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地区通常将婚丧嫁娶统称为“红白喜事”。婚嫁称为喜事自不必说,而将丧事称为喜事是有特定意义的,白喜事是指老丧,即儿孙满堂的老人才能称为白喜事,青叶顶黄叶落,人活高寿,儿孙绕膝,含笑九泉也算是幸事,喜事。
随着社会的进步,有许多传统风俗都逐渐消失了。一方面太过陈旧,一方面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简化了礼节。有必要记录目前的风俗。
准确说礼节是从“报病”开始的。即男靠舅家,女靠娘家。究其源头,可能由原始社会氏族通婚到后来封建王朝的“和亲”演变而来,一代人的婚姻关系,由血缘关系而维持两到三辈人的友好,所以当人病重不久人世的时候先要通知舅家或娘家来看望,以维系生者的感情。弥留之际就要穿戴好寿衣,以防魂灵赤条条奔上阴间。人倒头后,在做饭的铁锅内烧倒头纸,全家举哀。将尸置于“耱“上,以防”惊尸“。然再移入正堂,燃起长明灯,焚香。派户族的人通知众亲广戚,准备前来参加成殓之礼。
老人的寿衣寿材是提前准备好的,一般选择闰月是做好。人死后即请漆匠前来漆材。漆是秦岭山中的生漆,要有一定的技术才能胜任。成殓的时间一般选在下午或晚上。
成殓后的第二天请阴阳先生择卜吉地,并选择安葬日期。柩停中堂至少七天,冬季有的甚至二十多天。
棺材俗称“材”,漆成这样的款式叫”五明材“即前后左右盖子都会有图案,象征着富庶。停柩是有讲究的,叫”页(方言音学)挺顺卧”,就是将棺材头左脚右横着放在正堂。
男福女寿,小头女性画麻姑献寿,或莲花(冰清玉洁)。两边凤凰牡丹。
大头画的是三星高照,预示着亡人与后人多福多禄多寿。
开吊,即安葬的前一天中午所有女眷,分批由十字路口哭诉而来,到了晚上便行夜祭。
开吊之日各执事宾到位,礼宾先生写对联出门牌(讣告),撰祭文。
夜祭。行的是传统三献礼,“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同为三献礼却有一定的地域性。三献礼即初献亚献三献,分三次祭献供品,现都简化了,但宗旨是“事死如事生”。由执事礼宾引导行礼,第一,招魂礼,红灯高照,鼓乐前导,本族五服以内低辈男性捧主将故去的老伴从坟茔请回家中同受祭拜;第二,报门礼,将魂灵请回在院门外献茶焚香祝文和相邻见面,作乐佑饮。第三,告礼又叫安主礼,告慰亡人如何过事,献果品,祝文。
第四拣馔礼,即俗谓之献饭。“香角馔文”一起供献,四叩八拜,三叩六拜,交替祭奠,共叩首二十四次。礼毕,作乐佑飨。第五,撤馔礼,即将饭从供桌撤下,重新献茶·果。
祭祀的人员是五服以内男性参加,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排列,由礼宾引导行礼。
乐队在展示自己实力。
献祭所用的饭,原来叫八大碗,绝不是九碗菜,古时九是天子之数,平民焉能用之,本地有一说法叫十三花,即九个菜外加四个果盘,是用来招待皇帝的,因为中国有十三个省。关于八大碗曾请教过老先生,是指红酥肉两碗,白酥肉两碗,脯醢一碗,丸子一碗,汤两碗。
吹曲儿,行完礼后,孝眷分远近亲疏轮流跪在灵堂请乐人吹奏,告慰亡灵,每曲十元付给乐人。
白蟒纸,一般由女儿或侄女送来。
安葬之日又叫设奠之日,众亲广戚带着献祭前来奠唁,孝子在乐队导引下四叩八拜迎请亲戚朋友。
迎完亲朋后,待客吃饭,行致谢礼,午后吉时起灵,行遣柩礼,嫡长子肩膀靠材,以示遣柩,乡邻代遣,长子头顶孝盆执柳棍门外跪候。柩放在灵车上后,行路祭饯行礼。孝子孝眷执柳棍送埋。至十字路口长子摔盆。柳棍最终插在墓上,数年后将张成参天大树。
硬纸,手工轧制的亭台楼阁,金童玉女。原来是鹿·马·羊·鹤·灯·幡各二共十二杆,如是二十四杆叫全堂纸。
茔地,砖箍墓,原来的土墓更有文化内涵,以后再讲。墓的朝向,天井的深浅都由阴阳生推算,一般讲“受土”六尺八寸到七尺二寸不等。
起灵时小头即脚朝前走,下葬时大头要先进入黑堂,“八抬”换成了灵车,八抬事实上要十六人抬,需要三拨人,大家都忙凑不够人数,有人开发出灵车。
下葬后,孝子要感谢亲戚,乡邻,均四叩八拜。
社会不断在进步,旧习俗慢慢消失,新习俗渐渐产生,但毋庸置疑的是土葬最终将退出历史舞台,人的眼界一开,就不在乎土葬还是其他。
死生,大事也,人对死后的事充满恐惧和未知,丧礼的产生是对死亡的包装美化,通过对死者的祭奠来安慰生者的心灵,同时也表达生者对死者的祝愿。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