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行的堕落——从世袭制的第一人夏启开始

神行的堕落——从世袭制的第一人夏启开始

首页角色扮演神行九歌更新时间:2024-04-27

夏启,(生年不详),也称帝启,夏后启,夏王启,姒启,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禹和涂山氏族女子之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亡于前2006,在位39年。

夏启在禹死后,取代伯益继位,此后,又通过甘之战,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但同时,夏启荒于音乐和饮食,其在位晚期,发生了武观之乱,以至政局动荡,夏启一生四处征战,最终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享年约78年。

夏启取代伯益继位,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禅让制从此被世袭制取代,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夏,夏启去世后,直接把皇位传给其子太康,从大禹到夏启,再从夏启到太康,祖孙三代人的传承彻底终结了儒家学者们推崇备至的理想政治制度——禅让制,并为后世开启了一个新的制度——世袭制。

上古的历史人物,不但有一个越来越历史化的过程,而且在这个历史化中神行也不断地堕落着,这一点,夏启作为一个由氏族部落联盟向国家形态过度的关键人物,在他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

传说中,启是神与人间女儿所生。所以在他身上表现有充分的神性。例如《山海经.海外西经》说“大运山高三百仞,在灭蒙鸟北。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北。一曰大遗之野。”《大荒西经》更是说“有人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很是详细地记录了启三次上天去做宾客,从天庭得到《九辩》、《九歌》两乐曲来到人间。不论是启三宾天,还是启宾天,总之是说启到天上去做过宾客,这在古代神话中很著名,这是启最初极具神性的表现。这个宾天在他登上君主位前后都有过,但慢慢地这种神性在减退着。减退的原因,则是到了天上听到《九辩》和《九歌》之后,不仅心荡神移,从此不恤国事,而整日以酒食声色自娱,而终成淫佚败德之人,也让自己的神性彻底堕落了。

虽然最后堕落了,但启的出生不凡是肯定的。就他的名字而言,就他的名字而言,就大有讲究。说的是他父亲在治水过程中,遇到母亲涂山氏,但两人的关系却有些不自然,不只是一个是神性兼具的禹,一个只是普通的女子,更重要的是两人志趣不同。以至后来,有了“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下,化为石”,完全不理禹。禹只有去追这个女子,并说“归我子”,于是化为石的涂山氏石破北方而生启。可见这个启就是石头裂开后生出的,所以名启了。他启的父亲禹是鱼腹剖开而生,启又是石头裂开而生,在这点上父子俩倒是很像了。不过,由这可以看出禹与媳妇的关系很是别扭,已到了决裂的程度。但不论如何,涂山氏给禹留下了这个仍然带着神性的儿子,注定会有不凡的一生。

不过,对于姒启而言,最为历史所记载的则是他弃禅让而世袭为君的历史了。

其实如上文所言,通过禹鲧这对父子多年的经营,夏后氏在治水终于成功后,其势力已十分强大。禹能让舜不得不禅让于他,已可以证明夏氏力量已到了中央王权不可忽视的地步。可见经鲧、禹两代经营,夏后氏已形成一支强大的势力。但由尧舜而来的禅让让禹也不好直接让启继承王位。首先被议事会认可是曾掌五刑、负责狱讼的皋陶,但皋陶先姒禹而死。部落联合体议事会又推举了伯益。这伯益也是个神性极具的人物,他不只协助禹治水有功,而还是那个时代最早能懂禽言兽语的人,有百虫将军的名号。而且据传他还有一些可贵的发明,比如伯益做井,伯益作占岁,伯益首创畜牧业等。可见伯益当时也是极有影响力的人物,如同舜时的禹有影响力一样。所以在姒启虽也被提名了 ,可是他的影响力无法与益相敌,益就成了法定继承人。 当然还有另外的说法,就是尧舜虽举贤而禹独与子,是益干启位,启*之。而不论是大禹当初是把位子传给贤人伯益,还是传给儿子启,总之是引起两人的争斗。传给益合乎禅让之礼,但不符合夏后氏的利益,独传给儿子,符合了夏后氏的利益,但又不符合禅让制的要求。所以有了启与益的君位之争。争的结果自然是势力强大的夏后氏赢了,启*了伯益登上了国君的宝座。

但如果是这样的话,在历史上就有些不好看。而禹又是圣人般的存在,所以后来的儒家孟子做了更为滑头的解释。儒家当然承认禹这个圣人是传贤不传子的,但是“天与贤则贤,天与子则子”,天命这东西没法违背的。又为启益之争设计了一个完美的结果。说禹是传位给益了,但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伯益就把位子让给禹的儿子启了,自己逃到箕山之阴躲起来。一切斗争就没有了,圣人英名得以保存,历史得到很好的美化。但显然这不是事实。

不过,解决了与伯益的王位之争后,姒启要想坐稳还没有完。又有新的挑战者站了出来,它就是有扈氏。因为对姒启破坏禅让习俗的篡夺行为引起一些部落的不满,尤其是那些实力雄厚,同样觊觎联盟最高权位的部落首领更是不满。在所有不满者中以有扈氏为代表,公然表示不服从姒启作新的领袖,于是一场称为甘之战的战争发生在了姒启与有扈氏之间。

事实上,有扈氏与夏后氏的矛盾由来以久,从启的父亲禹时代就与有扈氏有矛盾。禹曾,"以行其教"的 "攻有扈"。也就是禹曾打过那个不听话的强大的部落有扈氏。这场讨伐战争,禹标榜自己不是贪图有扈氏的土地、人民、财货,而是代天行罚。不过,禹打的很吃力,是"昔禹与有扈氏战,三阵而不服,禹于是修教一年,而有扈氏请服。"可见了从那时起,夏后氏与有扈氏就有权力之争。所以有扈反姒启,姒启伐有扈,不过是在老爹讨伐的基础上的继续。同老爹一样,这场甘之战打的也极辛苦。虽然也如同老爹一样,启把自己的讨伐定义为一场正义之战,说有扈氏上不敬天,下不敬臣,引起天怒人怨,所以伐有扈是代天行罚。可打的结果最初却不胜。逼迫着启还作了检讨说,"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于是励精图治,"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可见为了达到"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是极不易的。从这个角度看,夏王朝的天下,不是简单的子承父位,完全是从老爹手中继承的,而是通过艰苦的努力打出来的。

天下既然是打出来的,就完全不同于过去那种部落联盟了,启作为最高行政长官的君主权威也通过这些战争完全得到确立,一个新的时代就这样到来了。随着私有制的确立,家天下的时代也到来了。但对权力与财富的追逐不会因为家天下的出现而结束,恰恰是更为剧烈,而这正是私有制的特点。姒启能用暴力手段结束"禅让制",而让自己成为最大的私有者,他的后代们也同样可以用暴力手段去谋取权力与财富,也要想法让自己成为最大的私有者。这是姒启所不能想到,但却又是必然的。

而最先挑起权力之争的就是他最小的儿子姒武观。后人把武观与尧子丹朱、舜子商均、汤子太甲、文王之子管蔡相比,说五王者皆有元德也有奸子。看来为了权力与财富即使是圣人时期,那种骨肉相残的事也会发生的。可见谁家都有坏孩子,而君王家更因为权力与财富的争夺,会让坏孩子的表现更为剧烈。

这场战乱发生于姒启的晚年,当然武观被打败而放逐西河。但这场权力之争几乎瓦解了夏王朝的统治,幸而有彭伯寿率师出征西河,才平定姒武观的叛乱。

不过,从历史的进程中,我们是不能责怪姒启的,他完成了他该完成的历史使命。整体上来说,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但后来娱以自纵,淫溢康乐,而致五子内讧,给有穷氏后羿可乘之机,而终让夏氏天下易手于人了。也让中国家天下的历史进入了它应有的历史循环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