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洪荒,畅游古人的世界观——《山海经》

山海洪荒,畅游古人的世界观——《山海经》

首页角色扮演山海洪荒纪更新时间:2024-05-11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以上一段是鲁迅先生的文章《阿长与山海经》的摘抄。文段中提到的宝书就是《山海经》,而其中形容的各式各样模样奇怪的奇怪异兽便是《山海经》中描述的。

简述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现代学者认为它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也非一人,西汉时期的刘向与刘歆只是将其修订成册。

那么《山海经》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山海经》全书现存共有十八篇约31000字,分为《山经》(现存5篇)和《海经》(现存13篇)两个部分。《山经》中包含南、西、北、东、中五个山系,以方向为引叙述每座山的地理和物产及动植物,每篇的描述连模板都是相同的,描写得比较严谨又有逻辑。如果说《山经》是讲述山川地理的,那么《海经》就是讲述人文故事的,其中记叙了许多国家的地理位置和人文风貌。相比较起书写时更加系统严谨的《山经》它在内容表述上显得就比较松散自由了。

它书中描绘包括天文、地理、人文、祭祀、动物、植物、矿物等等,更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以及寓言故事,可谓是包罗万象、地负海涵。如果非要说,那还是那句话——它是一部古老奇书。

可是这样一部内容多元又天马行空的上古奇书自古以来就饱受争议,就是文化如此开放交融的今天也仍旧对山海经持各种不同的看法。

司马迁在《史记》中如是写道:"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或许是因为其内容过于荒诞不经,为了保证学术严谨和史学的可信度,即便是太史公也不敢妄加评论。

更有秉持着"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古代学者将这本书归于山川地理博物志。

浅谈山海经

但也不乏将《山海经》当做消遣读物并从中寻得乐趣的人物,譬如上文中提到的鲁迅先生,他儿时便把这部充满了神奇异兽的《山海经》看做宝书。

晋代文学家陶渊明也很喜欢山海经,他有作品《读山海经十三首》从中写道:"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如何。"可见他把阅读《山海经》看做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现代人鲜少阅读《山海经》或许是因为其阅读门槛之高,山海经原文晦涩难懂,更有许多叫人看了便觉文盲的生僻字。书写题材也是偏向说明文,相对于其他具有人物塑造和惊险故事的小说而言确实不很讨喜。

但是我却认为《山海经》并非就是如此,凝结了古人智慧与现代学者的努力研究,为我们阅读提供了相当多的助力,让《山海经》没有那么的难以读懂了。

我阅读《山海经》之时,起初也是一知半解,但是结合注释看下去以后便觉得趣味横生,换一个想法来看就觉得里头的奇花异草,山神怪物都可爱了起来,这本名著古籍瞬间就不那么"高冷"了。

趣味山海经

上文说到《山经》的描写格式都是相同的,总结起来就是:这列山系的头山叫什么,山上有什么树什么草,什么动物,这些动物长什么样,有什么功能,吃了能治什么病;山上有什么水,水里有什么动物,长什么样,有什么功能,吃了能治什么病;山上有什么金银玉石,多不多,有什么功能。又向哪个方向几百里,有什么山……依次介绍,最后会在没一列山系后面介绍山神,长什么样,用什么来祭祀。

如此看来,《山海经》当真不负网友戏称的《上古食谱》的别名。

由于篇幅有限,笔者这里就挑选写有意思的讲讲。

《北山经》有云:"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狍鸮说的其实就是饕餮,饕餮大家都很熟悉,关于饕餮的描述都是长相狰狞,凶恶贪食,也有一种说法说他是四凶兽之一。

传闻他非常贪食,看见什么吃什么,竟然能把自己的身体也吃掉就只剩下一个头。所以我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就只有它的头部。

他和别的异兽不太一样的一个点就是,大多数描述的奇兽都会加上一个吃了会有什么功效,只有饕餮没有这么写,并且写的是"是食人"。从而可知饕餮当真贪食,并且可能武力值不低,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办法吃它。

不过也难怪,毕竟饕餮可是连自己都吃的"狠人"。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这段讲述的就是传说中的神鸟瑞兽、百鸟之王——凤皇,也叫凤凰。

根据传说,凤凰是从东方殷族的鸟图腾演化而来,雄为凤雌为凰,所以后世便有凤求凰这一说法。凤凰死后,周身会燃起大火,它就在烈火中重生,称为"凤凰涅槃"。凤凰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非练实不食,自歌自舞,可谓相当之"傲娇"了。

既然提到了能让天下太平的凤凰,那就再说说《山海经》里讲述的一处真正称得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心想事成的地方,那就是沃野。

"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之国,……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凡其所欲其味尽存。爰有甘华、……、青丹、多银铁。鸾凤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是处,是谓沃之野。"

看起来是不是很美好?这里的人民想吃什么有什么,与自然和谐相处,无忧无虑,每日载歌载舞,好不欢乐。相信这会是很多人的理想乡。

从而可以看出先祖人民也很喜爱这种自由自在堪称仙境的地方,表达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真假山海经

那么这么美好的地方真实存在吗?没人知道,也无据可考。但凡看过《山海经》的人肯定有一个共同的疑问——这书上说的是真是假?

这也是困扰古今多少学者的问题。大部分人认为《山海经》行文虽然严谨又有逻辑,说起来和真的一样,但是里面各种奇形怪状的动物和所谓的山神以及那些特征都特别怪异的国家一看就是编的。

也有少部分人认为书中讲述的山川地理有些也可以和我们现在的地理对应上,所以有一定的可信度。书中的动物也并不完全是胡诌瞎编的,譬如犰狳,它就是书中记载并现存于世的动物,它真实存在,或者说活到了现在。

我们有理由认为由于当时人们认知有限没有办法完整系统并且准确的表达出来,再加上当时人民的一些精神信仰或者是心灵供奉,将一切结合天时地利人和的事例描述为神力以及玄幻加持的现象。

许多说法认为《山海经》成书时间不定,作者也不止一个,所以有可能是多时代产物,由于每个时期的人们认知不同,信仰不同,从而促成了《山海经》的多样性。

不论真实情况如何,那时候的人们肯定是将这部书当做是他们的生活百科,我们现在没有考究到和见到的不代表以前没有。许多描述我们找不到合适的动植物去代入也并不能武断的认为他就是不存在。比如说,有鸟焉,背生双翼,无足无头,乘风翱翔,性情温和,不论老少皆可驭之,多现于春日,见之欢喜。你能说风筝就是不存在的吗?有兽焉,身似龙蛇,无翼无足,长百余丈,善行于地,日达千里。用这个说法描述动车,你能说动车就是假的吗?

或许,古人只是将一个见过的东西讲述成自己认为的模样而已,像上文提及的个人认知能力,并不代表他就是虚构的。

真真假假,这正是《山海经》的魅力所在。亦真亦假之中带你遨游仙山神境,认识神怪异兽,看遍山树花海,即给足你想象的余地又丰富你对上古社会的认识,了解古代先人的智慧,知道他们也有向往的境地。

不论《山海经》是真是假,它都不失为一部奇书佳作。

它的阅读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难,能从平实古朴的语言中发现趣味是一部书籍特别伟大的地方。

所以大家不妨也去了解一下这部并不"高冷"的上古奇书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