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城是燕辽地区历史名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十六国时期后燕曾将其做为并州刺史治所。东汉末年有凡城之战,东晋初年也有凡城之战。东汉末年(公元207年)的凡城之战,是曹操与蹋顿之战,攻方获胜,灭族成功;东晋初年(公元339年)的凡城之战,是李农与悦绾之战,守方获胜,卫国成功。两场凡城之战的参战人数都在3万人以上,都是灭国灭族之战,都被做为经典战役载入《军事大辞海》。但是凡城在哪里?一直众说纷纭。笔者综合史家观点,实地觅踪凡城,并撰写本文以供关注燕辽地区古代城址的读者研判。
一、燕汉两凡城
关于凡城的位置,在史书中有如下记载:
①《三国志·乌桓传》:“尚与蹋顿将众逆战於凡城,兵马甚盛。太祖登高望虏陈,柳军未进,观其小动,乃击破其众,临陈斩蹋顿首,死者被野”。
②《水经注·濡水》:“自卢龙东越青陉,至凡城二百许里,自凡城东北出平刚故城,可百八十里,向黄龙城五百里”。
③《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八》:“(慕容)垂遣慕容隆出蠮螉塞,历凡城趣龙城”。
④《晋书·载记九》:“(慕容)恪乘胜追之,斩获三万余级,筑戍凡城而还”。
从以上记载中可以发现,《三国志》所述位置与《水经注》、《资治通鉴》和《晋书》所述位置并非一地。《三国志》所述位置为汉置凡城,在卢龙塞至柳城的交通孔道上;《水经注》、《资治通鉴》和《晋书》所述位置为燕置凡城,在蠮螉塞(今古北口关,另说为居庸关)至柳城的交通孔道上。
燕汉两凡城故城址位置与古代交通路线示意图
二、平泉市会州城址的燕凡城
按《水经注·濡水》和《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八》记载,凡城在蠮螉塞至龙城、卢龙塞至平刚的十字路口上。又据《钦定热河志》考证“凡城在平泉州之东南”,对照古今地理方位,应在平泉市南五十家子镇或小寺沟镇。
多数学者以南五十家子镇会州城村“会州城遗址”为凡城,他们认为会州城建于凡城遗址之上。据史*载,会州城始建于辽太祖,废弃于明永乐,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其在瀑河西岸平坦谷地之上无险可守。笔者实地考察后认为,慕容恪应“筑戍凡城”于黑山北麓、瀑河东岸的小寺沟镇黑山口村,以凭借瀑河及山口之险,有效防御西方或南方来犯之敌,但是没有魏晋遗址可供证据支撑。
做为凡城故城址,无论是会州城村,还是黑山口村,两者相距不过4公里,里程应无大谬。若以会州城村为例,其距潘家口80公里(约192汉里)、右北平镇65公里(约157汉里)、柳城镇192公里(约462汉里),与《水经注·濡水》里程描述正和。但此地距柳城五百里,与《三国志》所述里程均不符,故属燕置凡城。
会州城遗址
三、喀左县黄家店城址的汉凡城
《三国志·乌桓传》载蹋顿将众逆战于凡城,《三国志·武帝纪》载曹操斩蹋顿于白狼山下,推定凡城当在白狼山下,属于一地两表,找到古白狼山即可锁定汉凡城。
1、白狼山在白狼县
颜师古注《汉书·地理志》载“(白狼县)有白狼山,故以名县”,白狼县故城址位于喀左县平房子镇黄道营子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白狼山当在或近平房子镇。平房子镇内最高峰即其与白塔子镇、山嘴子镇的三镇界山大阳山,该山气势宏伟、雄居古道之侧,距离白狼县故城址15公里,符合以山名县地望。
2、白狼山下有石城川水
《水经注·大辽水》载“(石城川)水出西南石城山,……,北屈径白鹿山西,即白狼山也”,《凌源县志》载“渗津河古称石城川水”,渗津河正流经大阳山西。
3、白狼山上白鹿山祠
《魏书·地形志》载“(白鹿山)有白鹿山祠”,白鹿山祠遗址在大阳山东南山腰处,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按《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志》载,该遗址属于魏晋时期,部分房基遗迹尚能看清,四周的颓垣败壁和曲曲折折的盘山马道犹存,残缺的石香炉、石龟趺等零星散落于地。《白狼山与白狼城考辩》(建昌县志办)载,该庙宇“座西朝东,随山而建”,此既符合乌桓族房屋朝向的特征,也符合白鹿山祠是为纪念蹋顿等阵亡将士所建的传说。
4、白狼山麓有汉代古城址
大阳山北麓有战国至汉代黄家店城址,该城址地处渗津河谷道出口处,距白狼县故城址15公里,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按《中国文物地图集·辽宁分册》记载,该城址长250米,宽200米,夯土筑墙,有护城河。
黄家店城址距柳城镇115公里(约270汉里),与《三国志·田畴传》载“去柳城二百余里”正和。且此地不在卢龙塞至平刚、蠮螉塞至龙城的十字路口上,与《水经注》和《资治通鉴》所述路线不符。而汉石城县已考证在凌源市安杖子、汉广成县已考证在建昌县建昌镇,故此地当为汉置凡城。
黄家店城址
笔者认为,因曹操斩蹋顿使凡城一战成名,而慕容燕又尊东晋为正统,故侨置凡城于平泉,才有汉燕两凡城之分。
白鹿山祠
白鹿山祠遗址树林中的龟趺
白鹿山祠龟趺
白鹿山祠香炉
白鹿山祠黑水泉子
白鹿山祠黑水泉泉眼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