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万年歌》王上有人鸡上火,一番更变不须说,是说清朝灭亡?

《乾坤万年歌》王上有人鸡上火,一番更变不须说,是说清朝灭亡?

首页角色扮演乾坤万年歌更新时间:2024-04-10

乾坤万年歌的第N种解法(10)

接上一期,我们继续秉承着对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解读一下周吕望《乾坤万年歌》上一期我们讲了关于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以及多拉尔·海兰察的诗句。本期继续解读下段诗句的内容。

首先,回应朋友们关于“天上口”是吴字的留言,从汉字结构上看,没问题。可是诗文并非只有这一段,这一段也不是只有这一句。这一句也不是只有这几个字。说是未来的人,我就不多说了,因为《乾坤万年歌》不可能是讲未来的。无论是结构还是诗文的用词,之所以如此隐晦是由诗文的使命决定的,后面会详细地讲。关于“天上口”是吴三桂的讲法,看似合理,大家有没有翻翻历史书。

吴三桂是1612年出生,1678年去世。明朝是1368年建立,清朝是1636年建立。诗文的第一句“谁知不许乾坤久”,为什么上来就无头无脑地讲这样一句?如果这一句和它前面的诗文没有联系,这一句就是废话。所以,上下段诗文必须是相互联系的。说是吴三桂的朋友,要先找到诗文正确排序,解释了上一段,才能引出下一段,不是吗?如果您相信它是“预言”,那么,为什么要使用一句废话呢?诗文是整体的,同一段的诗句也必然会有所联系,至少它们讲的内容要在同一时间段内才合理。就比如我问您这个字“行”读什么?您或许讲什么都是错的,如果我在前面加一个“银”字,变成“银行”您一定知道它的正确读音,这是一样的道理,不要只看一个字或一个词。诗句和诗文都是整体的。

“一百年来”,100年说的是谁的100年?是哪个朝代的100年?还是哪一个皇帝的100年?还是哪一个事件的100年?从什么时间开始算,到什么时间结束。这是一个关键时间定锚。解释不了就无法知道整组诗句应该放在哪里?不是吗?

所谓的“木边一兔”是“桂”的讲法,既然“天上口”是吴三桂的吴,为什么诗句要浪费2句来强调吴三桂呢?清朝的任何一个皇帝的名或姓都没有出现在诗文中,如果您相信诗文是“预言”那为什么它不预言帝王呢?却要用4句诗中的两句点出吴三桂呢?诗句中还用了一句“废话”,不许乾坤久,您不觉得奇怪吗?还是那一句话,诗文是整体的,您先排序若能通晓诗文的意思,您可以随时来指教,学生洗耳恭听。

在这里也回应一下,前面有朋友的留言,可能因为平台的原因,有一些回复大家的内容,只有作者可见,很多朋友可能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很多朋友私信或留言说,康熙皇帝那一段诗句不对,有朋友反复强调,不是什么“嫡出和庶出”的问题。“草田”就是本身的意思,指干过农活,甚至是农民出身。我不禁要问如果诗文就是字面意思的话,那么讲袁世凯的“一渡颠危猴上水,别枝开花果儿红”是在讲花果山水帘洞齐天大圣孙悟空吗?还是讲未来的“猩球崛起”。凡是不能单一地看,希望这些朋友整体看诗文,提出合理的想法。另外,就是组字的问题,看到偏旁就一定要组字,不知道为什么?全然不看句中的关系,以及诗文要表达的意思。也有朋友留言拿其他的所谓“预言”来讨论,如称袁世凯在《推背图》中就是“半凶还半吉”,这一句组成一个“袁”字,解法是凶字的一半是“”加上“吉”就是“袁”字,可是为什么“凶”字只取一半?“吉”字却全取,按句中意思“吉”字也应该是一半才对,那样就无法组成“袁”字了。所以,我的解法叫做《乾坤万年歌的第N种解法》,它可能会有很多种解法,我的解法并非是完全正确,一定会有比我们更有智慧的朋友,但是理性的讨论不是靠臆想和抬杠,所有的“预言”都是整体的,包括它们的标题或许都会含有不同的含义。不要只在一字、一词、一句上面下苦功夫。

有粉丝问“一渡颠危猴上水”也就是讲袁世凯的诗句,接的是“一番更变不须说”,可是“王上有人”似乎是“全”字,不像是清朝的事,除了二百九能与清朝联系上,其他的好像不沾边。首先,“王上有人”并不是组字,这不是什么“全”字,这是一种误导,“天上口”的“吴”字也是如此。这种说法来自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上海华夏哲理阐微社出版的《中国二千年之预言》。网络上的所谓短版《金陵塔碑文》就出自这本书。根据书中所载《乾坤万年歌》仍然为周吕望著,注释者也还是汉严光,但1938年版的诗句与1915年版已有所不同,注释不是只到明朝,而是一直到文末。其中,“王上有人鸡上火”被注释为“丁酉全氏”。这就是网络解读为“全”字的依据。而这一版的《乾坤万年歌》出现了诗句被篡改的情况,极不合理。我们会在后面进行对比讲解。先来看看粉丝关心的这一组诗句。

又为棉木定山河,四海无波二百九,王上有人鸡上火,一番更变不须说。

又为棉木定山河,棉木是什么呢?诗文的前半段曾提过一次“三百年来棉木终,三闾海内去潜踪”根据诗文可知,讲的就是300多年的宋朝领了便当。宋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与元朝崖山一战,大宋战败,左丞相陆秀夫背着年仅8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而亡。三闾指三闾大夫,战国时楚国的官职,负责主持宗庙祭祀,算是特设的闲差。屈原曾任此职,这里暗含跳江(海)殉国的意思。 “棉木”就是尚未长成大树的小树苗。也就是指未成年的小皇帝。结合诗句就不难理解了,大清国最后一个皇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登基时年仅三岁,货真价实的“棉木”。别看年纪小,可是地位高,虽说新登基,但至少当时大清江山被拿捏得死死的。

四海无波二百九,“四海无波”真算是极尽溢美之词,涉及清朝的诗句,还真是只有赞扬。那些年签订的条约,割让的国土,赔偿的白银是一场梦吗?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为何以身殉国?致远号、靖远号又为何葬身大海?一篇历史小文写的波澜不惊,极具盛世之感。“二百九”只有大清国自己人写历史,才能写出二百九,换个人写最多写出二百七。

王上有人鸡上火,“王上有人”不是偏旁组字,而是另有深意。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日本和沙俄在中国的东北发动“日俄战争”,结果日本战胜沙俄,宣称保持中立的清政府意识到,日本胜利的原因在于制度,于是效仿英国、日本进行君主立宪的呼声高涨。君主立宪制相对于君主专制而言。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务上的共和主义理想但不采用共和政体。这样意味着皇帝将被架空,皇帝上面还有国会,而国会议员们将成为真正的话事人。当年,清廷宣布实行“预备立宪”。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颁布九年预备立宪诏。君主立宪拉开帷幕。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正式要求各省准备筹设咨议机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溥仪登基,次年(1909年)改年号“宣统”。 1909年3月清廷下诏重申预备立宪,命各省当年内成立咨议局。9月,各省共设立21个咨议局。这就是“王上有人”的真正意思。“鸡上火”,鸡是指1909年己酉年,也就是清宣统元年。各省咨议局的设立,迸发出硝烟的味道,造成清末政局的动荡。此后,保皇派、立宪派、维新派产生对立,革命一触即发。

一番更变不须说,不说的原因是,一是诗文报喜不报忧。二是当时能看到诗文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又何必细说呢?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唤出了赋闲在家的袁世凯粉墨登场,共和大戏鸣锣开鼓。《乾坤万年歌》就是此时编造的,说的都是大清国的好,坏话真就不须说了。下一期讲一讲《乾坤万年歌》最关键的一段诗文,万年歌的庐山真面目也将揭开。

【乾坤万年歌的第N种解法】连载中,未完待续,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希望收藏本文的朋友点个赞,评论一下,您的支持是我们继续的动力,谢谢大家!

本文出自“乾坤万年歌的第N种解法”由头条号“昇斗闲人”原创,发布于头条号平台,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