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59年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开始,工业机器人就不断的发展并逐渐融入到工业发展中。
相比多关节机器人的多样性应用而言,刚进入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大概5-6年的并联机器人其应用相对单一,但却凭借其结构紧凑、精准度高、工作空间小等特点,尤其是它的定位移动目标并实现快速抓取的绝对优势,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生产一线中!
3C行业_组装低压断路器_ABB机器人
2018年,受制于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及3C行业的发展速度放缓,整个工业机器人国内外市场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响。
从外界来看,并联机器人仅仅是非常细分的小众领域,甚至将其称为“暂时被国际厂家遗忘的角落”,不过在机器人行业整体增长不及预期的2018年,很多国产并联机器人厂家在出货量方面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据数据统计,以中国大陆的市场为例,2014年并联市场销售约为620台,2015年销售约为970台,2016年销售约为1100台,2017年销售约为2790台,2018年销售约为3650台,年均以50%的增速发展,因此初步预计2019年并联机器人市场约为5800台,机器人并联市场正当其时。
基数小,玩家少,国产厂商逐步占据市场主动权2015年左右,国际国内大部分并联机器人市场基本上由发那科、爱德普、ABB等企业占据,国产化率稳定在25%左右。
过去几年,ABB、博力实等外资品牌加快对中国并联机器人市场布局的同时,国产品牌不甘示弱,凭借性价比的优势和新的应用领域的开拓,国产并联机器人率先和外资品牌展开较量。
企业时间发展概况翼菲自动化2012年2013年正式推出迅翼牌并联机器人,2017年工博会上,翼菲推出并联机器人“猎豹”,已经在药品、食品、乳制品等行业积累了十多个成熟案例,2017年10月,翼菲获得B轮数千万融资。
李群自动化2011年2013年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台驱控一体并联机器人(Delta),2018年完成亿元C轮融资。
勃肯特2017年全球唯一一家拥有并联2轴、并联3轴、并联4轴、并联6轴、串并混联5轴、BeMotion控制系统一级直驱机器人本体、高精度集成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华盛控2011年国内最早一批进入并联机器人领域的企业,2014年,第一代并联工业机器人研发成功。
阿童木2013年目前已完成产品技术的迭代,以“钻石”“金刚”“闪电”三个系列为基础,覆盖2,3,4自由度,工作空间500-1500mm工作直径的机器人产品线。
由于在该领域深入布局的外资厂商较少,近年来国产厂商呈野蛮生长态势,随着竞争实力不断提升,国产并联机器人市场份额持续攀升,2017年开始,国内并联机器人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55%,首次超越外资品牌成为市场主导者。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尽管并联机器人市场每年在以超过50%以上的增速快速发展,但就整体工业机器人市场而言,这个体量仍旧不大。
增速快的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基数太小,在整个工业机器人市场呈上升趋势的大环境下,并联机器人的销量的逐年增加也属正常范围之内。而国产并联机器人若想迎来真正的跨越式发展,还有一段路要走。
三大原因制约并联机器人爆发近两年,并联机器人在食品、医药、电子等轻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同时,在物料的搬运、包装、分拣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目前没有出现高速发展的原因首先在于很多企业不懂其应用特点,应用端不能将并联机器人的功能(高效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因此其优势也不能完全体现。
另外一个原因还是在应用场景的问题上,相对于六轴机器人而言,并联机器人除了在食品、药品及电子行业应用较多以外,其他领域还未扩展开来。而在这两年里面,这些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和市场情况都处于下滑状态。所以,未来能不能够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市场表现,还需要谨慎判断。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在于国内企业自身的问题,正如最强大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瓦解的,阻碍并联机器人在各领域发展的最大威胁,也来自这个行业的内部。
国人在做产品的时候,把竞争看得过重,当下首要的并不是在有限的市场里争抢,而要将重心放在如何让应用企业理解并联机器人的应用优势,如何去快速开拓更多的应用领域,将蛋糕做大做深才能受益更多。
同时在与外国厂商的竞争中我们可以看出,国产并联机器人份额在逐年上升,但外资品牌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要实现真正的国产替代,企业在技术方面还需继续突破,低价并不是优势,质量上去价格下来才算是真正的核心优势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