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哈马斯发动“阿克萨洪水”行动,已经过去整整半个月了。过去半个月里,以色列政府多次扬言要攻入加沙地区,还一度动员了35万大军,但一直未见实际行动。直到20日,以国防部终于公布了所谓的“消灭哈马斯计划”。
据环球网报道,在20日举行的以色列国防和外交委员会会议上,以国防部长加兰特公布了以军在加沙地带的作战计划。
根据加兰特的解释,以色列国防军对“哈马斯”的作战行动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整个加沙地区进行大规模空袭和炮击,随后派遣地面部队突入加沙,消灭“哈马斯”武装力量并摧毁加沙地区的基础设施;
第二阶段是在加沙地区维持占领,清剿“哈马斯”的残余力量;
第三阶段则是在加沙地区建立所谓的“全新安全环境”,从而“更好地保护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的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加兰特在第三阶段提到“以色列将解除对加沙地带的‘生命(生活)责任(responsibility for life)’”——对此,现在还很难判断加兰特的意思究竟是无差别消灭所有未撤离加沙地带北部的巴勒斯坦人,还是今后以色列将不再对加沙地带的水电和能源供给负责。
加兰特这仗没法收场,他的政治生涯也完了
加兰特的这份作战计划看起来头头是道,但真的有可行性吗?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首先通过以军作战计划第一阶段的规划来看,短期内以军不太可能发动地面攻势,而是会继续对加沙地区进行无差别空袭和炮击。
这样的战略选择并不令人意外,因为以军如果仓促攻入加沙地区,实际上是拿己之短攻哈马斯之长。加沙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这也导致加沙地区的建筑密度极高,道路极为狭窄且错综复杂,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难以开进加沙地区支援步兵作战。
所以以军对加沙的攻击,必然会以轻步兵为主要力量,在城市群和建筑物废墟中与“哈马斯”打巷战——这就让以军的装甲优势、炮火优势和空中优势难以发挥,就算以色列国防军可以不顾巴勒斯坦百姓的性命进行无差别轰炸,但也难免会“误伤”友军。
根据“哈马斯”方面和半岛电视台的说法,他们在7日的军事行动抓走了大量以军战俘,但迄今为止已经20余名战俘死于以军对加沙地带的无差别空袭,而不是被“哈马斯”处决。
此外,以色列国防军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尖刀部队在“哈马斯”突袭行动中损失惨重。可能已经有网友注意到,在7日的军事行动中,“哈马斯”快速攻陷了以色列数个定居点和军事基地,当地驻军几乎没有反抗能力。
以色列这次动员甚至连装备都没配齐
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一方面与10月7日是以色列“安息日”有关,大量士兵、军官放假休息,即使是在岗士兵也放松了警惕,“哈马斯”放出的视频显示,有的以军士兵甚至在床上被“哈马斯”武装人员堵了个正着。
在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后,以色列军方迅速调集能迅速抵达前线的精锐快反部队支援,试图在短时间内平息事态,此外,《纽约时报》一篇报道称,一位以军伞兵旅军官是在网络上看到加沙定居点遇袭后匆匆和几名战友汇合,自发地赶往现场。
可想而知,这些匆忙赶来的以军快反部队和志愿者,有的甚至连编制和装备都没配齐就上级军官带到前线,当他们抵达前线时,“哈马斯”至少已经占据了整个基地或定居点,或者撤退到更有利的地形,以军快反部队与“哈马斯”的交火非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还造成己方军官损失惨重。
这些军官被俘或战死,也就意味着以色列几支尖刀部队,比如伞兵旅,在短时间内损失了可组织、指挥战斗的中上级军官。
以色列媒体放出的消息是,以军在7日阵亡了220余名军官,包括纳哈尔旅旅长、“多维”特种部队司令和“马格兰”特种部队副司令等上百位军官,“哈马斯”方面甚至还俘获了以军“纵深”部队指挥官、少将罗德·阿洛尼——依靠全民皆兵的预备役体制,以色列可以在短时间内集结出一支庞大军队,但如此惨重的骨干军官损失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弥补的。
被拖走的阿洛尼
在骨干军官遭遇重大损失后,以色列动员起来的这支35万大军,绝大多数是预备役士兵,国防军精锐部队依然留在以色列北部防范“真主党”。
虽然看起来这35万部队规模庞大,但事实上,以军预备役部队问题也不少。以色列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一个四口之家在首都特拉维夫每月的生活成本约为3605美元,但2023年以色列人的平均工资是2500美元左右,最低工资约1711美元。
而以色列国防军给现役士兵开的津贴又是多少呢?2021年《以色列时报》一篇报道说,以色列国防军士兵有4个津贴等级:前线部队每月津贴656美元,其他部队530美元,战斗支援部队386美元,行政单位266美元。
我国社交媒体上对以军士兵津贴有一句非常精辟的评价:如果以军士兵津贴换算成以色列物价,每个月也仅够买200多瓶可乐——让一个月工资只值200瓶可乐的以军士兵欺负一下手无寸铁的巴勒斯坦老百姓当然是绰绰有余,可若真的要这些士兵出生入死,那他们估计会说一句“一个月几百瓶可乐,拼什么命啊。”以军士兵津贴过低,也就导致预备役的士气问题非常严重。
一个月几百块,玩什么命啊
其次,是以色列国防部计划中的无差别空袭行动,这项计划其实也存在不少问题。
我们都知道,自7日被“哈马斯”突袭后,以色列空军已经连续多日对加沙地带实施了无差别空袭行动。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说,截止到13日以军在过去6天内向加沙投下了6000枚炸弹,相当于美国一年内在阿富汗投下的炸弹总数。
然而《经济学人》的一组分析数据却显示,以军的空袭行动却摧毁了加沙城不到2%的建筑区域,而且以军空袭重点并没有放在加沙地区外围的“哈马斯”阵地,反而是在无差别攻击民用建筑——以色列国防部声称他们已经摧毁了数千个“恐怖主义目标”,但截止到13日仍有“哈马斯”火箭弹从加沙城外围飞向以色列。
与其说以色列空军是在打击“哈马斯”,倒不如说他们是在泄愤——这种肆意对平民建筑发泄怒火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以色列空军非但没有将加沙夷为平地,反而毫无意义地消耗了大量航空弹药。
由于特殊的地位位置和历史背景,以色列自建国以来就必须维持极高的军民转化比例,这种动员体制导致以色列军工产能严重不足,在战争期间必须依赖美西方国家支援,从而也就造成以色列的对外军事行动和战争持续时间从来没有超过1个月,一旦超过这个期限,以色列就必须寻求美国军事援助,否则弹尽粮绝的就是以军。
以色列毫无意义的空袭行动
在土耳其媒体评估以色列空军狂轰滥炸加沙地带的同时,第一架载着美军军援的运输机也抵达以色列。19日“政治”网站称,在过去一周内,以色列已经用完了库存的8000枚精确制导弹药,随着战争没有结束迹象,以色列国防部急于补充库存,这批美军弹药本来是美国在印太或其他地区的战争计划关键,但现在不得不运抵以色列。
以色列空军面临的第二个问题,上文其实也透露了一点。我们都知道,精确空中打击的前提是对目标精准定位,这种定位需要做到对目标的实时跟踪,手段包括卫星定位、侦察机和地面引导的空地一体化追踪等等,否则一旦目标逃离视野,空中打击力量也就无功而返。
所以很明显,以色列空军对加沙地带的狂轰滥炸证明,以军无法精确定位加沙城内的“哈马斯”人员,只能通过轰炸制造恐慌,逼迫“哈马斯”在巴勒斯坦人的生命安全和组织利益之间做出选择。
但这种低效的轰炸手段有什么缺点,上文也已经说过了,在航空弹药耗尽后,以色列的狂轰滥炸不仅没有将加沙城夷为平地,反而还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这种近乎种族屠*的攻击方式最终会制造出更多的“哈马斯”。
以色列空军光扔炸弹,不看炸弹是谁给的
说完了以色列,再来说一下“哈马斯”。
“哈马斯”最大依仗就是加沙城下错综复杂的地道。绝大多数“哈马斯”士兵都是加沙本地人,对加沙的道路和四通八达的地道网络了如指掌,可以从各种意想不到的地点对以军发起攻击。
其次,哈马斯士兵绝大多数和以军都有血仇,不仅战斗意志极为高昂,还得到加沙百姓的支持。虽然以色列、美国常常试图将“哈马斯”和加沙民众分离开,但实际上“哈马斯”就是加沙民众通过民主选举而产生的执政组织。
一旦以军攻入加沙,“哈马斯”就能得到当地百姓的情报支持和掩护,而以军在加沙地区毫无群众基础可言,冲进加沙地区就像冲进一团迷雾之中,难以发现和打击目标。
再来看看第二阶段,即占领清剿阶段。这个阶段最大的问题是,以军可能会无法承受治安战和游击战的消耗。
如果以色列真的将加沙地区打了下来,势必会造成超乎想象的平民伤亡,到那时整个加沙地区将几乎家家和以色列有血仇,加沙人民几乎不需要煽动,就会主动找以色列军人复仇。
按照一般的军事理论,占领军兵力要和本地人口保持至少50:1的比例,加沙地区200多万人口,以色列想要稳定占领加沙,就需要维持至少4万人的占领军,考虑到加沙人民的抵抗将会极为强烈,4万占领军还不一定够。
然而,以色列常备军也才17万人左右,其中陆军12万人,合同兵只有3万多人,这就意味着以色列要将本国三分之一以上的陆军部队投入到对加沙的占领和清剿行动中,这样的成本是以色列难以承担的。
早在2000年,以色列就因为无法承受南黎巴嫩此起彼伏的反以游击队而不得不将该地区放弃,如今以色列很可能在加沙地区重蹈覆辙。而且三分之一以上的陆军部队深陷加沙治安战之中,只会让以色列其他战略方向兵力空虚,给其他国家和组织可趁之机。
这几天以色列在疯狂地采购军事物资
有些亲以色列的媒体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以色列动员了足足35万大军,维持对加沙地区的占领易如反掌。然而事实不是如此,以色列总人口只有90多万人,其中约20%的人口为阿拉伯人,这些人不受以色列政府的信任,一般不会让其参军,即使参军也不会让其承担重要作战任务。
而阿拉伯族的以色列公民参军热情也很低,毕竟谁愿意屠戮自己的同胞,当一个“阿奸”呢?此外,以色列国内还有超过120万的哈瑞迪派犹太人,他们是犹太人中的极端宗教派,以学习、宣传犹太教教义为己任,严格遵守犹太教教义,不使用任何现代工具,更不参军。
由于犹太教在以色列意识形态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所以以色列政府对哈瑞迪犹太人的行为也听之任之。再刨去老人和未成年人,实际上符合只有大约50多万以色列人符合征兵条件。一口气征调全国十分之一的青壮年人进入军队,这会给国民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也会给后勤体系造成难以想象的压力。
即使是短期内进行这种程度的动员,都会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如果以色列长期维持五十万人的军队规模,恐怕不用阿拉伯人和伊朗动手,以色列就会把自己拖垮。
第三阶段则更没有可行性,加兰特所谓的建立“全新的安全环境”,本质上就是在加沙地区建立一个受以色列控制的傀儡政权。
毫无疑问的是,这个政权注定得不到加沙当地人民的支持。即使是美国,扶持的南越政权、阿富汗亲美政权等傀儡政府都不堪一击,以色列的实力远逊于美国,外交手段也远逊于美国,和加沙人民更是有血海深仇,其扶持的傀儡政权,势必会更加脆弱。
傀儡最终的下场是被抛弃
事实上,以色列也曾试图在南黎巴嫩地区扶持过傀儡武装和政权,但因为不得人心而快速崩盘,以色列不得不亲自下场干涉才稳住局势。
就算以色列真的建立起来了这样一个政权,这个政权也会迅速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届时以色列将面临是否亲自下场干预的难题:若不干预,那么加沙地区将重新回到抵抗组织手中,甚至由于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加深了加沙人民对以色列的仇恨,从而让执掌加沙的抵抗组织变得更加激进乃至极端;可若以色列亲自下场,那么就又要面临兵力不足、饱受治安战折磨的问题。
综上所述,虽然加兰特的三步走战略头头是道,看起来非常严谨,但实际上都会让以色列付出难以想象的巨大代价。这个作战计划,不能说治标不治本,甚至有可能连标都治不了,以军可能在加沙城内遭受1973年赎罪日战争以来最大的军事失败,而周边国家和势力则很可能趁此机会一次性清算和以色列之间的新仇旧恨。
那么以色列究竟有没有破局的方法呢?当然是有的,那就是中方一直强调的,以色列应当尊重1967年的联合国决议,尽快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或者尽快落实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和巴解组织*阿拉法特签署的《奥斯陆协议》,给予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完全的自治权。
这样其实不仅仅是解放了巴勒斯坦人,也是将以色列从无穷无尽的安全焦虑中解放出来,但奈何现在的内塔尼亚胡政府正在极右翼的道路上狂奔,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国人民之间的仇恨也在日益加深,两国方案恐怕是难以落实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