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县志(18)对今天的传统文化保护具有非凡的启示

文登县志(18)对今天的传统文化保护具有非凡的启示

首页角色扮演万劫三破连击更新时间:2024-07-26

注:从记录看,历史上具有祭祀功能的建筑,无论是《祀典》明确要求的,还是有地方特色的,其仪式感和具体使用功能非常明确,这也是历届官员重视重修或修补的重要原因,更是能够流传下来的根本原因。没有流传下来的,其根本原因是朝代变更和风俗理念的变化,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今天我们对历史建筑非常重视,但已经没有有价值的作用了,在这种情况下,靠人为投资,甚至为了经济利益,这样的建筑即使能够长久流传,又有什么意义呢?

旗纛(qi dao),无庙。每岁春分、霜降,武官祭于西门外演武场。

注:纛,原意饰以鸟羽的大旗。纛旗就是明军等级最高的军旗,没有战事时,纛旗被收藏在旗纛庙里。祭纛分为庙祭和行祭两种,此处指行祭。

关帝庙在西门大街。明永乐十二年(1414),知县侯辅建。万历四年(1576)知县张仲善重修。国朝康熙、嘉庆、咸丰间相继重修。祭以春、秋仲月上戊、五月十三日,并用太牢(注:古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庙之后,为三代祠祀光昭王、裕昌王、成忠王。

又棋盘山关帝庙,万历甲辰(1604),邑人董万荣创建。康熙二十一年(1682)、光绪十三年(1887)重修。

威海关帝庙在卫城中央,旧以鲸鱼骨作梁。崇祯四年(1631),指挥王泽远督僧宏庵改木梁重建,仍以鲸骨作卷棚(注:传统古代建筑形式,屋顶为两坡相交处无明显屋脊)。《广舆记》:“石落村刘氏,海滨得百丈枯鱼之骨构鲤堂。”即此。庙有铁刀,高丈许,重百斤。精致工巧,非近代物。父老传从海上来,呜呜有声,因取置庙中。

邑诸生于观贞《鲤堂古刀歌》

紫气上腾贯斗牛,乃云得之东海陬。洪波浩荡任泳游,芥浮不用撑铁舟。鲸鱼作梁刀更古,练影照人风飕飕。父老惊诧儿童喜,狐鼪奔避惶吚嚘。遥忆发硎轩猛气,飞入贝阙恣冥搜。长鲸霄遁失颜色,蒲牢欲吼愁虔刘。淋漓血染灵鳌头,岱舆圆峤沈荒幽。龙公海若不敢睡,逡巡扶出天吴流。此刀入世经几秋,号风啸雨无时休。神物自是不易得,问谁铸者堑风欧。黑虎摇尾鞭赤鲤,铜龙张口吞金虬。今取供汉寿亭侯,宝光侠气生兜鍪(mou)。卓树案边似莝(cuo)斧,尘蒙座右如缺銶。赳赳武客或操弄,转胸滚背努睛眸。刀出由从荒莫考,徒喧野语传谬悠。镔铁销沉日月古,百练刚化绕指柔。截蛟剸象弃莫用,胡与钟鼎相匹俦。涿鹿一旦飞蚩尤,嗟哉宝刀谁同仇。

吕祖(注:吕洞宾)祠在文山庙内。国朝嘉庆九年(注:1840年),敕封“燮元赞运纯阳演正警化孚佑(注:庇佑,保佑)帝君”,列于祀典,各省原有庙宇,令地方士民自行供奉。

刘猛将军庙在城隍庙西。雍正二年(注:1724年)敕各省建庙。三年,知县王一夔捐俸建,岁一祀。咸丰七年(注:1857年),加“保康”二字。旧志:“将军能驱蝗,有求必验。”

《周礼》:“族长祭酺。”酺,灾害神,主生蝝(注:蝗的幼虫)螟(注:螟虫,指各种钻心的蛾类幼虫),故祭之。因合众饮酒,后世遂有赐酺之令。古人祀虫灾之神,原非人鬼,亦犹八蜡昆虫勿作之意耳。刘猛将军,《通志》以为刘宰。《莱州府志》则云:刘宰,南宋人,绍兴元年(注:1131年)进士,仕至浙东仓官。告归,隐居三十年,卒谥文清。以正直为神,驱蝗保穑,而人以猛将军呼之。邵晋涵《柚堂杂录》以神为北宋刘武穆锜。《苏州府志》以为武穆弟锐。又有据《宋史》:景定四年,敕封刘锜为扬威侯天曹猛将之神,定为刘锜,且以神之衣冠不符封爵,将遗像衣冠改塑,并其少年面目而亦改焉,而不知皆非也。谨按:《钦定大清通礼》以神为刘承忠。《饶阳志》:“承忠年十八,元末为封川副指挥,善逐蝗,以战死王事。”明洪武初,封刘猛将军,初立庙于广川(注:今河北景县内)。国朝雍正初,令州县皆立庙,列入祀典。

注:邵晋涵(1743年—1796年),清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经学家。字与桐,号二云,又号南江,浙江余姚人。生于清高宗乾隆八年,卒于仁宗嘉庆元年六月十五日(7月19日),年54岁。乾隆三十年(1765年)举人,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入四库全书馆任编修,主持《四库全书·史部》的编撰工作,史部之书多由其最后校定,提要亦多出其手。其经学著作《尔雅正义》开清儒重新注疏儒家经典之先河,在清代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刘武穆锜,武穆为谥号,名叫刘锜,与岳飞、韩世忠、张俊并称为“南宋四大抗金名将”,有儒将之风,大破金兀术的“铁浮图”和“拐子马”,战功卓著。

节烈祠在西门大街城隍庙东。雍正二年(注:1724年),知县王一夔建。道光十五年(注:1835年)重修。祭以春、秋仲月上丁。道光十七年(注:1837年),奉旨于祠外建节烈总坊,其已故节烈妇女祠内设位致祭之处,照定例遵行。

邑人林汝谟《敕建节烈总坊记》

道光十三年癸巳(注:1833年)重修文庙、文昌阁,越两年告成。十五年乙未(注:1835年)修魁星阁、文笔峰、东西门、城工四段讫,恭逢覃恩(注:广施恩泽):满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著地方官确查详报,由该都督、学政会同具题奏请表扬。适宜兴欧公宰吾邑,下车之始,首重风化。延邑人士悉心采访,十阅月(注:十个月),得已故节妇四百四十七名,现存节妇四百五十六名,烈妇七十一名,烈女六名,贞女六名,并(注:连同)已登旧志尚未请旌者,节妇八百二十六名,烈妇一百六十名。循(注:按照)道光七年(注:1827年)江苏巡抚疏请武进、阳湖两县贞孝节烈妇女给银三十两、总建一坊之例,请于朝,奉旨允行。于是鸠工砻(注:去掉稻壳的工具,形状像磨。此为动词磨)石,择日树坊于祠外。旧祠苦狭隘,众议欲扩之。祠外系大水泊于氏族地,愿捐入祠。城南有刘氏、丛氏、高氏山地,其石中坊材(注:指山地中适合建坊的石材),咸愿供匠氏之用。是皆乐善好义之可为闾里式(注:榜样)者,例得并书。

节烈祠,旧无祭费,每逢春、秋二祭,由礼房备鼎牲(注:指祭品)一案。光绪五年(注:1879年),城乡绅董公议拨考院义地三十亩,所获租息,除完粮外,作节烈祠刚鬣(注:gang lie,古代祭祀所用猪的专称)之费,归绅董经营,不假书吏之手。地段坐落、粮银租息附后。

咸丰五年(注:1855年),侯吉庆捐入考院地十亩,粮银一钱一分。坐落宋村集。东西槽一段,四亩三分,东至枕头地,西至邵姓地,南至草堰,北至王姓地。二到山西头四段,一亩一分,南一段,东至邵姓地,西至殷姓地,南至邵姓地,北至堰。北三段,东至水沟,西至堰,南至堰,北至沟。又补给二到山茔南南北地一段,长十五步,阔八步,积一百二十步,计地五分。又荒堰一百四十二步,计地六分。又东西槽东西地三段,第一段长十步,阔十三步,积一百三十步,计地五分六厘;第二段,长五十四步,阔八步,积四百三十二步,计地一亩八分;第三段,长二十步,阔四步,积八十步,计地三分三厘。又荒堰四十八步,计地二分。共计三亩九分九厘。

通共连堰九亩三分九厘。文契卷宗存礼房。佃户姜连玉,每年租钱四千文。

咸丰五年(注:1855年),生员王晋万捐入考院不落场一处,地十一亩。又公议以城内西街文昌庙西官地一所,换到王晋万地四亩。共地十五亩,粮银八分,坐落丰山后芝麻岭,东至大沟,南至道,西至分水岭,北至大道。文契卷宗存礼房。佃户王广仁堂租钱一千六百文。

同治八年(注:1869年),李鸿举捐入考院草地一处,粮银八分,坐落下栏夼沟南崖二段五亩,上一段二亩,东至水沟,西有堰,南至陡堰,北至界石。下一段三亩,东有水沟,西有堰,南有水沟,北有回牛地。佃户乔云升租,包谷、黄豆共四斛。

三处共合地三十亩,粮银三钱二分,租钱五千六百文,租粮四斛。

毕太仆祠(注:旧址在今人民剧场南),在城内南宫街。同治三年(1864)敕建,祀高邑知县赠(注:生前曰封,死后曰赠)太仆寺卿邑人毕世榕。

常熟邵亨豫《毕太仆祠记》

注:邵亨豫(1817~1883)字汴生。清江苏常熟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授编修。咸丰年间任安徽学政。同治元年(1862)上疏整饬军旅、慎行捐纳。授国子监祭酒。迁内阁学士、福建巡抚。任礼部右侍郎,调仓场侍郎。十年腊月(1872年2月)署理陕西巡抚,免除灾区民赋,召民耕织。光绪元年二月十五日(1875年3月22日)被免。四年(1878)调任湖北巡抚,旋调湖南巡抚。因反对开浏阳、醴陵铜、铅矿,被劾内用,任礼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户部、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

同治癸亥(注:1863年),流贼(注:指捻军)扰畿辅(注:指京城地区),时文登毕公世榕令高邑,莅任甫六月,固己(注:对自己要求严格)政平讼理,载道讴歌,谓“公来何暮,使吾田畴子弟不得早殖之,而早诲之也(注:引用《左传》: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比寇警日迫,公集众告之曰:“土城久圮不可恃,而贼之所至,惨*无孑遗(注:遗留)。我弗忍坐视,当御之境上,不使入。战而捷,合邑获全;不捷,死之。众盍(注:何不)从我?”悉应诺。遂以教谕、典史守其城,而自率丁壮二千人与外委琐慎言,赴邑界堵剿。遇贼于破塔村外,公麾众奋击,死贼枕藉,复手放洋枪,毙贼目二人。乃自午之酉,贼麇至(注:群集而来),我兵不支,公被伤坠马,骂贼不已,与琐外委同遇害。是岁三月十一日也。然公虽死而贼亦受挫,又闻城有备,遂从他道去,邑卒免蹂躏。越日,得公尸,面如生,犹懍懍有怒容,盖亦异矣。于是百姓惊相告,男女赴哭临(注:哭吊死者)者不绝,曰:“公非活我者耶!而己身至此,我何能忘?惟庙祀公于百世,且吁恳帝廷褒公于梓里耳。”大吏以闻,奉旨优恤,赠太仆寺卿,予云骑尉世职,祭葬如例。又特饬死事地方及本籍,各建专祠,外委(注:清代的额外低级武官)琐慎言与阵亡兵勇均附祀。呜呼,何其荣与!使公稍有自爱其生之意,贼距县城既数十里,公不往,贼或不至,而公可不死;即贼至,而婴城捍御,公亦未必竟死。而乃闻警先发,捐躯不顾,此何故哉!然公不死,贼不去,而百姓之死将不胜计,固知公之死为百姓死也。《记》(注:指礼记)曰:“能捍大患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今之庙貌巍然,享祀不忒(注:变更),公之灵可以无憾;而远近观者咸太息,仰其忠义,谓可与日月争光,则公之死犹不死也。公以博士弟子员(注:明清对生员之别称),从事戎行,得补官。文邑世族多显宦,不赘书,书其大节如此。

邑人于昌遂《谒毕太仆祠》诗

房子城头乌夜鸣,妖氛蔓延畿辅惊。北连中山南控赵,弹丸岩邑遮神京。太仆莅任甫四月,案牍无留刑政清。闾阎欢颂贤父母,卖刀买犊课春耕。何意中原如沸鼎,赤眉黄巾乱纵横。肝脑涂地血沾草,欃枪所指为坚城。公为此邦捍大患,誓不与贼同日生。城复于隍何足恃,三千弟子皆精兵。指挥已定亲歃血,誓师义气何峥嵘。花门琐将好男子,腰横秋水刀光明。东至破塔列战场,前驱与贼相拒迎。纷纷赤子遇豺虎,猛兽爪牙安能撑。须臾军败鼓声死,坏云压阵风折旌。公怒跃马独出战,恨不只手屠长鲸。手提髑髅向空掷,腥血淋漓溅榛荆。贼势合沓如蜂拥,臣力虽竭心难平。骂贼啮断睢阳齿,大呼南八当忠贞。琐将捐躯先赴敌,公也慷慨同结缨。沙场风雨夜昏黑,至今犹闻吞恨声。九重丹诏褒忠节,河北又见颜杲卿。常山去公已千载,前后赫赫留芳名。庙貌巍峨贞魂慰,行人下马含悲情。春秋俎豆膺祀典,花门配食东西楹。人生自古谁无死,男儿到此真豪英。呜乎,男儿到此真豪英!

右(注:上)祠庙之列入《祀典》者,其《祀典》之大成殿、崇圣、名宦、乡贤、忠义、孝弟各祠并见《学校》。

东岳庙旧在文山顶。明崇祯六年(注:1633年),知县张崇德迁于西门外,为正殿、后殿、东西两廊、大门、二门,规模宏敞。康熙四十九年(注:1710年),知县佟国珑重修,贡生刘景为记。今俱圮,惟正殿尚存,上漏旁穿(注:横穿),鞫(注:ju,尽)为茂草。

碧霞元君庙在文山召文台北,建置无考。

八蜡庙,旧在城东南五里。明万历十四年(注:1586年),知县李需光移于城东文山之阳。四十八年(注:1620年),知县石三畏复移城南门外迤东。国朝康熙三十年(注:1691年)知县徐方来、道光二十三年(注:1843年)知县欧文相继重修。又县西北五十里旸里店有八蜡庙。咸丰六年(注:1856年)秋,飞蝗蔽日,知县袁德保率村中耆老,焚香虔祷,蝗不为灾。袁因捐金资助,命村民建庙于吴家桥之北冈。

《礼记纂言》引张子曰:八蜡,先啬一,司啬二,农三,邮表畷四,猫虎五,坊六,水庸七,百种八。百种,百谷之种也,祭之以民食之重,亦报其啬所成。旧说以昆虫为八。昆虫,是为害者,不当祭。谨按,《会典》:民间秋成之后,休息农功,祀神报赛(注:古代农事结束后举行的祭祀为报赛),借蜡之遗意,以尽其闾井欢洽之情。犹有吹豳击鼓之风,皆听从民便。盖以先啬、司啬、日、月、山、川皆祀于各坛庙,故不复举行蜡祭也。

知县欧文《重修八蜡庙记》

《记》:伊耆氏始为蜡,一先啬,二司啬,三农,四邮表畷,五猫虎,六坊,七水庸,八昆虫。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所以报本重农,与至隆也。文邑旧有八蜡庙,在县东南五里许。万历十四年改建文山之阳。四十八年复徙于邑之南门外。国朝康熙三十年重修,祭以春秋仲月上旬。历年既久,漫漶倾圮。爰集绅士募资鸠工,葺而新之。正宇三楹,一仍(注:完全沿袭)旧规。前益(注:增加)以门,门左右有室,室皆北向,周以围墙。道光二十三年四月十八日兴工,六月十二日工竣。勒石以志始末,并为迎神送神之词,以落厥成。其词曰:

岁功始兮雪初释,农有事兮徂彼南陌。洁我粢盛兮奉我肥腯,水归壑兮土反宅。去螟螣兮及蟊贼,草木芸芸兮各归其泽。维神之佑我兮,来歆来格。右迎神。

岁功毕兮万室登,老物息兮我仓既盈。击土鼓兮诗吹豳,寮佐集兮礼聿成。神遄返兮飏霓旌,农夫忻忻兮于彼隰畛。维神之眷我民兮,屡锡丰亨。右送神。

金甲神祠在县治西。明天启五年(1625)知县解启衷建。

金甲神不列《祀典》,亦未知何神。《唐逸史》有“金甲神人”。《国宪家猷实录》云:禹娶涂山之夕,大风雷震,中有甲步卒千余人,有金甲、铁甲。其不被甲者,以红绢抹其头额,皆佩刀以为侍卫。据此,则金甲之神,与本邑无关。其祠直当(注:正对)西城门,或取以镇西方金气与?俟考。

五龙庙在城西三里,旧名五龙堂。堂之西南有五龙湾,抱龙河下流也。岁旱祷雨辄应。金代县令曹建,堂以祀龙神。正隆初,复增大之。元至大中,达鲁花赤互和捐俸重修。延祐四年(1317),县尹侯居仁建碑以记其事,碑今在庙右。国朝乾隆六十年(1795)、同治八年(1869)相继重修。

元延祐四年《重修五龙堂记》 失名

文山城右约三里,有水一池,至浅狭。岁或涝而不盈,或亢旱而不涸,每遇旱涝,祷无不应。古人云:“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信斯言也。金甲子囗囗年,曹公来宰斯邑,相(注:观察)池之东北高地,始建厥堂,号曰“五龙”。正隆初,登州同知耶律复增大之。迄金残(注:金朝衰落)盗起,庙为瓦砾,距今百余年矣。往来前政,莫克(注:未能)有作,但以簿书(注:官署的文书册簿,指日常公务)为急,于神灵之事藐然不暇顾省。至大改元冬,前牟平县达鲁花赤(注:蒙古语,蒙古国和元代官名,原意为“掌印者”掌管一地军政、民政和司法)互和公迁监斯邑。莅政之初,告谒至于斯地,归而询于父老曰:“五龙之神,血食(注:受享祭品)于兹,其来尚(注:久远)矣,宁(注:难道)无一堂室而尊礼哉?”越明年,夏旱,苗则槁(注:枯干)矣。公乃斋沐跣足(注:光着脚),率诸僚庶祗祷(注:恭敬祈祷)于神,遂获甘霖,苗乃为之浡然(注:形容庄稼蓬勃生长)。邑人士谓公以诚感神,皆翕然(注:一致)信服。公与僚属谢神之既,中心默然答神之贶(注:kuang,赠送)。遂谋于众曰:“兹神庙食一方,民受其赐,有求必应,无感不通。往往烛香之徒,设礼于荆榛(注:指丛生灌木),岂不愧于心与?予欲仍旧址而重新之,诸君其相(注:辅助)我乎?”咸曰诺。公于是输俸给,市材木,鸠工役,计其縻费(注:耗费),以俸给不敷,舍其家资。公每退食,亲为董督监造。以之为堂宇,翬飞鸟革(注:如同鸟儿张开双翼,野鸡展翅飞翔一般,旧时形容宫室华丽)为神像,俨然望威。经始于至大辛亥(1311)春,落成于秋。焕然一新,人皆仰视,谓我公心力之恪(注:谨慎而恭敬)也。明年,公除(注:授)南丰州监郡(注:指监察郡县之官)。至延祐三年,县尹侯公莅政是邑,旱祷于祠,霈泽大作,谓父老曰:“新堂初建,盖为神之灵也。然非洁己奉公,为国为民者,孰能为之哉。愿刻事于石,以传永久,非惟彰前政建庙之功,抑亦表龙神感应之灵也。”遂请予为记,辞不获已,故为之书。

司吏刘忠义、马文明、王征、于思忠,典史王瑀,进义校尉文登县尉王思明,进义校尉文登县主簿孙仲显,承事郎文登县尹兼管本县诸军奥鲁(注:奥鲁,元代官名,专管辎重后勤事务)劝农事侯居仁。

三皇庙在城东北一里青石冈。元敕建,明废。嘉靖间,为少保丛兰葬地。墓门有龟趺(注:古代碑刻等的龟形底座)螭首(注: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及印章等上面的螭龙头像),篆刻“文登县三皇庙记”。盖元代物也,碑已失所在。

按:《元史祭祀志》:“元贞元年(1295)初,命郡县通祀三皇,如宣圣释奠礼。太皞伏羲氏以句芒氏(注:古代主管树木的官)之神配,炎帝神农氏以祝融氏之神配,轩辕黄帝氏以风后氏(注:黄帝的大臣)、力牧(注:黄帝的大臣)<氏>之神配。黄帝臣俞跗(注:黄帝时代的良医)以下十人姓名载于医书者,从祀两庑。有司岁春秋二季行事,而以医师主之。今三皇庙画像尚存,上绘三皇草衣卉服(注:草编的服装),下绘俞跗以下十医。瞽(注:gu,眼睛瞎,此处指没有识别能力的)者于城内建公所祀之,而不知其为医师之祖也。

秦庙在城东北文山顶上,建置无考。明废。始皇东巡,召集文士论功颂德,后人立祠祀之,岁以九月九日致祭。元至正十年(1350),县尹任德修重修,有碑,载入《山左金石录》。今在文山玉清宫西墙外,其地夷坦,盖故秦庙处也。《明史五行志》:“正德七年(1512),文登始皇庙钟鼓自鸣。是日,成山亦如之。”《王志》:“正德七年三月十三日,始皇庙内钟鼓齐鸣,少顷殿焚,神像颜色不改。是日流贼刘六、刘七等攻入县城。”庙盖废于此时(王志误七作六,今改正)。

任德修《重修文山秦庙记》

盖闻名山大川,备载《祀典》,历朝封禅,各有所常。凡为邦者不可不慎。文登之为邑,其来尚矣。旧名不夜县,以其日出自东方照临所先,取寅宾旸谷之义。东距成山,敻(注:xiòng,远)入于海百余里,实海右之要冲,东牟之大镇也。昔秦始皇东巡狩,以日主真君封,仍召集文人登此山。后人追慕,立祠于其上,因之名邑。以秋季月九日奉祀焉。历代重修,仅有石刻,磨灭剥落,苔蚀藓渍,殆不可考。旁求文篆,目曰“秦庙”,继以岁月緜邈,形势巍峨,人迹罕及,风雨侵陵,坠废几甚,不胜瞻仰。但樵童牧竖,往往奔竞以为游戏之所。至正丁亥(1347),守令东莱任君德修来尹是邑,以勤政抚字群黎,以兼善更张庶务。莅政之初,躬谒祠下,顾其凋敝,慨然起经营之志。越二年庚寅(1350),政通人和,乃谓监县脱不花、判簿周居付、慕宾刘巍曰:“是邑虽僻在边隅,地不过百里,民不逾千室,高山大川,文人名士不为少矣。典章文物,历历可考,矧(注:shen,况且)山川兴胜,焉可轻忽。今兹頖水芹香(注:学宫里有才学的人),开天貌立,百废具举,政余乘暇,当谋此役。将如之何?”庶情佥允。于是首捐圭俸,庀工蒇(注:chan,完成)役,加以邑之富庶,悉输钱币左右其事。经始落成曾不逾月。郡人教授筠斋孙先生洎(ji,到,及)毕县尹谅、监郡塔不花仲高相谓曰:“仍旧更新,盖亦有之。厥功告成,何其神速。夫邑以山为名,山以神为灵,不为不重。兹庙荒凉岁久,今守令任公叶(注:xie,和)诸僚佐各出俸金,专役工吏,不伤财,不劳民,重修庙貌,轮奂一新。甍(注:meng,屋脊)栋翚飞,檐牙高啄,屹起海濒峤之间,壮观一方,过者无不起敬,功德岂小补哉。愿寿(注:保存)诸石,以示将来。子曷(注:何)为我文之!”予方忝(注:谦词)谕(注:教谕)是邑,义不敢辞。姑摭(注:zhi,摘取)其实以纪善治之万一云。

至正十年岁次庚寅九月,郡人毕公谅等立。

儒学教谕斟鄩朱荣瑞撰,典史渤海刘巍篆,前儒谕朱炳书。

昌阳侯庙在城西南三十里宋村集,无碑记。旧误为康王庙,盖因康王城而讹传。《新登州志》作刘公庙,差(注:比较)为近理,而不能实言其人。按:“公”字当作“侯”。宋村之东,即汉之昌阳县。《汉书诸侯王表》:“成帝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封泗水侯戾王子霸为昌阳侯。二十一年免考。”考永始四年至孺子婴(注:刘婴)居摄二年为二十一年,明年即新莽初始元年(注:公元8年)。是时,王莽篡汉,剪除宗室,故刘霸免爵,降为庶人。汉祚已终,霸无所归,或寄居于此,有德于人,后人立庙祀之与?庙三楹,中坐王侯像,冕旒(注:mian liu,古代汉族朝代礼冠之一种)黼黻(注:fu fu,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绣有华美花纹的礼服,也借指爵禄),二宫女执升龙扇立侍,实为王侯仪制。证以《汉书》,当为昌阳侯庙。俟考。

刘公庙(详见刘公岛)。

三义庙(注:祭祀刘备、关羽、张飞),旧在县西门内。明万历九年(1581),知县郭包田建。国朝康熙间迁西门外。庙三楹(注:间),周以垣墙,前为门,东向。

孙真人祠在县治南。明天启二年(1622),知县石三畏因母病梦孙真人而愈,创祠立碑,以记其事。

按:三畏所创孙真人祠,盖唐医孙思邈也。今祠内正座塑神农像,而移真人于东偏,并益以太乙(注:黄帝的大臣,善医术)、雷公(注:黄帝的大臣。善医术)、王叔和(注:魏晋时名医)诸名医,俗称药王庙,盖后人更置神位,非复三畏之旧矣。

石三畏《创建孙真人祠记》

祠何以创,志报也。报何以孙真人,梦所遇也。家慈负疯症一举发,手足拳曲不伸,心肠如系(注:打结)数日。不肖(注:石三畏自称)十龄矣,伏榻对泣,恨不以身替,数于静处叩天默祝,愿折寿以代痛楚。盖婴儿由衷之发,非关人教也,亦不忆几何次。家慈病已,间述梦中遇道装者,以火针(注:指针灸)针而获愈。异哉,遇也。谊(注:道理)当报,而厄于贫,未能。越廿载,万历庚申(1620)春,不肖谒铨候凭(到吏部等候选派),连日肉颤心悸,昼夜无宁晷(注:安定的时刻),妄谓地方多故耳。突苍头(注:家仆)奔赴,报家慈病甚,且其言趦趄(注:zī jū,行走困难或比喻犹豫徘徊)而状仓皇。不肖驰单骑,率一亲一仆,三日抵舍。途次(注:旅途中住宿的地方)逢人则问,答者言人人殊。去家百里,有传为无恙者,然欲信而不敢。渐次(注:逐渐)小仆驰迎云:“大愈矣!”于是心稍贴。急策马进门,趋床次顿首,家慈抚儿大痛,云:“儿归乎,吾前次弥留数次,以为不吾儿见矣。吾今免夫,勿恐也。”不肖跪伏哭泣。启视,腹之肿高乎胸,手足壅(注:原意为堵,指肿)皮欲裂。身思动,数女掀扶,楚(注:痛苦)不可禁。不肖自恨以微名远去,几不得见,犹幸家慈之积善,几危而转安也。嗣是,食渐进,肿渐减,迎养于任。辛酉(1621)春,家慈复梦绒冠蓝袍者如道流,称若(注:你)症须针乃除根,手把针遍手足针之。次晨呼不肖言状,视手肿果消,日益平复。转忆今之梦,昔之梦,殆合符乎?而每次以针,因稽古人精针者无如孙真人。真人儒而医,其灵异不可殚述,亦不必殚述。盖人人稔知之。独文邑滨海,旧无祠,不肖创之以酬万一,更以祈永保家慈之榆景(注:晚年),且以示此一方人,使晓然于先圣之阴植善良,勤惓无已。为子者瞻礼而审思之,尚有瞿然(注:惊骇貌,惊喜貌)憬然(注:形容醒悟的样子)者乎。

史公祠在县治前。祀金县令史嗣直。今废。详《名宦》。

孙公祠在西门内。明万历十八年(1590)建,祀本府推官署县事孙昌龄。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修。祠有德政碑.详《名宦》。

右(注:上)祠庙不列《祀典》,皆绅民随时致祭。

寺观

邑当金、元之际,民物丰饶,家给人足。释老之说得而中之,梵宫道刹,照耀山阿海峤间,大抵皆民力为之。途穷则返,盛极而衰,乘除(注:指人事消长盛衰)之运,迭相往还。今例,庵、观、寺、院已有者不必毁,未有者不准创建。昔时名山胜迹,半凋残矣。其犹存者,可以验兴废,观时变。故溯其建置之初,详著于篇,金石附焉。至于野寺茅庵,高人未尝寄踪登临,了乏胜概,旧志虽存,兹不复录。其已割隶荣成县者,详《荣成志》。

天宝宫在城内常平仓后。金时王玉阳居之。久废。今北城犹以“天宝宫”名街,亦曰“北宫”。

按:修真观,泰定二年(1325)重修碑题名,有“天宝宫提点(注:提点为官名,掌管司法刑狱)孙道坚”。元时犹存宫,盖废于明。

灵塔庵,原名大明院,在城东一里文山之麓,建置无考。有金大定三年(1163)尚书礼部牒。康熙庚午(1690)、嘉庆十五年(1810)相继重修,俱有碑记。庵中鸭脚树大数围,老干参天,盖金元故物也。

康熙庚午《重修灵塔庵记》

文山之麓,庵名灵塔。金大定间敕赐禅院,数百年于兹矣。开林薙草(注:砍树割草),昔非乏人。绍业(注:继承事业)永基,久难其绪。遂至梁栋渐毁,经像蒙尘,岂所以皈依鹫岭,焜耀花宫。住持尼僧拊膺(注:拍胸)长叹,遍告同志,庀材鸠工,结构倍至,以故丽饰楹桷,辉映金碧,洵(注:诚然)哉!影现须弥,光升忉利。聚诸天而腾宝盖,合大千而游化城者矣。爰记缔造之由,永作津梁之助。

注:须弥,梵文音译,相传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佛教里是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须弥的意思是“妙高”、“妙光”、“善积”等,因此须弥山有时又译为“妙高山”等。

玉皇庙在城东一里文山之顶。建置无考,有乾隆四十八年(1783)重修碑。庙之东为岱岳府,祀碧霞元君。其前即召文台,又东为子孙庙。玉皇庙西为三官庙,有万历丙戌(1586)、乾隆三十六年(1771)相继重修碑。又西为卧云窠(注:隐居者聚集的地方),游人宴集处也。

邑人毕所譡道光五年(1825)《重修文山庙碑记》

山以文名,未审昉自何代。玉皇庙之西墙阴,有旧石碣存焉。摩读其文,乃元至正县尹捐廉重修,称其庙曰秦庙,于始皇召文之说颇详,其命名或以此与。前明万历间,王邑侯登斯山而爱之,镌石示禁,勿许丰山取石,文山取土。本朝青华简公,以名宿宰吾邑,有“不夜城东第一峰”之句。访之堪舆家,谓绵亘东北正气山(注:今正棋山)五十里而来,耸然特秀,为一邑文脉攸关。盖古迹相沿,久称名胜矣。历年既远,诸多摧残,太山殿尤朽坏不可终日,召文台亦将有倾危之势。住持无客舍,兼之陈设器具零落殆尽,前人创作修补极费经营,吾辈可坐视其废坠乎?兹幸住持集众会首而议其事,众会首即集乐善好施诸君子而共成其事。此其功不可没,爰勒石而为之记。

抱龙庵(注:旧址在今图书馆东约30米,原城南门的对面),俗名观音堂,在南门外,北向。庵前临抱龙河,后枕郭家河。明隆庆四年(1570)秋,河水泛涨,城不没者三版(注:旧二尺为一版)。邑人邵梗祷于大士(注:菩萨),水退,因筑庵以镇两河。万历七年(1579),邑人宫庭及子儒官斯美、斯丽重修。康熙六十年(1721),道士王合譔(zhuan)、张教信重修,有毕䨴碑记。道光二十二年(1842),与八蜡庙重修。

邑人毕䨴《重修抱龙庵碑记》

抱龙庵者,以镇抱龙河名也。考碑记,明穆宗时,河水泛涨,城不没者三版。邑人邵梗焚香祷大士,水即退,因筑庵于河之北,为负郭(注:靠近城郭)巨观焉。岁已卯(1699),僧照龙有重新之举,请先君子(注:指作者去世的父亲毕钟姬)制募疏(注:动员捐助的文告)以纠大众,规模粗备。后以岁比不登(注:连年歉收),未既厥事。垂(注:将要)二十年,道士王合譔、张教信谋之祠主(注:)邵子曰平,慨然振蛊(注:清除积弊),天佑人助,不数月而落成。髹(注:xiu,把漆涂在器物上)其龛,绨(注:ti,候绸子)其几,金碧其像,设莲座涌出,俨然紫竹(注:竹子的一种,寺庙多种植)化城矣。或曰,此胜举也,当志之,以示不朽,且为后来好施者劝。余重违(注:难违)其请,爰(注:于是)赘(注:自谦,多余的)前言勒诸石以记。时康熙六十年。

庵前为抱龙河,后为郭家河。抱龙河小而郭家河大,河水泛涨,盖郭家河也。

广教寺在城南一里,建置无考。明正德中为流贼(注:指刘六、刘七起义军)巢穴,生员鞠钺及妻于氏死节于此。天启中知县解启衷改寺为文山书院,后废。今片瓦无存,其地犹名南寺(注:遗址在今城西南黄泥沟水库坝北百余米)。

准提(注:“准”为不空,绢索为“胝”。“准提”不空绢索菩萨也,或为多罗菩萨、金刚藏菩萨,是六道中救度天道及人道之观世音菩萨,是释迦如来之化身)庵在西门外。明万历间,邑人刘濡恩官永平府(注:今秦皇岛、唐山大部)同知,宣谕朝鲜,使还,筑庵以祀准提。四壁画海神像,波涛出没,鬼物狰狞,相传为靖海宋虬笔。有咸丰九年(1859)重修碑记,濡恩九世孙熙翰撰文,云:“鹤松公奉使朝鲜,返命时,海洋中适遭飓风,波浪掀天,浸日浴月,商贾渔舟几无孑遗,惟使船安然无恙。风静时,见有红云一朵笼覆使船,而准提适据其上。迄回籍,于西门外创修庙宇,曰准提庵。”鹤松,濡恩号也。

王志:邑人刘濡恩,以永平丞副使朝鲜,航海遇飓风,瞬息三千余里。至王京南百余里,忽船后水面浮出两怪兽,形如羊,大角,如相斗状。移时,沉水灭迹。时有浙医史文典云:“此雨工(注:雨师。行雨之神)也。”将暮,大风雨,船头桅折,旋转中洋,不能进退。逾时,风息,舟子移桅,乃达朝鲜。

香岩寺在城北一里香山之麓,金大定三年(1163)敕建。有元至正三年(1343)重修碑,登州儒学正于世能撰,般阳府路儒学教授毕居仁书丹。碑云:“文登城北,山形东来,地势灵秀。旧有香岩禅院……院之卓锡(注:僧人出行用的锡杖),殊无可据。惟金大定三年敕赐院名创修。”碑之螭首连及残文十分之一,余皆杳然……当时僧人亦不显号。考寺之西北有香岩院故温公和尚石幢,金承安二年(1197)立。进士郭荣祖撰文云:“师善温,俗姓高氏,文登人。好释门经典,持诵不倦。大定三年,许入钱为僧,礼望港院,公全受具(注:佛家语,指接受了圆满戒律即具足戒)。再入钱赐额,即今香岩禅院也。院建于县北之近郊,师竭家资而力办。于是奉粟帛、持珍宝以为布施者,络绎而至,殆无虚日。院中有堂,后有舍,旁列为两廊,前曰殿,曰门,凡六十三间。维摩居士尊像一座。庭阶严静,窗牖洞达,花果敷荣,竹树交翠,集为胜境,非有力者孰能为之?”据此,则香岩创于善温,在金大定三年,非无可据。于世能撰碑未见此幢,故叙述不详也。至正三年重修,僧名智深,见碑文。明万历十三年(1585)重修碑,知县李需光撰文。国朝则有雍正十一年(1733)、乾隆四十四年(1779)、五十九年、道光二年(1822)、咸丰三年(1853)相继重修碑。前为山门,有木刻布袋和尚像,甚古雅。中为佛殿,其后殿有铜佛,高及丈。旧志载:香岩寺铜佛忽汗流,自面至膝,一日乃止,不纪年月。今佛之左额汗渍犹存,拭之不去。山门题“香岩禅寺”四字,乾隆间知县简贵朝书,圆融驯雅,类赵、董(注:赵孟頫、董其昌)笔意。

于世能至正三年《重修香岩禅院碑记》

昔太宰嚭问孔子孰为圣人,子曰:西方有之,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人无能名焉,佛教是也。降自汉明帝于东都门外立精舍(注:道僧修炼的地方)以处摄摩腾、然法兰,即白马寺也。腾始自西域,以白马驼经来初止鸿胪寺,遂取寺名,即创寺之原也。由是,天下故名招提道场、梵宫宝地、化城、净土、鹫峰,或亦称院。名虽相异,其实一也。文登城北右(注:西)山形东来,地势灵秀,旧有香岩禅院,即法古之精舍也。院之卓锡,殊无可据,惟金大定三年敕赐院名创修碑之螭首篆额连及残文十分之一,余皆杳然,文理既不可考。计其岁月,迄今百八十三年于兹矣。当时僧人亦不显号。至前住持僧远卿,戒绩惜湮。高弟弟子道印,奉诸路释教都总统所公文遗命(注:赠名)圆明大师,俗姓徐氏,生居东牟胡口之里,自幼本院披剃,为人沉静雅饬。年甫弱冠,博通经教,苦志于济南东平,投师正艺。逮周(注:完毕)星纪(注:指岁月),教法渊源,儒书兼解,时年方立有二(注:三十二岁)。归院诵经,晨宵无倦,阖邑苾刍(注:佛的弟子),罕能俦匹。人皆尊其德,慕其艺。递岁敦请,冬夏主领讲座,高谈至理,缁素(注:僧人和俗众)观听,如兰如绎(注:像兰花那样清香,像抽丝那样不绝)。仍传大僧伽黎衣,法嗣讲主不可胜,类心服。徒众六人克享上寿(注: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至顺壬申(1322),没于正阁。见当住持僧智深,俗姓孙氏,亦东牟北岘人也。自知方名(注:指六岁以后),承所生令(注:奉父母之命),百里而来。投礼道印,出家名次第四。长而遵师守教。及师入涅(注:指僧人死亡),住持院门,有隆无替(注:兴盛不衰)。迩(注:指近几年)者视其正殿、耳舍、云堂(注:僧人坐禅之所)、香积(注:指僧人的厨房等),岁久疏漏,几欲颓毁,塑像剥落,山门未立,金刚未塑,形于寝息,慨然增修,以为己任。遂乃积蓄运材、伐木植、置砖瓦,一一躬力营办。前所谓阙者创建咸备,敝者轮奂殊新。所计钱至万缗,粮数千斛;工匠恒逾十人,倴夫(注:工匠的小工)倍之。未尝动敛于乡俗,俱出于智深运筹之豫。经始于至正二年(1342)二月,落成于次年八月。内观如来,有紫金之像,白毫(注:佛光)之光;外瞻胜地,有云霞之灿烂,琉璃之照映。俾香岩为一大刹,收大经文法器量等三千大千世界,藏在一微尘中,皆智深恳恳之力也。一日,智深踵门谓予曰:“愚之师祖以前,代代相革,缘无载籍,少闻法号,吾莫如之何也已矣(注:已经无可奈何了)。向因在刹诸宇,久历星霜,不蔽风雨,虑布金(注:指佛寺)成荆榛,兢兢业业,重葺幸完。山门金刚,创作始毕。近得良琰于正棋之巨壑,欲刻重兴之颠末,敢请为记。”予不拒,因乃谓之曰:“昔天竺国僧智乐,泛舶至韶州曹溪水口,闻其香,掬尝其味,曰:“此水上流当有胜地。寻之,遂开山立石宝林。又曰:此去百七十年,亦有无上法宝在此演法,六祖南华是也。吁!视古犹今,境因人胜。畴昔香岩禅院,去金大定已三甲子余年矣,奂然复兴于斯日,向曹溪之不若也。兹智深演法,灯灯相传,又安知南华者出?”自今伊始,是院也当朝钟暮鼓,云集缁流,日诵八万四千偈,仰祝当今圣算,实予有望于智深也。若夫佛大檀那如须达多长者辈名号,俱载于次第。继之颂曰:

如来教法,启目西方。出周昭世,生刹利王。号天人师,会汉明皇。巍巍荡荡,中国称扬。始立精舍,招提道场。香岩法古,金国末亡。越三甲子,举皆荒凉。师祖入涅,智深激昂。重葺雷音,普及回廊。补妆佛像,金色毫光。创构创塑,山门金刚。望之壮丽,即之工良。晨昏讽诵,钟鼓铿锵。祝延圣王,万寿无疆。勒兹坚琰,遐迩馨香。

知县李需光《重修香岩寺记》

文登治北有香岩寺,盖创诸古,为舍利梵宫。元至正间,竖有篆碑,中多嵩祝赞寿之语。国朝屡敕修,盖以演圣寿朝贺礼仪,亦东土琪琳胜区也。相传殿宇神祠共二十余所,僧房禅榻约六十余间,古井浮屠(注:指佛塔),杂沓荡漾。历年久远,基埋寺颓,仅存佛殿三座。前座为寺门,旁列诸天四大,以耸观瞻。中构一大宫,绘三弥勒,仍熔铜千余斤,铸一巨佛,屹然中坐,以佑万岁。四壁环列伽蓝,琪山慧海,万象森然。宫后构宇一区为后殿,塑有如来面目,皆元法界。第木植岁远,多朽溃难支。立其下者如临危履险,心惴惴然。余初谒寺,寺僧元和求为葺圮而更新者屡屡矣。值政冗未暇,姑给以木石之资。幸而市民口口辈各舍资鸠工营葺。易其朽溃,更以坚实。门楼殿宇,焕然改观。八月望日,值演万寿仪而造焉,徘徊廊宇,见其神像金碧,烨烨如也;榱楹藻丽,翼翼如也;粉壁赭垩,烁烁如也;晨钟定磐,彭彭如也。私心颔之,以为如来般若,本无慧炬,何有香岩?本无面目,何有色相?本乎真空。何有像貌?又闻佛乃西方圣人,纵有之,亦止于西耳。文登地极东濆,为秦皇驾海求神仙之所,跸驻邑东,召文士登山以纪功德。然而自东徂西,绵亘千万余里,世纵有佛,何有乎文登?矧文登自有形胜,何籍乎佛?今从而新之,无乃左乎!噫嘻!佛,心也。念佛念心,冥心成佛;修身修果,会佛成心。作意作言,至人桎梏,元元默默,上乘菩提。余恨六缘未了,万劫未灰,何能印证善果,顿悟如来,以拯一切众生于苦海哉!顾古昔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称服。噫嘻!佛,神也。道不神不慑,教不设不兴;欲设夫教,必藉夫神;欲神夫道,舍华丽其宫,光辉其宇,莫神也。故余取香岩新葺之意,大类吾易神道之旨,且喜其落成而姑记之如是夫。万历十三年(1585)。

香水庵在香岩寺东,有泉出香山,故庵得名焉。建置无考。

莲花院在城东北一里,建置无考,久废。院之西南有唐景福二年(893)和尚皈敬石幢,院或建于唐时。幢八面,东、南二面刻记,并官绅题名。自文登令以下,主簿、县尉、司衙司、司功司、差料司、司户司、司仓、司法、司士、两税并皆列名。唐时职官绅耆之可考者,赖此一幢。余六面刻佛经。西一面字已剥蚀,余皆完好。

皈敬石幢文

仙师俗姓张氏,法讳皈敬,当邑人,即灵塔大师上足也。幼归释氏,长参玄宗,一言合道,便契真理。挂锡昆峰(注:指昆嵛山),久历星岁。近厕(注:置身)兹院,未更岁余,疾恙渐萦,即赴魔请(注:意指死去),付属斯在,迁神净方。春秋册有七,去景福之首(注:指景福年的头一年),五月九日已归大寂。门人全意等,以绝粒斋心、香花供养,素服三载,礼之如存。遂舍兹所有,建彼尊胜幢焉。于是召良匠凿嘉山,穿厚地而取奇石,剪长林而取珍材,役百千人功,计半一之岁(注:指半年),莫不金椎连击,钢凿双冲,玉屑迸飞,石火电耀。吐莲花之仰覆,垂璎珞之纵横。瑞气祥云,若盘龙之偃蹇,悬针垂露,似返鹊之遨翔。一轴真文,横铺八面。以日计时,功圆既就。乃卜县之艮位(注:方位名,指东北),置院之坤宫。地连溟渤,势接昆岩。四山如华日之形,万象带含春之景。坐中秀气,视远近之江山。枕上泉声,听晓夜之流水。奇希无忧之所,仿佛极乐之场,可安尊胜之文,可置不朽之迹。伏恐陵迁谷变,渤澥成尘,若不镂石于斯,何表将来之记。景福二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