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的一生不太长,但在有生之年,他内心的那股热血却从未停止过。这一年是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三个年头,盛世倾覆,山河失色。岑参自至德元年由塞外东归后,在朝中任右补阙,属于谏官职位。当时与岑参同朝为官的还有好友杜甫,杜甫任右拾遗,二人都属于谏官。
从来都不舍一腔热血的岑参每日里晨昏定省,入朝办公,可是此时的大唐已经不是那个盛世歌飞的大唐了。面对无力改变现状的朝廷和君主,岑参的不忿性情被激发,在与杜甫的唱和中,他赋诗一首,而杜甫对此也心照不宣,二人相视一笑,内心的无奈况味在心头沉沉萦绕。
《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诗的开篇两句写道我们一起踏上这红色的阶梯,分开在这紫薇两侧办公。“紫薇”指皇帝所居的宣政殿,我国古人视“紫微星”为众星之主,“紫微星”就是北极星。我们经常看到古装影视剧里,皇宫中以紫微星的亮或暗,来预言皇帝的命运或朝代的兴衰,以此来推进剧情,便是这个原因了。
在“丹陛”、“紫薇”的大气恢宏中,岑参接着写道:“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破晓之时跟随着天子的仪仗入内,黄昏的时候身染殿中御炉的香气归家。大气壮观的宫殿仪阁,颇有规制的入朝程序,而皇宫中的熏香拂上了衣衫,又给那份壮观抹上了一层温婉精致,令人艳羡迷醉。
看上去一切都是那样繁华庄严,恍若太平,可是岑参在须臾之间就道出了残酷的真相,他说:“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我满头白发看着飘坠的落花,悲愁无两,望着青天白云,真羡慕那高飞的鸟儿。在精致壮观的宫殿里,面对威严高贵的天子,日日朝去暮返的诗人发出了如斯悲凉的感慨。
白发悲花落
此时在岑参的内心,除了假模假式的循环重复,他似乎什么也做不了。他无法忘记在这看似太平的背后,那战乱四起的天下,哀哭流离的百姓,还有衰败腐朽的朝堂。所以,皓首苍颜的他悲戚落泪,仰望高空的时候,竟生出对飞旋而过的鸟儿由衷的羡慕。毕竟,它们可以穿山越江,可以飞击长空。相比之下,看似体面的岑参,内心的悲苦就如同满目疮痍的山河,迷惘啼泪,黯然失色。
在沉沉的失落间,诗人写下了最后这句:“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开明的圣朝是没有过错的,那规谏君王的奏疏自然也就很稀少了。表面上看这是赞颂朝堂清明、君王圣明的诗句,但是结合上一句诗人抒怀的悲愁之感,那种讽刺的意味已经很清晰了。劝谏的奏疏很稀少,那是因为整个朝堂的麻木,在兴亡关键的时候,庙堂之上的人多是若无其事,这是多么悲哀的事。
读中国古典诗词的时候,我们几乎是无法做到不结合时代背景和诗词人的生平际遇的。就如这首诗,如果不去结合这些方面,那就很难准确地把控它的主旨思想,我们或者可以读出诗人的不忿和哀愁,但是为何而哀,为何愤懑,就没有办法透彻地了解了。
安史之乱后的唐肃宗时期,朝廷和皇帝的主要为政方向在平叛,当然最终平叛是失败的。而朝中宦官势力的扩张和后宫干政、以及朝臣派系等等历史问题,都没有得到控制解决,这些问题给本就急转下坡的王朝留下了莫大隐患。
岑参眼看朝堂外战火纷纷,朝堂内隐患重重,朝臣们日复一日的入朝,却没有给这个如今已满是伤痕的曾经的帝国,带来任何有用的转机。于是,他将哀恸化在了这首唱和诗中,落笔款款,回响在丹陛大殿上。
或许,如果可以,他宁愿在茫茫塞外相依山水,跃马扬鞭。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