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到底是古九州还是十二州,为何古人会对此事争议不断?

上古时期,到底是古九州还是十二州,为何古人会对此事争议不断?

首页角色扮演上古九州更新时间:2024-07-28

大家好,我是头条小蜗,我们继续聊《史记》里的故事。

在上古时期的记载,多半都是后人整理而来,所以对于资料都是多有摘录和整理。中华民族说是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起始点就是从黄帝时代-公元前2698年算起,传说在自那时起天下分为九州之地。在《史记》当中夏本纪里,也出现了九州字样,“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其中这个“开”字带出了更多的故事。

司马迁是西汉时代的人,而据记载《史记》夏本纪多摘录于《禹贡》这本书籍,

《禹贡》这本书,算的上最早有九州记载的书籍,据《禹贡》云:“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汽于四海。”这就是所谓《禹域》的四至。东到黄海和东海,西抵沙漠,南、北所至不明。而州就是出于中间的部位,州也是我国历史传说时代的行政划分单位。

在历史上,九州的说法大概分为两种,一种认为是十二州,一种是九州的说法。

据《汉书·地理志》载:“昔在黄帝,…·…方制万里,划野分州。……尧遭洪水,怀山裹駿,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画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就是黄帝时期将天下分州治理 ,但是在帝尧时期,因为受到洪水的影响,将全国隔绝为十二个区域,从而形成了十二州,但是在大禹治水之后,河流得到整理,将原本隔绝的区域连在了一起,故改为了九州。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虞舜时期进行了华夏九州的整理。据《尚书·舜典》载:“肇十有二州。”正义云:“肇,始也。禹治水之后,舜分冀州为幽州、并州;分青州为营州,始置十有二州。十有二州谓冀、充、青、徐、荆、扬、豫、梁、雍、并、幽、营也。”就是说原本为华夏九州,但是在虞舜时期,将冀州分割出来幽州和并州,青州分出来营州。我们在《史记》的故事里讲,冀州大概的位置是“东河以西,西河以东,南河以北。包含了山西、河北、辽宁省南部区域,面积是非常大的,所以分出来两个州也算合情合理。

以上是十二州的说法,而九州的说法相对来说就比较多一点,作为最早出现九州的书籍,是《禹贡》,据载:“冀州”;“济、河惟兖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淮扬州”;“荆及衡阳惟荆州”,“荆、河惟豫州”;“华阳、黑水惟梁州”;“是水、西河惟雍州。”

这是九州的一说,除了《禹贡》外,还有《尔雅》、《周礼》和《吕氏春秋》,其中对于冀州这个地方分歧相对较大。《尔雅·释地》云:“两河间曰冀州。”《周礼·职方》云:"东北曰幽州。正北曰并州。河内曰冀州....正西曰雍州。《周礼·职方》云:“东北曰幽州。正北曰并州。河内曰冀州。……正西曰雍州,”《吕氏春秋·始览》云:“……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四上为徐州…….北方为幽州,燕也。”

各书九州参考对照表

据说,九州为古代的行政区域,但是据相关的记载,却又各有不同,其中《禹贡》记载说九州为大禹建立的夏代制度;而在《尔雅》中,记载九州为殷代制度;《周礼》有记载说九州为周代制度。我们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虽在范围上虽有所不同。但这五种区划划分的原则是一致的,即自然地理之性质及其特征。

其中按照年代计算《吕氏春秋》的划区最晚,因两这个时代的划分与当时疆域比较相近,如越为扬州,燕为幽州,其名乃字声之转;楚为荆州,乃旧名之沿用;秦为雍州,因雍为秦之都城;齐为青州,因齐在东方,东方色青。

此外,并州原出并国;营州乃青州之音转;冀州原出冀国,冀为晋所灭,故又以冀称晋;兖与衣声近,衣乃殷,殷本卫地;徐原出徐国;鲁本徐戎之地。

所以在古代,九州应该是自然划分,而非行政划分而来。

“州”,在古代的解释为“水中可居曰州,周绕其旁。古人居住在水旁,是为了便于生产和生活。但必须择州,洲古人居住在水旁,是为了便于生产和生活。但必须择州而店,以免水患。

此中,州含有地势高的地方的意思。所以在后来,人们将聚集的地方,以州来命名,比如我们山东就有曹州、德州、滕州,这些地名除了曹州在后期更改为菏泽,其他两个还是以州为名。

《禹贡》中据记载梁州的贡品中,有镂这样物品,而镂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钢,据历史研究,铁最早应该是出自于春秋战国时期,所以作为最早出现的《禹贡》应该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所著。是在原有自然划分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的过程。

其中梁州这个也是有利的佐证,因为梁州就是后来三国中的益州,今天的四川,而这个区域是在秦穆王时代才纳入中华民族的版图的。

总之,十二州、九州,都是春秋战国时代一种以自然地理特征为原则而划分的、假想的行政区。在汉代汉武帝时期,又在十二州的基础上,实行了十三州制,据《汉书·地理志序》:“载“武帝提却胡、越,开地斥境,南驾交趾,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日凉,改梁曰益,凡十三鄂,置荆史。”此中之十三州(部)为:像、凳、幽、并、凉、徐、兖、青、荆、扬、益、痴方、交趾。

从此,理想中的政区(州)成了现实。从而造成在我国古代人民中形成了这样的信念: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疆域自古就是辽阔的国家。华夏九州之地,也被广为流传。这对中华民族统一大国的形成与巩固,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因此《禹贵》九州的范围,就是我们所说的禹域,在严格意义上,是不能代表夏朝之前的区域的,我们目前也只能推断大概的位置,其活动地域大体自嵩山以北,至黄河北岸。如《史记·周本纪》:“自洛沟延于伊汹,居易母圆,其有夏之居。”。《左传》定公四年:“分唐叔以大路,……命以唐浩,而封于夏虚。”夏虚,即安色,为启所都。至于与夏同姓之国,在古代文献、甲骨文、金文中可考的有:观、莘、杞、邮、寒诸国。考其地望,观,在今河南范县西,莘,在今山东费县东北;杞,即今河南杞县。

而这些地区多处于黄河下游地区,远远没有《禹贡》记载的九州区域那么广阔。战国时代,中国的版图北至阴山,南至南岭,东至海,东北抵辽东半岛,西南包括四川盆地。这样的范围与《禹贡》九州疆域大体一致。其中少有出入者,燕国疆城东至辽东,而《禹贡》中的冀州无关外山川。但《尔雅》、《周礼》中的幽州、并州指的是今辽东地方,也就是燕国的东部疆域。

《禹贡》雍州西抵黑水(通说为今疏勒河)。而秦国西疆只抵陇西(今甘肃中部)。但黑水是上古时代假想的河流,不能作为划分噩域的依据。这里再次说明,《禹贡》是战国时代的著作。

《禹贡》云:“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汽于四海。”这就是所谓《禹域》的四至。东到黄海和东海,西抵沙漠,南、北所至不明。所谓四海,是古代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概念,以为在“人类居住空间的四面,环以“瀛海”,不但中国如此,古希腊也不例外。

所以九州最早可能是古代的自然划分区域,而到了汉朝才以州的形式来命名行政区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