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3个方法掌握临界知识体系,让你快速提升学习能力

《好好学习》:3个方法掌握临界知识体系,让你快速提升学习能力

首页角色扮演命运临界更新时间:2024-05-11

本文字数5412,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好好学习》。

本书作者成甲,罗辑思维“得到”App的音频节目《成甲说书》主讲人。在与罗辑思维合作的过程中,入选了罗辑思维评选的“中国最会学习的人”,而2016年“得到”年终盘点全年销量TOP 10的节目中,《成甲说书》占了三成。

主业是景区设计咨询,2009年联合创办了北京京都风景生态旅游规划设计院,并担任常务副院长。

这本书为你解开学习迷思,讲授“学习的方法”,帮助你将零碎的知识体系打造为高效的知识管理体系,让所学知识真正变成你的资产,让学习成为你财富积累的过程!

01、理解临界知识

了解临界知识之前,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知识?在作者的定义里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也就是说如果你看了一篇文章之后点头称是,然后生活照旧,那么这篇文章和其他所有类似文章一样,都只是一个信息。

只有你看完一篇文章、了解一个观点之后,受到启发,改进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者做事的方法,这个信息才是知识。

换一种角度看,衡量你的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是:学习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改变。

1、临界知识

知道了什么是知识后,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临界知识。知识与知识也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要比另一些知识能够更加深刻地改变我们的行为。

比如,你知道从山顶上滚下的石头速度会越来越快,因此你懂得利用这一信息,当遇到泥石流的时候就会往山体两侧跑,而不是试图顺着山谷与石头比赛。石头会越滚越快,这对你便是一个有用的知识。

但如果你懂得牛顿第二定律F=ma,你就不仅仅能够解释为什么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快,你甚至有可能想办法造出火箭。

像牛顿第二定律F=ma这样能够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称为“临界知识”。

所谓“临界知识”,便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

而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临界知识,就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2、认知深度

作者说 ,在海量信息即时获取的时代,我们拼的就是对于知识的认知深度。

我们都对“知识改变命运”耳熟能详,然而改变命运的不再是知识数量这一维度,更重要的是认知的深度。

我们必须对知识进行管理,而管理知识最重要的并不是大多数人以为的对知识进行收集、分类、保存。

而知识管理的核心实际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什么是认知深度呢?有深度的认知能力就是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作者说,提升认知深度,就要学习像执行能力、专业能力和结构能力。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投入80%的时间学习执行能力,投入20%的时间不完全地学习专业能力,而几乎没有投入时间提升结构能力。

然而,二八定律告诉我们:20%的知识决定80%的结果,你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结构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上,通过掌握临界知识做到游刃有余。

02、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要掌握的是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想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跳出“低水平勤奋的陷阱”。

“低水平勤奋的陷阱”意思是说,读书的方法太原始。

从上学开始,老师教给我们的读书方法似乎就是: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遇到有启发的句子就画线或者摘抄。我们读书的过程就是不断记录新知识的过程。

可那些摘抄下来的名言警句,让我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听过了无数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在原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努力,就是低水平的勤奋。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摆脱“低水平勤奋陷阱”呢?

1、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很多人总是觉得自己读过的书总是记不住,无法把知识内化成能力。

作者说,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阅读 画线/摘抄的读书方法是把一本书拆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

在这种方法的引导下,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成了理解和记住这些孤立的知识点。而理解和记忆一个个孤立的信息,可不是我们大脑擅长的高效行为。

事实上,大脑的记忆,靠的是将信息与旧经验联系起来。

举个例子:

英国的莱斯特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来研究人们如何记住事情:他们让实验对象观看一些名人的照片。

比如,成龙、张信哲、刘德华,然后在这个时候监测他们大脑中哪些神经细胞受到了刺激,然后再把这些名人在不同地方的照片拿给测试者观看。

科学家发现,当实验对象看到同一个人出现在另一张照片里的时候,相同的神经细胞会受到刺激。

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在看到新照片时,没有为它单独开辟空间,而是调用以前的回忆,形成新的记忆。

换句话说,我们记住新知识更好的办法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

将这一原理应用到极致的是记忆宫殿法。记忆宫殿法,可能是目前人类发明的最为强大的记忆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构想一个我们熟悉的场景,把需要记忆的事情放到已经熟悉的场景当中。

比如,你想记住“B6”,最好的办法不是直接背“B6”,而是动用生物本能,想象一位大胸(像B)、有6块腹肌的美女。

大脑这种通过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特性,除了能够帮助我们记忆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将新旧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

通过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网,我们便能够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同一个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加深我们的理解和认识。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原始的读书方法是:花很多时间去阅读一本新书,去记录新的名言警句,却从不花时间去加工这些信息,将其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我们看似节约了很多加工整合的时间和精力,以便能够读更多的新书,但却是买椟还珠,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把最有价值的工作放弃了。

2、放慢速度

读书一定要花时间、耐心和思考力,将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网络状的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有可能内化知识,形成新行为的暗示。

对于这一点,我有一个小技巧分享给大家,就是做思维导图。一本书的观点只要那么几个,把作者的观点提炼出来做成思维导图,然后通过补充思维导图来对以往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关联。

这个时候可以发挥自己的大脑,想到什么都写下来不要怕错,等把所有的想法都写完后,自己在重新整理。

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记笔记,还可以记忆知识,复习,做会议纪要等等,非常方便和实用。

3、从读书到发现临界知识

作者认为,读书的时候把新知识和我们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会更有效。也就是前面我们所说的临界知识。作者运用这一点就非常好。

作者写公众号文章的时候,他会在不同的文章中讨论不同问题时运用到复利、概率论、边际收益等概念与模型。

这其实就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意识地和已有的模型进行联系,看看它们背后是不是有关联。这样一思考,常常会发现过去没看到的规律。

因此,作者的做法是:当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

问问自己,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作者还提到了,在学习临界知识的时候需要具备两个心态:

1、绿灯思维

很多人认为,读书学习是受基因的影响。但作者说这是错的,最大的原因是我们受习惯性防卫的影响。

什么是习惯性防卫呢?就是当一个观点不是自己认为的时候,本能的会进行抵抗。这种心理就是习惯性防卫。

举个例子:

作者在春节回老家,碰到一个亲戚大哥,就聊读书学习这个话题,这位大哥说:我们家的人就是没有读书的基因。当年读书就不行,我家儿子现在也不行,还是你们这种有读书天赋的人厉害。”

刚说到读书学习这种事情跟天赋基因关系不是很大的时候,大哥放下举起的酒杯,立刻反驳道:“你看,那电视上《最强大脑》里面的那些人,看一遍就记住那么多,问人家天南海北的事情都知道,人家看一遍就全记在脑子里。我们这种人,看了电视剧过几天就忘了演的啥了。”

作者对这段对话一直印象深刻。我们相信什么,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效能。

这次对话对我们理解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有一个重要启示是:更高效的学习,来自更合理的学习方法假设。

但即便作者告诉他一个可能更合理的理论假设,他此时考虑的也不是观点是否合理,而是他的尊严是否受到了挑战!

如果他承认了提出的观点,那么就意味着,他过去一直对外宣称的理由“自己学习不好是因为基因问题”站不住脚了,这会让他的处境更难堪。

为了避免陷入这种窘境,他的大脑会开始说:警报,警报,准备战斗!

在这就涉及到一种现象,当一个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的时候,我们习惯把这个问题归因于别人,是那个人自身有问题。

而当同样的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就不这么想了,反而会把问题归因于外部因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基本归因偏差”。

别人出事儿,都是人品问题;自己出事儿,就是外部环境问题。这个现象反过来也成立。

比如,当别人取得成就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这小子又走狗屎运了;而当我们自己取得成就的时候,我们肯定觉得,这可是我辛苦努力应得的结果!说我走狗屎运的,你们都是诽谤!

而打破这种思维就需要我们建立绿灯思维了。什么是绿灯思维?

让我们先看看和绿灯思维相对的概念:红灯思维。红灯思维就是一听到不同的观点就消极处理,准备防卫:“你不了解情况。”“你先听我说!”这是我们在红灯思维下大脑所处的状态。

比如,一个习惯了粗暴沟通的老板,听到了咨询顾问给的建议:你和员工沟通的时候,要先倾听,理解员工意见之后再发表你的观点。

不要没听完就做判断……这时候,老板多数情况下的第一反应是:“你懂啥?你根本不了解我们公司的情况!”“我时间很紧张,哪有那么多时间听?”“你根本不知道,如果你不强硬,这帮人就不动,根本无法推动工作!”“去去去,别拿书本上的东西说教,不接地气。”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红灯思维: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而绿灯思维是,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

比如,同样是这个老板,他听完咨询顾问的意见后,可以这么想:“嗯,这个观点虽然和我过去的做法不一样,但是仔细想想,一定有有用的地方。

比如,如果我能够先倾听再沟通,就能让员工充分表达意见,可能产生新的创意;而且,充分沟通,也能避免我们讨论了半天才发现大家说的不是一回事儿;还有,理解和倾听,也是和员工建立信任的过程,能够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2、以慢为快

我们遇到新观点时能够用绿灯思维来积极面对,就为快速成长打下了第一个心态基础。

可是,想要快速成长,仅仅有积极的态度还不够,还要解决另一个问题:具体执行中的心态。

作者说,快速学习首先要,结硬寨,打呆仗。

“结硬寨,打呆仗”这六个字是曾国藩带领湘军打败数倍于己的太平天国军的要领。所谓“结硬寨”,是指湘军到了一个新地方以后马上要扎营。

选好关键要地后,无论寒暑,要立即修墙挖壕,且限一个时辰完成。而且在战争中,不论敌人看起来有什么漏洞,有什么可以追击的诱惑,曾国藩都不为所动,一定会让部队死死守住关键要地。

我们想要快速提高,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花大力气打通那些知识阻塞,而不是追求看起来很花哨的新方法、新技巧。

3、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其实还是二八原理。我们要以慢为快,其实是把80%的时间,花在20%的重要问题上面。

如果把我们的时间平均地、慢慢地花在每一页上,那才是真的效率很低,赶不上这个时代的变化。

比如,作者认为学习一门外语,就应该花不成比例多的时间研究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什么在影响你的沟通?然后在这个环节下硬功夫死磕。

一旦这么做,你很快就会发现,把最基本的环节打通之后,再有新知识就能在这个基础上生长,只要把新知识中的阻塞打通,就能够和原来的知识融会贯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那就是运用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我们学到的临界知识,是我们真正掌握它的关键。

所谓刻意练习,不是说我们像做练习题一样,对同一类问题不停地记忆。恰恰相反,刻意练习至少有两方面的重复:

第一,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第二,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刻意练习我们需要注意两点:

1.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训练;

2.大量地持续练习。

最后的话:

世界是如此复杂,我们用临界知识做基本趋势的预测是没问题的。但是仅凭此,要做实战级的应用是不够的。

由于每个专业领域已经够复杂了,而我们的认知能力和范围又有限制,所以我们只能尽可能多地掌握临界知识,综合地实践应用,才能在我们的能力圈范围内做出正确的、重要的决策。

学习临界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深度思考的过程。对于学习临界知识,最方便的教材,其实是复盘我们每天的生活:复盘每一天的决策都是在什么样的假设下做出的,又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要追问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自己事后解释为什么。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够知道自己过去的假设是否正确,并考虑应该如何改进,以便在未来以更正确的假设指导自己的决策和行为。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1.反思;

2.以教为学(教给别人);

3.刻意练习。

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1.记录;

2.定期回顾;

3.付费购买(买时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