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人与人的关系怎样才能恰到好处?随缘惜缘不攀缘是什么?

《天道》人与人的关系怎样才能恰到好处?随缘惜缘不攀缘是什么?

首页角色扮演天道随缘更新时间:2024-08-03

《遥远的救世主》第二十三章。肖亚文帮格律诗租到了门面,欧阳雪刚签完租房合同,小丹她们就被韩楚风邀请去吃夜宵。在老汉庄稼烩菜馆边吃边聊一会后,肖亚文放下筷子说:“韩总,今天大家都很高兴,我也有几句话想说说,说得不好请韩总指正。”韩楚风说:“喝酒聊天,扯到哪儿算哪儿,你说。”

肖亚文说:“记得有一次丁总请韩总吃饭的时候酒桌上闲聊,我问丁总,为人处事怎么才能做到恰到好处?丁总说,恰到好处是‘正好’,‘正好’是假的,不是究竟本来,是假的就立不住。我不懂,就问他是什么究竟本来?他说‘一切’。我还是不懂,就说你就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吧。丁总说了一句话:随缘惜缘不攀缘。这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也听懂了,我一直记着。”

这段对话里探讨了一个问题,为人处世怎么才能恰到好处?从上面的对话可以看出,丁元英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一切都以究竟本来为标准,其表现形式为随缘惜缘不攀缘。

既然究竟本来、随缘惜缘不攀缘就是为人处世的标准,标准答案当然就是“最合适”,最合适的自然就是“恰到好处”。那为什么丁元英又说恰到好处是‘正好’,‘正好’是假的,不是究竟本来,是假的就立不住?什么是究竟本来?什么又是随缘惜缘不攀缘呢?

先来说说为什么最合适的标准答案不是所谓的“恰到好处”。肖亚文问恰到好处的目的是什么,是想得到一个固定的,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的招。也就是在为人处事上能够屡试不爽的技巧和捷径。丁元英深知处事有技巧,为人无捷径。

如果亚文问的是读书的最佳路径是什么,丁告诉亚文:“书山有路勤为径”,那么当时的亚文可能就会只将“勤”作为努力的方向,从而忽略了勤奋的同时还要总结书中内容,并将书中内容转换为自己的感悟。丁元英感受到了“为人处事怎么才能恰到好处”这个问题背后的寻求捷径的执著,才在回答的初始就直截了当的说“恰到好处是‘正好’,‘正好’是假的,不是究竟本来,是假的就立不住。”此一段话旨在破执,破二元对立。让亚文抛弃在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下的“正好”,因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好坏是事物一体两面,不是事物的本来,只是人们基于立场等其他因素而给予的定义。何为“处无为之事”,即回归如是本来。

什么是究竟本来呢?丁元英也给出了答案:“一切”。一切即道,道生一切。这里的一切能被言说出来的部分就是“有为法”,无法言说出来的部分就是“无为法”。从浅意上来说本来即道,道即自然法则,自然法则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从究竟上来说“本来”是超越主客观本体的,是“去二不着一”的。

探究本来,就很难不使用一些“专有名词”,于是作为一个对中国哲学不甚了解的肖亚文越听越听不明白了,就直接问“你就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吧?”于是丁就说出了本书的金句之一“随缘惜缘不攀缘”。

何为缘,生灭法。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我们知道,佛学讲因果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第五章“世界的联系与发展”中更是详细的讲解了“原因与结果”。

也就是说一件事情有结果必有原因。因是关系,缘是条件。我们把“随缘惜缘不攀缘”再通俗一点说出来,那就是“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珍惜所有的条件,不执著于某个条件的生灭”。于是为人处事的“恰到好处”就显现出来了,即慎因不昧果,随缘惜缘不攀缘。因为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