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柳荫街24号的传说 之四 奇珍异宝的传说

北京柳荫街24号的传说 之四 奇珍异宝的传说

首页角色扮演三天龙书更新时间:2024-05-09

1、一块“福”字碑

原石碑存放于恭亲王府

一天晚上,和珅家庙西边侧门的门环轻轻地响了几下,接着,侧门“吱呀”一声开了。门外停着一辆马车,车上跳下几个人,七手八脚地抬下一块条石来,一声不响地就往门里走。这几个人一进门,门外的马车就走了,门也有人关上了。这块笨重的长方形条石一直被抬到地下室,安放在事先预备好的小密室之中。──这一切都进行得无声无息,所有人员都配合得十分默契。连抬石头的人都很奇怪,往日都是抬金子,抬银子,抬珠宝,抬玉器,今天抬这么重一块石头,会是什么宝物呢?

和珅是何等的眼力,他难道会运回一块笨重无用的大石头吗?

这石头是一块“福寿双全‘福’字碑”,是一件旷世珍宝!这碑上只有一个“福”字,这个“福”字最为珍贵最为难得,是康熙皇帝亲笔所题。康熙的字素有“一笔值千金”之说,何况这是一个完整的字呢?现在北京城里只能找到康熙皇帝的三个字,除这一个“福”字之外,故宫里还有“无为”二字,而“无为”二字没有用印,这个福字顶上却是用了印的,因此这“一字”更比“二字”贵!

更为珍贵的是,这块碑的碑身较长,这个“福”字较瘦,于是就成了“长长瘦寿长寿福”。就碑形而论,这是一个是个“天地福”。何为天地福呢?因碑身的尺寸有很大的讲究,碑身上面大下面小──喻天大地小;碑身瘦长,寓天地长寿(瘦)。俗话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见“福寿”不能分开。而这碑,既有“福”又有“瘦”(寿),因此是“福寿双全‘福’”了。这样一块“福寿双全‘福’字碑”,难道还不是稀世珍宝吗?

康熙当年是为孝忠皇后写这个“福”字的。因为康熙三岁没有了母亲,是孝忠皇后把他抚养长大的,孝忠重病久治无效,死了后,康熙就写了这个“福”字。当他写完这个福字之后,自己都不觉大吃一惊,他想:这可能是我一生中最完美的手笔吧!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字左边象个草写的“子”,右上方是个草写的“多”,下面是个“田”。什么意思呢?康熙那个年代是清朝最昌盛的年代,有“康熙盛世”之称。他这样写的意思是“子多”──人丁兴旺,“田多”——财多,福气多。

他十分欣赏这个“福”字,毫不犹豫地拿出玉玺,盖在了这个“福”字的上方。玉玺是皇帝权力的象征,一般只能盖在圣旨和重要的公务文件上,绝对不可能盖在一般的书法作品上,而在这样的书法上盖玉玺的仅此一个。他这次用玉玺,没有盖在福字的左下方,也没有盖在福字的右上方,而是堂堂正正地盖在这个福字的正上方──取“福星高照”之意。据说摸一摸这个福字碑,就会福星高照,福寿双全。

和珅把这块碑偷了回家,藏在这地下室里。他天天来摸,一天要来摸上好几遍。摸一次总觉得长了一份福,增了一天寿。时间长了,他觉得这宝贝藏在这地下室不合适,一是家庙毕竟与和府有一街之隔,放在这地下室里上上下下不方便;二是这地下室藏的宝物很多,经常有人出入,容易暴露。他想啊想啊,又想了个主意:把这块石碑藏到后花园的密云洞里去,石头放在石洞里不会引人注意,那里光线又不怎么强,这石头上的碑文不说明白一般人也看不清楚,正好藏宝;同时自己天天都要在后花园游玩散心,随时都可以去摸一摸。

于是,这块“福”字碑就移到了和府后花园(就是现在的恭王府花园)的密云洞中。在把这块碑镶嵌到洞中石壁上的时候,和珅又想了许多心事:他在石壁上隐藏了一个“寿”字,让这个福字正好是那个“寿”字的一点,使这里成了“福中有寿,寿中有福”的风水宝地。

这就是中国最有名最难得的“福寿双全‘福’”,“天地长寿‘福’”“福中有寿,寿中有福”之“福”。现在很多人不远千里万里,慕名而来,求的就是这个“福”字。有的人在这“福”字碑上摸了又摸,希望给自己带来好福气。

2、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

   公元1673年,康熙为祖母孝庄太后“请福续寿”,写下了震烁古今的“长寿之福”,此福暗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是古今唯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孝庄“请福聚福”,康熙则“送福得福”,所以此福被称为“天下第一灵验之福”。福中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加顶,喻“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之意……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人,凡是在门前贴有福字的人家将免于处死。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得知后大怒,立即命令*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然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个康熙御笔亲书的“天下第一福”则是另外一个故事。清代康熙皇帝一生酷爱书法,但却很少题字,所以康熙御笔是历代皇帝的笔墨中流传最少的,这就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传说康熙一生流传下来的就剩三个字:“无为”、“福”。“无为”现存于故宫,而本文的主角“天下第一福”则存于北京恭王府中的“福”字碑上。

  传说康熙大帝年幼丧母,由孝庄皇太后抚养长大。然而正当康熙盛世的时候,孝庄皇太后却重病缠身。康熙救祖母心切,化孝心于笔锋,创造了震烁古今的“福寿”联体字,然后征召天下能工巧匠,把它雕刻在一块大青石上,并背着这个“福”字碑前往祈年殿拜祭天神。为示孝心,康熙大帝跪在“福”字碑上祈福,上苍有灵,孝庄皇太后身体奇迹般康复,康熙大帝将“福”字碑请回宫中供奉在佛阁。乾隆继位后,将“天下第一福”赐给自己的宠臣和珅,和珅命人运来几千块太湖石,在自己的府邸后花园砌成一条巨龙,这条龙的位置正好在京城的龙脉上,他将“天下第一福”藏在龙穴之中悉心供奉。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文物局对“福”字碑进行修缮,定为“中华三绝”文物之一。众多海外名流纷纷慕名前来求福,以拓印挂轴孝敬长辈。外国访华元首也纷纷前来景仰“天下第一福”。“福”碑的碑拓也成为国礼之一,赠与海内外贵宾,中华福音从此泱泱传开。但由于拓印时使用草药,如不加以限制,天长日久,该石碑将被风化殆尽,所以,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用玻璃罩将该石碑封存,禁止拓印。

  纵观康熙大帝亲笔所书的这个福字,刚劲有力,颇有气势,右上角的笔划很像一个“多”字,下边为“田”字,而右偏旁极似“寿”字,所以这福字又蕴含着“多子多才多衣多田多福多寿”的深厚含义。更为珍贵的是碑的正上方刻有康熙的御玺之印以镇福,这更是其他历史传碑无法相比的,因此这个福字也就不能倒贴。传说中,谁能给家中老人请回这个“天下第一福”,就一定能够为老人添福添寿。这个“福”字在请回之后还有一定讲究,除夕挂出,每日须净手敬香,并于晚上用手去摸福字,由下向上,摸得越高,则会越长寿,时至正月十五必须收起深藏,此谓“摸年福增年寿”。待来年端午、中秋、重阳、冬至、除夕之日方可再挂出。

3、恭王府福字碑

相传康熙四十二年,孝庄太后60 大寿将至,不料旧病复发,太医们也束手无策,在百般无奈之下,康熙皇帝查知上古有请福续寿之说,遂决定为祖母请福,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一气呵成这个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后所有病都好了,因此她特意让工匠将这个福字刻为石碑,成为皇家至宝。这就是《福字碑》。


   恭王府位于今天北京的前海西街,占地大约90多亩,南半是轩峻壮丽的宅邸,北半是佳构天成的萃锦园。翠锦园中路中心是一座高耸的太湖石假山,山脚下有洞府,洞府正中央背靠石壁,用石块嵌砌一座龛,“福字碑”就被安放在龛内。作为宫中至宝的“福字碑”怎么会出现在恭亲王的府中,是不是与恭王弈欣或者其后人有关呢?


   我只能从史实这方面去说,目前据我翻到的恭亲王和他的子孙所写的这个诗集里目前没有发现关于福的这方面的描述。


   如果“福字碑”是在恭亲王弈欣时期进入府中的话,按照常理,恭亲王应该将它摆在显眼的地方以示炫耀,而且应该有所记载。

如果不是,那么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福字碑”在弈欣之前就已经在这座府中存在。并且事实上,弈欣并不是恭王府的第一位主人。


   乾隆四十一年,乾隆皇帝亲批将自己的一名宠臣从正红旗升入到正黄旗,也就是所谓的“抬旗”。并赏赐了位于正黄旗领地德胜门内什刹海畔的一块地皮,营宅建园。这位大臣就是和绅,这座宅院就是和府。根据记载当时乾隆皇帝所赐的地方与后来的恭王府所在地十分接近。


   如此待遇对于一位大臣应该是莫大的荣幸。而对于和绅来说这只不过是一生中享受的众多荣誉之一。
   和绅是历史上有名的奸相佞臣,做官期间贪污纳贿,聚敛钱财。但是却年少得志,深得乾隆皇帝的宠爱。


   据说乾隆发现他的时候,是因为乾隆走在一路上,他自己也想, 背论语里面朱著,朱熹的著,他就觉得有一个地方好像有点背不下去了,或者是有点遗忘了,他就偶尔问边上的大臣,御前大臣,可是大臣们没有一个能接上的,这个时候和绅只有27岁,他走在他的车的左面,他就应声对答下来,然后呢以后,乾隆觉得非常惊讶,说那么年轻的一个侍卫,怎么能够就这样很自如的答上这么难的问题


   从此和绅平步青云。乾隆四十年闰十月,26岁的和珅被提升为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再升为御前侍卫,并授正蓝旗副都统。四十一年正月,授户部左侍郎,三月授军机大臣,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短短半年,和珅从一名普通的侍卫,进入清王朝权力的最高层,一跃成为“戴一品朝冠”的“国史馆副总裁”。


   他在避暑山庄他避暑的时候,他边上就有和绅的住宅,临时住宅,他走到哪,和绅就跟到哪儿。有一次,就是和绅自己的诗里是这样记的,有一个三伏天,这个和绅在家里待着,乾隆就打发一个人给他送荔枝落了,鲜荔枝。


   从这个意义上看,作为自己的宠臣,乾隆皇帝赐给和绅一座宅院作为宅邸是合乎情理的。那这座宅邸是不是就是现在的恭王府呢?
   按照清代严格的等级制度,对于出身有明显的区分。和绅是满洲正红旗人,出身低微,按照规定,像他这样出身的人可富而不可贵,无论皇上如何宠幸他,他都无法住到这样的一处亲王级别的宅邸中来。对于这个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学史上有着不朽的地位。据学者研究证明,曹雪芹对于《红楼梦》中贾府的描绘来源于自己生活的环境,也就是曹府,更为有趣的是《红楼梦》中描写的贾府中景致与恭王府有许多暗合之处。比如恭王府的天香庭院和红楼梦中的天香阁,锡晋斋和怡红院等等。据此有些学者认为恭王府的前身实为曹雪芹祖父曹寅的宅邸,早在康熙年间就已经存在。


   那么,究竟和绅是否能够建造这样的一座宅邸供自己居住呢?
   那么他在这个盖房子,主要是为了公主,他为了盖的是一座公主府,这一点已经我们的修缮过程当中发现了凤纹彩画,而且那个,据他的后人回应,当时大门上都有凤凰装饰,所以可以证明这个地方是一座公主府,那么他那个建造的年代,应该是跟公主定亲以后,直到公主结婚之前。


   原来,和绅在官场上非常善于钻营,他为了彻底改变自己低微的出身,主动和皇族结为姻亲,以提高自己的身份。他曾带着自己6岁的儿子去朝见皇帝。乾隆对于这个聪明伶俐的少年非常喜爱,当下赐名丰绅殷德。并将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和孝公主许配给他。


   乾隆五十四年,十五岁的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到和家,当时陪嫁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可见乾隆皇帝对于和绅的宠幸和对公主的疼爱。那福字碑会不会是在这个时候到了和府的呢?对于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无从查考。但是,如果这座宅邸是乾隆赐给自己的女儿用来成亲的,也就符合了身份、级别的标准。但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如果是乾隆将“福字碑”赐给和绅或者是公主,为什么他们不将它放在显眼的地方高悬起来,以示炫耀,而是藏在一个秘洞里呢?
   这个地方可以说是风水宝地,为什么说风水宝地,这个要拿地图来看,这个地方按照相书来说,就是龙虎交所之地,所以他这个地方,就是藏龙卧虎。


   这是一张乾隆年间的北京地图。从地图上看,和绅的宅邸位于北京西北的正黄旗的封地内,依水而建。传说这里是北京的龙脉,而和府的后花园正好建在这条龙脉之上,和绅对于风水十分迷信,在得到“福字碑”之后就把它放在秘云洞的龙穴之内,悉心供奉,是希望通过龙脉和天下第一福字使自己洪福齐天,官运亨通。


   传说毕竟是传说,嘉庆即位后,还是给和绅定了二十大罪状,除掉了和绅。和绅并没有像他希望的那样洪福齐天。


   那么当初如果“福字碑”是乾隆皇帝送给女儿的陪嫁品,那他为什么不送本人的墨宝而是前朝的遗物呢?对于这个问题一些学者又提出了疑义。


   在《红楼解梦》这本书上,作者对于“福字碑”的来历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福字碑的主人应该是和康熙皇帝关系密切,且后来政治上颇有起伏的人。这个人会是谁呢?


   书中认为,福字碑最早的主人很有可能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康熙皇帝与曹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曹寅的母亲孙氏是康熙的奶母,曹寅是康熙的奶弟,两人关系相当密切。康熙皇帝下江南就曾多次住在曹寅的家中。康熙还将一位公主下嫁给曹寅之子曹颙。在这样的情况下,将“福”字赐给公主,以平衡公主下嫁包衣的心理,也是合情合理的。同时,曹家经过几起几落,在政治上相当谨慎小心。因此,在雍正当政时期,将福字碑置于洞府之中,既是对康熙的崇敬和怀念,也是对雍正的敌视与畏惧。
   对于“福字碑”是如何来到恭王府的,我们现在已经无确切的历史可考,无论是曹府也好和府也罢,但是这件皇家至宝经历了数百年风雨至今完好保存到现在,展现在世人面前,已经是难能可贵。它也为我们留下了一段历史上的悬案等待后人的破解。

4、“百龟砚”与“百龟宴”

这上面真的刻着有大大小小一百只乌龟

乾隆皇帝下旨去热河,点名要和珅随王伴驾。一去至少半个多月,家里的大事小事,和珅都要作个安排。

和珅一翻皇历,见还有一个月就是老岳祖父英廉的生日了,他想:自己多亏了这位老宰相,才有了今日的荣华富贵。老岳祖过生日,一定要体面,吃的东西也要点新鲜味。吃什么好呢?有哪些长寿菜呢?他想来想去,只有乌龟最好,乌龟寿命最长,曹操不是还写过《神龟寿》吗?到他老人家生日那天,我随皇上去热河也该回来了,就在家庙的前厅里摆一个“百龟宴”,好好地庆贺一番。想到这里,就叫丫环去告知刘总管:“一个月后,在家庙的前厅里摆一个百龟宴。”

刘全这人,有时清醒,有时糊涂,他听也没听清楚,就答应道:“好咧。”

丫环走了。他才想起:“百龟砚”是个什么宝物啊?他想去问问相爷,可相爷已起程到热河去了。他又自作聪明地思索起来:丫环说“一个月后,在家庙的前厅里摆一个百龟砚”,莫不是一个月后和府又有什么大事啊?又要在前厅里写字作画?他想来想去,总想不出什么大事来。他自言自语道:管他哩,按此及早准备。可又一想,这“百龟砚”是个什么样子呢?他口里连连念道:百龟砚,百龟砚,顾名思义,不就是一个刻有一百个大小乌龟的砚盘嘛!

刘全赶快去找刻砚的工匠,限他半个月之内刻出一方“百龟砚”。

这可把那刻砚的工匠难坏了,这方砚可怎么刻呀!他用了整整三天才构思出一幅草图,自己胸有成竹了,才选取石料,开始动工。他没日没夜地刻呀,雕啊,眼睛熬红了,手臂刻酸了,一方精致的“百龟砚”,终于在第十五天中午刻成了。

刚把这方“百龟砚”摆到前厅,和珅就从热河回来了。他要检查刘全准备“百龟宴”的情况。刘全一见和珅,连忙迎近前厅,指着那“百龟砚”说:

“相爷,您要的‘百龟砚’摆好了,您看,这上头的乌龟整整一百只,我数过的,一只也不少。”

和珅哭笑不得。这个奴才呀,你要他准备“百龟宴”,他却搞了个“百龟砚”!正想骂他一通,却不由得被这“百龟砚”深深地吸引住了:多么精致的百龟砚啊!──大小一尺见方,略呈圆形,砚中间是一研墨平台,砚的周边是飞溅的浪花,浪花连缀着那一个个大龟小龟。除正前方一个稍大者之外,其余均较小,最小者约只有枣核大小。这一百个乌龟安排得错落有致,神态各异:大龟背上背小龟,小龟脚下踏大龟,龟上有龟,龟下有龟,层层迭迭,连绵不断;有伸头张望者,有缩头盘居者,有水中游弋者,有岸边爬行者;有于浪尖漂流者,有在浪底蛰伏者。只看得和珅眉开眼笑,连连叫道:“好!好1好一方百龟砚!刘全,你大大的有功,找夫人领赏!”

刘全自作聪明,却歪打正着,使和珅又得了一件稀世珍宝。

和珅却没有说透此事,他又安排刘全:备“百龟宴”,赏“百龟砚”。

自此,在这座家庙的前厅里,就有了尝“百龟宴”、赏“百龟砚”的定例了。这里的龟宴,一直是老北京城里做得最好的;现在没人做龟宴了,这里还在做,而且越做越好。直至今日,柳荫街24号的前厅里,时常有人前来尝“百龟宴”,赏“百龟砚”哩!

5、我也得了个珠壶

这家庙的地下宫殿,是和绅做皇上梦的“金銮宝殿”,这里珠光宝气,金碧辉煌;各种奇珍异宝,应有尽有;凡皇上有的,这里也一定会有,甚至皇上没有的,这里也会有。在那张与乾隆皇帝一模一样的“龙书案”上,摆着一个小巧玲珑的明珠鼻烟壶。这个就是皇上曾经有而后来又没有了的一件奇宝。

这件奇宝是哪里来的呢?说来话可长了。那一年,两广总督孙士毅出使安南(今越南)回来,拿着个精巧的鼻烟壶,在宫门外踱来踱去,等候乾隆皇帝接见,不巧被和珅撞见了。

和珅上前套近乎:“孙大人,近日出使安南,身体可好啊?”

孙士毅连忙还礼:“托皇上洪福,谢中堂大人关照,下官身体甚好。”

和绅问道:“出使异国番邦,得甚奇珍异宝啊?拿出来我等开开眼界呀!”

孙士毅道:“臣子忠皇上之事,哪敢在外国谋一已之私利呀!”

和绅见引诱不成,只好开门见山:“孙大人,别瞒我了,你手中拿的是什么宝贝呀?”

孙士毅只好老老实实地回答:“是一个鼻烟壶。”

和绅道:“能否让我鉴赏鉴赏?”

孙士毅只得把那鼻烟壶递过去。和珅接过去仔细一看,只见这鼻烟壶是用一个大如雀卵的明珠雕琢而成,小巧精致,玲珑剔透。和珅问:“这宝贝是何人孝敬于你呀?”

孙士毅连忙回答说:“不不不,是安南国王回赠之物。”

和珅爱不释手,便说:“孙大人能否割爱……?”

孙士毅早就明白他想索要宝贝,托词早已想好,故作急忙为难状说道:“和大人,这您可说晚了。昨天已奏知皇上得知,传旨要下官在此候旨,待会就要敬呈皇上。您看,这事怎么办呢?”

和珅脸色微微一沉,说:“和你开个玩笑罢了,何必当真嘛!”

过了几天,在一次早朝之前,和珅故意找着孙士毅,洋洋得意地说:“孙大人,昨日我也得了个珠壶,你鉴定鉴定怎样?”

孙士毅接过来一看,正是他从安南带回来进献给皇上的那一个。孙士毅想:这下可坏事了,和绅这家伙向我索要,我没给他,得罪了他不说,他还是把这宝物弄到了手。一时觉得很惊异,但孙士毅也不愧是官场老手,立刻编出几句话说道:“恭喜和大人!下官在进献珠壶之时,见皇上对这珠壶甚是喜爱,说要把它赏赐给最宠爱之人。今日皇上把这一名贵珠壶赏给大人,说明皇上对和大人恩宠有加。大人喜爱之物终归大人所有,可喜可贺呀!这比下官送给大人不是更加珍贵得多吗?”

和珅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转身走了。

孙士毅很不服气,自己从安南带回来献给皇上的珍宝,怎么不几天就落到和绅这家伙的手里了呢?这样珍贵的宝物,皇上绝不会赏给他和绅的呀!孙士毅决定弄个水落石出。他找人巧妙地多方打听,才知道根本不是皇上赏给和珅的,而是和珅通过同党从宫内盗出来的。

孙士毅可气坏了!他想参上一本,劾和绅盗窃国库珍宝一罪。奏章写好之后,他对文稿字斟句酌,反复进行了推敲。他知道,这一本奏得好,可以扳倒和绅;如若稍稍有点疏忽,即会搞得自己身败名裂,家破人亡。他要把细节都想好,他想把证据都弄全,他甚至想到了这个案子要是皇上交给自己,自己该怎么审理。

一切都谋划好了,孙士毅拿起奏章,准备上殿。突然,他想:和绅同党那么多,既然能把宝贝从宫中偷出来,他就有本事再放回去。到时候拿不到罪证,岂不是该自己倒霉!想到这里,他身上出了一身的冷汗,自言自语道:“真乃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也!”说着,把那奏章扯得粉碎,扔进了灶膛。

6、鼍龙龟身壶

和珅见孙士毅出使安南带回的一个用明珠雕刻的鼻烟壶,很想弄到手,不想却吃了孙士毅的一鼻子灰,心里很不是个滋味。回到家来,他鼻子尖上都是气,总想着要把这个不知趣的孙士毅惩治一番。他口里不停地念着:“孙士毅呀,你这个龟孙!龟孙子!”后来只要想起这件事,他心里就有气,要多念几遍“龟孙”才能消气。再到后来,凡是对朝中某人有气,只要象和尚念“那摩阿弥陀佛”一样,多念几遍“龟孙、龟孙”,那气就自然而然地烟消云散了。

有一天,和珅坐在书房里,生完闷气,口里正在念着“龟孙”经,口都念干了,气还没有完全消下去。正好管家刘全送来一本书,说道:“相爷,这有一本好书,您看看吧。”

“不看!”和珅近些年也懒得看什么书了,他一心想的是讨皇上喜欢,想的是把自己的对头人整下去,想的是多收点金银财宝。他常想:书是那些想当官还没有当上官的人看的,我当上了这么大的官,还看它有什么益处?

“相爷,这里面有篇文章写得很奇!”刘全又说。

“那你就说说奇在什么地方?”和珅说道。

刘全说道:“这里面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叫文若虚的人,坐朋友的船到海外,找回来了一个乌龟壳,珠宝商人认出是一个宝壳,从中取出了二十四粒大夜明珠,一下子发了大财!”

和珅一听,禁不住拍案叫绝!连说:“奇事!奇事!”可惜得很,这样的好宝贝,却怎能让别人弄走了。他想,天底下的乌龟多得很,我就不信找出一个夜明珠来!于是他吩咐刘全:“从明天起,开乌龟宴。”

此后,和珅就命刘全经常买乌龟来吃,他常开“百龟宴”,吃了大大小小的乌龟无计其数。吃乌龟补身体是一个由头,他的心思是要从那些乌龟壳中找宝,找那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可找来找去,总也没有找到一颗珠子。和珅有点失望了。那天,他把那本书找出来,见是凌蒙初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和珅拿在手里,翻了又翻。他想看看古人是怎么找宝的,一翻就翻到了《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一篇。当他细细地把那段描写乌龟壳的文字看了两遍之后,他才明白,原来听刘全讲这篇书的时候,囫囵吞枣,根本就没有听清楚,书上明明白白地写着:龙有九子,内有一种为鼍龙。这鼍龙,在没有蜕出壳时,是龙头龟身。嘿!和珅一拍大腿,好!好一个“龙头龟身”!他急忙叫来刘全,吩咐做一个“龙头龟身壶”来。

刘全以为相爷要用“龙头龟身壶”装茶水,就找到一个手艺很巧的烧窑师傅,按照和珅的意思,定做了一个“龙头龟身壶”。那烧窑师傅的手艺可真不错,把这龟壶做得精巧极了!地地道道的龙头,真真切切的龟身,龙头口中还衔有一粒珠子,龟身是一个空肚子,里面可装数升茶水。龙头即为壶嘴,水经壶嘴倒出时,冲动珠子转动,哗哗作响,有趣极了!更有趣的是,那龟壶背上有一个小盖,而这个小盖却是一个小小乌龟,昂着头,翘着尾,十分生动有趣。和珅一见,嘴抿起来了,眼眯起来了,手也痒起来了,不禁去摸那小乌龟,口里连连说:“嘿嘿,龟孙,龟孙!”摸着摸着,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从此,和珅的书案上又多了一个“龙头龟身壶”,和珅也就多了一件事:每天下朝之后,就摸摸这龟壶,嘴里不住地念着:“嘿嘿,龟孙,龟孙!”

这龟壶一直保存了好多好多年,直到文化大革命时,红卫兵小将们揪斗杨成武的时候,冲进24号院子里来抄家,发现了这个“四旧”,把它彻底砸碎了。又过了好多年,一天清早,院子里的人打开院门,发现门口有一包东西,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崭新的“鼍龙龟身壶”,下面有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这么几句话:“对不起,文革期间,我们抄家时战友们砸碎了你家的一件珍宝——‘鼍龙龟身壶’,我心疼了好多年。好在我是做这陶器的传人,现重做一个还上赎罪,敬请收下。”于是,这院子里就又有了这么一件工艺品。要是想欣赏欣赏,就在那后院倒座房内的茶几上搁着哩。

7、太湖湖底石哪里去了

在和珅家庙后院中央,曾立有一块太湖湖底石。这块高五米多的大石头,是从太湖底下长出水面,又经过了千万年的风化之后形成。从侧面看,上部象一个妇人的头部,头部下面凹进的地方,象妇人的脖子一样,再往下勾着的部分是臂膀,下部宽大的部位是衣裙。从上到下,正象一个妇人抱着孩子的侧身造型。无锡太守为巴结和珅,在和珅四十多岁时正妻冯氏生下小儿子之后,把这么一块大石头作为贺礼,专程从无锡送到了京城和珅家中。

和珅一看这块大石头,眼睛都直了,他知道这是一块无价之宝,忙叫人请他的妻妾们来欣赏一番。他的几个爱妾豆蔻啊、卿怜哪、黑玫瑰呀都住在家庙后院里,她们跑过府去看到了这块湖底石,非常高兴,死缠着和珅要把这块湖底石立到家庙后院中央去。她们的理由是,大娘冯氏已为和珅生了两个儿子了,年纪也四十多岁了,不会再生养了;而她们跟了和珅这么些年,都还没有孩子,有这么一尊抱着孩子的妇人像立在院中,天天看一看,既可以望梅止渴,也可以把这石头当作送子观音,早晚求上一求,拜上一拜,说不定还会生出个一男半女来哩。和珅对此也很理解,他还巴不得自己多有几个儿子哩。于是,就叫人把这块太湖湖底石抬到家庙,立在了后院之中。

可惜得很,这块酷似妇人抱着孩子的送子观音没有为和珅送来一男半女,倒是他那出世不久的小儿子却因病早夭了。接踵而来的是,和珅被捕下狱,和府家产被抄没,妻死妾亡,这湖底石也自然无人问津了。

现在,24号院中已经找不到这块太湖湖底石了。这块大石头哪里去了呢?参观了对门的恭王府花园之后,终于找到了这块大石头的踪迹。

现在柳荫街24号院对门的恭王府,原来本是和珅的府邸,现在是中央音乐学院;24号院对门的恭王府花园,也就是当年和珅的花园。这座比皇上的御花园还要大六倍多的花园,有青山有绿水,有奇花有异草,有参天古树,有亭台楼榭,那风光,那景致,真是美不胜收啊!园中有一处观赏石,名叫“独乐峰”。高五米多,是无锡太湖的一块湖底石,象一个妇人抱着孩子的侧身造型——这不正是和珅家庙后院中的那块湖底石,那个送子观音吗?它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呢?怎地又改名“独乐峰”了呢?

原来,和珅死后五十年,和珅的府邸改赐给恭亲王奕祈。1851年,恭亲王改建花园,就把这块大石头从家庙里移到了花园中,立在花园正中央,作这花园的镇园石,意为镇住园中风水之石,挡住园中风水不让外流。到后来,恭亲王因不满慈禧独裁,就又在此石上刻了“独乐峰”三个字。意在讽刺慈禧,说她笨得象头大狗熊一样,只能象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独立站在这里;同时“独乐”二字,也深含讽刺慈禧当时独行专政、独得其乐、造成万人痛苦之意。

现在,抬头细看恭王府花园中这块名叫“独乐峰”的大石头,只能看到“乐峰”二字,可“独”字到哪里去了呢?有人说,这石头独立地立在这里,本身就隐着一个“独”字,这只说对了一半。这个“独”字的确是有的,只不过站在地面上看不见罢了。那么这个 “独”字刻在什么地方呢?精明的恭亲王真是精明透顶哪!他把那个“独”字刻在了石头的最高处,刻在了那妇人的头顶上。

8、七十二龙红木条屏

现在,在柳荫街24号院的餐厅里,摆放着两幅红木雕龙条屏,为餐厅,也为整个院子增色不少。凡来到这院子里的人,无不被这件耀眼的珍宝所吸引,无不为那神奇的工艺所倾倒。来人都说: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哪!这件只应皇室里才有的珍宝,是如何跑到和珅家庙里来了的呢?

说来话长啊。这院子的地下室建成之后,和珅派给为他管理家庙金库的小妾卿怜一个任务:把后室的地下宫殿布置好,要按照金銮宝殿的陈设安排。吴卿怜从来没有上过金銮宝殿,哪里知道金銮宝殿是个什么样子,问周围的人,也没有谁说得出来。再说,在家中私设金銮宝殿,相爷一再交待,不准泄露出去,因此也不便找外人打听。卿怜只好自己凭想象,先布置好,等相爷看后再作调整。

卿怜办事很是干练,她指挥两个贴身丫环搬桌子,抬椅子,钉牌子,挂帘子。安了宝座,又摆龙书案,放了官印,又放尚方剑。两个丫环累得腰酸腿疼,心里直埋怨:这个相爷呀,真是害死人!为什么要到这地下来审案子呢?卿怜看弄得差不多了,就把和珅请来征求意见。和珅看了,直夸卿怜会办事,他说:“就是要这种又象又不象的样子,非驴非马正好,太象狠了,反而不好。”

看了一会,和珅又说:“还缺少点皇家的标志,你看着办吧,该添点什么,你作主好了。”

卿怜想,皇家的标志是什么呢?想来想去,只有龙,龙才是皇家最为明显的标志。到哪里去找人画龙呢?这龙可不是谁都敢乱画的呀!臣子家里有龙,就是逾制,就有*身之祸,难怪相爷不敢亲自做这事儿!她想啊想啊,突然想到了十公主。皇上已经把十公主许给相爷做儿媳妇,这事谁都知道的,十公主不是可以使用有龙的物事吗?何不借给公主送点什么礼物为由头,弄个有皇家标志的龙啊凤啊之类的东西呢?卿怜豁然开朗,她派人找来管家刘全,叫他去为公主定做一幅红木雕龙条屏。

刘全接受了这个任务,他心里没有底,一是卿怜把事情交待得不够清楚,二是定做有龙的物事他还从来没有做过,也不敢做。他要请示一下相爷再说。

和珅听刘全一说,就知道卿怜的心思了。他对刘全说:“既然少奶奶对公主有这个心,那你就照她的意思去办。不过,做一幅条屏恐怕不太好看,还是做两幅吧。”说着,随手画了个样子,交给刘全去办。

刘全找到专门为皇家雕龙画凤的工匠,说了为十公主做两块红木雕龙条屏的意思,工匠们都不相信,他们说:“公主只有雕凤,哪有雕龙的道理?”

刘全也反应挺快的:“咳,这你们就没说对罗,谁不知道,我们相爷这媳妇儿不爱红妆,常是男儿打扮哪!”

对此,工匠们也有所闻。他们想:宰相府的管家也是八品官哪,我们又没有吃得罪人的药,干嘛要得罪这些人呢?何况他们还出钱噜?退一万步说,就是将来查出来,逾制之罪也不该我们担戴,要*要剐总是他们和府的事,与我们这些工匠何干呢?于是,他们把这活儿接了下来。

工匠们的手艺真是没得谈头,那条屏做得精美极了!两幅条屏,每幅六块,每幅每块均以活页连缀,可以折迭展开。每块正反两面六龙,两幅共计一十二块,大小七十二条龙。展开条屏细看,那正宗的红木,沉重而又光洁;那明快的色彩,鲜亮而又柔和;那图案的摆布,匀称而又协调;那神奇的刀功,大胆而又细腻。那大龙,似在九天云里飞腾;那小龙,如在江河湖海翻滚;那云彩,一似飞龙搅落的满天星斗;又似天龙带飞的簇簇鲜花。

卿怜看了十分高兴,忙把这条屏摆在了地下宫殿的宝座后面。以后,和珅每天退朝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在家里“上朝”,带着他最宠爱的几个小妾和家人在这地下宫殿里过“皇帝瘾”。

后来,嘉庆抄了和珅的家,把地下室里的金银财宝都抄走了,仅在地下宝库里就抄走了白银五百多万两,这红木条屏作为和珅逾制的一大罪证,自然也被抄走了。

十公主去找她的皇帝哥哥说情,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嘉庆给妹妹讲了和珅许多的罪状,说到红木雕龙条屏,十公主来气了,强词夺理地说:“我还是你的亲妹妹哩,你们皇室用得的,我难道用不得?你说说,我用这样的东西算逾的什么制呀?”嘉庆一想也是,和珅用不得,公主倒是用得的。再一看到妹妹披头散发,可巴可怜的样子,心也软了,就开了个金口,把这家庙留给了妹妹居住,把抄走的红木雕龙条屏也还回来了。

9、一柄七星剑

和珅从小喜欢读书,也喜欢习武。他个子高大,体形匀称,动作敏捷,聪慧过人。因此,他书读得多,武也习得精,比同龄人显得过早成熟,

和绅习武练过拳脚,练过刀枪,可他更喜欢练剑。他闻鸡起舞,苦练剑术,练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后来他当了官,当了宰相,每天的剑还是必练的。他有几柄好剑,有请人铸的,有市上买有,也有别人送的。他对这几柄剑都不十分称意,一直思谋着从哪能里弄到一柄名剑。

那一年,朝中有人劾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不法之事,乾隆大怒,派和绅前去云南缉拿李侍尧归案。李侍尧是个有名的武将,为人耿直,为官也还清廉。他常年领兵在外,不知朝中那许多勾心斗角之事。和绅到了云南,李侍尧还不知道,待和绅到了家门口,才得知消息,出门迎接这位钦差大人。

和绅搞的是突然袭击,他冷不防地出现在李侍尧面前,为的是让李侍尧毫无准备,不能转移赃物。他在李侍尧府上看了又看,见完全不是象朝中有人举报的那样奢华,几乎看不到什么太值钱的东西。他又来到李侍尧的书房,见墙上挂着一柄宝剑,他兴趣来了,走过去摘下剑来。

这是一柄七星宝剑,长三尺有余,略显沉重。剑鞘与剑柄系黄金薄片包铸,面上压有花纹。剑柄手握处为鱼鳞状,两端为二相对的压铸龙头状花纹。剑鞘两面花纹对称统一,中段为二龙戏珠,龙头龙身凸起,龙头之上,眼、鼻、口、须及龙身上鳞片清晰可见。二龙所戏之珠为红色宝珠,紧紧地镶嵌于二龙头龙须之间。剑鞘每面上端镶嵌绿色小宝石四颗,中间镶大红宝石一颗,末端镶黄色大宝石一颗。剑鞘上端缀有鳌鱼状挂钩座两个,剑柄末端系有大红丝带坠。整个宝剑外形精致美观,珠光宝气,尤贵为剑身纹龙,非帝王之家不可有也。

拔出剑来,只见一道寒光逼人,一见钢质,即可知系上等好剑。以指弹剑,铮铮有声;试之以物,剑刃锋利。宝剑根部,一面刻飞龙向北斗,一面刻三字“七星剑”。宝剑入鞘,剑鞘合一,实为兵器中之珍品!悬于腰间,坠飘剑摇,平添多少风采;拔剑舞之,寒光闪闪,更显英雄豪气!

和绅能文好武,习文爱书,习武爱剑。见此宝剑,恨不能一下子据为已有。李侍尧在一旁说道:“这是我家祖传之物,和大人以为如何?”

“好剑!好剑!人生有此好剑足矣!”和绅赞不绝口,接着把皇上的旨意透露了出来:“皇上这次派下官来,就是要查一查大人私藏宝物,并带大人回京的。”

说者有心,听者也有意。李侍尧知道了和绅此行的来意,既不好得罪于他,又知道这柄宝剑总是保不住的,倒不如送个人情,于是在晚上就把这柄宝剑悄悄地送到了和绅的住处。和绅得了此宝之后,可以“秉公办事”了,第二天就命人抄了李侍尧的家,当然,所列赃物的清单中,自然就没有这柄“七星剑”了。和绅非常得意,他认为不虚此行了。他写好了一道奏折,带着李侍尧回京复命去了。

和绅把奏折呈给皇上。乾隆一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加上和绅又在皇上面前帮着李侍尧说了几句好话,乾隆的气也消了。后来改派李侍尧到陕西任总督去了。

李侍尧的这柄七星宝剑,是李家祖传之宝,关键时候救了李侍尧一命;这柄剑改姓钮祜禄氏之后,一直挂在和绅书房之中,成为镇邪之物,但却没能镇住邪,也没能救得了和绅的命。悲乎哉?可悲也!

10、刘墉条屏的来历

和绅家庙里,现今还收藏着一幅乾隆时期大宰相刘墉的手迹。这是一幅条屏,宣纸上印有巨龙腾云等暗花,正文是:“南昌故郡新府星分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荆而行瓯越”(不全)落款为“东武石庵”,用有“石庵”和“刘墉之印”两方红印。装裱颇为精细,但因时间太久,保管不善,上轴已近脱落。——这是和绅家庙里留下来的唯一的一幅刘墉的条屏。

刘墉是和绅的死对头,刘墉绝不会给和绅写条屏;和绅也绝不会保存刘墉的真迹。那这幅字画是从何而来呢?说来真是话长啊。

扬州有一个盐商叫汪如龙,此人很会经商,深谙经商必得官保、只有官商一气才能发大财之道。为发大财,他不惜用了很长时间花了许多功夫训练了一批美女,不惜用重金购得名贵珠宝和名人字画,只等大官来了,就进献上去,以攀高结贵,得到官家的庇护,使自己的生意更加兴隆,钱赚得更多。

和绅随乾隆五下江南时到了扬州。汪如龙欣喜若狂,他知道:苦心准备了多年,今天升官发大财的机会终于到了。他首先送上名帖,说要进献美女。和绅一见名帖,好不高兴,他也正要为皇上物色美女,以博得乾隆的欢心。于是派人把汪如龙找来。汪如龙时来运转,一下子就见到了当朝宰相,那份受宠若惊的神态就不必提了。他连忙把两个训练有素的美女送来给和绅看。和绅一看,十分中意,忙带着一个美女去见皇上。乾隆一下子就被这个美女迷住了,直夸和绅办事有功,放了和绅三天假。和绅如野马脱缰,好不自在!带着汪如龙进献的另一个名叫豆蔻的美女快活去了。

这汪如龙看事儿十分老道,他知道见皇上是不容易的,很多事情皇上也不会亲自去办。只要巴住和绅就足够了,就会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于是他天天都到和绅的住处请安,天天都送东西过来。和绅见汪如龙对自己十分忠心,豆蔻又十分称自己的意,于是就与汪如龙称兄道弟起来。汪如龙干脆把和绅请到了自己家中,竭力款待。酒席之上,汪如龙故意问和绅喜不喜欢字画,见和绅喜欢,就取出一幅,从衣袖中拿出一张银票卷了进去。和绅没有看见,汪如龙就把这条屏交给豆蔻,嘱咐她小心保管。

回到京城,和绅与豆蔻清理从江南带回的金银财宝,看到了汪如龙的这幅字画,展开一看,原来是刘墉的字。和绅最恨刘墉,正要把这字画扔到一边,豆蔻却心里明白,接过来一抖,一张二十万的银票掉了下来。和绅见了,喜上眉梢。连说:“汪兄真是太破费了。”

豆蔻趁机说道:“相爷,你也破费破费嘛!”

和绅道:“不知他要点什么?”

豆蔻说:“他一个做盐生意的人嘛,还不只想做盐生意呀。给他个管盐的官衔,他生意好做点就行了。”豆蔻真不愧是汪如龙培养出来的,她适时地转达了汪如龙的意思。

不几日,扬州盐政的帽子就戴到了汪如龙的头上。

那刘墉的字画呢,就扔在豆蔻房中了。豆蔻是个喜爱文墨的女子,她把这幅和绅扔掉的字画欣赏了一番,又仔细收藏好。过了一些日子,和绅让她住进家庙的后院里来,这幅字画也就跟着她到家庙里来了。

后来,和绅死了,豆蔻也随和绅去了,这幅刘墉的真迹却奇迹般地保存下来了。

11、一柄玉如意

和珅家庙中,现存一柄玉如意。这是和珅二十二条大罪中第一条罪状的罪证。这话从何说起呢?要说,还得从乾隆禅位说起了。

乾隆六十年的一天,乾隆皇帝召集诸大臣,商议立太子和禅位之事。和珅上前奏道:“圣上龙体康泰,精力充沛,再在位一二十年,也绰绰有余,何必急急议论此事?”和珅说这些话,不完全是为了讨乾隆的欢喜,更多的是想到他自己一旦没有这座靠山,他的处境就会不妙。因此,他又引证历史上的人物,说明不该让位。

若是平日,乾隆定会采纳他的建议。可这次只是略微摆了摆手,然后向众大臣说明了他的心意。原来乾隆是丙辰年登基。他登位时曾对天立过誓:如果得到上天保佑,位满甲子,必定传位于子,决不超越圣祖康熙皇祖六十一年皇位的年限。乾隆对天起誓是挺认真的。明年就是丙辰年了,他要实践他在誓言中的承诺了。朝中大臣们明白了皇上的心意,和珅再也没有别的话可说了。乾隆命人在“光明正大”牌匾后取出密匣,当众打开,里面有一条幅黄绢,御笔亲写着:“传位十五皇子颙琰为太子”。乾隆明确说道:“待九月初三日再正式宣布”,并让有关人员草拟诏书。等宣读诏书之后,各自分头准备,明年丙辰在太和殿举行内禅大典,并拟定了新的年号为嘉庆。

和珅此时心乱如麻。他埋怨自己,平时怎么就没看出要立十五皇子为太子呢?事到如今,要赶紧采取补救措施,想个什么办法讨得太子的欢心。他想,这个消息太子还不知道,要到九月初三才正式宣布,我不如抢先送个玉如意给他,一来向他表示祝贺,二来也可略表自己的拥戴之功。想到这里,就于九月初二提前给十五皇子送去了贺礼。

颙琰对和珅平时的所作所为都看在眼里。他见和珅给他送来了一柄玉如意,甚为反感。但他在脸上却没作任何不满的表露。

丙辰元日,举行过内禅大典,颙琰正式登位,是为仁宗。乾隆退位为太上皇,但大仅仍掌握在手中。

和珅以拥戴仁宗嘉庆有功者自居,常常向嘉庆献媚。嘉庆对和珅不作任何表示。有时也显得客客气气。有要事奏请乾隆的事,他自己不去,还让和珅转奏。

和珅摸不透嘉庆的心思,一直放心不下。就派了自己的师傅吴省兰去给嘉庆抄录诗草。实际上是派了一个心腹到嘉庆身边观看动静。嘉庆知道吴省兰是和珅安插在自己身边的耳目,故意作了几首《咏玉如意》诗,以麻痹和绅。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

序:上皇诏宣朕为皇储前日,和相持玉如意一柄奉朕,拥戴朕之耿耿忠心可见矣。今日登基,不忘所自,以诗记之。

和相赠如意,良工琢成器。

温润而坚贞,益朕砺宏志。

嘉庆在其它吟咏中也丝毫不露任何对和珅不满的痕迹。和珅用许多办法观察了一段时间,见嘉庆对自己没有表示不满的意思,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去世。几天之内,朝中大臣纷纷上疏嘉庆,弹劾和珅不法之事。这一切都安排得井然有序,又似乎顺理成章。喜庆就在正月初八宣读乾隆遗诏这天,传旨逮捕和珅治罪,命王公大臣会审,查明罪行属实,下诏宣布了和珅二十二条罪状。其中第一条就是这样的:“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和珅于初二日在朕前先递如意,发拥戴自居,大罪一……”

十公主和孝是和珅的儿媳,见和珅被捕下狱,就去找他的皇帝哥哥说情。嘉庆念及手足之情,给了妹妹一个面子,赐和珅三尺白绫自尽,保了一个全尸;并把抄没的家产给和孝公主留下了一部分,这家庙就留给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居住。

十公主在问及嘉庆为什么对和珅原来那么好,突然翻脸不认人时,嘉庆笑了笑,说:“此乃朕韬晦之计也!”说着拿出那柄玉如意道:“这东西你拿回去吧,作为传家宝,警鉴后人,不得在皇上面前耍弄小聪明了!”

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受了这场变故的冲击,郁郁成疾,三十六岁就命归九泉了。他的两个小女儿,均未成年就随他去了。显赫一时的和珅家庙荒凉了,一些宝物被时光埋藏在地下了。这柄玉如意也在地底下埋藏了许多年,直到这座家庙重建时才被发掘出来,这不,这玉如意被地下锈水浊泥浸蚀多年,面上颜色已变黄变黑,洗不去,刮不掉,再无昔日之光泽,更无当年之宝气了。

12、长 寿 佛 像

在家庙后院倒座房的博古架上,有一尊根雕“长寿佛”。别看这尊佛像在这玲琅满目的博古架上并不十分起眼,可他站在这里已有两百多年了。

这尊“长寿佛”,整个佛像与脚下站立的山石浑然一体,由一树根雕刻而成。这佛像刻的是一位寿星老人,高高圆圆的额头,乐呵呵的眉眼口鼻,长长的白胡须,右手托一寿桃,左手拄一拐棍,斜立于一块怪石之上。之所以谓之“长寿佛”, 系取其形状“长”而且“瘦”而定名。论“长”,从上到下,额头长,胡子长,身材长,衣服长,拐杖长,整个佛像都长——长之甚多;论“寿”,圆圆额头喻高寿,白眉白须喻大寿,手托仙桃喻献寿,身体长瘦喻长寿——整个佛像瘦,寿者不少。看来,雕刻此佛像之人,确实动了不少的心思!

然而真正动了少不心思的却不是别人,而是和珅。

和珅从二十多岁起就开始侍候乾隆皇帝,每年乾隆的生日都过得十分隆重,大臣们都要送礼为皇上祝寿。和珅每年送的生日贺礼自然也各不相同,都是费尽心思筹办的一些别人意想不到的礼物,每次都能给皇上一个惊喜。乾隆八十八岁生日那天,和珅送的贺礼是一幅全部用“乾隆大宝”铜钱缀成的大寿字挂毯,乾隆看了喜不自胜,在寝宫里挂了好长时间。和珅就有这样的本事,他能千方百计地讨得皇上的欢心。他在乾隆过八十八岁生日御宴上夸下海口,在太上皇八十九岁万万寿圣节的时候,送太上皇一个更大的惊喜。

和珅当然希望乾隆多活些年了,他非常明白,乾隆活着,他就有靠山;乾隆要是死了,他和珅也就完了。他实在希望乾隆能够活上万万岁,那样,他的一生就太平无事了。因此,他每年为乾隆祝寿,确实是发自内心的祝愿;每年送的生日寿礼,花样不断翻新,也确实是挖空了心思想出来的。明年再送什么呢?金银财宝?山珍海味?和珅把这些东西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太上皇不稀罕金银财宝,年纪老了也吃不了海味山珍。老爷子只爱听好话,图吉利,他是绝对不在乎贺礼值钱不值钱的。和珅想来想去,觉得花样都翻完了,真的没什么东西可以给太上皇一个更大的惊喜了。但也还得想啊,这东西得及早谋划好,准备好,不然到时候措手不及,就要出洋象了。

和珅从家里走出来,在花园里漫步了一会,又折身往家庙里走来。他在庙堂中伫立了一会儿,眼光停在了一尊老寿星像上。他想,老爷子就是希望长寿,明年何不送给太上皇一尊寿星像呢?但一想,光一尊寿星像,也太平常了。须得在这“长寿”二字上做点文章。于是他很自然地联想到他家淑春园中密云洞里的“长寿福”,康熙皇帝不是把个“福”字写得又瘦又长,而喻“长寿有福”吗?我何不借鉴一下,把个佛像雕得又长又瘦而喻“长寿”呢?想到这里,和珅精神为之一振,他立即命管家刘全:选取一长长树根,请人雕刻一尊长寿佛像。

“长寿佛像”雕成了,和珅让人涂上彩,他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十分满意,就供在了自己的博古架上,单等太上皇八十九岁生日那天送上去。可是遗憾得很,太上皇没能看到这尊长寿佛像,他没有那么长的寿命。和珅的寿命就更短了,只在乾隆死后不到半个月,在他四十九岁的时候,嘉庆就赐他白练一条,命他追随太上皇去了。

倒是这长寿佛的寿命长,他在这里站了两百多年了,胡子还是那么白,精神还是那样好,他还会一如既往地站下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