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擎无论是什么产品都喜欢和小过去不,ITX 比别家多,A 卡也有 17cm 短卡,就连 MATX 都要做的能塞进 ITX 机箱里,当然准系统也不例外,其实在很早以前这款 Deskmini A300 就已经发布了,但是那时的 AMD APU 并不算很有诱惑力,所以这产品不算很突出,但是讨论的声音还是很高的,不少人为了它去订制机箱。
但是如今却有了转机,AMD 前段时间发布了 Ryzen 4000 APU,7nm、Zen2、八核、低价,这些形容词已经把 4750G 顶上了天,超高的热度也是让 AMD 严禁零售这些散片,必须要求整机销售。同样是 AM4 插槽的 4750G 让这台小主机非常轻松的就能支持,今天就来这样的搭配到底如何。
前排温馨提示:目前 Deskmini 支持 Ryzen 4000 APU 的 BIOS 仍在测试阶段,虽然可以上机点亮,但是仍有 BUG。
外观展示▲Deskmini A300 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渠道线下的牛皮纸盒包装,一个是线上的彩盒包装,区别就是彩盒版里面赠送了一个散热器。
包装的正面将 Ryzen 的 LOGO 换成了产品外形,保留了周围一圈的橘红色渐变装饰,侧面表明了为 Ryzen 优化。
▲正面是百元大钞脸,为何这么说?因为一张红色毛爷爷正正好好可以覆盖正面,可想而知这机箱有多小。
▲我们放一罐 330ml 的易拉罐可乐在旁边,它只比可乐没高出多少,应该和摩登罐的可乐差不多高。
▲机箱正面提供了麦克风接口、USB 3.2 Gen1 Type-C 5G,USB 3.2 Gen1 5G,耳机麦克风二合一接口,这里要大大好评,首先是战未来的 Type-C,我目前的所有机箱、笔记本都必须要有 Type-C,否则我一定是拒绝的,这个前置接口成了我的刚需。
再来是耳机麦克风二合一接口,这点我看了很多之前的评测,都没提到,这个设计在台式机上尤其少见,一般的手机耳机在一般的耳机孔上就只有声音,不能使用麦克风,华擎在提供了麦克风专用接口的同时也将耳机孔设计为了二合一,大大方便了手机 3.5mm 耳机的使用。
▲侧面是开孔率很高的挡板,这个位置几乎是贴着 CPU 散热器的风扇,所以需要很高的开孔率来保证高进气量,提升散热效率。
▲边缘处还有两个 USB Type-A 的开孔,可以购买官方的拓展套件来拓展两个前置 USB 2.0。
▲不过华擎并没有在国内销售 Deskmini 的所有套件,好在闲鱼上可以轻松花 20 块搞定。
▲安装上去的效果。
▲另外一个侧面提供了四个脚垫口,可以将附件中的脚垫安装在这里,使机箱横放。
还有四个螺丝孔,这是标准 VESA 孔距,可以用来购买 VESA 背挂套件,用来挂在支持 VESA 的显示器背面,闲鱼上也有的卖。
▲IO 提供了 19V DC in、DP 1.2、HDMI 2.0、VGA、千兆网口、USB 2.0、USB 3.2 Gen1 5G,有多 USB 设备的同学需要选配 USB HUB。
▲在边缘处还有一个可拆卸的挡板,这里可以选配后置 COM 口拓展或者是后置音频口拓展,COM 对于个人用户的用处非常少,我这边推荐还是选择音频口拓展,不然接个音箱还需要从前面绕线,很不美观,而且切换耳机的时候还需要拔掉,也比较麻烦。
▲华擎也没得卖,不过闲鱼总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30 块搞定。
▲安装上去的效果。
▲背面 IO 的顶部还有三个开孔,用来拓展 WIFI 天线。
▲不过我决定不破坏它们,我采用了内置天线 AX200 的解决方案,虽然信号会受到影响,不过一般都用有线,无线临时使用也够用了。
配件展示▲Deskmini 啥都好,就是这电源适配器又大又重。
▲来自 AcBel(康舒)的直流电源适配器,输出功率为 19V 6.32A,合计功耗 120W。
▲单单一个是适配器就是快半斤重,还没算上电源线。。。
▲所以日常需要带走这台小机器的我当然是更换了它的是适配器,我选的是 DELIPPO 的便携式适配器。
▲这体积比原装小太多了,能直接放进口袋里。
▲输出规格也是 19V 6.32A,和原装的一样。
▲整体 332 克,比原装好太多了。
▲原装铝挤风扇,和 200GE 原装的那个一样,一看就是散热不怎么好的样子。
▲背面预涂了硅脂,压压 2200G 3200G 这种应该是足够了。
▲备用 IO 挡板一个,不过没多少人会把预装的 IO 挡板装坏吧,不过给了总比没有强。
▲毫无作用的驱动光碟一个,这都 0202 年了,怎么还不换 U 盘,幸好网卡驱动 Windows 10 基本都自带,不然这玩意就成大罪人了。
▲脚垫和螺丝套装。
▲两根 SATA 电源数据二合一的线。
拆解▲拧开背部的四颗螺丝,就能将主板抽出来。
▲这板子上 IC 的密集程度可以用恐怖来形容,我一个巴掌就能盖住这主板了。
▲这张主板占据空间最大的就是这个 CPU 底座 散热扣具了,CPU 底座也是老朋友了,AM4 一座永流传,目前支持 AMD 所有 APU 处理器。
▲高耸入云的 MOS 散热块,会和不少高性能散热器有冲突,比如我用的就遇到了问题,后文会讲到。
▲主板边缘提供了两个 M.2 接口,一个专门给 WIFI 拓展卡使用的 E key,还有一个 M key 用于拓展 NVMe 硬盘。
M.2 WIFI 支持 2230 规格的非 CNVI 无线网卡,实际速度为 PCIe 3.0 x1,由 CPU 提供。
M.2_1 支持 2280 规格的 PCIe Gen3 x4 NVMe SSD,实际速度为 PCIe 3.0 x4,由 CPU 提供。
▲这款主板因为太小了,只能使用 SODIMM 标准的内存,也就是笔记本内存,标称最大支持双通道 DDR4 3200,最大容量为 64G,不过高频笔记本内存便宜的很难找,基本都是手动超频上去。
▲背面还有两个电源数据二合一的 SATA 6G 和一条 M.2。
M.2_2 支持 2280 规格的 PCIe Gen3 x4/x2 NVMe SSD,实际速度为 PCIe 3.0 x4,由 CPU 提供。
这里我为什么要把 x2 单独拿出来说,因为传统的 M.2 是由 CPU 专用通道或者 PCH 提供,这些通道可以自行拆分为 x2x2,但是这块主板有一个 M.2 占用的 PCIe 通道是原本用于显卡的,这类通道最低只能拆分至 x4x4x4x4,所以上文的 M.2_1 仅支持 PCIe Gen3 x4 的 SSD,PCIe Gen3 x2 的 SSD 将无法识别,用 PCIe Gen3 x2 的 M.2 仅能插在背面的接口上。
▲将主板拿下来,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IC。
▲首先是供电,共计五相。
▲PWM 型号为 RT3667BB,来自 Richtek(立锜),最大支持 4 2 相的供电。
▲Core MOS 丝印为 87350D TI,实际型号为 CSD87350,来自 TI(Texas Instruments 德州仪器),这是一颗双层 MOS,集成了上下桥,单颗最大电流为 40A,三相直出。
▲SOC MOS 同样为 TI 的 CSD87350,两相直出。
▲内存供电比较特殊,没有采用被广泛使用的 PWM MOS 设计,而是采用了 Converter(转换器)的解决方案,可以理解为将 PWM、上桥 MOS、下桥 MOS、驱动器集成在一颗 IC 中,大大节约了 PCB 使用空间。
这款主板上的 Converter 丝印为 AKUJ034,实际型号为 NB685,来自 MPS(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芯源),最大电流为 12A,一相直出。
▲简单总结一下供电。
主 PWM 控制 CPU Core(核心)、SOC(片上系统),型号为 RT3667BB。
Core MOS 为 CSD87350 40A,三相直出,共计 120A。
SOC MOS 为 CSD87350 40A,两相直出,共计 80A。
真实供电为 3 2 相。
内存供电采用了 Converter 的解决方案,IC 为 NB685,一相直出,共计 12A。
主板 PCB 非常小,所以必须用单颗高性能的 MOS 来减少相数以便减少空间占用,CSD87350 具体有多强?前些年超频王者 Z170 OC Formula 采用了同款供电,90% 以下的负载都能让这颗 MOS 的转换率高达 90% 以上,转换损耗非常小,发热控制的非常优秀。
PCIe 通道分析▲这款主板是无芯片组设计,也是首款无芯片组设计的主板,目前也仅有 AMD 能做到无芯片组的设计,AMD CPU 内部的 SOC 就已经集成了 SATA、USB、PCIe、HDA 通道,不需要芯片组也可以独立工作,将芯片组去掉后能节省非常大的主板空间。
因为这样的设计,舍弃了 PCIe 槽的 A300 仍然可以做到两个 SATA 和两条 M.2,存储拓展性完全没有问题。
周边 IC▲由于没有了 PCH,主板就缺少了 TPM 模块,这是主板安全必备的模块,所以需要一颗外部 IC 来额外提供,SLB9670 就是这样的 IC,来自 infineon(英飞凌)。
▲RTD2168,来自 Realtek(瑞昱),这是一颗视频转换芯片,用于将核显的 DP 数字信号转换成 VGA 模拟信号。
▲RTL8111H,来自 Realtek,这是一张烂大街的千兆网卡。
▲NCT5567D,来自 Nuvoton(新唐),这颗是 Super IO 芯片,主要用于监控主板上各个硬件的温度、转速、电压等。
▲来自 Genesys(创惟)的 GL850G,这颗是 USB 2.0 HUB,这块主板上的前置 USB 2.0 插针就是由它提供。
▲来自 Winbond(华邦)的 25Q128FWSQ,这颗是 BIOS ROM,用于存储 UEFI、AGESA 模块,主板开机的重要芯片,单颗大小为 128Mb(16MB)。
▲来自 Realtek 的 ALC233,是板载集成声卡。
▲来自 ASMedia (祥硕)的 ASM1543,这是一个 USB 切换器,以便实现前置的 USB Type-C 口正反盲插。
装机测试首先介绍一下装机用的硬件
▲CPU 是未改名版的 Ryzen 7 Pro 4750G,8 核 16 线程,带有强大的 Vega 核显,是这台小主机的核心部分。
▲内存是十铨的 DDR4 2666 8Gx2 的笔记本内存,这两条经过测试可以稳定在 3866 C18 的频率下过烧机测试,不过因为测试版 BIOS 还不是很完善,动了内存就会导致核显黑屏,所以我只好把方向改到了降低时序,最后稳定在了 2666 C14。
▲散热是即将上市的利民 AXP-90 纯铜 Black 版本,专为 A4 机箱设计的风扇,放在 Deskmini 中高度也是刚刚好。
▲型号写在了包装侧面,并且标注了支持的平台。
▲为了配合黑色的主体,利民将原本纯铜原配的橘色 9cm 风扇换为了黑色,在配合 Deskmini 的黑色,一体感很足。
▲散热器本体全部做了电镀镍防锈,所以呈黑色镜面,铜制散热片采用 0.5mm 的扣 FIN 工艺,可以有效减少风损。
▲四根热管采用回流焊工艺焊接鳍片,铜底和散热片一样,依旧是电镀镍,做了镜面设计。
▲看看这铜底,都能直接当镜子使。
▲相比之前的标准版和纯铜版,这次的纯铜黑化版新增了背部扣具,并且同时支持了 LGA 115X1200 和 AM4,通用性大大增强。
▲出厂时预安装了 Intel 的扣具,我们只需要简单的更换一对 AMD 扣具即可。
▲赠送的硅脂依旧是小包装版的 TF7,这个硅脂的性能已经算是第一梯队的了。
▲由于背板的加入,导致与背面一个 M.2 接口有冲突,不过解决起来也很简单,不安装背板,用垫片代替背板产生的高度即可。
▲解决了背面的问题,在主板正面会和高耸入云的散热块有冲突,并且就差几毫米就能安装进去,所以我的解决方法是,用锉刀锉下去大约 2~3mm 的样子,就能安装上了。
▲这样安装上了后,散热器的风也会吹到 MOS 散热块上,同时帮助 MOS 进行散热。
▼最后放一组完工图
AIDA64 温度、延迟测试▲小机器最受关注的肯定是散热情况,首先我们用 AIDA64 测试单烤 FPU 的情况,烧机十分钟后 CPU 功耗为 82.5W,温度为 88 度,此时 CPU 频率为 4.275G,因为 AMD 在这颗处理器上仍有积热现象,所以这个温度也算是及格。
▲然后是单烤 GPU 的情况,烧机十分钟后 GPU 功耗为 30W,温度为 34 度,此时 GPU 频率为 2.1G。
▲最后是双烤,烧机十分钟后 CPU 封装功耗为 87.88W,温度为 92 度,此时 CPU 频率为 4.2G,此时 GPU 频率为 1.787G。
看来这颗处理器的功耗墙限定在了 90W 左右,在双烤时 CPU 和 GPU 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频,不过小机器的电源 120W,所以 90W 的功耗墙也是刚好合适,在正常使用环境下不会出现烤机这么重的负载,所以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
▲就单单烧内存的时候我能够以 3866 C18 22 22 42 的参数完成,但是这个参数无法正常的进行游戏,所以我最后在默认 2666 的频率下进行降低时序,最后稳定在了 C14 18 18 34 上,当然这样延迟就比较难看了,81.7ns,不过总比不能用好,后面的测试都是在这套参数下进行的。
理论性能测试▲Cinebench R15,单核得分 198cb,多核得分 2051cb,OpenGL 为 78.92 帧。
▲Cinebench R20,单核得分 505cb,多核得分 4791cb。
▲CPU-Z Version 17.01.64,多核得分 5828.8,单核得分 541。
▲3DMark Time Spy,CPU 得分 7024,显卡得分 1220,最终得分 1392。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物理得分 22248,显卡得分 1617,综合得分 657,最终得分 1605。
▲娱乐大师,CPU 得分 193238,iGPU 异构得分 82571,显卡得分 58647。
游戏性能测试▲CSGO 在 1080P 下,预设中画质,使用创意工坊的 FPS Benchmark 平均帧数为 80.83,不过烟雾弹掉帧比较严重,最低帧在 15 帧左右。
▲糖豆人:终极淘汰赛在 1080P 下,预设中画质,平均帧数在 69 帧。
▲英雄联盟在 1080P 下,预设最高画质,小型团战时平均帧数在 103 帧。
▲守望先锋在 1080P 下,预设最低画质,在团战时平均帧数在 77 帧。
总结在小机器上的跑分并没有因为供电较弱拖后腿,和在标准主板上跑分几乎一致,核心部分几乎和 3700X 旗鼓相当,GPU 部分干掉了 GT1030,对于核显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
游戏方面我选择了几款轻量级别的游戏,这几款游戏都能通过轻微降低画质来将帧数控制在 60 帧以上,对于一个核显来说,这个表现相当不错了。
目前因为测试版 BIOS 的问题,无法通过超频内存的方式来提升核显性能,如果能超频到 3666,那么这些游戏将会以更高的帧数来运行,或者是换来更高的画质。
就工作来用,这款小主机在合适不过了,选择 4650G,体积小巧,性能也依旧强悍,同时降低了温度、减少风扇噪音,出门拍摄视频的朋友也可以配 4750G,随身携带便携显示器,用这样的配置在现场完成粗剪,可是说是事半功倍。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