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区特色粥-茶洞擂茶粥 茶香又香脆 胃寒的人尤其适合

云安区特色粥-茶洞擂茶粥 茶香又香脆 胃寒的人尤其适合

首页角色扮演盛进传奇更新时间:2024-06-09

茶洞擂茶粥,是广东云浮茶洞的特色粥,是用茶叶、茴香、姜、油和盐擂烂再加入花生压碎,最后倒入粥拌匀而成,此粥有淡淡的茶香,还有香脆的花生,口感特好,开胃养胃,对胃寒的人尤其适合!

食材

步骤

1.把米洗干净,放入水,两片姜,一小片果皮,大火煮开,小火煲熟

2.把砂盆和擂茶棍洗干净,用开水烫一下

3.砂盆里放入油和盐

4.加入姜和茶叶

5.再加入茴香籽

6.用擂茶棍把所有的材料擂碎

7.加入花生

8.用擂茶棍把花生压碎

9.擂好的配料,压好的花生

10.把煲好的粥倒进盆里

11.把粥拌匀即可

12.装到碗就可以吃了!

小贴士

1、茶叶不能放太多。2、所有的材料一定要擂碎

擂茶粥主要源于云安区石城镇茶洞一带地方,家家户户均有擂盆和擂棍,都懂得制作。据传擂茶粥已有400年的历史,是当地民间流传的保健食品和传统美食,其风味独特、香气扑鼻、甘醇可口、齿颊留香。

擂茶粥制作的主要材料有田糙米、细青茶、生姜、小葫、八角、砂仁、陈皮、茴香、花生仁等。其用料很讲究,也可以根据人的体质特点而用料不同,像肠胃不好消化不良则多放茴香和小茴,还有沙仁、陈皮这些,如果吃了番著、芋头、玉米这些较难消化的东西,吃过擂茶粥后就很容易消化。还有像茶叶,一般是选取终年云雾萦绕的云雾山下的未过清明时摘的迳心茶,迳心茶是是茶洞有名的品种,茶洞的名称也是起源于此。

至于制作擂茶粥的工具主要有两样,一是砂盆、又叫擂盆。二是擂棍,擂棍的的取材也很讲究,一般有五种擂棍,黄牛木,有去湿作用;桂枝木,有驱寒功能;风帆木,具有驱风作用;还有具有清热作用的茶子木和具有暖气的糖梨木,都是常见的擂茶棍。

擂茶粥的制作过程主要是三步:

第一步是将配料捣烂、拌匀备用,把细茶、生姜、小葫、茴香、八角、沙仁、果皮等先放进砂盆,用擂棍把盆里的材料拌烂,在搅拌

过程中逐步放进花生油,把盆里的材料捣碎了,就把炒好去衣的花生仁放进盆中,用擂棍把花生仁拌碎(注意不能把花生仁拌得太碎,一般拌碎成黄豆大小)。

第二步是将糙米煮成稀粥,把适量的田糙米和山泉水放进瓦锅,用明火烧一锅粥。在粥烧开后,要注意米的煮熟程度,不能把米煮得太开,就像开得白兰花一样,米刚开就可以熄火了。

第三步是将配料和米粥混合,制成擂茶粥。把刚煮好的粥用瓢盛进已拌好材料的砂盆中,一边盛入粥一边用擂棍把已捣烂的材料与粥完全混合,此时整盆粥就会发出诱人的香味,然后将适量的食盐放进粥里调味,一盆色香味俱全的擂茶粥就制成了。制成的擂茶粥最好用瓷器添盛,在盆中半小时内食用味道最鲜美。

关于擂茶粥的来历,传说还与助陈璘在当地打胜仗有关。陈璘是明朝万历年间一个传奇人物,生于1532—1607,当年从出生地翁源迁东安并世居东安县(即今天云安区),留下了很多历史遗迹,练兵场、魁岩石刻、明城防遗址、黄夫人墓、陈璘墓、衣冠冢这些都成为了云安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他的很多传说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其中一句‚陈璘咁大功劳‛成为了云浮当地人的口头禅。在陈太保祠,有一幅四百年前的楹联:‚辟土开疆,功盖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这是明朝时万历帝对一代抗倭名将陈璘打胜仗后的钦赐联。1598年(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御倭总兵官兼水师提督陈璘,率兵从东安出发至朝鲜,展开了举世闻名的世界级大海战‚露梁海大战‛,破日本战船500多条,致日本海军几乎全军覆没,史称

‚其军威之盛,战胜之速,委前史所未有‛,并影响后世深远,令倭寇300年不敢萌侵华之念。

擂茶粥的名字来源于陈璘,相传在明万历年间,云雾山一带,以陈东瓜为首的草寇,四出为害,民不聊生。地方禀告朝庭,明万历皇帝下旨陈璘率官军进剿。村民闻说陈璘将军要率大军围剿陈东瓜等草寇,又探得陈璘将军率三千主力途经茶洞,决定盛情款待陈璘大军。可是倾尽所有,全村只集得糙米一石,和茶叶、花生、茴香、八角等什物不足一担。他们用糙米熬了十锅白粥。可是熬出来的十大锅白粥,稀得像水一样。有人提出把茶叶、花生、茴香等什物捣碎,放到粥里,粥也许会变得粘稠一些……那些茶叶等什物擂碎后拌到稀粥里去,人们意想不到的奇迹出现了,不但粥变稠了,而且那些香料还发出阵阵清香。晚上,陈璘率领三千将士到达茶洞村安营扎寨,村民们用他们七拼八凑的食物盛情款待自己的恩人。又累又渴的将士们,大口大口的喝着带有茶叶味儿、香料味儿的稀粥,胃口大开。虽说行军打仗辛苦,可是陈璘可从未吃过这样七拼八凑的大餐,吃过以后感觉不但胃口大开,而且还觉得胸腹间的滞气全消,连人也特别觉行精神,不怎么休息,浑身也充满了力气,觉得很是奇怪。于是,他向村里的长老请教那带味的黑香粥叫什么名堂。陈璘听后,沉吟道‚这粥,以茶叶擂碎拌之,可叫茶粥,吃后消署去滞,补中益气,使人浑身充满力气像我们擂鼓助威一般……那就叫‘擂茶粥’吧!‛陈璘给这道食物起了个名字后,还专门在村里挑选了几名年轻力壮的村民做军队的厨师,随军制作擂茶粥,据说,自从陈璘大军将士吃上这道食物后,体

力恢复很快,士气大增,一口气平定了‚三罗‛(即以前云浮、罗定、郁南一带),立下了旷世奇功……从此,茶洞擂茶粥就声名远播,成为云浮地区的著名美食。

营养价值:

擂茶粥气味芬芳,除具有食用价值外,其保健价值不可小视。其选用的茶叶、生姜、小葫、八角、陈皮、茴香等材料,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中茶叶有分解脂肪、帮助消化的效能,具有提神、解酒、利尿强心、养目保齿、*菌、消炎等功效;生姜具有驱寒、和胃、健脾的作用;沙仁、小葫、八角、果皮、茴香等具有化气、消滞、暖胃的作用。所以食用这些材料制成的擂茶粥可以改善人们的体质,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连接:到粤西石都花城——云浮市来,不去尝尝当地的特产名食——茶洞擂茶粥,可为一大憾事!擂茶粥,原产于该市西郊的茶洞,其色香味及独特之功效,制作工艺之原始讲究,食用擂茶粥之风俗习性等,能让你真真切切感受到百越古地乡野独特浓郁的饮食文化氛围。

云浮市,位于广东中西部,周称百越地,是我国四大石料建材生产基地之一,有“石都”之称。云浮山川俊美,物产丰腴,民风古朴,其中民间的擂茶粥堪称当地一绝,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擂茶粥,以粥为主,以茶为辅,拌以花生、杏仁、芝麻、茴香、八角等,经看似简单实极复杂的工序调制而成。原产地“茶洞”的农家世代均有种茶的习惯,“茶洞”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其出产的“迳心茶”远近闻名。人们事先熬好白粥,掌握适当火候,稀稠适中。再用自家出产的上好茶叶,按一定的比例拌以炒花生、炒杏仁、炙芝麻等等,拌料种类数量可多可少,视功效而增减。将辅拌料一应放进一个“擂钵”(陶制盛物器具,内有网状划痕),用赤梨木、山茶木、龙眼木或肉桂木等硬度较大的木头制成的“擂茶棍”(尺来长的木棒,把手部分略细,用于与“擂钵”相研磨的部分略粗略圆),加少许凉开水,一圈圈地细细地研磨,直到把辅拌料研磨碎(粉碎程度视个人喜好而定),很费工夫。用带皮的肉桂木做“擂茶棍”更佳,那磨损的桂树皮,就是上好的香料。辅拌料研磨好了,把它倒进锅里,与白粥一起调均匀,稍煮一下,加精盐、花生油调味即可食用。其色白、黄、棕、黑相间,香气四溢。入口时香味弥于鼻窍,留于颊齿,易咽好嚼,愈嚼愈香,咂咂有声,余味无穷。擂茶粥有消暑去滞、健胃增食、益气提神之功效,长期食用,能健体益寿,因此,数百年来擂茶粥在当地长盛不衰。

擂茶粥的来历,源自一个历史传说。话说明万历年间,云雾山(云浮山)一带,以陈东瓜为首的草寇四处为害,民不聊生。当时的茶洞村是东西官道沿线数十里唯一的一个山庄,村里有二三十户农家。这是山贼往城里采购、消遣的必经之路,每逢路过,山贼必定到此打尖、抢掠财物,村民深受其害。有一天,村民闻说朝廷派大将军陈公式率大军围剿盘踞在云雾山的陈东瓜匪众,纷纷奔走相庆。又探得陈公式将率三千主力经茶洞,等广西粮草运到后再折往歌村(今高村镇)沿江东进。村民们决定要热烈欢迎剿匪大军,盛情款待自己的恩人。可是倾尽所有,全村只集得糙米一石,黄豆三石,茶叶、花生、茴香、芝麻、八角等杂什不足一担。陈公式大军三千人,就些许食物哪够吃?最后,有人提议,军队长途跋涉,一定又渴又累,正好以稀饭为主。可将糙米熬粥,黄豆制作豆腐,豆渣煎成薄饼,再采些野菜,或许可以应付。于是,大伙便忙开了。他们用糙米熬了十锅白粥,用黄豆制出两千多斤豆腐,采了十来担野菜,用豆渣拌野菜煎了三千多只薄饼。可是熬出来的十大锅白粥,稀得像水一样,可以照出人影来。这样的粥怎么能拿出来给为老百姓流血出汗、拼命*敌的将士吃?于是有人提出用茶叶、花生、芝麻、茴香、八角等杂什炒香捣碎,放到粥里,也许会变得稠一些……那些茶叶等什物擂碎后拌到稀粥里去,粥果然“像样”了些,变稠了,不再像镜子一样。那些香料还散发出阵阵清香,闻了教人直咽口水……到了晚上,陈公式率领三千将士到达茶洞村安营扎寨,又累又饿又渴的将士们,大口大口地喝着带有茶味儿、香料味儿的稀粥,胃口大开……虽说行军打仗辛苦,大将军陈公式吃了这七拼八凑的大餐,不但胃口大开,还觉得胸腹间的滞气全消,连人也特别精神,不怎么休息,浑身也充满了气力,甚觉奇怪。于是,他向村里的长老请教那带茶味的黑香粥是什么名堂。老人没料到陈大将军会有此一问,一时语结,只好如实把村里穷,拿不出足够的食物来款待,村民熬了白粥,可是米少得可怜,熬出的白粥稀得怕人,加入擂碎的茶叶等什物,只想让白粥变得稠些等经过一应说了出来,七拼八凑地糊弄是没办法的事,至于那粥叫什么名堂,实在说不出来……陈公式听后,哈哈大笑,连连道谢。随后沉吟道“这粥,以茶叶擂碎拌之,可叫茶粥,吃后消暑去滞,胃口大开,补中益气,使人浑身充满力气,像给我们擂鼓助威一般……那就叫‘擂茶粥’吧!”陈公式给这粥起了个名字后,还专门在村里挑选了几名年轻力壮的村民做军队的厨师,随军制作擂茶粥。据说,自从陈公式大军将士吃上这擂茶粥后,体力恢复很快,士气陡增,一口气平定了“三罗”(今罗定、云浮、郁南),立下了旷世奇功……从此,擂茶粥就声名远播,成为云浮地区的著名美食。

擂茶粥在云浮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茶洞的农户家家都会做擂茶粥,一家大小人人都爱吃擂茶粥。茶洞人一生很少生病,就在当时,一般人都能活到六七十岁,有不少人能活上九十多岁,就当时的平均寿命来说,那是很了不起的事。吃着擂茶粥长大的茶洞人,身材虽然不算高大,但很结实,气力很大。云浮是石材生产基地,很多茶洞人都从事开山取石的繁重劳动,他们能久劳不累,比别人吃苦耐劳。茶洞人的长寿和结实耐劳,据说就是因为从小进食擂茶粥的缘故。

擂茶粥是当地人待客的主食之一。每逢办喜庆宴席,在午宴之后晚宴之前(当地人办喜宴,习惯整天地办,吃三顿,最多的要吃上两三天),主家会捧出擂茶粥、粽子、糍粑等“点心”来待客。客人围在桌前,悠闲地喝着稀稀的擂茶粥,肚子饿的,再吃上一个半个粽子或糍粑。擂茶粥可以消暑去滞,解酒祛腻,午宴后吃点,再好不过了。粽子和糍粑可以暂时填填肚子,在晚宴之前不至于饿肚子。喝着擂茶粥,亲友间拉拉家常,有说有笑,其乐也融融。

擂茶粥还是人们交流感情、维系友谊的媒介。擂茶粥的制作,精细复杂,颇费工夫,人们要忙着出门干活,根本没什么时间去“炮制”这美食。于是当地人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相邻的几户人家,每天由一家熬制擂茶粥,随后一家一家地捧过去,这样一家辛苦,可以户户享用;第二天又轮到下一户熬制,也一家一家地捧过去,大家享用。农家活儿多,人们就靠着挨家挨户地捧送擂茶粥,家家地去串门,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农家人都很朴实,如果哪家与哪家有磕磕碰碰,拌了嘴,往后大家都会静下来想一想,理亏的一家就会精心地制了擂茶粥,诚心诚意地捧过去,请对方原谅。对方也很乐意,取出两个大碗,满满地盛了两大碗擂茶粥,一人一碗喝着粥,相视一笑泯恩仇,大家就什么都忘了……因为擂茶粥,友谊依旧!如果有一天哪一家来了客人,来不及做擂茶粥,几家人都会给腾出来,凑在一起送过去,让远来的客人能吃上他们的擂茶粥。看到这情形,客人都会很感动,一边呵呵地笑着,一边使劲挤眨着眼睛,强忍住激动得要夺眶而出的泪水。那热情、朴实的风俗习性,即使几十年后回想起来,也一定会历历在目,就像是昨天发生的事,依然感动不已……

随着时代的变迁,乡间的擂茶粥也走出农家门,进城去了。近年来,擂茶粥在城里的酒店食坊都能吃到了,并且产生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人们到酒店食坊吃饭变了“实质”,人们点够了要尝的地道菜色,并不吃饭,而是吃菜,喝上一两杯酒,跟着就要吃地道的地方名食——擂茶粥。很多酒店食坊都在门外用大字标着“秘制擂茶粥”的广告语,以此来吸引客人。真的,当客人吃着异香扑鼻的擂茶粥,聆听着擂茶粥古老的传说,感受着乡间那独特朴实的风俗习性,没有人不为之而陶醉……

(本文摘自云浮三大文化文学丛书之《南江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