下砥平里。
天亮之后,美军战机出动,为了保存实力,志愿军只好暂时停止攻击,静静等待夜幕降临。
彭德怀回京请援2月14日晚,志愿军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拿下砥平里,又是一个极其惨烈的夜晚。志愿军经过一夜的血腥厮*,在付出巨大的伤亡后终于撕开了敌军的防御。
然而由于兵力不足,志愿军并没有能够在天亮之前拿下砥平里。就这样,砥平里之战在双方的僵持之下进入了第三天。
经过两昼夜的激战,2月15日砥平里外围高地已悉数被我军占领,美军全部退缩至不到两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带。
但是在经过连续三次大规模进攻后,志愿军各参战部队均减员严重,每个团只有六七百人。
然而即使这样,徐国夫依旧认为只要有足够的炮兵火力支援,那么凭借现有兵力仍有可能全歼守敌。
可是之前隶属于40军的第42炮兵团,因马匹受惊暴露了目标,遭到敌机的疯狂轰炸,根本无法投入战斗。
战士们在进攻时发现,坚守砥平里的美军作战意志极其顽强,几乎是寸土必争。
砥平里战斗打响后,李奇微调集美军第1 骑兵师第5团紧急驰援砥平里。
2月15日下午,在距离砥平里两公里的地方,由美军第1骑兵师第5团团长柯罗姆贝茨率领的援军,在一个隘口遭遇了我军的顽强阻击,坦克无法前进。
在此情形之下,柯罗姆贝茨命令骑兵连在没有任何掩护的情况下,向砥平里进发。
听到援军到来,龟缩于狭小地带的美军士气大振,坦克部队迅速向援军靠拢,两支部队一会合,便向中国军队发动了新一波的猛烈攻势。
与此同时,密密麻麻的美军战机也开始向砥平里四周的高地投放汽油燃烧弹,我军阵地顿时陷入一片火海。
只有轻武器的志愿军被迫放弃艰难攻下的阵地,下达撤退命令的是东线总指挥邓华。
邓华之所以下令撤退,此时联合国军在原州组织起了十分坚固的纵深防御,即使我军拿下了砥平里,由于伤亡惨重也无法继续向南面的原州发起进攻了。
此时距离李奇微抵达朝鲜战场仅有50天,他似乎找到了应对志愿军的办法,开始慢慢撬动战场的天平。
砥平里一战,志愿军伤亡惨重,粮弹消耗殆尽,只好退回三八线,两军重新回到对峙的局面。
此时,彭德怀正在为志愿军粮弹供应不足而倍感焦虑,于是他匆匆返回北京,当面向*汇报朝鲜战场局势。
彭德怀详细阐述了不能速胜的原因,*听后很受触动,他嘱咐彭德怀:“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不要急于求成。”
三天之后,*在中南海居仁堂组织召开了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彭德怀首先描述了朝鲜战场的困难,并希望得到全力支援。
随后,全国各地干部群众昼夜为志愿军赶制炒面,就连*总理也亲自与机关的同志一起动手炒炒面,这些炒面源源不断地被运往朝鲜战场前线。
战士们明白这将是一场艰苦而持久的战斗。
当时,由于战事较多,三八线南北几十公里内已经没有居民了,自然就没有粮食,战士们只能肩扛弹药去打仗,而这些粮食最多只能维持7天。
鉴于第四次战役期间志愿军战士青黄不接,兵力严重不足,中央军委决定向朝鲜调集兵力。从2月中旬至4月初,从国内各地抽调的12万补充兵员陆续抵达朝鲜,并全部补充进了各参战部队。
补充兵员的到来让愁容满面的彭德怀舒了一口气。
此时集结在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达95万人,而经过整训的朝鲜人民军也达到了34万,投入一线作战的部队达到了70多万。
就在此时,李奇微正在三八线附近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略把战线向北平推。
针对志愿军“月夜攻势”和“礼拜攻势”的弱点,美军制定了相应的磁性战术,即碰到进攻就退,但一直紧咬不放,以消耗我军,等到志愿军弹尽粮绝的时候再发起大规模反攻。
鉴于刚刚入朝的志愿军准备仓促,彭德怀曾向中央军委建议将第五次战役的时间推迟至5月上旬,但是面对美军新进在日本组建的第16军有在北朝鲜登陆的可能,为了避免同时两线作战,彭德怀经过反复斟酌之后,决定尽快展开反击。
最终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次战役的发起时间确定为1951年4月22日。
第五次较量的“惨”胜当天夜里,中朝联合司令部指挥14个军的兵力,在长达2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发起了进攻。
战前的炮火战备,无论是火炮的数量还是炮击的时间都是空前的。根据预先确定的正面突击和战术分割包围的相结合的作战原则,第五次战役打响后,志愿军部队采取多钳合击的方式向前穿插。
战士们每个人身上都背着四五十公斤重的粮食弹药,不断突破敌人设置的重重封锁,在风雪中急速行军。
此时面对志愿军的强势反击,担任美第八集团军司令的范弗利特采用了逐步撤退、保持接触、大量*伤中国有生力量的战术,组织部队撤退。
4月23日黎明前,志愿军第63军主力势如破竹,在渡过临津江后,又向磨叉山、神岩里地区发起了攻击。作为主力部队的187师把目标锁定在了驻守雪马里的英军第29旅一个营,打响了雪马里围歼战。
天亮时分,志愿军占领了敌军阵地两侧的高地,切断了英军的后路。
雪马里一战的胜利振奋了志愿军全体官兵。
然而就在第63军的展开激烈反击时,担任穿插任务的第64军却进展缓慢。第64军在渡江之后,面对美军坦克和飞机的强势阻击,始终无法向前推进。
此时,担任十九兵团司令的杨得志接到了彭德怀的命令,要求他率领部队勇猛地向南北线挺进,否则敌军就会一边抵抗一边向汉江以南撤退,介时志愿军必须渡江作战,势必会增加作战的难度。
面对彭德怀的命令,杨得志不敢有丝毫怠慢,他立即组织进攻,首要任务就是指挥19兵团突破临津江。
随后,杨得志多次致电第64军,要求该部迅速突破敌军的阻击防线,并派出65军前去增援。
由于此时炮兵部队还没有渡江,第64军主力在反复攻击之后仍然不能前进,而前来支援的65军只能被挡在64军后面无法前进,至此志愿军两个军5个师六万多人被堵在临津江南岸狭窄的江边。
白天,美军出动大量战机对中国士兵进行疯狂轰炸和扫射,密密麻麻的我军将士尸体倒在临津江南岸,两天两夜的坚守使得志愿军损失一万多人。
5月下旬,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战斗打响了,由于第一阶段的歼敌任务未能完成,彭德怀等人决定将主力部队移到东线,争取先消灭东线的南朝鲜军以孤立美军。
在西线,第19兵团佯装进攻汉城,吸引美军注意,中线的志愿军第3兵团,实行中央突破后切断了联合国军东西战线间的联络。担任主攻的志愿军第9兵团和人民军3个兵团,经过5昼夜的激战终于击溃的南朝鲜军四个师。
得知南朝鲜军被击溃的消息,李奇微大发雷霆。
而志愿军第9兵团则乘胜向南挺进,经过五天的连续奋战,宋时轮部在东线向前推进了五六十公里,部分主力已抵达三七线附近,美军防线已是千疮百孔。
此时志愿军由于补给不足,已经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了。美军2个机械化师仅仅用了十几个小时就前进了100多公里,将前进的志愿军给堵住了。
这时候,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根据对中国军队弹药补给的推算,志愿军已经进攻五天了,粮食弹药必定枯竭了,士气肯定低落,所以决定趁此之际展开反击。
其实,早在我军在东线展开大规模进攻的时候,李奇微就命令西线和中线的美军做好准备,决定在我军弹尽粮绝的时候,利用坦克和摩托化步兵组成特遣队,依靠强大是空中支援,沿公路向志愿军后方穿插前进,对志愿军形成包围。
5月22日,志愿军刚刚停止进攻,美军就发动了猛烈的反攻,美重装甲部队凶猛地向正在撤退的志愿军后方进击,后面还紧跟着一直养精蓄锐的13个师。
到了24日,我27军主力和60军180师被美军截断在三八线以南地区,经过血战之后才有部分主力突出美军包围圈。
陷入重围的180师始终没有任何消息,这让彭德怀急得团团转,*也多次致电询问。
实际上,180师在5月26日下午时分就开始展开突围,由于敌人用火力封锁了所有道路,经过拼死血战,志愿军一万多人只有4000人突围成功。
27日,彭德怀以8个军进行阻击,美军进攻的势头才逐渐减弱。次日,美军开始向铁原、平康、金华等地前进,彭德怀要求志愿军在铁原坚决阻击联合国军的进攻。
缺乏补给的志愿军士兵只好饿着肚子硬抗,铁原阻击战打得极为惨烈,最终63军将炊事员都派上了前线,就这样傅崇碧部抵御了强大的美军长达10天的猛烈进攻。
6月10日,美军再也无法承受越来越多的伤亡,李奇微认为志愿军即将展开大规模反攻,于是下令部队转入全线防御,第五次战役结束。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