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篇,你再也不会被骗。
4月2日,被称为民族之光的瑞幸咖啡被曝光22亿造假。
这意味着瑞幸打工的近万名员工拿不到工资;给瑞幸供货的数百家供应商,收不到货款。
幕后收割国人的陆正耀,这时才露出真面目。
同样,著名的独角兽公司“Theranos”,号称一滴血检测一切疾病。
评为仅次于特斯拉的“改变世界的创业公司”,公司估值曾高达90亿美元。
却在十多年后,被爆出一切都是骗局。从来就不存在这样的技术。
而创始人伊丽莎白-霍尔莫斯早已欺诈投资人近10亿。
小骗骗人,大骗骗国。
这些当初被称作“英雄”后来被验证是“骗子”的人,是怎么骗到那么多人的?
思维植入。
本文将从以下3个方面,彻底剖析这种骗子得心应手,普通人却完全不知道的手段。
1 什么是思维植入
2 为啥思维植入这么有效
3 如何应对思维植入?
并给出三种应对思维植入最有效的方法。
让你再也不会被骗。
01什么是思维植入?
生活中似乎总有那么些人,轻而易举就可取得他人信任。
似乎总有那么些人,闲谈中,眼神交流中,就让他人服从。
这是现实版的精神控制。
而在我们寻常的认知中,要让一个人信任自己,听从自己,就得用道理去说服他们。
高阶一点的办法是给他们分析利弊。
【一根大棒,一个萝卜】,恩威并施。
事实却是,这些都成了对方不信任自己的诱因。
因为你没有资格给他们讲道理,分析利弊。
一个人真正相信的只有自己。
你所处的角色,是外人。
而直觉上,外人等同于不可信任。
那思维植入是什么?
英文名,Inception,起源于《盗梦空间》。
指把一个思维种子植入对方的脑中,创造环境让它生根发芽。
让对方觉得这是自己的想法,心甘情愿得按照植入者的意志行动。
02思维植入的底层逻辑
先剖析一下,思维植入的底层逻辑。
《盗梦空间》中,莱昂纳多饰演的柯布这样说植入:一个想法只有足够简单,才能被植入。
大脑有一个特点。喜欢简单。
当你听到,千万别想粉红色的北极熊。
接下来你会如何?
你满脑子的粉红色北极熊。
大脑就像一部低分辨率相机,只会把得到的信息、观点、做一个快照,至于这些信息、观点具体含义,它并不在意。
原因很简单,为了生存,大脑有一个特性:它尽可能地节省需要消耗的能量。
简单的信息接收起来【不费脑】。
可大脑这样的简化,就会丢失很多信息。
【植入】也是通过大脑这个本能趁虚而入。
假设你今天看到一则新闻:XX明星怒骂记者,对记者大打出手,还砸坏相机。
你可能心里形成一个印象:啧啧,XX真的没素质。(下面就用小希代替XX明星)
【小希真是没素质】的念头,日积月累,会变成【我不喜欢小希】.
为什么呢?【小希怒骂记者,所以他很没素质】很复杂。大脑要记住就要把它简化,去掉所有细节,只剩【我不喜欢小希】。
小希骂记者——我认为小希没素质——我不喜欢小希
这是一个完整的因果关系,我们将其称为【逻辑链条】
当你形成【我不喜欢小希】的观念时,日积月累你会忘记【小希骂记住】这件事,只记得对他厌恶的情绪。
这整个【逻辑链条】,断了。
我们的观念不会凭空产生,它们都有一系列诱因。
但长期来看,我们会淡忘这些诱因,只记得最简单的定论。
当形成这样的孤立观念时,哪怕事实被推翻,小希骂记者是因为小希要保护孩子,所以防止狗仔队跟拍。
也很难改变我们的观念。
因为当初的逻辑链条已经被我们遗忘,断裂了。
我们就很难改变我们的观念,更难以重新建立推理链条,来更新观念。
你以为到此为止了吗?绝不是这样的。
心理学上有个逆火效应:频繁的、不够强烈的反面信息,不但不会改变你的信念,反而会进一步强化它。
迷信的人,重金求子求财,当他一旦发现自己的愿望没有实现。
他不是去推翻他的信仰,只会去怀疑自己心不诚。从而更加坚信自己的信仰,
当一个想法不断在你脑中成长,壮大,它就慢慢变成你的一部分。
而要推翻这个信念,意味着什么呢?
你要否定你自己的一部分,或者说,*死自己的一部分。
这整个过程就是:
事实被过度简化成了结论,结论日久天长变成你的观点,又因为逆火效应,最终变成你的赖以为生的偏见。
【思维植入】的思想通常是极其简单的,它用巧妙的方式让你记住这个简单的结论,日久天长变成你的观点,加上逆火效应的增幅,你最终会按照【植入者】的剧本行动。
03在思维植入面前,以理服人就是一场白日梦
我们从小就被父母灌输,说服人就要讲道理。
得以理服人。
有道理似乎成了判断一个人话语是否有影响力的唯一标准。
随着年龄的变大,你发现即便你用道理辩倒了对方,对方哑口无言,却遭到鄙视:
行行行,就你有道理!
你这个人也太自以为是了吧!
可这到底是为什么?我明明占理啊?
1:以理服人,会践踏自尊心如今,认知心理学,行为经济学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人是情感驱动的。
人喜怒哀乐的情绪,对周边事物的感受,对人的感情,在人的行为决策中占很大的比重。
以理服人恰恰完全忽略人的感情。
你或许真的用道理说服了对方,甚至逻辑毫无漏洞。
你的话却损伤了对方是自尊心——对方感到被你打败了。
于是,他为了弥补这份自尊心的伤害,产生的情绪就是对抗你。
哪怕明知你的话是对的。
人只相信,迷恋自己得出的结论。
任何人对“试图给自己灌输理念和想法”这件事儿,十分地抵触,有时甚至是极端排斥。
哪怕自己得出的结论和别人一样。
2:信任悖论2008年春晚有个小品《开锁》,由黄宏,巩汉,林永健,董卿主演。
讲黄宏要开箱子的锁拿钱,结果没钥匙,就找开锁的来帮忙。
开锁的要出示证件,而证件又刚好在箱子里拿不出来,只好去找物业来证明他的身份,结果物业也要证件出示才能证明。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我们要相信一个人,听从一个人的意见。当然得是自己信任的人,之前有关合作,甚至深交。
可尴尬的是,别人如果不信任你,怎么会愿意和你合作?
3:信任鄙视已被封神的乔布斯大家都知道,天才乔布斯他有个属下深恶痛绝的臭毛病。
假如你是他的部下,有一天你想到一个天才的主意,你兴冲冲跑过去和他说。可结果几乎是注定的,乔布斯心不在焉得听完,说一句shit,扬长而去。
天才大多如此,脑子太快,没有一点耐心。
在听你话之前,想的是 “就你这猪脑袋,能有什么啊。猪脑袋想出来的,是猪逻辑”。
于是,越听越不耐烦。能听完都是给你天大的面子了。
万万没想到,过两天,老乔突然半夜开会。
告诉所有人,他想到一个天才主意。在200平的会议室讲到口沫横飞,上蹿下跳。下面听的人也听得心潮澎湃。只有你躲在角落,疑怒交织。
因为老乔讲的,完全就是你几天前和他讲的却被痛骂的shit啊。
多少人因为乔布斯这个臭毛病选择离职,甚至在乔布斯死后多年依旧耿耿于怀。
这其实是居于上位的人普遍都有的毛病——信任鄙视。
你肯定是不如我才在我手下办事,不如我的人的意见肯定也不值得听。猪逻辑啊。
04小时候,爸妈就对我们思维植入了,虽然是反向的
我在以前的文章《爸妈喊你好好学习,你真的听话了吗?是时候跳出过度简化的陷阱了》上写:
父母历经生活磨难之后知道读书的重要性,苦口婆心得讲道理,掏心掏肺却拉不回逃课玩游戏的你。
你的爸妈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给你报昂贵的补习班,自己下班却在客厅看一晚上电视;
刚刚把你关在房门看书,自己却应邀参加牌局;
饭桌上刚念完自己赚不到钱都是因为年轻没好好读书,扭头就在羡慕隔壁三年级都没读完的发小,如今已年收过亿。
你被植入的是,读书没用。
爸妈的“教育”其实是异常成功的不是吗?
初恋的时刻。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
你暗恋对象楼梯上对你的轻轻一瞥,微微一笑,你不动声色,心里却炸开了花。
你无需对方说服,你就是相信她是在意你,喜欢你的。
虽然这很可能是一厢情愿。
你给自己植入的是,她喜欢我。
没想到吧,【思维植入】你自己也会。
05思维植入到底是怎么起作用的?
在说如何应对思维植入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植入一个想法,需要哪些步骤。
三个步骤:
- 梳理逻辑链
- 选择种子
- 场景化培育
列出你得出的结论的逻辑推理过程
从正面充分性论证:你的【原因】一定会导致这个【结果】吗?
从反面必要性论证:你的【结论】就一定要这个【原因】吗?
预演思维种子生长的过程,确保挑选的【种子】一定会长成你期待的结果。
2 选择【种子】列举出论证【结论】的【原因】【前提】【例子】
从所有罗列的【原因】【前提】【例子】中选择一个,最简单,最有力的作为【种子】
如何检验这是最简单,最有力呢?
最简单:能够在一分钟内讲清楚。
最有力:能够在一秒钟抓住人的注意力。
哪些?
暴富,不劳而获,老板跪在面前...
3 场景化培育想要让对方的大脑按照你的想法来执行,不能依赖于一个简单的【种子】,比如“暴富”。
而必须在对方的脑海里,构建一个一个的场景。
让【种子】在对方大脑中生根,让对方觉得是自己想到的,并在大脑里经历它,验证它,相信它,最终执行它。
《盗梦空间》中是用梦作为场景化的工具。
梦是现实的映射,是极佳的体验场景。但对普通人来说,不宜实操。
普通人最好的方式是讲故事。
讲故事:
人与生俱来就喜欢听故事。
当我们听一个故事的时候,除了负责语言的区域,大脑会调动起所有相关的、需要激活的脑区,来帮助我们体验这个故事。
普林斯顿大学的Uri Hasson研究发现,当一个人讲故事的时候,听众的大脑会和讲者同步。当讲者的岛叶(Insula),一个负责情绪的大脑皮质兴奋的时候,听众的岛叶也会兴奋,而当讲者的前额叶被激活的时候,听众的前额叶也会兴奋。
这就是【镜像神经元】的作用,对方能通过想象去模仿、体会一件事的感受,而不必自己去经历。
简单来说,讲故事几乎就等于催眠。
你在故事中,让你的【种子】随着故事的进展发芽生长。
听故事的对方,他的【镜像神经元】把【种子】整个发芽生长的过程复刻到他的大脑。
通过讲故事,一个人将自己的想法、念头和情绪,植入对方的大脑。
06如何应对植入?
植入靠的是什么?
- 足够简单的种子
- 种子生长的场景化条件
基于以上特点,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增强大脑的【防御力】?
1 适应复杂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的菲茨杰拉德曾说: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头脑中能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但仍保持行动能力。
有三个建议:
- 尽量多读一些系统的文章,多理解一些深刻的思想,多记忆一些复杂的信息。
- 入门一门新学科,学一个新技能。从学科的历史开始,再读到前沿。
- 减少日常中不费脑,极易消化的流量文。
这是一种日积月累对大脑的再塑。
当大脑适应复杂思想,当别有用心的对你用【植入】的时候,你大脑不自觉就会思考:
- 这事的来龙去脉是什么啊?
- 这事会不会有什么隐藏假设?
- 这事的来源靠谱吗?
【植入】不攻自破。
2 重塑【逻辑链条】上文讲,【植入】起作用的底层逻辑就是靠根据人类【孤立记忆】重塑【逻辑链条】。
最好的做法是:接受到信息时,一定不要只记住最后的定论和做法。
要追溯、拖延,这些定论和做法是怎么来的。
就比如:我建议读到这里的朋友,可以费心再读一遍【逻辑链条】部分。
思考一下,如果是你,还有什么重塑逻辑链条的好办法呢?
通过这样,我们可以让我们思维始终保持连续性,不被【植入】的思考所任意引导。
3 空椅子技术一旦有人想对你【植入】思想,必有他的目的。
不妨从对方视角出发,去思考你当前想法看不见的成因。
空椅子技术。
想象一下,对面的空椅子上坐的是你想了解的TA。此刻你变成了TA,而对面是你本人。
你想对对面的人说什么?
无需深入思考。你内心第一时间涌现的想法,就是对方的真实想法。
为什么第一反应这么准?
你的所知所学都藏在你的潜意识里。
潜意识知道的事,你不知道。
你的意识会被你的*控制,你想获得老员工的认可,你不想分手,你不想狠心开除员工。
可你的潜意识知道,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你就可以知道【植入】者,他的*,他的恐惧。
洞察的那一刻,就是挣脱【植入】的一刻。
总结
总算是讲完了,总结一下吧。
古往今来,骗子的只有一个手段:
【思维植入】
把极其简单的【思维种子】巧妙植入对方的脑中,创造环境让其生根发芽。
让对方觉得这是自己的想法,最终心甘情愿得按照植入者的意志行动。
植入想法的方式有三个步骤:
- 梳理逻辑链
- 选择【思维种子】
- 场景化培育
如何应对植入呢?
三个方式
- 适应复杂
- 重塑逻辑链条
- 空椅子技术
说了那么多,其实就一句话:
别轻易把自己的幸福交到别人手上。
如果你有爱的人,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她,守住你们本该拥有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