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寻访影纪》:「2」玄奘

《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寻访影纪》:「2」玄奘

首页角色扮演万法游仙记更新时间:2024-07-28

九璞十景 丁和

图文版权属九璞十景 转发请标明出处

冯其庸先生题书《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寻访影纪》

“重走玄奘取经之路,摄取千年文化遗踪”——请跟随《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寻访影纪》领略西域历史文明,瞻礼玄奘法师遗踪。


故事里的唐僧,故事外的玄奘

“他是唐代著名的高僧,佛教唯心主义理论家,不畏艰险的旅行者,卓越的翻译大师,舍生求法的典型,中印友好的化身。”

——季羡林

玄奘取经路线图(实线去程 虚线回程)

(横屏欣赏)

印度 玄奘纪念堂前的铜像

玄奘,唐代僧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和旅行家。他俗姓陈,名祎。生于公元600年,洛州缑氏县东南的游仙乡控鹤里凤凰谷陈村。公元609年,玄奘丧父,仲兄长捷把玄奘带往洛阳净土寺。公元612年,正式出家,法名“玄奘”。

公元614年,玄奘已在洛阳的佛学界授业专门、声望大增。其后他与兄长转道长安去往蜀地成都继续求学,将蜀中所传经论探究完毕。当地有传扬说:“昔闻荀氏八龙,今见陈门双骥。”其声名在吴蜀荆楚间无不知晓。

公元622年,玄奘在成都受“具足戒”。然而玄奘并不满足,独自到荆州、扬州、相州、赵州等地与名僧相晤、求教受学。公元625年抵达长安。玄奘遍谒大师,广泛吸收各家学说,却发现各有所宗,按之佛经,有合亦有不合,无所适从。为辨清佛法真意,同时取得像《瑜伽师地论》这样的佛典,他决心去印度求法。

公元627年, 27岁的他在向朝廷上表请奏被拒后,混匿于逃荒百姓之中,只身踏上取经之路。

玄奘故乡(今河南偃师县缑氏镇陈河村)

玄奘出生宅邸

玄奘故宅

院中古井“慧泉”

古井

玄奘故居

玄奘故居慈恩堂

玄奘父母合葬冢

陈河村

今日陈河村

白马寺

(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毗邻玄奘故里,

般若、禅学等经典都始译于此,故

被尊为“释源”、“祖庭”)

白马寺大佛殿

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北魏、隋唐佛教文化遗存,代表中国佛教造型艺术的巅峰)

龙门石窟

宾阳中洞 石雕菩萨

抱着“去伪经,求真经,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的信念,他偷渡关隘、穿行荒漠、翻越雪山、经历贼盗,饱尝西行之路的艰险。在历时4年后,抵达佛教发源地印度。在那烂陀佛学院中,玄奘师从印度名僧戒贤法师,刻苦钻研了6年,完成学业后游学五印度周咨博访。公元641年,玄奘应戒日王之邀前往曲女城担任无遮大会论主,以博闻广义、贤德明辨而声震五印度,成为佛教界的圣德典范,被大乘人称为“大乘天”;小乘人称为“解脱天”。同年,他起程归国。公元645年,玄奘带着657部佛经被太宗皇帝以国礼迎入长安。至此,玄奘取经之路行程5万里,历时18年。精通经、律、论三藏的他获得 “三藏法师”的法号。

此后直至圆寂(公元664年),玄奘法师笔耕不辍,潜心译经19年。他翻译佛经75部,共1331卷,总计1300多万字,年平均译经70卷。在最后的4年里,更是达到每年译经170卷之多。后世将玄奘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而由玄奘口述,弟子辨机执录的《大唐西域记》成书于公元646 年,共记录138个国家。其中110国为法师亲历;28个国家为听闻,是记录古代中西交通的重要史料。

西安大慈恩寺玄奘铜像

(横屏欣赏)

西安大慈恩寺藏 玄奘带回贝叶经

西安大慈恩寺 大雁塔

登大雁塔远眺西安城中轴线

玄奘精神

“鲁迅: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人,有拼命硬*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早在公元3 世纪,就开始有中国僧人西行求法。他们历尽劫难,九死一生,徒步丈量追求真理和理想的道路。这些人被鲁迅先生称为“民族的脊梁”。而在这数以百计的求法僧人中,玄奘法师以其行迹广阔和功绩卓著而被视为代表人物。赵朴初先生曾经说:“玄奘,是中国佛教优良传统最典型、最圆满的体现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探险者之代表。

玄奘西行,是决定中国佛教走向的重大历史转折。同时,架起了我国与中亚、印度次大陆间各个国家文化交流的桥梁。学习时,他周游列国、遍学语言、孜孜以求;学成后,他舍弃功名利禄,潜心避世,埋首翻译佛经。可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仅如此,他还和弟子们开创了佛教史上宣扬“万法唯识”、主观唯心主义的“法相宗”。之后被他的弟子传入了朝鲜、日本,成为大乘佛教中的一个重要学派。他把我国古典著作《老子》、印度久已失传的《大乘起信论》等译成梵文赠与印度。还把古印度因明理论传入我国,开创了中国汉传因明传统。

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详细记录了沿途130多个国家历史、宗教、地理、物产、风俗,是研究古代中亚和南亚(尤其是印度)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印度历史学者马宗达在他的《古代印度》一书中说:“我们记述的有关曷沙伐弹那的绝大部分事实都来自一个游方僧(玄奘)的惊人的记载。此外,这些记载还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印度当时情况的图画,这种图画是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 印度的重要历史遗迹王舍城、那烂陀寺就是根据《大唐西城记》给出的线索被发掘而重见天日。印度的历史学家表示:“如果没有玄奘, 重建印度历史几乎是不可能的”

印度那烂陀古代佛学院遗址

在文学作品《西游记中》,柔弱而迂腐的唐僧深入人心。我们对玄奘的误解由来已久。殊不知,玄奘其人,一如中华民族的脊梁;玄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藏。这种精神放之在哪个时代,都会成为物质和文化进步的强大推进器。他追求和播撒真理的执着精神,当为举世共仰。

玄奘是西域佛教历史中的一条极其重要的线索,也是中西方文明交流的纽带。他的功绩和精神在当今仍具有普世的意义……

印度玄奘纪念堂

— 未完待续 —

l《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寻访影纪》

封面题字:冯其庸

作者:丁和

顾问:冯其庸 王炳华

学术支援:王邦维

设计总监:姚伟延

出版发行:文化艺术出版社

印刷:上海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