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警世通言》有云:从来说道天下有四绝,是: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钱塘江潮。
“广德埋藏”即安徽省广德县太极洞,是一个隐藏在地下亿万年的喀斯特溶洞地貌现象,随着二亿五千万年前的地壳运动,慢慢现世。
太极洞是安徽省历史最久的旅游岩洞,也是中国最有名的道教道场之一。
每年春季的某一天,由于太阳光线从望天孔中直射进来,经过洞内独特的气候环境形成一种绝美的光束,称为“太极重光”。出现时间不固定,也无规律可寻,能否一遇,各凭道缘。
“太极”一词在古文中表示“太空的中心”,代表着上古华人对宇宙大爆炸前后状态的抽象理解。宇宙大爆炸时,
形成一个巨大的虚无空间,古圣先贤把这个空间称为“太虚”,太虚的中心点称为“太极”。在这个空间里,古圣先贤把“前后、左右、上下”称之为“六合”或者“宇宙”。《易经》记载:“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洞是一座庞大的地下溶洞群。自汉唐起,就已成为旅游胜地。据史载,宋范仲淹在广德任职时为该洞题过诗,宋元以来众多文人墨客,都在洞壁岩上留下过自己的印记。
《中国石林》称“桂林山水,广德石洞”,民间有“黄山归来不看山,太极游完不看洞”之说。
洞体规模宏大,洞深几十里,大洞套小洞,洞洞相通,洞内气温适宜,常年保持在20°C左右,不论冬夏。
上洞由山顶洞口而入,山脚洞口而出。下洞规模大,景观多。游客一般从此入。洞口上方刻“太极洞”三字,是明代万历年间刑部侍郎吴同春手迹。洞内景观瑰丽,历史遗存丰富,钟乳奇石,各有姿态。正面崖石上,有吴同春书刻“二仪攸分”,自此分东西两洞。
洞中有著名的“十大景观”:太上老君、滴水穿石、槐荫古树、仙舟覆挂、双塔凌霄、金龙盘柱、洞中黄山、万象揽胜、太极壁画、壶天极目。
都以钟乳石自然形成的形态命名。
太极洞水洞也很有趣,水面逼仄,有小舟往返,逆流而上,摆渡游客。因为是逆流,并且空间狭小,所有暗流冲撞,胆小的人会时刻提心吊胆。洞壁上也有奇观,在五色光的照耀下,仿佛置身仙境。
洞外有绵延起伏的山峦,野趣横生的竹海,鸡鸣狗吠的村舍。古迹有东汉刘秀避难的“卧龙桥”,三国吕蒙发令的“将军台”,北宋范仲淹涤砚的“涤砚池”,南宋岳飞明志的“剑峡石”。
凡交通不便的地方必人迹罕至,人迹罕至的地方,多藏有人间罕见的奇景。必得亲身经历,才知道这个地方值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