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行业月报,纵览本月商业航天遥感行业焦点。本月商业航天遥感领域火热,国内商业航天领域投资出现井喷,单月出现3笔过亿元的融资。其中,长光卫星的24.64亿元Pre-IPO轮融资,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研发投入、遥感影像质量、影像销售收入是商业遥感企业的三大齿轮,一旦形成飞轮效应,加上卫星轨道资源先占先得的壁垒,将形成巨大的竞争优势。星河动力在宣布完成A轮融资后随即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成为第二个成功入轨的民营航天企业。除此之外,中国、阿根廷、日本、印度在本月均有遥感卫星发射升空,说明各国对遥感行业越发重视。
整理:刘年华
编辑:石亚琼
配图来源:Pixabay
Satellogic成功发射10颗亚米级遥感卫星
北京时间2020年11月6日11时19分,Satellogic卫星公司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十星”的方式,通过长征六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将10颗NewSat系列亚米级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发射后,Satellogic的在轨卫星数量达到21颗,其中的14颗卫星将为用户提供亚米级遥感影像采集服务。Satellogic的高分辨率卫星星座将达到全球任意点每日4次重访的能力,单日采集面积超过4百万平方公里。
本次成功发射的10颗卫星将进一步补充Satellogic的全球数据采集能力,从而以“卫星即服务”的理念为用户提供服务。通过专属卫星星座(Dedicated Satellite Constellations)的方式,Satellogic将为用户提供感兴趣区域的卫星控制权,包括编程采集、数据下行、数据处理等。
→卫星逻辑《一箭十星!Satellogic成功发射10颗亚米级遥感卫星》
“电子科技大学号卫星”成功发射
11月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搭载发射了电子科技大学号卫星(又称“天雁05卫星”)。
据了解,“电子科技大学号”卫星重达70公斤,又称天雁 05 卫星,由电子科技大学 、国星宇航、微纳星空等联合研制,在该卫星平台上将建立收发链路并开展太赫兹载荷试验,这也是太赫兹通信在空间应用场景下的全球首次技术验证。这颗卫星上搭载的太赫兹通信设备重 1.3 公斤,功耗 30W。未来可为智慧城市建设、农林业灾情监测等行业提供服务。
→卫星界《电子科技大学号卫星是“全球首颗 6G 试验卫星”吗?》
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商业运载火箭入轨首飞圆满成功
北京时间2020年11月7日15时12分,星河动力(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河动力”)自主研发的“谷神星一号(遥一)简阳号”商业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本次发射顺利将国电高科天启11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星河动力公司实施的首次发射任务,也是中国民营商业火箭首次进入500km太阳同步轨道。此外,本次发射也是垂直自瞄准、矢量固体推力控制等技术在民营商业运载火箭上的首次应用。
围绕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星河动力开展了多项创新:
自主研制了低室压、高比冲、高装填比的姿轨控动力系统,实现了减重增效;
创新采用了面向低燃料消耗的火箭滚动通道简约控制技术,实现了运载效率大幅提升;
首创基于三维实体建模和参数正交化的火箭模态精确预示方法,预示精度提升一个数量级。
→星河动力空间科技《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商业运载火箭入轨首飞圆满成功》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发射“雷达成像卫星”(RISAT)2B系列第三颗卫星
印度“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DL型运载火箭11月7日在斯里哈里科塔岛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雷达成像卫星”(RISAT)2B系列的第三颗卫星,即RISAT-2BR2,并搭载发射了国外客户的9颗微小卫星。这是印今年的首次航天发射。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该国今年的发射安排。火箭于当地时间15时12分(北京时间17时42分)点火起飞。
RISAT-2B系列包括3颗卫星,即2B、2BR1和2BR2,拟在RISAT-2A发射前用来延续RISAT-2的数据。这些卫星配备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设计寿命5年。首星发射重量615公斤,2019年5月被送入555公里、倾度37度轨道。重628公斤的第二颗卫星则在同年12月发射。ISRO称,RISAT卫星任务旨在把雷达卫星全天候和全天时观测能力用于农业、林业、土壤墒情、地质、海冰、沿海监测、物体识别和洪水监测。但雷达卫星还能探测光学卫星探测不到的伪装军事装备等地物,因而可供军事和情报部门使用。
→航小宇《印又发雷达遥感星,启用新命名办法》
空间信息巨头麦克萨称其空间分辨率已达15cm HD
空间信息解决方案供应商麦克萨技术公司(Maxar)宣布其空间分辨率已达15cm HD,远超过市场上其他任何商业卫星图像产品。
该产品是基于公司已有的 30cm HD立体影像基础上而创建,可以更充分地捕获图像的分辨率信息,应用于国防情报、民政、能源、环境以及导航应用等层面。15cm HD图像将支持远程监控位置,检测一段时间的变化,并识别相关的要素,其精确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例如,自动驾驶的详细地图需要清晰查看复杂的道路特征,如标志、灯杆、油漆条和交通障碍,以更准确地导航。
作为一家3D地理空间产品与分析专业公司,Maxar是地球智慧信息和空间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伙伴和创新者,帮助政府和商业客户监测、理解和应对不断变化的地球;提供全球宽频通讯;探索和推进空间利用等。公司方面表示,15 厘米高清影像可助力增强 Maxar 的核心影像产品等,不久将可用于其影像底图、生动动态图像。
→泰伯网《空间信息巨头麦克萨称其空间分辨率已达15cm HD,远超对手》
“载人龙”携带4名航天员升空,正式开启商业载人飞行任务
北京时间11月16日早上8时27分,美国SpaceX 公司在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使用猎鹰9火箭,成功将搭乘有4名航天员的载人龙飞船(Crew-1任务)发射升空,前往距离地面400公里高的国际空间站,标志着该飞船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也是自航天飞机退役后,第一个获得美国宇航局认证、可定期搭载航天员进入太空的新型飞船。
本次飞行是载人龙飞船首次正式乘员飞行任务。之前,载人龙飞船先后执行过一次不载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Demo-1任务和载有2名航天员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Demo-2任务。其中,今年5月30日载人龙飞船成功将2名航天员送往国际空间站,开启了载人试飞首秀。该飞船在轨飞行64天后,于8月2日携带2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溅落在墨西哥湾预定海域,标志着该飞船载人飞行试验任务正式完成。
→中国航天报《“载人龙”携带4名航天员升空,正式开启商业载人飞行任务》
我国首颗自主高光谱业务卫星投入业务化运行
11月16日,5米光学业务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在京举行。该卫星正式交付自然资源部,标志着我国自主建造并成功运行的首颗高光谱业务卫星进入业务化运行阶段。
5米光学业务卫星于2019年9月12日成功发射,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会同卫星、测控、地面、应用等各系统建设单位,联合自然资源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在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领域开展了行业应用测试,顺利完成全部在轨测试内容,为我国高光谱卫星业务化应用建立了基本卫星产品及指标体系。
→ 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我国首颗自主高光谱业务卫星投入业务化运行》
“哨兵6号”海洋监测卫星成功发射
华盛顿时间11月21日12:17 pm,SpaceX 猎鹰9号(Falcon 9)从加利福尼亚范登堡空军基地的东方4号发射场(SLC)成功发射,该火箭搭载了“哨兵6号”(Sentinel-6 Michael Freilich)海洋监测卫星。“哨兵6号”由欧盟委员会,欧洲航天局(ESA),EUMETSAT,NASA和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共同合作开发,用于精确测量追踪海平面上升水平。
该卫星以已故的NASA地球科学部门主任Michael Freilich的名字命名,他在天基海洋学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该卫星的主要传感器是一种极其精确的雷达高度计,当卫星掠过海洋上空时,会通过海面反射获取海平面高度。
“哨兵6号”共有2颗卫星,本次发射的是两颗卫星中的第一颗。它们的设计使用期限为五年半,但可以提供更长时间的数据。欧洲和美国将分担11亿美元(9亿欧元)的任务费用,其中包括双卫星的研制费用。
→SpaceNews《Falcon 9 launches Sentinel-6 Michael Freilich ocean science satellite》
三菱重工和JAXA发射数据通信卫星
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和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29日下午在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了H2A火箭43号机,其中搭载了实际为侦察卫星的“数据中转卫星1号机”,以及JAXA的“光数据中转卫星”。
JAXA的卫星可进行高速发送大容量数据的光数据通信。据称,若使用计划2021年度以后发射的先进光学卫星“ALOS-3”等,与观测卫星通信的时间将较现在最多扩大9倍,还可在海外发生大规模灾害时用于观测灾区等。
→客觀日本《三菱重工和JAXA发射数据通信卫星》
法国公司为中国北航空事卫星一号卫星提供推进器
据法媒报道,法国初创公司ThrustMe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和巴黎综合理工学院(Polytechnique)的支持下,成功为中国11月6日发射的北航空事卫星一号提供了碘智能电推器。
作为卫星推进系统,该推进器具有小型化、低成本、高总冲等特点,为小卫星星座的空间部署、大范围变轨及脱轨以及防止卫星在轨冲撞提供有效的推进装置。
该技术属全球首创。与传统氙气电推相比,碘推进剂价格更优、更易获取,可固态存储于卫星内部。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法国公司为中国卫星提供推进器》
星河动力完成A轮2亿元融资
11月3日,星河动力(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宣布于2020年9月已完成A轮2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华强资本领投,启赋资本、达武创投、元航高脉资本、联储关天、安徽江南产投跟投。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加快液体运载火箭“智神星一号”的相关研发工作和固体运载火箭“谷神星一号”的批产能力配置。
星河动力公司一直以市场需求为基准,秉承基于自主创新的差异化产品路线,致力固、液两型火箭及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从而把握全球卫星快速组网发射的市场机遇。
→星河动力空间科技《星河动力完成A轮2亿元融资,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入轨首飞在即》
欧空局签署了三份价值13亿欧元的哥白尼合同
欧洲航天局(ESA)于11月13日为哥白尼对地观测计划签署了三份卫星合同,分别是CIMR,CHIME和LSTM,总价值超过13亿欧元(15.4亿美元)。
泰勒斯·阿莱尼亚航天公司将获得大部分资金,因为意大利泰勒斯·阿莱尼亚航天公司领导开发哥白尼成像微波辐射计(CIMR)的活动,法国泰勒斯·阿莱尼亚航天公司带头开发哥白尼高光谱成像任务(CHIME)。CHIME卫星将携带短波红外光谱仪,为可持续农业和生物多样性管理进行高光谱观测。
CIMR计划于2028年搭乘阿丽亚娜航天织女星C号火箭发射。两颗卫星中的每一颗都将携带一个直径8米的天线在轨道上展开。这些天线被设计用来收集1.4GHz到7GHz的L波段电磁波。
西班牙空中客车国防和航天公司牵头开发了第三个任务——哥白尼地表温度监测(LSTM)。空中客车国防和航天公司正在开发LSTM仪器。来自LSTM热红外传感器的数据将补充哨兵-6号卫星的光学观测。LSTM任务的重点是提高可持续农业的生产力。
→ TripleS《欧空局签署了三份价值13亿欧元的哥白尼合同》
美国小运载创企相对论空间公司宣布完成5亿美元的D轮融资
美国小运载创企相对论空间公司11月23日宣布完成5亿美元的D轮融资,称这将让其得以加速实现重塑航空航天制造的长远愿景。本轮融资由对冲基金老虎环球管理公司(Tiger Global Management)领投,并有几家新投资者加入,包括富达(Fidelity)、百利(Baillie Gifford)、ICONIQ资本、通用催化剂(General Catalyst)、XN、参议员投资集团(Senator Investment Group)和埃拉德·吉尔。该公司原有投资方也参与了本轮融资。本轮融资让该公司估值超过了20亿美元。
→航小宇《大手笔,相对论空间公司又融资5亿美元》
银河航天完成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近80亿元人民币
据悉,卫星互联网领军企业银河航天完成最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近80亿元人民币,成为我国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网领域第一只独角兽企业。本轮融资由南通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投资基金领投,混沌投资、经纬中国、中金资本旗下中金基础设施基金等跟投,老*顺为资本、五源资本(原晨兴资本)、君联资本、源码资本等持续跟投。
银河航天创始人、CEO徐鸣介绍,本轮融资后,公司将持续发力卫星互联网技术研发,并快速构建新一代互联网卫星的低成本批量化制造能力,助力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
→银河航天漫游指南《银河航天完成新一轮融资 成为我国卫星互联网领域第一只独角兽》
长光卫星公司完成24.64亿元Pre-IPO轮融资
长光卫星公司完成24.64亿元Pre-IPO轮融资。据悉,该笔融资刷新了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单轮融资金额最高纪录。长光卫星公司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建设、遥感数据应用产品开发以及人才团队建设等。
当前,吉林一号星座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星载一体化商业卫星、视频卫星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长光卫星公司规划在第一阶段实现60颗卫星在轨运行,以具备全球任意地点30分钟重访能力;第二阶段实现138颗卫星组网,以具备全球任意地点10分钟内重访能力。
本轮融资的资方包括海南骞语、海通创新私募、深创投、辰韬资本、中金资本、裕智资本、海南金凯叶、海南凯星、娄底亿鼎、朱雀股权、经纬中国、鲲鹏一创、科大讯飞、上海善达投资、中科创星、吉林中科创投、金砖一创、长春新投、太昊(深圳)基金、普华昱辰等,原*吉林省政府引导基金、深圳宸睿及公司核心骨干等继续增资。
→卫星应用《24.64亿元!长光卫星公司完成Pre-IPO轮融资》
民营火箭企业的未来在哪里?
答案是像猎鹰9一样的液体可复用火箭。也只有在这一目前连国家队都在探索的领域,民营火箭公司才能闯出一条生路。整个民营火箭行业都在加紧研究液体火箭。蓝箭目前的发展重点为液体火箭朱雀二号,民企火箭行业最早实现固体火箭成功入轨的星际荣耀,如今也同样开始押注液体可复用火箭——双曲线2号。
目前全球范围内,最成熟的液体可复用商业火箭是SpaceX开发的。一旦未来SpaceX实现二子级回收,全球商业发射的价格还将进一步下降,届时中国民营火箭企业势必也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民营火箭企业除了面临国家队的压力外,还至少要在SpaceX实现二子级回收前,完成对于一级液体运载火箭回收的研发和商业化,才有机会在将来的国际市场中保有一席之地。
→放大灯《民营火箭,夹缝求生》
亚太卫星执行副总裁黄宝忠说:“近年来的趋势是卫星公司必须进行垂直整合。以前,我们卫星公司只运营卫星,提供MHz带宽给下游;下游集成商购买了卫星公司的MHz带宽,结合其地面终端产品,为用户提供Mbps的连接服务。这种模式近年来受到巨大挑战,集成商的业务首当其冲,因为地面光纤的价格急剧下降,导致其卫星用户的的带宽价格也跟随下降,集成商的收入下降;但是集成商购买卫星带宽的成本下降并没有那么快,最终导致集成商的业务纷纷亏损,公司*。这种趋势沿着价值链向上传导,导致卫星公司也出现问题,世界上最大的卫星公司Intelsat就已经进入了*保护。”
对于垂直市场的一个重要领域,机载互联网业务(IFC),黄宝忠认为:“未来的航班必须配备IFC,就像现在的手机一定要有上网功能一样,没有这个功能就肯定卖不出去。IFC将来是飞机上的一个必须品;另外一个必需是,机载互联网对乘客应该免费提供,集成商通过机票,赞助,广告的方式回收成本,这样才能把饼做大。在国外来说,如果这两个条件不必备,我们对于进入当地的IFC市场会有所保留。”
→亚太卫星《圆桌论坛 | 卫星公司在垂直业务领域的挑战和机遇》
航天给人的印象之一是昂贵,一颗传统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发射、制造、运营费用轻易高达5亿美元级别。然而,价格恰恰成了星链的最大优势。SpaceX看家本领之一是低成本猎鹰火箭,崭新猎鹰9号对外发射报价在6000万美元,回收的7折起。2020年10月25日,SpaceX突破100次航天发射,其中63次实现成功回收,45次发射都是n手火箭,星链所有发射都是复用火箭。SpaceX的COO兼主席Gwynne Shotwell说过每批星链发射费用在3000万以下,即每颗费用在50万美元以内。未来新一代火箭星舰参与进来,一次部署数百颗,价格还会骤降。
与此同时,随着SpaceX利用新一轮融资修建了大型制造工厂,星链卫星定型后开始大规模标准化量产,单颗卫星的制造费用也在从100万美元级迅速降低到几十万美元级。权威航天媒体Spacenews等甚至预测SpaceX有能力把费用做到25万美元级别。综合考虑制造、发射、运营等因素,姑且认为一枚星链卫星的全寿命费用在100万美元左右。
星链获批的卫星数量多达42000颗,但这仅是最终情况。最初期的建网规划为1440到1584颗,按现有发射速度在2021年中即可实现,目前已开始提供测试服务。这意味着约15亿美元建造费用,保守估计卫星寿命为5年,每年需替换20%,约3亿美元费用。按现有收费标准,SpaceX仅需25万用户即可实现投资后盈亏平衡。考虑到SpaceX的国际影响力,这显然并不是个很难的目标,毕竟仅是美国最大通信运营商ATT用户数量(1.5亿)的0.16%。目前,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已批准了100万台天线/用户,而SpaceX正在申请到500万台。业务稳定后逐渐迭代到更大规模的星座和客户量,并非夸张。
→太空精酿的空间站《SpaceX星链到底是不是赔本生意?》
总体上看,我国遥感卫星已呈现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的"三高"特征,民用空间分辨率已达分米级别。同时,遥感卫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卫星遥感应用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持续、稳定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源仍然严重不足,急需发展以商业运营模式为主的遥感卫星产业。由于市场需求巨大,加之国家在政策层面大力扶持,我国商业遥感卫星公司的发展潜力极为巨大。近年来,遥感卫星下游企业发展迅速,新公司数目迅速增多,基于遥感卫星数据供应、处理和应用的服务逐渐丰富。但总的来说,目前中国的商用遥感服务公司的规模都偏小,许多公司的数据源仍然依赖国外遥感卫星数据平台。
当前我国遥感应用发展的趋势正在由以售卖遥感卫星数据为主的业务模式向提供遥感卫星数据分析服务为主的业务模式转型,结合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结合遥感卫星下游应用行业的行业知识,提高遥感卫星数据的商业附加值。同时,未来期望政府加快航天法的出台,明确遥感卫星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机构,放宽遥感卫星数据的分辨率限制,简化遥感卫星数据售卖的审批流程。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 贾丹《【发展研究】全球遥感卫星发展应用现状与趋势》
商业航天的发展出路在哪里呢?我认为太空旅游就是一个非常大、能够创造巨大利润的民用市场。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应该永远待在摇篮里。这里说的人类,不应该仅仅是指几个宇航员,或仅仅是几个亿万富翁,而应该是普通的民众。当然了成千上万地走出地球,来往于地球和太空之间、地球和月球之间时,人类对地球和自身的理解就会突破仅限于生活在其表面时的认识。这对于保护我们行星地球和确保人类文明永续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研究员 吴季《发展商业航天别忘了太空旅游》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