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瑞军
汉字是中华文明血脉中的细胞,蕴含储藏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众所周知,辕黄帝及其史官仓颉创制了很多文字,是史学界公认的一个事实,详见于《荀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著作。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有云:“黄帝之史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现在看来,轩辕黄帝时期创作的文字,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地域性。从字的结构、来源、含义中,可以发掘梳理出关于轩辕黄帝的身份线索。
今选择一些和古涿鹿(桑干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地名有关的字,从训诂学的角度进行考证分析。
涿
涿,为古地名,有涿鹿、涿州,均在中国河北省。
“涿”字为左右结构,从“水”、音“豖”。据《说文解字》:豖,从豕(古义为猪),中间加一点,意思为猪绊脚难行的样子。古人卖猪,很多都是赶着到集市上去卖的,但又担心猪半路上跑丢了,只好将猪腿绊上以控制其行走速度。后来有人在放养猪的时候,也采取这个办法。所以,“涿”字左水右猪(豕),意指河边养猪。后引申为可以养猪的河流,是个会意字。
什么样的河水能用来四季养猪呢?养过猪的人都知道,猪喜温怕凉,北方冬天喂猪必须用加热的泔水。只有四季不断、暖热可用的河水才能用来养猪。我国北方桑干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地下热水资源丰富。根据地热温泉资源赋存条件,桑干河流域共有9处地热田、8处地热异常区,分别位于怀来县、阳原县、宣化区、赤城县、涿鹿县、蔚县,可采热资源量1235.28百万兆焦,相当于标煤4.22万吨/年。据《魏土地记》记载:“下洛城东南四十里有桥山,山下有温泉,泉上有祭堂,雕檐华宇,被于浦上。石池吐泉汤(黄帝泉)。汤其下,炎凉代序。是水灼焉无改,能治百疾,是使赴者若流。池水北流,入于·水(桑干河)。”
目前这桑干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现存的像黄帝泉这样的温泉还有很多。如蔚县的暖泉、怀来县的葡褆泉(帝曼温泉)和大唐温泉、赤城县的汤泉、阳原县的三马坊温泉等等。其温泉热水之丰富,为我国北方之最。这是上苍赐予的古代桑干河人发展养殖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因此而产生了众多的养殖专业村。现在留存下来的养猪村古地名有:怀来县的珠(猪)窝园、珠(猪)窝堡、朱官(猪倌)屯,下游北京门头沟还有珠(猪)窝村。其中珠(猪)窝园村经考古发掘,是我国北方的一个旧石器遗址,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在那里。
由此看来,我们不得不佩服黄帝造字的智慧。过去有的文献曾把“涿鹿”二字记载为“浊陆”“竹鹿”,有道听途说、牵强附会之嫌。
桑
桑,百度释义为“落叶乔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我国北方有一条著名的河流——桑干河,即以此树命名的。
桑的字体是上下结构,从木、音叒。下面是木,代表树;上面三个手(“又”在汉字的偏旁部首中代表“手”),三者为众,表明有很多人在树上采摘。植物学调查资料显示,在所有的落叶乔木中,只有桑树的叶子是可以采摘来作为蚕的饲料、同时果实又是可以吃的。所以,“桑”是一个象形字,再现了人们采摘桑叶和桑葚的繁忙景象。如果是没有体验过这种生活的人,根本无法造出这个字。
据中国农业博物馆的展示资料,中国桑树栽培历史悠久,迄今已有5000多年。上古时期,蚕桑业主要集中在北方的桑干河流域。后来受气候变化影响,宋元之后“北桑南移”,至明清时期长江流域才成为全国蚕桑和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
古代桑干河流域蚕桑业的经久繁荣,不仅成为支撑轩辕黄帝政权重要的经济资源,同时也孕育了蔚为壮观的桑蚕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底蕴深厚、传承至今人文典故。据传说,黄帝夫人嫘祖是上古发明纺织布技术的第一人。另外,我们目前常用的近3000个左右文字中,有绞丝旁的文字达152个。这些文字蕴藏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累”字,上为田、下为丝,反映了从种桑田到抽蚕丝的劳碌艰辛过程——“累”。这是中华农耕文明的烙印、也是中华儿女“吃苦耐劳”品格的深厚滋养。再如“畿”字,其本义为靠近国都的地方。从该字的组成看,从田、从丝、从戈,田上有戈、有丝。这说明当时京城的附近驻有部队且盛产蚕丝。依此推断,轩辕黄帝的都城,必然坐落在蚕桑业发达的桑干河流域。
古代桑干河流域孕育蚕桑文化影响极其广泛,从古村落古地名中可见一斑。如河北省怀来县有桑园镇、蚕营房村、蚕家堡村等;涿鹿县有查(蚕)房村;蔚县有上古留下来的养蚕缫丝的专业村——筛子绫罗村、南绫罗村、北绫罗村、李家绫罗、庄窠(养野蚕)乡等。筛子绫罗村还发现了一个新石器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骨针、骨锥等文物。另外,张家口市阳原县古称桑干县,该县的于家沟、姜家梁考古遗址还出土了陶纺轮、骨锥等文物。这些都是中国桑蚕业最早源于桑干河流域的物证。
赤
赤,基本义为红色。河北有地名“赤城”。据《读史方舆记要》卷十八记载:“古赤城,相传蚩尤所居”。
“赤”字为上下结构,从土、从火。上面为土;下面是个业(業)字头,四滴水,代表火,如焦、煮等字。所以,“赤”字面意思是用火来烧土,是一个冶炼金属矿物的场面。铁矿石融化之后的铁水为暗红色,稍次于朱砂,也即赤色,后来赤泛指红色。所以,“赤”为会意字。
为什么要造这样一个字来表示红色呢?而且用以地名——赤城。因为古代赤城是一个冶金业十分发达的地方,铸铁为器是个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铁水之色妇孺皆知。据《管子·五行》记载:“葛芦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葛芦山,在今天赤城至张家口一带的葛峪口,古为缙云(黄帝的别称)之地,盛产铜金铁铅等矿石。民国时期北方闻名遐迩的龙烟铁矿即在此地。赤城县现在还有西红石窑、东红石窑、水磨窑等古村落的遗存。据当地的文化学者讲:“样田乡下马山盘道沟遗址,当地人称蚩尤寨。从地表遗物看,老古人一直生活在这里。样田乡刘长沟村与龙门所镇蒋家堡交界的南天门,还发现了古代铸造铜器的遗址。”这些田野考古线索,进一步印证了赤城县在上古时期是一个冶金业十分发达的地方。
据《广舆记》记载:“赤城城堡,即蚩尤所居。考赤城,古在北山,后移平地”。因蚩尤和黄帝是同时代的人,且赤城为缙云之地。据民间传说,黄帝史官仓颉曾经到过赤城(赤城现有古村落“仓上堡”)。仓颉为“状其物产”而造“赤”字,并冠地名,是符合历史逻辑的。后世东汉学者许慎不知原委,在《说文解字》中把赤的上半部“土”释为“大”、下半部为火,声称大火的颜色是红色。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火在白天的颜色是淡黄色的、夜晚的火苗是桔色的,而非红色。
蔚
蔚,多音字,读音为w·i或y·。蔚本义为牡蒿,还有茂盛、会聚、盛大、文采华丽等意思。读“y·”时,为地名——蔚县,位于河北省北部桑干河上游,古称“蔚州”,又名蔚罗川。
蔚字,篆书写法为。字体为复合结构,是一个会意字。上边为草字头;下面左为人、右为手、中为火,画面感极强:人在火上放蒿草,烟雾呈聚兴升腾之势。故“蔚”字在汉语中有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之意。现代汉语中有很多与之相关的成语,人文蔚起、蔚为壮观、云蒸霞蔚等等。
牡蒿类蒿草能耐寒冷,性喜温暖、荫蔽、湿润的环境,生命力极其顽强,在广大农村的沟壑林中、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蒿草燃烧产生的气味,可以驱蚊避蝇。北方农村夏天傍晚蚊子多。村民驱蚊常常是先找来一蓬干树枝或干草将火引着,待它烧旺一会儿后,就赶紧把提前预备好的、从地里刚割回家的蒿草抱来,一根根均匀地铺散开去,压在呼呼的火苗上。丝丝缕缕的青烟就会带着浓浓香味从蒿叶间袅袅升起、翻腾涌动,微风徐来、如云似雾,蚊子避之唯恐不及。艾烟随风飘移、若隐若现。成语“蔚然(燃)成风”即源于此。
蔚县位于桑干河上游,远古时期蚕桑业发达,家家种桑、户户养蚕,“养蚕陌上桑、缫丝织绫罗”蔚然成风。所以,蔚县自古有“蔚罗川”之称,取蚕桑丝绸业兴盛之意。上文已谈到,蔚县现存以“绫罗”命名的古村落依然很多。
漯
“漯 ”(音[l ě i]),古水名,即今天的桑干河,上古时期称为“漯水”。其出处见于《水经注·漯 水》:“漯水又东迳无乡城北……今改宜乡也。漯水又东,温泉水注之,水上承温泉于桥山下。”
漯,字体为复合结构,从水、从田、从丝。左边一个三滴水偏旁,右边的上面是三个“田”、下面是一个“丝”字。为什么这样造字呢?我们看一下地图就会发现,桑干河及其支流穿越流经我市的泥河湾盆地、怀涿盆地和张宣盆地,像几条蓝色丝带把这三个盆地联系在一起。这个字,在全国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水文地貌,只能是桑干河。如果不是在桑干河流域生活多年、熟知当地山川地貌的人,仅靠走马观花匆匆一瞥,绝对造不出这个字来。
漯字也是一个象形字。“漯”中的三个田字,实质上指的就是“沧海变桑田”的桑田。在上古全新世(11700年前)时期,泥河湾盆地、怀涿盆地和张宣盆地,分别是泥河湾古湖、涿鹿古湖和张家口古湖。后因地壳抬升、湖水外泄,变成万顷良田。因当时桑干河流域的气候土壤非常适宜于种植桑树,这三个古湖就变成了种桑树的农田。如果在南方,“沧海变桑田”这个典故也许就变成“沧海变稻田”或“沧海变麦田”了。
东汉许慎评仓颉造字:“书者,如也。”(《说文解字·叙》)。清代学者段玉裁注曰:“谓如其事物之状也。”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文字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仓颉作为轩辕黄帝的史官,和轩辕黄帝是形影不离的。桑干河上游蔚县现在还有个古村落——“千字村”,传说和轩辕黄帝史官仓颉造字有关系。
我们通过对上述和古涿鹿(桑干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地名有关的几个汉字的训释考证,可以清楚地看到,轩辕黄帝是古涿鹿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然,还可以举出更多的字词例证来说明这一点。(本文作者系张家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
编辑:帆帆
来源:河山新闻客户端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