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题材的张同学火爆全网,农村转型升级却是困难重重

农村题材的张同学火爆全网,农村转型升级却是困难重重

首页休闲益智张同学的农家乐红包版更新时间:2024-04-23

以张同学为代表的农村短视频博主火爆全网,但目前短视频博主展现的更多是农民淳朴、自然风光的一面,满足的是网民对农村的好奇心,对于乡村振兴和农业转型效果十分有限,我并不否认自媒体是乡村振兴的一个方向,但自媒体更多带富的是少数博主,对于广大农民朋友并无影响,我们应该更多思考如何通过自媒体带动屏幕背后的农业发展大事。

当下,国家正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全面开展乡村振兴事业,然而农村地区仍然存在许多客观主观的制约因素。

一说最重要的因素:人

无论是推进城镇化建设,还是推动乡村振兴,人毫无疑问都是最重要的因素,人口和人才是一切事业的基础。没有一定规模的人口做基础,再好的构想和设计都将是空中楼阁。目前,农村转型在人这方面存在不少困境。

1.人口大量流失。城镇化是人类发展的大趋势,大量的农业人口会逐步迁移到城市,或者说城市不断扩大城区面积范围,越来越多的纯农业农民转化为近郊农民,再转化为社区居民。只有少部分的人口会留在农村,发展第一产业。

来源:国家统计局

建国以来,我国的城镇化率在逐年攀升,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城镇人口比例大幅攀升。城镇化率从1953年的13.26%猛增到2020年63.89%,城市人口规模在9亿人左右,农村人口规模在5亿人左右。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2021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91425万人,比2020年末增加12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835万人,减少115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比2020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还在持续攀升,一年之内农村人口就减少了1100多万人,农业人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减少,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减少,单个农民的耕种土地面积在扩大,单个农民的耕种压力在加大,农业机械化的需求在迅猛增长。

当然,农业人口降低并不一定是坏事,只要农业机械大规模普及,农业生产率大幅提高,反而意味着农业的进步,这在发达国家的农业人口比重上体现得比较明显。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20年世界粮食及农业统计年鉴》数据,欧洲只有5.3%就业人口从事农业,而非洲的比例为49%。

欧洲、美国、日本、澳洲等发达经济体农业就业人口比例均在15%以下,我国目前的农业就业人数比例在15%-30%之间,农业就业人口比例还会进一步降低。

2.老龄化形势严重。农村人口面临的最关键问题是青壮年人口的大量外流,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不容乐观。目前,农村人口5亿人,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占比高达23.7%,群体规模在1.2亿人左右。这一比例远远高于整体老年人口18.7%的数据。据中国老龄协会推测,2035年,农村老年人口比例将再创新高,占比将会进一步提高至37.7%。

需要指出的是,农村户籍人口规模远远大于农业就业人口,许多农二代、农三代的户口虽然在农村,但却早已在城市打工上学,是城市常住居民。这在七普公报流动人口数据中反应得比较明显。

全国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2506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5747人,流动人口为375816759人。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37153人,省内流动人口为250979606人。

目前留在农村务农的就业人口中,45岁乃至50岁以上的人口占了绝大多数。考上高中念了大学、研究生的年轻人多数会留在城市找工作,初中毕业念了职业技校的年轻人也多数流向了汽修、焊工、机床、数码装配等行业,这些行业也大多数分布在城市。

在人口数量千人以上或者有资源型企业的乡镇驻村、中心村庄,会有少部分年轻人创业开设快递网点、超市、饭店、农资店铺外,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选择了工作机会更多的城市。

年龄大的农民尽管农业经验丰富,在农业精细化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方面明显乏力,在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农业品牌方面缺乏系统的理念。

3.人才严重匮乏。人才匮乏和年轻人口外流有着直接的关系,按理说我国有着数量众多的农业大学、林业大学,每年的招生人数规模并不小,但毕业后真正愿意到农村地区施展拳脚的比例并不高,,但真正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大学生并没有回到农村舞台。

以张同学、乡村食叔等为代表的农村博主火爆全网,当然我不否认自媒体是乡村振兴的一个方向,但目前短视频博主展现的更多是农民淳朴、自然风光的一面,满足了网友对农村的好奇心。像李子柒那样建立自主品牌,提升农业附加值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方向。

4.农民保守思想。目前,留在农村务农的农民年龄结构偏高,传统的小农意识保守思想影响深远。改革开放初期,分田到户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实施形成了耕地规模小、劳动力多、以户为单位的农业经济格局,但随着城镇化的迅猛推进,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了城市,农业发展到今天,农业劳动力已经面临严重的“青黄不接”和劳动力短缺的困难,留在农村的农民保守思想严重,即使在土地入市改革政策推动下,开展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仍面临重重困难。

二说农村的产业现状

1.农业附加值低。在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中,农业的附加值是最低的,农民的收入始终处于社会底层。像褚时健先生那样创立“褚橙”,提高品牌知名度,保证产品质量的农产品还是相对较少的。消费者更多地是对地理特色产品的认同,而非对某个农业品牌的认可,比如山西老陈醋、烟台苹果、四川腊肠、五常大米等,真正能叫得响、卖得好的农业品牌并不多。

即使把农产品做成了农业品牌,注册了商标专利,往往也存在产品类型单一、品牌附加值低、产业链带动作用弱等短板,像阳澄湖大闸蟹一样具有收藏价值的农副产品更是不多见。

2.乡镇企业竞争力弱。改革开放初期,诞生于农村地区的乡镇企业曾经是全国经济的重要动力源,更是诞生了像主营汽车零部件的万向集团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起家于四川农村地区的新希望集团,其创始人刘永好曾当过中国首富。

时势造英雄,改革开放政策率先在农村实施催生了一批优质的乡镇企业。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乡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完全处于弱势地位,在人才、资本、技术、市场等各方面均不占优势。农村地区新建立的车间厂房往往是被城市淘汰的落后产能,或者是不适宜在城区布置的企业类型,像发电厂、垃圾焚烧厂、养猪养牛厂等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类型。

农民自己创办的采摘园、农家乐等观光农业客流不稳定,产品形态也大多数停留在摘二斤水果、吃一顿饭、打个麻将等初级观光模式上。

3.土地资源未充分利用。上文提到当下农民保守思想严重,以户为单位家庭劳作是主流的农业经营方式。尽管国家层面在大力推动农村集体土地和宅基地入市改革,但人们的意愿并不是特别强烈。

当然,征地拆迁一下子拿到一笔拆迁费人们是乐见其成的,但把土地或者宅基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到市场经营活动中,目前农民在主观上还是一时难以适应这样的经营模式。对于一辈子在土地上谋生活的农民来说,耕地就是命根子,把土地交出去让别人经营在心里上难以承受。

但是,小农经营意味着抗风险能力弱,遭遇个冰冻旱涝灾害往往会颗粒无收。同时还意味着市场议价权差,再好的农产品往往也卖不到应有的市场行情。更意味着发展成规模经济,无法延伸拉长产业链,只能在农畜产品简单种养的初级阶段无限循环。

三说农村的资金状况

1.国家财政投入多。在2021年财政部公布的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农林水的支出占比达到了9%,资金规模达22146亿元,国家对农村的资金扶持力度不可谓不大,农田水利设施、村村通公路、乡村内部道路硬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在迅速完善,同时建立定点帮扶,派驻工作队,建强村两委班子,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

2.社会资本投入相对较少。据农业部数据,2019年社会资本下乡主体超过15万家,累计投资额超过2万亿元,2019年国家财政在农林水方面投资规模也在2.2万多亿元。也就是说,社会资本和国家财政在农村地区投资规模大体相当,财政投入对社会资本的杠杆撬动作用还未充分发挥。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与金融、房地产、互联网、制造业等行业相比,农业的投资回报率低,面临的风险大,农业上可做的文章少。我们还是需要在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升品牌附加值等发面发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

3.村集体和农民个人财力薄弱。除了社会资本投入少以外,农村本身经济体量小也是重要制约因素。除了少数村庄依靠征地拆迁能获得收入,部分自然风光景点所在村庄,部分资源富集村庄的村集体有一定财力外,村集体收入渠道十分有限,村两委集体缺乏自我造血能力,在带领村民转型方面面临财政困难。

除了村集体外,农民个人收入状况不容乐观,许多地区农民仍然领留在简单地玉米种植收割出售,小规模放养牛羊的阶段。此外,尽管农民收入有限,但农业方面的开支却在不断增加,在农业机械、种子、化肥、农药方面的开支也在与日俱增,像电动三轮车、小型播种机、除草机、喷雾器等各种各样的农业用具。

欢迎关注@挑灯农娃 ,搜集资料和素材不易,求个关注和点赞。下一篇我将探讨我对农村转型的思考和建议。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