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丘传说和阜阳的惊人巧合

青丘传说和阜阳的惊人巧合

首页角色扮演青丘诀更新时间:2024-07-25

青丘是九尾狐的故乡,亦是战神蚩尤的丧命之处。这个传说中的青丘,很有可能就在今天安徽省阜阳市。

这先要从阜阳的一个古称谓清丘县说起。

明末清初时期,地理学家顾祖禹创作了一部地志著作叫《方舆纪要》。

书中记载,隋唐时期阜阳地区曾经有过一个清丘县,县城治所位于今天阜阳市东南口孜镇北古城孜。“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许昌县置,属汝阴郡。‘ 《志》 云:城在颍水北岸,旁有清丘,因名’。唐贞观元年 (627)废。”

当时之所以用“清丘”来命名,是因为隋朝之前阜阳境内有一个地方叫“清丘”。至于这个“清丘”何时出现,能够追溯多远,现在已很难确定。

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探寻,阜阳的“清丘”与上古赫赫有名的青丘之间,那些惊人的“巧合”。

■英水与颍河

古代关于青丘的记录很多,在上古奇书《山海经》中有三处。

大荒东经:“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海外东经:“青丘国在其(朝阳之谷)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

根据《山海经》记载,在青丘国有一种狐,长九条尾巴;青丘国在朝阳谷北面,此国的狐长有四爪九尾。

《山海经》里有关青丘最详细地记载在南次一经: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镬。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翻译即是——

再往东三百里有座青丘山。

山南有很多玉石,山北有做青色颜料的矿物。

山中有野兽,形状像狐狸,长九条尾巴,发出的声音像婴儿啼哭,能吃人,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受毒气侵袭。

山中有鸟,形状像鸠,叫声像人大声呵斥,鸟的名字叫灌灌,把它的羽毛佩戴在身上,人就不会迷惑。

英水从青丘山流出,向南流入即翼之泽。

英水河中有很多名叫赤鱬的鱼,形状像鱼却有一副人的面孔,发出的声音如同鸳鸯在鸣叫,人吃了它们的肉就不会生疥疮。

这段记载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它指出了,传说中的古河英水流过青丘,向南注入即翼之泽。

这其实与阜阳的地理情况有相符之处,阜阳曾被称为清丘,南流的英水对应颍河,自北向南流入淮河。

《山海经》里提到过渭河、黄河、济河等河流,却没提过古代四渎之一的淮河,这很奇怪。

很有可能,淮河出现的没有那么早。在上古时代,地理和现代很不相同,颍河入淮处只是一片水泽湖泊,并未呈现河流的样貌。英水流入的即翼之泽,对应今天颍河入淮附近四里湖至焦岗湖一带连片的湖泊。

上古传说中,青丘是九尾狐的故乡。

■沙颍河的传说

在古代传说中,青丘是战神蚩尤的丧生之所。《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之于青丘。”

在《山海经》中也有三处“蚩尤丧命”的记载——

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大荒北经:“应龙已*蚩尤,又*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蚩尤。”

《山海经》里并未明确记载蚩尤丧生在青丘,不过它多次记录了“应龙助黄帝斩*蚩尤”这一神话传说。

而实际上,这一古代传说也蕴藏在穿阜阳城而过的颍河里,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颍河是阜阳的母亲河,其主要支流为沙河,因此也被称为沙颍河。许多人都不知道,沙颍河的名字里对应着蚩尤、应龙两个神话人物。

沙河古称滍水,发源于河南省伏牛山,在周口汇入颍河。滍水的“滍”和蚩尤有关。在沙河流域,一直流传着应龙*蚩尤的传说。

颍河古称颍水,相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郑国人颍考叔而命名的。

不过,个人以为,颍考叔大概是因居住于颍水之滨得名“颍”字,后人所说的颍河名称由来,恰恰给弄反了。

颍河“颍”字起源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东夷部落的鹰图腾,本意就是鹰,后又衍生出应龙的神话传说。

位于颍河流域的河南平顶山市,春秋时期有应国,为应龙氏的后裔。“应”的繁体字为“應”通“雁”,加鸟成为猛禽“鹰”。因此平顶山市又被称为鹰城。

除了颍河的“颍”,应龙的“应”,在颍淮流域还有许多带“鹰”的古老名称。

例如,安徽金寨、霍山一带有英国,是东夷皋陶的后裔;殷商的“殷”字、上古八大姓之一的“赢”姓,也都来源于鹰图腾。

颍河里蕴藏着"应龙*蚩尤"的神话传说。

■青丘与涂山

古往今来,关于地名青丘的记载有很多,山东菏泽市境内、高青县境内,江苏苏州市境内均有。如,“齐景公有马千驷,田于青丘,故将青丘改名为千乘。千乘,今高青县。”

甚至有人认为,远在朝鲜国境内也有青丘。“青丘国在海东三百里,唐讨高丽,置青丘道行军。”

青丘,或是古人最常用的地名,无论迁徙到哪里,总要找个山坡丘岭命名为青丘。不过,各地众多的青丘,都无法与《山海经》里的青丘传说产生直接联系。

从这方面说,阜阳的“清丘”绝对是最与众不同的,不仅有颍河能够对应英水,这条河流也是应龙、蚩尤传说的发生地。

不仅于此,阜阳的“清丘”与传说中的涂山,距离也比较近。古史记载,大禹曾在涂山劈山导淮治水,同时娶了涂山氏女娇为妻,生下夏启,开启了夏朝。

当前公认的,上古涂山位于今安徽蚌埠怀远县,在阜阳城正东方向,与颍东口孜镇的清丘县旧城址,大约有百公里的距离。

据传,涂山氏所在的氏族,就是以九尾狐为图腾。甚至有记载,大禹所娶的涂山氏女子,本就是九尾白狐幻化而成。

《吴越春秋》:“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娶涂山氏族一女子,谓之女娇。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娇生子启。启生不见父,昼夕呱呱啼泣。”

许多人认为,青丘之九尾狐就是涂山之九尾狐,涂山与青丘实为一块区域。

这个看法有一定道理。历经数千年的沧海桑田,青丘的范围大小已经很难确定。上古时期的青丘也可能并不是一个个单独的丘陵山坡,而是一个很广阔的范围——从阜阳到蚌埠整个地区都被称为“清丘”。

另外,就地名“清丘”而言,颍淮地区还有两处,都在阜阳周边:

“即清阴县。北魏置,在今河南正阳县南。”此处“清丘”位于阜阳城正西方向约百公里。

“今河南淮阳县东北,《寰宇记》 卷10宛丘县:清丘在县东北五十里。”此处“清丘”位于颍河上游,阜阳城西北方向约百公里。

也就是说,颍淮“清丘”的范围还可以扩大——

沿淮河北岸,以阜阳城为中心,向东至蚌埠怀远、向西至河南正阳;沿颍河上溯至河南淮阳,这几百公里的范围都被称为“清丘”。

大禹夫妻雕塑。传说中大禹之妻涂山氏是一只九尾白狐。

■胡国与九尾狐

以上种种说法多有揣测和遐想。相信绝大多数阜阳人都想不到,家乡阜阳会与传说中九尾狐繁衍生息的青丘有关系。

我们熟知的说法不过是,上古时期阜阳这里曾经有过一个乐夔后裔建立的归姓胡国,亦称胡子国。《路史·国名记己》载:“胡子国归姓。归姓,夔出。”

现在回过头来再想想,熟悉的胡子国产生了新的遐想:

胡子国的“胡”与青丘九尾狐的“狐”有关系吗?

古胡国是因狐图腾而命名的吗?

大禹娶的涂山氏女娇会不会就是胡国之女?

胡国之女被传成狐女,进而演化出九尾狐的传说?

……

实际上,建立胡子国的乐夔部落与夏朝的起源息息相关。仔细看“夔”字,中心是一个“夏”字。换言之,“夏”字是“夔”字的简写。

根据古史记录,乐夔部落的消亡也与“后羿代夏”这一事件有关。《左传·昭公》:“昔有仍氏生女,黰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乐正后夔取之,生伯封,实有豕心,贪惏无餍,忿颣无期,谓之封豕。有穷后羿灭之,夔是以不祀。”

锚定胡子国与夏朝的关系,对于我们认识夏朝历史有着重要的史学意义。

“夔”字的中心是一个“夏”字。

■清河与清丘

清丘是一个显赫的名字,今天的阜阳人却早已把它给遗忘。不过一些阜阳人熟知的地名,还是有可能与这个曾经的地名有关联。比如说,阜阳的清河或许就来源于古代地名清丘。

当然,依据记载,隋唐时期的清丘县,“城在颍水北岸,旁有清丘,因名” ,大概率当时的“清丘”是在颍河北岸。而今天的清河位于颍河的南岸,这其中看似矛盾。不过,从沧海桑田、地貌变迁来考虑,这也并不难理解。

数千年来,颍淮地区曾经的纵横丘壑如今已经成了一望无际的平原。期间又频繁经历河水决溢、河道游徙,颍河南岸、北岸不能一概而定。

另外,根据《山海经》“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的记载,英水从青丘流出,颍河的两岸应该都是青丘。换句话说,颍河北岸的隋代清丘县和现今颍河南岸的清河,可能都是上古“清丘”遗留下来的地名。

东清河、中清河、西清河三条河流贯穿阜阳城流入颍河,在古时就是颍州八景之一,素有“三清贯颍”的美誉。在今天,由此延伸出来的地名还有清颍公园、清河路、双清湾公园等。

依此来看,清丘这个古老的地名或许并未远离,它仍以某些间接的方式在阜阳这个城市留下印迹。

清河不仅是颍州古城的护城河,还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古河流

链接:

7千年前,阜阳是沿海地区?

《山海经》里的山川河流,与今天的地理环境,并非完全无法对应。比如"中山经"提到过河、洛、伊、渭等河流,大致能够确定现今的所属位置。可是对于“南山经”来说,对应起来就特别困难,特别是《山海经》里并没有被提及过南方的淮河、长江这两条河流。

要知道,黄河、济河、淮河、长江四条独流入海的大河,在古代被统称为四渎,在先民的生活中地位崇高。

偏偏作为一部地理著作,《山海经》里只有黄河、济河有记载。淮河完全没有记载,长江的记载存疑,不能确定是不是长江。这可是非常奇怪的事情。

直到我在网上看到,两位科普大咖袁岚峰、陈经发表和转载的贴文才有了一些恍然。

7000年前,东亚大陆发生了大海侵,华北平原基本被海水淹没,山东、河北多地有迹象;长江那里全是水,洞庭湖、鄱阳湖可能直接连到海面。

具体到阜阳地区来说,淮河中下游河道同样全是水,海平面直接抵达蚌埠、颍上。也就是说,在那个时期颍河是直接入海的。

当时的气候要温暖潮湿得多。阜阳这片土地上有很多漫步的大象,后来这片土地和中原地区一起被称为豫州。那个时期,阜阳地区的先民大概是与裴李岗贾湖文化遗址有关,人们开始了音乐方面的实践,并成功制作了乐器——贾湖骨笛。

后来,慢慢地水退了,淮河河道上的湖泊面积依然很大,一点也看不出河流的样子。

《山海经》里的记录,或许是来自于史前先民的观察和认知,这些记录后来在战国、西汉时期才被汇编成册。因为早期的先民没有见到过淮河、长江,所以《山海经》中并未出现这两条河流。

以大海侵为背景,重新审视《山海经》,想信可以帮助我们开阔思路、消除误解。

7000年前的海侵图。那个时期,阜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