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深度育儿
最近正在上映的《少年派》,惹得网友纷纷调侃:情节过于真实。
真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
剧中林妙妙的妈妈王胜男,对女儿的生活管控甚多。
吃饭前洗手必须按照严格的三洗一冲。
在学校食堂吃饭必须按照妈妈安排的营养搭配来吃。
看杂志不允许趴在床上,理由是杂志太脏。
甚至每天早有没有上大号,妈妈都会事无巨细询问安排,完事后还得按照妈妈的要求步骤洗手消毒……
在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妈妈都或多或少会犯王胜男的错误,对子女管控过多。
在养育过程中,制定很多在外人看来极其无聊又必须遵守的规则,他们会认为,教育孩子时规则是非常重要的,这原本无可厚非。
但问题是,现代人给孩子制定的规则太多,有些甚至单纯是家长为了彰显自己权威的无聊产物,过犹不及之下,使得孩子往往无所适从,畏手畏脚。
爱和自由才是教育的沃土
去年我给儿子报了一个绘画班,最开始孩子很喜欢,但是一段时间后,弊端就显现出来。
那是一节公开课,四十个孩子家长和老师济济一堂,听老师教孩子们怎样画鱼。
老师讲的是:波浪线、花瓣线、直线曲线,比例、阴影、遮挡关系等内容,画鱼的时候,要求孩子自己点三个点,可以用各种自己喜爱的线条连接起来——就是一条鱼。
整堂课,老师手里都握着一叠小小的卡片,不停地强调,哪位小朋友坐得最端正,回答问题最积极,就可以得到小卡片,小卡片上的分数可以换外面玩具架上的玩具哦!(但事实是外面随便一个玩具都需要四五百分值才可以换,而小卡片上的分值通常是5-10分不等。)
当时班级里大部分都是五岁左右的孩子,四十个孩子,一节课没讲完就哭了七八个——老师,你讲的太难了,我不会画。
有两个孩子甚至因为精神高度紧张而呕吐。
当时我就隐约意识到,孩子不能继续在这里学下去了。
果然,原本很喜欢信手涂鸦的儿子,很快表现出了对绘画的抗拒,第二节课送他去,他用双手死死扒住教室的门,说什么也不肯进去。
我果断退了班。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我们认识了另外一家绘画机构的老师,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我带孩子去试听了一节课。
孩子的反应大大出乎我的预料。
妈妈,我太喜欢这里了!我们报这个班吧!
这个绘画班的老师,会在课前留20分钟给孩子们玩耍,而他们就在旁边静静观察,看孩子们之间的相处模式,看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研究他们真正的想法。
画画的时候,老师基本不画,他们只讲故事,或者拿出真实物品的照片,相关材料,让孩子自由发挥。
结果就是每堂课,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千奇百怪,孩子们以他们的作品为豪,指着自己的画,随口就能来段小故事。
每堂课,孩子们的笑声都能穿破屋顶——每堂课我都等在外面看书。
儿子从最开始每周去画画班前一天就开始焦虑不安地问老师明天教什么,自己不会画该怎么办?
到现在的每天都盼着周末去画画班。
“妈妈,我可不可以提前去?”
“我上完课能不能在那里多玩一会儿?”
(儿子创作的父亲节礼物)
孩子的反应是最不能骗人的。
他们的心就好比最精准的雷达,永远能在第一时间得知,哪里有爱和自由的肥沃土壤,哪里只有囚牢一样冷冰冰的死板教条和规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很多家长会反驳,那难道就不给孩子制定规则,就让他想做什么做什么。
想看电视看电视,想玩游戏玩游戏,想不做作业就不做作业,我也听之任之吗?
其实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极端。
每个孩子生来都是心向光明的,做家长的只需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爱和自由,在正能量的指引下,他们就能够像向日葵一样,自动自觉向着阳光生长。
在希望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优秀之前,是你能够相信,他能自己做到。
而不是靠你的约束逼迫。
最近又刷屏的诗词才女武亦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很多家长只惊羡她成功时的明艳,却殊不知,在最开始的时候,她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生,调皮捣蛋,连学校布置的作业都不愿意完成,是老师眼中实实在在的“差生”。
她的转变,源自父母。
父母在拜访了一位好友之后,从自身改变,放下手机电子产品,带着小武亦姝玩诗词、读名著、啃《二十四史》、啃《山海经》。
哪里来的什么横空才华,不过都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和自律。
我相信武亦姝两千首古诗词的储备量,必定不是在父母每天的吼叫逼迫下完成的。
我相信她气质沉静谈吐不凡的腹有诗书,更不是在自己不情愿的状态下被强行灌输。
人,只有被激发了自己的内驱力,唤醒内心真正的热爱,才能长久地走下去,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育,是一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事。
那些给孩子立规矩不许看电视玩游戏的父母,请反思一下自己在家的行为,是捧本书和孩子一起读?还是窝在沙发上打游戏刷抖音?
然后再来思考,要不要给孩子制定此类“规则”。
真正的规则只有道德和安全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给孩子制定任何规则。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给孩子的规则只有两个:道德和安全。
只要在这两个大条件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我们尽可以给孩子一片空泛之地,任他们自由发挥。
如何给制定孩子道德和安全的规则呢?
很简单,做给孩子看,而不是逼迫孩子去执行。
今年六一,儿子幼儿园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大型消防演习。演习的最后一项是,父母方阵和孩子方阵打乱顺序,父母们排列整齐,抱头坐好,让孩子们自己来找。
结果,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全校有将近100多个孩子,找不到自己的父母。
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操场放声痛哭。有一个化了妆的小姑娘,边哭边问身边的家长:“你有没有看到我妈妈?我妈妈叫xxx,我妈妈的电话是xxxxxxxxxxx……”
我儿子也没有找到我。
我忍不住抬头,叫他的名字,他看到我,一下子哭得不行,炮弹一样冲过来撞进我怀里,死死抱住。
整个操场哭成一片,大人,孩子,都被这短暂的离别牵动了真实的情绪。
这就是我们平时耳提面命告诉自己孩子的,出门为什么不能离开父母的视线,为什么要时刻牢记父母的姓名和电话,通过这个残忍揪心的游戏环节,孩子必将牢牢记住这一点,不至于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不恰当的规则是束缚孩子的鸟笼
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4岁的小男孩,父母都是高学历,奶奶是单位主管会计,对孩子从小要求极其严格。
从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全家人就为了孩子的吃手问题伤透了脑筋。
从一开始的制止说教,到后来的打手、用针扎、涂辣椒水、戴手套等残暴的办法。
但却丝毫不见成效,孩子吃手问题日益严重,双手已经被吃变形,指甲脱落,后来孩子的脾气开始暴躁,甚至连续嚎哭,用头撞墙。
孩子的生命秩序,被无知的家长残酷地破坏,他内心的痛苦难以承受,又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转移心灵的痛苦。
你见过误闯进房间的小鸟吗?
慌张逃命,却不得要领,无论往哪个方向飞,等着自己的都是冷冰坚硬的墙壁。
在家长这种360度无死角的规则管控中,孩子就犹如一只被关在笼子中的小鸟,一旦得到机会打开笼门,必定天高海阔地飞出去。
头也不回一个。
太多的规则禁忌,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会让他们认为自己很糟糕,任何事情都做不好,任何情况都无法独立面对。
更会严重干扰孩子的自主判断和独立思考能力。
规则,往往意味着父母站在孩子的对立面。
弗洛姆说:在一切爱的关系中,自由最重要。
一个孩子,只有在父母给与其充分的信任的情况下,才能被激发自己的自主能动性,朝着“我要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父母逼我更好”,我不得不如此。
如果你和孩子的情况是后者,那你就要保证,此生永远和孩子在一起。否则,一旦孩子有机会离开你,他立刻就会狠狠反弹。毕竟,他作为人向往“自由”的天性已经被压抑太久太久。
你要养一匹千里马,首先你要给他一个可供驰骋的广袤草原。
你要养一只翱翔苍穹的雄鹰,就要有给他一整片天空的觉悟。
-end-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