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来”也是房地产的第一要务

“活下来”也是房地产的第一要务

首页角色扮演盛世冰域传奇更新时间:2024-05-11

这两天任总的言论刷屏了:

中国最风光的通讯一哥也在喊“活下来”?诡异不??

不过这话让地产人感觉好熟悉,跟当年万科大佬的“活下去”遥相辉映,看似在预示行业的下行,其实也在昭示当前经济和国际形势的混沌与萎靡。

即便郁亮“活下去”余音绕梁,但无数地产老板们还是不为所动,大部分仍在讥讽万科的言语中高歌猛进直到慢慢入坑,最后*、*、裁员和资不抵债种种。

所以,不管是活下去还是活下来,要想生存!到头都是需要将现金流和利润率放在重要位置。

要知道,血淋淋的现实不会说谎:

(一)销售情况疲软

全国来看,1-7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了28.8%,而纵观八年周期,目前的数据已接近历史冰点,何其惨烈。从7月单月分析,拿北京为例:住宅成交量环比下降了32.7%,同比下降了45.3%。虽然处于营销淡季,但大数据能看出市场疲软的态势,并印证了房住不炒的一些成效

企业的活力和前进动力首先要看销售情况,大部分企业都遭遇低谷,尤其是既往品牌力弱、口碑一般的房企。加之,前面几年大幅进军三四五线的公司,在人均住房满足且消费力严重下滑的局面下,别说房屋出清就是能卖一套都值得鞭炮齐鸣、歌舞升平了

内部库存走高、低效资产躺平,房企怎么活……

(二)开竣工双降

再看看开发前端:1-7月住宅新开工面积5.6亿㎡,同比下降了36.8%;而住宅竣工面积为2.3亿㎡,同比下降22.7%。除了疫情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其实“钱紧”才是最大诱因!

前期销售疲软回款缓慢,势必影响拿地开发和在建施工。接近交付周期,面对更密集的资金投入和总分包的催账,开发企业在现金流阻塞中难以为继,造成大量项目延迟交付甚至烂尾,形成了普遍的社会问题——业主无房可住、企业无钱完工……

这就不难理解房企们的裁员现象,项目停滞良久养不了“闲人”、项目无法开工进不来“新兵”。效益见底的房企背后,让一众地产人失去饭碗,生活烦恼瞬间转换为生存之忧。

(三)投资是个伪命题

7月份地产开发类投资额降幅比例超过12%、国内地产贷款同比下降近三成……想活下去的很多企业都从土拍市场消失了,除了前面严控的资金来源以及拿地额占比,还在于曾经流的动的自有资金池也空了……哪怕贷过来,建设跟不上 财务成本也是亚历山大。

所以,即便搜干抹净去拿了地,一旦资金回笼成问题,大概率生成烂账或者废盘。

那么,快活不下去的民企投无可投,“投资的事”就该交给国企们?

现实是,国央企的资金也在收缩,他们的金主爸爸国资委也要靠大财政支撑。而地方的土地财政依赖还未缓解,新动能新产业亦未成熟或者根本没找到。因此,国企或城投虽然能“消化”部分土地,也不会持久。

侧面去看,暴雷和*的民企也的确存有一些优质土储甚至核心地段项目,即便在并购贷开绿灯前提下,国央企的收购意愿仍不足赤……都怕成了倒霉的接盘侠,看似香饽饽但是连年销不动,那种酸爽谁都不愿体味。

行业进入深水区更进入了寒冰域,激烈地游走、欢畅的嬉戏再也看不到,昏睡、冻僵或者死掉的鱼虾没有飘至海面,大部分都凝固在冰域……周遭看不到生气,加上大批地产人被放逐社会,任总所谓的“将寒气传递下去”其实在地产圈早已冰冷彻骨了。

(四)消费需求奄奄一息

年中以来,全国不少城市两百多个项目的业主发布“强制停贷”通告,给全社会上了一课。曾被认为的弱势群体,开始反击了!细思极恐,他们是抗住了多大的压力,在房产未收就折价的前提下辛苦还着贷款……但孩子都有了,婚房还没封顶,一声叹息!

由上而下,需求端的消费者面对收不了房等地产颓势,知道了房企暴雷、看到了价格松动,更受“买涨不买跌”传统观念以及自身购买力下降的影响,信心不足、愈加形成观望之势。

面对消费者的超低意愿以及准业主的“群诉”压力,开发商也窘困难耐。要不然在8月2日,17家知名企业奋笔而书向合肥市人民政府发了一封《关于请求维护营商环境、增强房企投资信心的纾困解难报告》,个中苦楚倾泻而出……

当百姓举家之力买房而不得房,得房而非预期之房。业主在觉醒中选择了抗争,如果房企在困境下忘却了初心,将恰当申诉都归于“恶意维权”,那两者的矛盾势必升级。那么,政策优化、布局刺激是否会调和矛盾?又能否送刚需和改善族们一程呢?

(五)政策护航信贷宽松

7月底,中央政治局在强调房住不炒大趋势下,着重点到“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这个信号很明显——因城施策继续、保障交楼是重中之重!

几个月前郑州的救市成效有限。某政府公职人员“买了三套买四套”之言论,造成买房如买菜的既视感,让人愈加感觉房产的不值,难道去金融化真的成功了么?

支持合理去化背景下,降低首付比例已非新闻,首套房贷利率追到历史低点(4.1%)也在近日,而深圳二套利率也悄然降至5%以内。几个一线城市相关银行按要求将LPR定价下调15个基点……8月5日环京廊坊全面取消限购,让中介大军终于又尝了一口鸡血的味道。但,再没了16年的疯狂和房票值万金的亢奋场景。

当然,可预见更多的城市会加入双降以及放宽购房条件的阵营中,并在不断优化政策下提高“保交楼”的力度,打上“定点帮扶”、“一楼一策”等补丁。同步,各部委协同作战,安排政策性银行提供专项贷款,通过专款专用形式确保交付效果。其实,让房企活下去的同时就是让百姓看到“安居”的希望,毕竟房子永远是老百姓的心头肉啊。

销量在短期内很难在政策刺激和宽松环境中逆转,市场信心的建立除了叠加的利好,还需要依托人口的支撑和产业劳动力的走向。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在更多企业退出或被迫离开竞技场的前提下,想“活下来”地产企业们应该是什么姿态呢?

(六)国家队和特长生前向一步

有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北京1-7月销售额排行前20当中,纯民企只有3家……且前三甲都是国央企。曾经的民企翘楚们不单寥寥,行业口碑也在风声中瑟瑟发抖,可能随时被按上锈迹斑斑的断头台。

当然,部分产品力强的深耕型房企比如滨江,确实依其强大运营和属地关系优势,逆势而上。但惊为天人之案例少之,大部分企业先不说利润,能形成滚动开发算好的。暂且有资金背书和抗压水准的国央企势必扛起能活下来且可能活得好的大旗。

龙湖的长袖善舞、旭辉的精于研究以及个别背依险资或科技背夹的特长生们,可以在夹缝中找到一线生机。其实无论是双碳下的被动住宅、乡村振兴的民居别墅还是城市更新中的动感空间,能做得很多。规划好资金走向、打造核心竞争力,国企主舵下的地产航母依然需要助攻或者同伴。

总结

房企暴雷、项目烂尾、业主断供这些现象之下,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业主们,很多都活得不舒服。在频频政策调整、规则完善基本面中,渐渐看到一些希望之光。毕竟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带来的阵痛,比粗陋的简单暴击要好。

那么,房地产能否重返盛世呢?难矣!

那么,还剩几家房企能够存活?答案不会具体,只能说不多了但他们依旧需要努力。拓展、链接、寻觅,在创新中维系这个行业。

希望在规避系统性金融风险、基本交付需求完善后,幸存的房企们能在辗转腾挪中发现新的机会,毕竟“地产是十万亿级的行业”,前路漫漫但前途依旧光明!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