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闹海》中哪吒的心理变化,使家长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叛逆?

《哪吒闹海》中哪吒的心理变化,使家长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叛逆?

首页角色扮演神魔演义哪吒传说更新时间:2024-05-09

文/秋陵散人

《哪吒闹海》是中国经典传统民间神话传说,取自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哪吒天真活泼、冲动叛逆、敢作敢当的形象深受古今中国老百姓的喜欢。

1979年中国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传统故事基础上进行改编,拍成动画片,更是将哪吒的鲜明个性活灵活现展现在荧屏上,赢得青少年及其家长的喜爱。哪吒闹海的故事从精神分析角度来讲,体现了哪吒成长的心理历程。

一、哪吒的个性特点

《哪吒闹海》动画片中梳着两个小发髻,手拿红缨枪,脚踩风火轮的哪吒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哪吒代表着人们心目中叛逆的小英雄形象。哪吒的个性特征我们从电影的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活泼好动的天真个性。动画片中的哪吒贪玩好动,不像两个哥哥一样读诗书念五经,每天骑着梅花鹿到处玩,展现现代生活中儿童“上房揭瓦,下海捞鱼”的顽皮个性。

从心理发展角度看,哪吒闹海的时候是七岁,属于学龄期儿童。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学龄期儿童处于性潜伏期。这时期的儿童,*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停滞或退化的现象,儿童开始去感知社会,学习应对现实社会,使自我成长。好奇、好动是儿童自我本能的表现。

冲动、任性的叛逆性格。动画片中当夜叉来缉拿哪吒时,哪吒问:“你是什么东西?干嘛抓小孩?”夜叉怒答:“俺是龙宫巡海夜叉,奉龙王之命办事!关你屁事?我还要抓你呢!”哪吒的情绪立马被夜叉的愤怒挑起,冲动地拿起乾坤圈将夜叉打伤,满足了报复心理。他还不屑地说:“这么不经打,原来是个癞蛤蟆,金圈儿弄脏了我还要洗。”

当龙王向李靖兴师问罪时,李靖叫哪吒跪下赔罪,哪吒反抗道:“是他们先动手,他们不讲理。”并任性地要将龙王打死。这些画面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哪吒冲动、任性的叛逆性格。

从情绪发展角度讲,愤怒是儿童表现较早的一种情绪。儿童的言语攻击和身体攻击有时主要目的是报复。因此,学龄儿童对来自同伴或父母的愤怒威胁会以牙还牙,体现在我们现代生活中就是儿童顶撞大人,任性,叛逆。

敢作敢当的胆大个性。当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并连累了父亲时,哪吒毅然以“一人做事一人当”的胸怀,以“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的自*行动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买单。

哪吒的天真活泼、冲动叛逆的个性把儿童时期的本我特征鲜明体现出来了,大家在哪吒身上似乎能找到自己儿童时期的影子,从而引起共情,这也是大家喜欢哪吒这个角色的原因之一。

二、哪吒的心理成长历程——本我、自我和超我

哪吒的人格成长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哪吒出生的时候:天真又叛逆。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先天本能和冲动组成的能量系统,是我们行为的最基本动机。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是非理性的。这时期的哪吒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高兴怎么做,就怎么做。

动画片中哪吒骑着梅花鹿山间奔跑,海边嬉戏,因为开心就去做,不考虑家丁照顾的辛苦;乾坤圈脏了就放海里洗一洗,管你龙宫天翻地覆;夜叉骂他,他不服气,就把夜叉打伤;三太子打他,他就打死三太子,抽他的筋来玩。

这些表现都是满足本我*需求。哪吒只凭自己的判断来决定事物的是非对错,不顾及后果。比如龙王吃童女,他觉得龙王错了,那他惩罚龙王就是对的。三太子求饶,但还不放手,继续打死三太子,抽龙筋,得理不饶人。

哪吒这些行为都是他本能原始冲动的表现。这些行为反映出哪吒本我的冲动、叛逆、顽劣特性。

第二阶段是哪吒打死三太子,闯下大祸,以自刎行为结束生命的时候。自我是意识中理性的一部分,它决定和应对现实生活。

当龙王找到李靖兴师问罪,要李靖交出哪吒,否则*他全家时,哪吒的自我意识才开始觉醒,他才认识到自己的鲁莽行为闯下的大祸可能连累父亲,连累全家。哪吒的本我*还想*死龙王,但自我意识让他认识到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连累父亲,于是做出“一人做事一人当”的合乎社会道德礼仪的举动。

这里说明哪吒的自我意识已经压制了本我冲动,他的心理历程实现本我到自我的转变,是自我成长的表现。

哪吒心理历程的第三个阶段是莲花化身阶段,也是心理成长最具转折的阶段。当太乙真人以莲花为心,莲藕为身让哪吒脱胎换骨,起死回生,代表着哪吒超我意识实现。

超我是凌驾于自我之上,是良心,它告诉你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我们知道莲花是“出淤泥而不染”,太乙真人用莲藕为哪吒化身,象征哪吒的超我善良纯洁特征,同时肉身没有了,象征着本我冲动的减弱。

从哪吒重生,到龙宫打败四海龙王,为百姓除害的行为,我们看到哪吒自我的发展,但哪吒这一次没有残暴到把龙王打死,抽筋扒皮,说明他的本我冲动受到抑制,这是超我的最高表现。

哪吒破茧化蝶,完成了从本我—自我—超我的完美蜕变,从一个叛逆少年成长为百姓爱戴的小英雄。

三、太乙真人对哪吒心理成长的影响

太乙真人是哪吒的师父,他的言行举止对哪吒心理成长有重要的影响。电影中哪吒出生时,太乙真人来道喜,问李靖:“你的儿子呢?”李靖回答:“谁知道他跑哪里去了,只不过是个不成形的小人。”太乙真人笑着说:“他不是在这儿吗?”并收哪吒为徒,赐其宝物。

太乙真人不像李靖一样,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哪吒,不为哪吒的顽皮个性贴上“坏小孩”的标签,而是以关爱之心对待哪吒,让哪吒从不成形的小人变成让大家喜欢的小孩。

当哪吒*死三太子,闯下大祸求教太乙真人时,太乙真人笑笑说:“你这回可闯大祸了!不过,这祸闯得有点道理。可是龙王凶狠狡诈,不会饶你,还会连累你的父亲。”

面对哪吒的闯祸,太乙真人先说你这回闯大祸了,让哪吒明白自己行为的错误,但又说“这祸闯得有点道理”,以宽容理解之心原谅哪吒的错误行为,接着说“龙王凶狠狡诈,不会饶你,还会连累你的父亲”,让哪吒明白他可能要为这个错误行为承担后果。

太乙真人通过宽容加以正确引导的方法促使哪吒自我意识的成长。当哪吒自*后,太乙真人不让哪吒魂飞魄散,以莲藕化身让哪吒得以重生。太乙真人用莲藕化身消除哪吒本我劣性,净化哪吒内心,使哪吒从自我转向超我,促进哪吒心理成长。

四、哪吒四件宝物的心理象征意义

太乙真人送给哪吒的四件宝物也有一定的心理象征意义。哪吒出生时,太乙真人先送两件宝物:乾坤圈和混天绫。

这两件宝物有两层意思:第一层表面意思,让哪吒本领更高强,象征促进哪吒天真本性发展;第二层意思,圈和绫都有束缚的意思,象征对哪吒的顽劣本性要有一定的约束。

当面对哪吒个性的小孩时,不管父母还是老师都不要过早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而要像太乙真人那样以关爱之心对待,时刻观察。我们既不要过于压制孩子的贪玩个性,但也不能过度发展孩子叛逆冲动的个性。

当哪吒重生后,太乙真人又送哪吒两件宝物:红缨枪和风火轮。哪吒是个男孩子,红缨枪象征着男性生殖器,是哪吒力比多(即本能的意思)所在。风火轮象征自由自在地飞翔,可理解为释放的意思。

红缨枪和风火轮象征哪吒力比多的释放。本我中所储存的精神能量,即为力比多。如果人的力比多得不到释放的话,便会产生焦虑和压抑,而长期压抑会导致心理的扭曲。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发展出了防御机制来保护自我免受心理压力,如压抑、投射、转移、否认、升华等方式。太乙真人赐予哪吒红缨枪和风火轮,让他去为民除害,以此让哪吒力比多得到转移和升华,让力比多得以其他方式进行释放。

哪吒个性的小孩精力旺盛,我们要给以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如体育运动,让他们的力比多得以释放,从而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五、父子冲突——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体现

哪吒闹海中最激烈的一个冲突便是哪吒和李靖的父子冲突。这个父子冲突实际上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

中国传统道德是以人为本的道德,其中一个基本观点就是注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即人伦。所谓人伦就是人与人关系的次序。

孟子概括了封建社会中最重要的五种人伦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夫妇有别”。

“父子有亲”就是“父慈子孝”,百善孝为先,中国古代传统把“孝”看作一切道德的根本。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李靖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人格特点:顺应自然,隐忍相让,柔软顺从。哪吒从出生前就和传统文化有了冲突。

传统上,孩子怀胎十月而生,哪吒母亲怀胎三年六月才生出哪吒,哪吒出生时候还是一个肉球,且一出生就会说话走路。这个现象超出李靖认为的传统自然规律,从一开始李靖就给哪吒贴了“非妖即怪”的标签,此为父子第一个冲突。

哪吒打死三太子挑战社会权威。李靖的传统思想认为人有尊卑之分,君臣有别。龙王是天神,三太子是天神之子,是凡人不能冒犯的。哪吒竟然敢打死三太子,以下犯上,实属忤逆。

所以当龙王来问罪时,李靖是站在龙王一边的,不管哪吒有何理由,他只是责令哪吒:“孽障!还不快向龙王赔罪!”此为父子第二冲突。

当李靖叫哪吒向龙王赔罪时,哪吒宁死不屈。李靖以父亲的权威命令家丁将哪吒捆绑起来,没收乾坤圈和混天绫。哪吒以“我把骨肉还给你”的行为,成为不孝子,挑战父权。此为父子第三个冲突。

哪吒的叛逆性格也是哪吒所代表的现代文化在传统文化社会中不适应的心理问题表现。这些心理不适应表现在:

1.对社会环境的不适应:出生的不一样遭到别人的歧视。

2.对人际关系的不适应:缺失父爱而产生了心理不安全情感障碍。

3.对社会地位的不适应:挑战上层权威,父权带来的内外压力冲突。

在现代生活中,亲子冲突也是儿童心理成长过程中的主要冲突。小孩和父母在思想文化观念上有很大的差异性,即“代际冲突”,冲突处理不当会使儿童出现叛逆心理。父母学会沟通,尽量减少冲突,是解决叛逆期儿童心理障碍问题的关键。

六、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心理

《哪吒闹海》动画片中,哪吒碰到事情都先以暴力来解决。李靖管教的缺失,最终使哪吒*死龙王三太子,闯下大祸。我们从下面几个角度来解析哪吒的暴力行为的原因,以分析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心理:

1.哪吒冲动、任性、叛逆的个性。哪吒处于生长发育期,贪玩好动、精力充沛,同时心智不成熟、冲动、自制能力差,被夜叉和三太子一挑衅,就情绪失控。哪吒是非观念不明确,缺乏责任意识。他认为三太子先打他是错,他因反抗打对方就是对,并且不明白打死三太子要承担的后果和责任。

哪吒的叛逆个性、不谙世事和无知无畏让他闯祸。因此低龄化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原因是生理的“早熟”和心理的“晚熟”的不平衡发展。

2.自身本领强大。哪吒出生后就被太乙真人收为徒弟,武艺高强,有乾坤圈和混天绫护身。自我的强大导致哪吒的暴力行为。

大部分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目的是逞英雄,让别人觉得自己“有能耐”、“厉害”,从而满足虚荣心。

3.家庭关爱和教育的缺失。李靖看不惯哪吒的叛逆行为,老是以“逆子”、“孽障”来称呼他,同时以高压政策对待他,企图让他屈服,如捆绑他,没收他的宝物。当哪吒闯祸时,李靖以*哪吒来保全家,从而升级哪吒暴力行为,以自*来断绝父子关系。

暴力犯罪的未成年人很多是孤儿,或是留守儿童,或来自单亲家庭。家庭关爱的缺失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有的儿童犯错误后,不被家人朋友接纳,往往做出离家出走的行为。这些儿童为了找到关爱,容易被坏人诱惑,加入社会暴力组织而引起暴力犯罪。

4.社会因素影响。哪吒是小孩子,正处于学习认知阶段,行为能力受外界因素影响极大。龙王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派三太子去抓他;父亲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了他给龙王赔罪。

从社会角度讲,龙王和父亲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暴力,这使幼小的哪吒以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现代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暴力电影、暴力小说和暴力网络游戏对暴力的过度传播,使未成年人产生歪曲的人生观、价值观,降低了对暴力行为的危害认识,也容易导致未成年人暴力犯罪。

我认为:《哪吒闹海》中哪吒的心理重建之路是一个深刻而感人的故事,它呈现了一个独特的自我救赎主题。通过面对内心困境、拯救他人和接受自我,哪吒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使命。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哪吒的成长,也为观众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通过《哪吒闹海》,我们被激励去寻找内心的和谐,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困境,并通过拯救他人来实现自我救赎。

参考资料:

[1] 《关于哪吒的形象》[J]. 布文.装饰,2008(S1)

[2] 《哪吒形象的演变》[J]. 焦杰.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01)

[3] 《锐意创新的《哪吒闹海》》[J]. 阿庚.戏剧报,1983(08)

[4] 《泼墨走笔 挥洒如神——谈动画片《哪吒闹海》》[J]. 洪开.电影评介,1979(09)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