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里的人物与印章

金庸武侠小说里的人物与印章

首页角色扮演完美冰火之篆更新时间:2024-05-24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用38枚印章, 点评自己14部小说人物 。

金庸出生于浙江的书香门第,博学多才,他的小说可以说是百科全书, 他对书画和篆刻都有很深的研究,小说的书名全都自己用毛笔题写,常将书法与武打描写结合,历史上唐代草书大家、酒仙张旭因观公孙大娘舞剑而草书大进,金庸小说里面很多人物的武功反而从书法化出或从书法中得到灵感,写得十分精彩!他又将如此众多的大师经典印章选入自己的书籍,可见他是很会欣赏品鉴印章的,本文集金庸自己的点评,再加入对有关篆刻名家的介绍以及对印章的分析与感受,整理成图文,分享给喜欢金庸小说和喜欢篆刻的朋友们。

《金庸作品集》首次结集出版,是香港明河社版本,封面,插图均为金庸精心细选,而且还在诸多作品的扉页上加盖前人印章,为书中人物切题,可逐一观来,推敲回味。

本人是金庸迷,文学爱好者,也是研究篆刻的印人,金庸先生的小说全集我都看过,某些册还看过多次,本文选用的是内地印刷量最大的广州出版社新修本的朗声图书版本图片。本人也为金庸小说全集创作了一方大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也一并分享给大家,未来我还计划把金庸的14部小说的名字都用篆刻的形式分别创作14个印章,敬请提出宝贵建议,谢谢。

吴德仁

2019年10月28日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如下图: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用38枚不同的印章, 点评自己14部小说人物!

《射雕英雄传》:

第一册:江南布衣,齐白石

第二册:要知天道酬勤,齐白石

第三册:花未全开月未圆,齐白石

第四册:秋风红豆,齐白石

第一册 江南布衣

《射雕》四册,用的都是齐白石的印章,“江南布衣”这四个字当然是说江南七怪,七怪是可爱之人,热心肠好打抱不平,本来在江南小镇逍遥快活,奈何遇上了丘处机,七人守信,大漠一去就是十八年,虽然教的徒弟成了大侠,却在桃花岛上落得兄弟凋零,怎比得上当年在嘉兴小镇上悠哉度日的时光。

布衣是庶人的服装,江南布衣自然咏的是江南七怪。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江南七侠诸人本来各操市井百业,在江南小镇悠哉度日,名头里既带了侠,也不免有扶贫救弱,惩恶劫富之举,江湖的腥风血雨多半是吹不到这里,闲快活。倘不是碰上了丘处机,教了郭靖这个好徒弟,一时的意气,却在那荒漠中度了十八年,更是在桃花岛兄弟凋零,只得柯镇恶一个孤零零度余生?李斯临死前,对一同赴刑的儿子说:“今天我想要同你象平民一样,一起牵着阿黄,骑着马儿去那郊外游玩都不可以了呀。”所以说,人生有些机遇不知是好是坏,江南布衣的日子,要等过了才明白。

第二册 要知天道酬勤

第二册是“要知天道酬勤”,是指郭靖练功之勤。

有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终破吴。郭靖这傻小子,连越女剑都练得举轻若重,最后也成了一代大侠,果然只能用天道酬勤这四字解释。可我总觉得还要加一句傻人有傻福,要不是蓉儿二十四桥明月夜,君子好逑汤一道道灌上来,郭靖哪能学得到降龙十七掌?又倘若不是他傻乎乎的性子对了周伯通胃口,怎么老顽童会捉弄他背九阴真经?这一段最记得的,反而是两人山中遇雨,行人争走避雨,黄蓉却想,前途既是充满了忧患伤心,不论怎生走法,终究避不了,躲不开。除了娇俏可爱,聪慧美丽之外,蓉儿更得黄药师遗传三分睿思。(黄药师这个人,身份多重,武林高手,情圣,建筑工程师,文学中年,洞箫演奏家,实在还是个思想家)。翠微亭上,连郭靖这粗人都知道夸,嗯,这诗中既有马蹄,征衣字样,当必是好的。此亭是韩世忠解职后,感念时局,建亭以怀故人岳飞。翠微取自岳诗: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可惜江山仍遭金人涂炭,抗金的将军却早已枉死风波亭上。天道不公,酬勤又有何用?

其实我是不觉得郭靖笨的,习武一开始是很糟糕的,可是射箭骑马摔跤什么,郭靖统统是草原上学得最好的,而且马钰教他内功也是极好的。所以不是郭靖笨,是七怪不会教。跟洪七公学降龙十八掌,有蓉儿和他对比,当然七公嫌他笨,可事实上他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了十五掌,你说他笨吗?后来他甚至只是看着天上的星星就自己悟出了北斗七星阵,这恐怕不仅仅是不笨而且甚有灵性吧?可见郭靖是根本不笨的,不过是不善言语而已。所以,郭靖其实是很聪明的,为人忠厚,又肯努力。郭靖为人,笃诚而憨直,对爱人坦诚以待,对家国不惧担当。侠之大者,正如郭靖一般,重剑无锋,浑然天成,也就无怪乎诸多际遇和如花美眷接踵而至了。

第三册 花未全开月未圆

第三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

其实最美好好是这时候,是当下,今日花开,明日花则谢,否极泰来,剥极而复。郭黄二人上山找一登大师求医,面对渔樵耕读这四关,一路打将上去,特别是辛末状元这一关,只有笑傲江湖里梅庄一段可比。几事各有出处,辛末状元一谜出自江阴袁舜臣辛末会试所做灯谜;琵琶琴瑟魑魅魍魉一联出自翰林唐皋出使朝鲜,朝鲜王所出之对,与那四句起夫子于地下亦无法自辩的诗同为冯梦龙所编《古今笑》。花未全开自指二人感情甚笃,但尚有华筝大漠苦候,黄药师未得首肯,柯镇恶目之为仇,须逐事解决。此处讲的是郭靖感情上的波折,两人虽感情甚笃,黄蓉却被裘千仞所伤,命悬一线,且华筝在大漠有约在先,黄药师未得首肯,柯镇恶念之如仇,前方千般波折,仍是“花未全开月未圆”。

反观瑛姑与周伯通,一段孽缘,段皇爷伤心出家大理皇家寺院天龙寺,周伯通远避他方,可怜瑛姑未老头先白,犹记得晓波深处,相对浴红衣。按周伯通此人并非不懂情意,看在桃花岛上蛇毒发作之后,老顽童喃喃自语: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有些男人,碰见爱情难题就只会逃避,全不念心上人二十年苦处,爱上这等不负责任的男子,花好月圆又有何喜。

第四册 秋风红豆

第四册是“秋风红豆”。

古诗十九首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之句,郭靖既为胡马,又为越鸟,真不知道何以自处。家破人亡,是拜金人完颜洪列及宋将段天德所赐,成吉思汗待郭靖如自己子侄,拖雷与郭靖义结金兰,还有小华筝,芳心可可,只许郭靖,说起来是情深恩重,然郭靖身如红豆,只生南国好。

秋天气候干燥,又是许多树木落叶的时候,即是所谓一叶知秋!秋天亦有利骑兵征伐,战争*戮便用秋风来暗喻。郭靖虽为成吉思汗立了大功,但是他的家却在南国,终于要与大汉决裂,所以后来死守襄阳,成千秋英雄侠义!秋风红豆,是为矛盾中的统一,同样以身报国,郭靖收场就好过萧峰,萧峰是辽人受中原教化,落得左右为难,须得如此这般,才能全了宋国的义,报了辽国的忠。雁鸣声声,吊英雄冢!

秋风为征伐,红豆为相思,郭靖在大漠秋风中长大,家乡却是生红豆的南国,生命中的选择与决裂,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矛盾。

《神雕侠侣》:

第一册: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吴昌硕

第二册:鲜鲜霜中菊,吴昌硕

第三册:富岗百炼,吴昌硕

第四册:心月同光,吴昌硕

第一册 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

《神雕侠侣》里的印章,都出自晚清与民国篆刻大师吴昌硕之手,吴昌硕是大师中的大师,齐白石、潘天寿等均曾受其指授,这些印章当然也是中国文化的精粹,值得我们好好钻研理解。

第一册印文是:“千里之路不可抚以绳”,语出《管子·宙合》:“千里之路,不可直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义立之谓资。” 意思是说,长达千里的道路,不可能用绳墨来拨直;大到万家的城市,不可能用准具来取平;这说的是伟大人物的行动,不必拘守先例与常规,能立义就可以称贤。言外之意是人与物各有不同,有优点也有缺点,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同时也暗含一个人的成功不可能走直线道路,成功路上的起伏,甚至成功之前遭受的典折是必由之路,小说的第一本中杨过开始了他的学艺之路,以及他为了追寻小龙女初入江湖的各种险象,本来有上好条件的杨过,先是黄蓉的弟子,又入全真教这样的有名大教。有很好的名师,有很好的规矩,并不能教出好的学生,杨过是这样的典型,他是规矩的破坏者,人生太漫长了,怎么可能有统一的标准。

这方印九个字,吴昌硕大师加了秦印一样的界格,用了石鼓文系列的大篆文字,因为这些文字字形不像小篆与汉缪篆一样方整,需要以界格使它们变得规整,整齐。吴昌硕大师的是石鼓文的笃爱者,他一生好《石鼓文》,对于石鼓文精心临摹,他曾说过:“余学篆好临《石鼓文》,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石鼓文的特征是线条饱满圆润,但石鼓文的结体是错落多变的,因此形成了不规整的字形,用这种不规整的字入印,加以秦印的界格是明智的,秦在统一六国之后,制定了严格的印章制度,在印章的内部极聪明的加入了界格,吴昌硕在这方印里,也只是在后世印学中对前朝秦印古法的活学活用罢了。

“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是说杨过的成长,郭靖是个规矩人,按他的教育方式,杨过的每一步都要用扶以绳,哪知道阴差阳错,叛逆乖张的杨过走了一条多曲多折的路,却依然成为一代奇侠。

第二册 鲜鲜霜中菊

第二册:“鲜鲜霜中鞠” ,语出唐·韩愈《怀秋诗》之十一:”鲜鲜霜中菊,既晚何用好。“”鲜鲜“亦作“鱻鱻”(三个鱼字叠在一起),鲜丽之貌。初读韩诗,觉得怪,霜中菊何以有“鲜”呢,不是该蔫了吗?但后来发现,不仅韩愈,王安石的作品里也有这样的句子,他在《酬裴如晦》诗中写道:“鲜鲜细菊霜前蕊,漠漠疏桐日下阴”。显然,这是一种为文人所喜爱的意境。后来观察经霜的菊花,确有更加鲜丽的感觉!此印用于第二部,当然也有用意,古墓派剑法中有一招叫“小园艺菊”是创剑法之人林朝英在深情之中幻念两个有情之人在园中赏菊的剑招,这一部中,杨过已经和小龙女经了一些磨难,甚至已经用“双剑合壁”为中原武林争了大脸面,经画磨难(霜)的菊(杨龙二人)这样的“小鲜肉”已登上大舞台。

吴昌硕作印,一般有较为丰富的“做印”手段,于是后人很多人认为他的印,很多是“做”出来的,但其实不然,这方印五个字,巧妙用重文,以四字章法布局求得方正,又以“三密一疏”“峻拔一角”的章法特征使印面空灵鲜活,又加之以《石鼓文》的字法使印文雄遒无匹,又以“封泥”中特有的粘边借边之法,让印面苍茫古朴,实在是少有的佳作,也是一方吴昌硕有名的作品。

菊,花之隐逸者也,小龙女生活在终南山活死人墓,不问世事,个性又冷淡皎洁,本句意指小龙女初见时的冰霜性格。

第三册 富岗百炼

第三册:富岗百炼,吴昌硕。

“富冈百炼”,这方印是吴昌送给一个日本朋友的,这个日本朋友叫“富冈铁斋”。富冈铁斋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一位重要的绘画大师,他对中国传统诗歌、绘画和书法都有很深的研究,并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对日本近代艺术有很大的影响。铁斋尤其钟情于苏东坡,据说和东陂同日生,这在铁斋颇为得意,为此和铁斋同时代的吴昌硕特制印“东坡同日生”相赠从未晤面的铁斋,同时刻“富冈百炼”印一枚。可惜铁斋在大变革年代的并不被当时的书画社会所理解和容纳,真是跟东坡一样,满肚子的不合时宜。这与杨过是相似的,他有才华,但世上的规矩都不认可他,他做的事情太过个性化,杨过在这一部书中整个过程是千锤百炼的过程,各种阴差阳错的悲情,各种天残地缺式的遭遇,称“百炼”绝不为过。

这方印是典型的吴昌硕式的白文印,大凡开宗立派的大师,皆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让人一看印面就知晓这方印是他的作品,吴昌硕当然不例外。但大师的作品中从秦汉汲取的营养总是时不时提醒我们,他的深厚是有源头的,这方印,汉印的章法,四字任疏任密,不做额外的处理,但字形上却有巧妙的变化,富字圆头与冈字的方头方圆映衬,炼字的右边一反常规的上提,又不经意间挤出了左下部一片红地给整方印透气,与冈字的中部呼应,四个字都极近边界,又暗合着吾衍所说的“不逼边不古”,这与他在朱文印中对边栏的运用是同出一脉的。

这枚印章本意是说匠人为求精粹的辛劳,此处用来指代杨过修习独孤求败剑技的过程,百炼成钢。

第四册 心月同光

第四册:心月同光,吴昌硕

《菩提心论》中说:“照见本心,湛然清净,犹如满月,光遍虚空,无所分别。”小龙女的心性明净如月,从始至终,她只是想简单的和杨过在一起而已,世俗如霾,却终掩不住心月同光。

这方印的印文是“心月同光”,这是一句是佛教用语,讲得是明净如月的心性,语本《菩提心论》:“照见本心,湛然清净,犹如满月,光遍虚空,无所分别。”意思就是心性明净如同月光,表达的是一种超俗不为尘嚣所染的境界。月当然也实指书中的小龙女,她是“冷浸溶溶月”的佳人,这样的佳人,天生是幽居世外的,小龙女十六年间独处绝情谷底,与杨过相见之外,仍然选择双双超然世外,隐居古墓,这当然与郭靖黄蓉的俗世之旅不同,这部书的主人公们更加“出世”他们的侠远别于郭靖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们也行侠事,但更愿意超然世外,同时,两人的爱情已经达到了明心见性的最高境界。两个蘸尽苦水的海绵,终于过上了隐居世外的好日子。

粗朱文印,在吴昌硕手里变成了艺术精品,吴昌硕的师法的前人宗师,有丁敬这样的“以刀立派”者,秦汉印在他手里有了刀法的个性,吴昌硕一变找到了自己的“刀法”,以“钝刀硬入”为自家独有个性,成就刀法特征;有邓石如这样的“以书入印”者,他把个性的书法摆进了印面,吴昌硕以钟爱一生《石鼓文》,找到到了自家的个性“书法”入印,于是有了自家的书法特征;有赵之谦这样的“印外求印”者,吴昌硕沉之迷之的石鼓正是来于印外的取法之处。吴昌硕的成就是站在其他大师肩膀上的成就。前人们的艺术思想,以大河入海似的在吴昌硕这里交汇,终于汇成了一片大海。汇出了一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他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同齐白石一样,他也是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

《倚天屠龙记》:

第一册:曾经沧海,清,徐三庚

第二册:身行万里半天下,清,翁大年

第三册:肝肠如雪,意气如虹,清,林皋

第四册:可是当年人面,清,鞠履厚

第一册 曾经沧海

《倚天屠龙记》的开头写得好,好就好在大的时空转换,而在大时空转变中,还把一个人的感情写得细腻而真实,小郭襄一驴一人一把剑,独行天下却始终搁不下杨过,行遍所有杨过走的地方,虽然是“天涯思君不可忘”,却再也见不到那个人,郭襄的深情让人想到世间所有的真情,转眼峨眉派已成天下一大门派,她的徒孙灭绝师太已经成了能一掌毙掉自己徒弟的决绝之人,深情与决绝只在一线之间。因为时空大转变太大,使整个人物架构都与《射雕三部曲》的前两部有些割裂开来,而金大侠仍在自己的风格之内给我们讲述没有疏离感的武侠故事。

第一册:印面文字是“曾经沧海”,意思很直白,当然是唐代元稹《离思》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代称,正当青春年少的郭襄,遇到了一代情痴杨过,试问情窦初开的少女,那一个能经得起高强的武功,绝世的风评,三粒金针的诺言,更何况,还有专门为她定做的三个生日礼物,小东邪“一见杨过误终身”,见过杨过这样的“沧海”,其他的一切都觉得是“将就”。她终因对杨过的痴痴迷恋而终身不嫁,花开花落,少年子弟江湖老,红颜少妇的发边也有了白发,万般无奈之下,她终于创建了峨眉派。

徐三庚是清代徽宗著名的印人,只是一直存有较大争议,赞之者称他的印与字,“吴代当风,绰约飘逸,有绝世之姿。”贬之者则认为他故作姿态,“让头舒足”般的多事。而其实,徐三庚由浙入皖,他的印风即体现了那个时代的要求,在浙、皖流派史中又具有印章流派史“九九归一”的重大意义。是清邓石如吴让之后较重要的一位印人。这方印则并非他本人特有的风格,汉白文铸印的章法,汉凿印的刀法,本来端庄雍容的章法以破碎感强烈的中粗端锐的线条完成,使整方印有了较强的沧桑感,这是附合印文内容和气质的。

一见杨过误终身,曾经沧海,四个字足矣概括郭二小姐一生的命运,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少年子弟江湖老,红颜少女的发边也见到了白发,即使是开宗立派,成为一代掌门,恐怕心中念的仍是山有木兮木有枝。

第二册 身行万里半天下

第二册 印文是“身行万里半天下”,打从张无忌受人之托接下了送杨不悔的事,小小年纪的他开始了他的江湖之行,在这段江湖里,他开始了他真正的历练,开始了他真正的成长。见识了武林骗局,见识了人心险诈,这是一个生在冰火稻,长在蝴蝶谷的少年不曾经历的,那样的环境像极了大学校圆,其作用是让张无忌读万卷书(有幸的是张无忌读的都是医书);而这次的西行之旅,其作用在于让张无忌行万里路,这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路,这是张无忌从单纯少年成长为一个稍有心机的江湖侠士的过程。张无忌小小年纪,却能不负所托,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千里护送杨不悔。张无忌虽然在感情上很纠结,但对朋友一诺千金,让人敬重。

翁大年是清代篆刻家,江苏吴江人。他的成就主要在于理论,他精于考证,他的篆刻多取法秦汉,印章结体工致妥贴。这方印以铁线细篆入印,但章法上还是汉印式的章法。行刀线条稍稍有些明人物征,略有工艺化倾向。章法上,这一方印因为每字仍谨守汉法,互相基本不发生关系,因此显得板结,匠气较重,如果仅从篆刻水平出发,这方印并不值得师法。只是选这方印放在第二部的卷头,却显得很合适。

第三册 肝肠如血,意气如虹

第三册:印文是“肚肠如雪,意气如虹”。人说身为侠士,当然是剑胆琴心的。不管遇到多少的欺瞒与哄骗,张无忌身体里的血仍是纯洁的,他仍坚守着他自己的意气的坚纯,这一部中的张无忌,已经学会了九阳神功,学会了乾坤大挪移,已经可以凭籍他自己的功夫“排难解纷当六强”,在天下第一大门派担任了教主,但他始终不改他内心的赤子之心,始终坚守着他心中的正义。是真正意义的肝肠如雪,意气如虹。

光明顶上,排难解分当六强,群雄归心约三章,张无忌舍生救难的英雄气概,也当得上这句“肝肠如血,意气如虹”。

林皋是清初篆刻家,福建莆田人,所作印章章法简繁相参,疏密处理周详,刀法稳健,挺拔遒劲而不事修饰。篆法多用小篆、缪篆,古雅清丽,我们现在见的更多的陈巨来的印章风格跟他是一脉相承的,他们更远一点的风格代表是汪关,他们的印作都是匀净典雅的。这一方印是典型的林皋风格,线条典雅流畅,篆法秀丽婉转。这与印文的内容也基本是吻合的。这方印中的文字也有相应的明代风格,字与字之间并没有太多联系,因此也略略显得各自为战,还不足以构成一方气息统一的印作,这是明代印人在章法上的共性。

第四册 可是当年人面

第四册是:“可是当年人面”,《倚天屠龙记》最终以阿离的“不识张郎是张郎”收束,这当然是阿离一个人一生的写照,当然也是每个在江湖上成长的江湖人的写照,人必然要成长,岁月必然流逝,张无忌不是当年的张无忌,阿离可曾是当年的阿离,再展开些,周芷若还是汉水的那个周芷若?徐达、常遇春也不再是当年的徐达、常遇春。一个人年纪大了,不会再是少年时的模样,这是所有人人生的无可奈何。

刻这方印的是清人鞠履厚,搁在当时当代,他也是响当当的人物,是“云间派”的大师,但放到整个篆刻史,地位则要低得多,这方印虽以满白面目出现,但其实印中的线条多以书写感强烈的面目出现,全印密实不透风地团在一方印中,几乎不给透气的余地,这方印的章法中只是满满的填字,只是在线条加入了切刀形成的涩感,这并不足以支撑全印章法上的问题,这是新人刻满白印最易遇到的问题。

很多时候,会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有机会见到当初很爱的人,会是什么心情流年似水,似水流年,曾经的姑娘,可是当年人面?《倚天屠龙记》第一章和最后一章的标题加在一起耐人寻味:天涯思君不可忘,不识张郎是张郎。

《天龙八部》:

第一册:流风回雪,明,苏宣

第二册:虎啸风生,龙腾云萃,清,鞠履厚?

第三册:如今是云散雪消花残月阙,清,赵子谦

第四册:得自在禅,清,黄易

第五册:灵丘骑马,汉代的烙马印

第一册 流风回雪

天龙八部实在是气势恢宏,段誉痴于情,萧峰拘以义,虚竹钝于佛,慕容复执于名,段正淳迷于欲,由金庸一只生花笔,编就热血传奇。

第一册用明人苏宜的“流风回雪”,金庸解释为引自曹植的“洛神赋”,用以咏逍遥派的“凌波微步”。

大理有四大名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段誉的个性很可爱,为喜欢的人痴情得不行,在遇见王语嫣前,却是诸般挂碍不放在心头。

第一册里段誉还没遇到克星,所以虽然屡遭险情,读起来却轻松写意,如轻云之蔽月,流风之回雪。

第二册 虎啸风生,龙腾云萃

第二册咏清人鞠厚履的“虎啸风生,龙腾云萃”,毫无疑问是咏乔帮主的神威。借段誉之眼见乔峰,那彪形大汉,只一抬头,精光四射。其后丐帮内乱,乔峰平乱救人,义释风波恶,观其行事,刚柔并济,举重若轻,但观其人其言:实在是要叹一声,好汉子。这一回风云际会。龙腾虎啸,天翻地覆,乔峰从此成萧峰,身世成谜,萧峰不知所措,只得去帮离乡。乔帮主的为人行事,乔峰出场不久就遇到杏子林之变,但举手投足间有龙虎之威,无一丝气短,令人折服。

第三册 如今是云散雪消花残月阙

第三册用清人赵之谦的“如今是云散雪消花残月阙”,说的是萧锋心灰意懒,落寞无奈的心境。一对将来还报有无限希望,一个已是觉得意兴阑珊。灭门的仇恨,却因证人死的精光而再无线索,是为云散雪消。而阿朱的玉陨香消,是为花残月阙。信阳城还是信阳城,堪叹桃花依旧,而人面全非。塞上牛羊之约,就给一招亢龙有悔给毁掉了,如云散,如雪消,如花残,如月阙。

这方印配得实在是贴切。印人赵之谦,中年妻女于一月之内相继辞世,为印曰:我欲不伤悲不得已,取乐府诗《妇病行》句,又有此方“如今是云散雪消花残月阙”。虽未嫁娶,萧峰早以阿朱为妻,用此悼亡之作,最是切题。

乔峰失手打死阿朱后,心灰意懒,落寞无奈,正是云散雪消花残月阙,一个人了无生趣。

第四册 得自在禅

第四册用黄易的“得自在禅”,咏虚竹的“有求皆苦,无求乃乐”。虚竹一心参禅,却不得自在,最后终于做不成和尚,反而无求乃乐。以虚竹之钝,遇见段誉之痴,自然是相得益彰。两人你引一句法华经,我用一句金刚经,居然说得情投意合。虚竹这小和尚,阴差阳错解了珍珑,糊里糊涂救了童姥,然后莫名其妙地就成了逍遥派传人,灵鹫宫主人,少林寺方丈之子,西夏公主的附马爷,萧峰的三弟。幸亏小和尚自己一颗平常心淡然处之,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几番下来,最福气是伊。无欲乃刚,虚竹无求,故而出入其间,得自在境界。

有求皆苦,无求乃乐。

虚竹一心向禅而不可得,后来种种因缘际会,破了酒肉色戒,却感受到了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刻,是而有求皆苦,虚竹做不成和尚,反而福至运来,得自在禅。

第五册 灵丘骑马

第五册,选了汉代的烙马印“灵丘骑马”。

那是咏那奔腾如虎的燕云十八飞骑。倪匡先生曾经在“再看金庸小说”中详细分析过这段文字的优美之处,他认为“马上乘客一色都是玄色薄毡大氅”中的“乘客”二字稍弱,但也没提出修改的意见。

开头,就是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飞烟举,马上人玄色薄毡大氅,马蹄竟是黄金打就。这一场少林寺大战下来,最记得萧峰一句话:“萧某大好男儿,竟和你这种人齐名。”真是要抢下酒袋来,浮三大白。其后中原武林尘埃落定,萧峰自做其南院大王,小阿紫身边长伴,各自无事。

宋自建国起积贫积弱,赵匡胤边境未定,即杯酒释兵权,灵丘在今日山西省,汉朝时属代郡,地处燕云十六州的蔚州,明清隶大同府。灵丘当时属辽所辖,宋人无力恢复,欲求灵丘骑马,是万万不能,但得辽人不南下,已是天佑大宋。萧峰身为辽人,却生长中原,不肯见生灵涂炭,千军万马中挟持辽帝,保得中原苟安。然后自刎雁门关。此地为父母葬身之所,阿朱初许之地,萧峰得此埋骨,心下无憾。

落得小阿紫一番心事无人知,不如身随萧峰去,“姊夫,你答应了姊姊要好好照顾我的。”

归途见慕容复,风流儒雅人虽称颂,只知念念不忘光复大燕,放马灵丘,却如井中捞月一场空,成全了阿碧姑娘腮边一滴凄凉泪。

灵丘属燕云十六州,为辽国辖下,乔峰在中原长大,却做了辽国的南院大王,如何面对故土,恰如灵丘骑马,心下两难。

《侠客行》:

上册:二十余年成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回首旧游何在,柳烟花雾迷春。清,赵之琛,(两面印)

下册:不贪为全,心无妄思,齐白石,(两枚印)

上册:二十余年成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回首旧游何在,柳烟花雾迷春。

《侠客行》也架空了年代,甚至也架空了信仰,小说中的人物个个都认为自己是大侠,真养成大侠功夫的人也没有使命感,既不“侠之大者,为国为家”也不是为了“驱除鞑子”,莫名其妙的有了功夫,也莫名其妙自己是要做什么。这是一部写于《天龙八部》之后,而写于《笑傲江湖》之前的一部解构性质强烈的小说。或者说,他在前面的《射雕三部曲》及《天龙八部》里耗尽了心里,自己要写个小玩意,调节一下自己,是金庸创作曲线低谷的作品,随后《笑傲江湖》和《鹿鼎记》又是一个高潮。

《侠客行》有他的独特性,或者可以说它是童话故事,或者说他是堂吉诃德式的“骑士”小说——梦想主义的格局,它甚至还有“我是谁”这类哲学问题的探讨(并且探讨的比《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更深些。)这使得大家对这部小说看法完全不一样,有捧上天的,甚至说它解决了佛教所谓的“终极问题”,有把它踩到泥里的,认为它完全没有主题,是一部完全没有创作思想的随意之作。

《侠客行》小说60万字左右,分上下两册,有意思的是金大侠一反常态,在这部小说的扉页上各自安排了两方印章,上下两册各有两方印章。

第一册:两方印章的印文分别是:“二十余年成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回首旧游何在,柳烟花雾迷春”。一朱一白,这本就是一方两面印,在一块石头相对的两面刻的一对印。一方印两面,指的是石破天与石中玉身份的真相,石破天打从到了长乐帮,他就成了“石中玉”,忽然多出来的父母,满肚子智计的属下,甚至还有温香软玉的丁丁当当,当然,那些,那些要谋害石中玉的师叔们也开始把他当成谋害对象,当然,还有要带他去喝腊八粥的张三李四兄,真相大白那一刻原本以为他是石中玉的人终于知道了他是谁,可是石破天却浑不知“我是谁”。像做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长梦,仔细想,谁的人生不是一个千里长梦呢?这让人想起“黄梁美梦”这个成语,果然是“二十一年成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梅芳姑为了石清荒废了一生,感情这件事儿,何时能说得清,石清眼里,闵柔是他的全部,对于世间之事,最无奈的事,莫过于此:你纵是千般好,万般优秀,可某人偏偏就是不喜欢,不是你不优秀,而是你不是他的菜,不是他的命定之人,想来梅芳姑文韬武略、貌美如花,可是她什么也没教育“狗杂种”,或许这是因为她深知,无论你怎么优秀,有些人始终也得不到。他在伤心之后,终于选择了“不为”,多年之后再次相遇,可不就剩下一个“回首旧游何在,柳烟花雾迷春”。

两方印的作者是赵之琛,名列浙派“西泠八家”的篆刻大家,赵之琛的作品极多,因为浙派发展到他手里,已经成为相当成熟的印家,因此,赵之琛的创作多是应约商业作品,因此程式化的作品很多,后世印人对他的诟病极多,其实,我们看他的作品,就能看出来,他的这两方作品,受陈曼生的影响还是较重的,刀法苍茫,气势磅礴,既有汉印的雄浑苍劲,又加线条密实排列也略有点清秀渊雅,韩登安评他的作品“刀刀不露,刀刀可见”,这实在是中肯的评价,赵之琛实在是把浙派发展到了极致(这也是他受诟病的原因)。

这一方两面印,说的是小叫花石破天的身世和遭遇。自从侯监集拾得玄铁令,石破天奇遇不断,可直到练成绝世武功,依然不知道自己是谁,一念及此,恐怕是真的“此身虽在堪惊”。

下册 不贪为全 心无妄思

第二册这两方印的印文是“不贪为全”和“心无妄思”。是齐白石的作品,石破天在侠客岛上与大家的机会是等同的,但他跟人不同的是,他学功功,心无贪念,不求全,不好大喜功,没有象其余的人一样沉迷留恋,反倒是他最后得以练成“侠客行”的武功。心无妄思的石破天最终成神功悟成的大神(在所有的金庸小说里,他的武功真是神仙级的)。金庸的小说,常常会写这样的事情,心想而事不成,而无意之间,往往得窥门径。比如觉远练九阳真经,游坦之练易筋经,虚竹破珍珑棋局,张无忌练乾坤大挪移。石破天则在有意无意间练成侠客岛上武功,这跟他的先天条件相关,他不识字,但他懂得人间道德伦理,这反倒使他比其他的那些“正常人”接近了“成功”。

齐白石这两方印全是白文印,汉白文印均分印面的章法特征明显,但刀法上是完全是齐白石的单刀刀法,线条干脆、爽利、坚决,第二方“心无妄思”略有点晋白文印的凿印特征,但仍然是汉白文印的典型风格。齐白石先学浙派,后学赵之谦,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在汉印里汲取营养,他喜欢汉印,甚至由此学到了汉人的“创新”精神,他自家的印风就是在“创新”精神之下方才形成的。一个篆刻人,在刀法精熟之后,“创新精神”形成的个性确定了他印学成就的“上限”。

石破天的心态好,非常的好。在摩天崖谢烟客对他没有好脸色,动辄喝骂,但他还是会真诚的关心谢烟客,给他洗衣做饭,照顾他生活。

对待侠客岛上的武功,江湖上的前辈无不如痴如醉,忘记了归期,只有石破天心无贪念,顺其自然,子曾经曰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雪山飞狐》:

全一册:吾狐也,齐白石

全一册 吾狐也

《雪山飞狐》:吾狐也,齐白石

雪山飞狐扉页印章用齐白石的“吾狐也”。现代人认为狐狸狡猾,古代人确认为狐狸多疑,更没有狡猾了。“雪山飞狐”的悬疑测试读者的人生观和是非观,胡斐之所以进退两难,是为了他轻易向苗若兰许下诺言,假如没有苗若兰的因素,这一刀是非劈不可的。

白石老人,上刻“吾狐也”,边款很有意思:吾生性多疑,是吾所短,刊此自嘲。

多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雪山飞狐》是一个类似罗生门的故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人口中讲述出来,立场不同,讲述的事实也扑朔迷离。因为受奸人挑拨,苗人凤误*了胡一刀,又因为误会,苗人凤和胡斐陷入了你死我活的生死境地,苗人凤是行事磊落的一代大侠尚且如此,可见多疑是人难以避免的弱点。

《飞狐外传》:

上册:最爱热肠人,清,陈豫钟

下册:素情自处,清,陈豫钟

上册:最爱热肠人

《飞狐外传》之后,金庸曾经有过一段被读者骂得比较厉害的时间段,就是他写完《飞狐外传》又写了《雪山飞狐》,而在《飞狐外传》里,程灵素对待胡斐的以生命为代价的爱情实在写情过于浓郁,在程灵素这个丑姑娘的精神世界里,她把她全部的生命意义都集中在对胡斐的爱里,甚至在程灵素死后,人们认为整部《飞狐外传》的精神就垮塌掉了,甚至认为程灵素一死,基本上整部书就结束了,金庸写出来了一份让读者带入感强烈,可见金大侠写爱情戏是高手,只不过,因为写爱情写得过于优秀,使得时间设定上更早的《雪山飞狐》面世后,人们纷纷骂胡斐的滥情,完全不顾金庸的辩解,金庸不断地说,这两部小说只是用了相同的人物名字,是完全独立的两部小说,但读者就是不买账。

上册:这一方印的印文是:“最爱热肠人”。这当然是说的胡斐。金庸曾经亲承在他的小说里,他最爱的男主角中,胡斐排在第一位,胡斐当然承得起这份爱,他对马春花的恩惠念念不忘是热肠,继而为钟阿四一家的惨事不肯罢休纠缠到底也是热肠,对圆性最后一次示爱求亲也是热肠。

这方作品的作者是陈豫钟(1762-1806),字浚仪,号秋堂,是浙派“西泠八家”中的后四家之一,既然名列八家,当然是浙派的优秀篆刻家了,他出生于金石世家,文学造诣也很高,收藏丰富,工书画,篆隶苍雅圆劲,花卉笔墨潇洒出尘,享有盛名。因为他的文学素养高,因此,他的作品书卷气极浓,是西泠诸家里的典雅印风的代表。我们看这一方印,汉白文印式,五字白文,人字独占一列,容易让人想到五字将军章以及新朝印章,陈豫钟的长处是学丁敬学黄易,但是他用刀列加收敛、含蓄,因此,线条更加润泽和精隽,火气不重,既有丁敬的古拙,又有奚冈的质朴。

胡斐继承了父母豪迈的性格,古道热肠,急人之难,为了没一点交情,素不相识的钟阿四一家四口,追寻凤天南到天涯海角,不为美色恳求所动,不给江湖同道面子,是金庸自称“特别喜欢”的大丈夫形象。

飞狐外传上下两册都是用的清人陈豫钟的印章。上卷“最爱热肠人”,咏的是胡斐。他对马春花的恩惠念念不忘是热肠,为钟阿四一家的惨事不肯罢休也是热肠,对圆性最后一次示爱求亲也是热肠。胡斐在金庸最喜欢男主角中排在第一位,无怪要选这枚印章了。

下册 素情自处

下册:是“素情自处”咏程灵素。

这方印章的印文是”素情自处“,素情,直指程灵素,程灵素是天姿聪颖的弱女子,他从骨子里是一位医学天才,但她长得相对太普通了,这跟一般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有差别的,而胡斐跟大部分男人一样,喜欢上一个女子更多是先看脸。程灵素弱质纤纤,但明慧过人,是活在我们身边的一种普通人,这种人够平凡,也够朴素,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快活的活着直到遇到他生命中的那个人,那一刻,她们的生命有了意义,程灵素,外貌朴素,心中灵慧(当然,她的名字是来自灵枢和素问),最后为救胡斐而死,素情自处指平素的心愿,内心的真情。早期的程灵素是这样的,即便她爱上胡斐之后,她仍然是这样的一种状态。依金恋庸的本意来看,他是赞赏这种人生态度的。不过,程灵素的人生天意弄人的人生,就算是她“素情自处”,依然无法改变她人生后悲剧性。

程灵素虽是弱质纤纤,但明慧过人,只因相貌不够美丽而在情场上失败,最后为救胡斐而死,天意弄人,还能够不“素情自处”吗?两册“飞狐外传”的封面图画也颇堪玩味,都是选用了晚清人居廉的作品。第一册是“山茶水仙图”第二册是“迎春,樱桃,望春图”山茶艳丽,水仙清雅,象征袁紫衣和程灵素,迎春,樱桃,望春则象征苗夫人和马春花。胡斐爱上了艳丽的山茶,而只好辜负了清雅的水仙。谁知道最后,眼前的山茶竟是伪装,实际上是一朵优昙花。

依然是陈豫钟的作品,依然是白文,我们看出这是典型的浙派的”有个性的汉印“,章法上均匀占地,任疏任密,不做更多的处理,这附合陈的个性,刀法就是浙派典型的碎切徐进,他的印章水平用他自己的话说:“年来印无它妙处,惟能信手而成,无一毫做造而已,若浑脱变化,故以俟诸异日。”,陈豫钟也是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并想在印学上有创造和突破的,只是天不假年,他年纪轻轻的就离开了人世。45岁的生命,对于一个想要“俟诸异日”的大篆刻家,实在是太残酷了,这跟程灵素的一生是近似的。当然,这可能也是金庸选择他的两方印列在扉页的原因之一吧。

喜欢就是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程灵素是一个悲剧人物,因为她长的不美。

她长的不美,胡斐一番慷慨陈词:做人最重要是人品好,相貌不重要。

然后依然爱上漂亮又做作的袁紫衣。

胡斐的所作所为甚至比不上朋友圈的鸡汤,

至少人家大方承认,喜欢一个人是始于颜值,终于人品。

每次看到程灵素的段落都很心疼,

心疼每一个不美皮囊下隐藏的炙热而又退缩的爱情。

《笑傲江湖》:

第一册:白衣大士门下,清,沈凤

第二册:檗下琴,清,高凤翰

第三册:襟上杭州旧酒痕,清,赵懿

第四册:吾亦澹荡人,清,屠倬

第一册 白衣大士门下:

写文章是为了给人看,这个系列的受众则相对需要受众既是篆刻爱好者,又是金庸迷,因此这样的文章读者量少,仁者自然见仁,各人自有缘法,不一样的哈姆雷特自然看到不一样的内容。

倪匡评价《笑傲江湖》时说:“《笑傲江湖》没有任何历史背景,纯叙江湖上事。金庸特意舍弃了他最擅长的历史和虚构相揉合的创作方法,表现了他创作上多方面的才能。在一连串的曲折、奸谋之中,逐渐暴露伪君子的面目,解决了正、邪的真正意义,这是一部写尽人性的小说。”,我们不管他是不是金庸的脑残粉,至少这段评价是到位、准确的,《笑傲江湖》极重要的一点是解决了正、邪的真正意义并写了较多的人性,抛开时代背景写小说的当然很多,比如《红楼梦》,这一类小说往往更多揭示更本质的东西,《笑傲江湖》亦如此。

第一册:用清人沈凤的“白衣大士门下”

当是直指恒山派的美貌小尼姑仪琳,在整部《笑傲江湖》里,仪琳是一股清流,仪琳貌美,但是她不是俗世的那种美,她的相貌和感情都有圣洁的光辉,她是个有宗教信仰的人,这一类人在文学作品中很多,比如《红楼梦》里的妙玉,《悲惨世界》里的主教米里哀等等,我们相信宗教有洗涤人心的作用,金庸也安排仪琳向这个人物设定方向走,她纯洁、善良、单纯、忠诚,一个小尼姑的优秀品质在仪琳身上集中表现出来,除却她作为出家人却不由自主地爱上了令狐冲(这是人性的本来),她简直就是完美的尼姑。白衣大士一般指观音菩萨,此方印章用在第一部是合适的,故事中仪琳为田伯光追着调戏引出令狐冲的个性人格美来,是巧妙的方法。这方印的作者是清人沈凤,这个篆刻家在上一篇《鹿鼎记》里介绍过了,四凤派的代表人物,这方印有明显的明人风格,这不是四凤派的本来面目,至于什么是四凤派的本来面目,第二方印会详细说。这种简单地把篆字找出来,平均分配到印面上的做法,现在街头刻章的匠人常这样做,几乎谈不上艺术,倒是这种简单的、素面朝天的刻法,跟这方印的印文需要表达的内容在气质上是相符的,简单、朴实,安祥,有宗教气息。

观音原身为妙庄王三女妙善公主,因哀民生多艰,舍身出家,成道后许下宏愿,凡有人受苦受难,口呼“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之名,即得庇佑。自中土有观世音以来,化身千万,数有鱼篮观音,黄金锁子骨观音,多宝观音,不肯去观音,一叶观音种种。最多以白衣示人,据说白衣是淳净菩提心所化。后世传诵《白衣大士神咒》,尊为不二法门。(德化何朝宗白瓷雕传世精品以观音造像为多,最得神韵,今日故宫馆藏仍可见。)

仪琳这小尼姑,大约也是常诵《白衣大士神咒》的。只可惜纵念千遍万遍又有何用,白衣大士一生不沾情尘,如何解得你苦处,如何救得你回头。小尼姑就在那恒山悬空寺上,念一声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念一声令狐大哥。长夜昏灯,对着那流星许了千个万个愿,盼望能再见他一面。不知这一生,到底是念谁更多些。

令狐大哥,令狐大哥,真真情挚缠绵!

白衣大士门下,自然是说佛门弟子,小尼姑仪琳。仪琳和小昭、双儿一样,都是金庸笔下温柔可人的一类女性,和黄蓉赵敏这些女主角不同,她们对爱情的占有欲没有那么强,仪琳的一心一念,都散发着单纯善良的光辉。

第二册 檗下琴

第二册用清人高凤翰的“檗下琴”

这方印章的印文是“檗下琴”,檗是一种中药,《神农本草经》称檗木,《本草纲目》称黄檗木,有特别的香气,但味道很苦,弹琴自然是乐事,檗下弹琴,指的则是苦中作乐,这一卷中,令狐冲美好的少年生活已经结束,他先是被成不尤掌力所伤,又被桃谷六仙和不戒弄得伤上加伤,而陆大有死后,他又被诬盗宝(《紫霞秘笈》)、残*同门的罪名,师父、师娘、师妹尽皆误会,这个时候的令狐冲内心是苦不堪言的,但他生性豁达,照样喝酒弹琴,是真正的苦中作乐。

刻这方印的作者是高凤翰,这位篆刻家,他也是“四凤派”的代表人物,只不过他的身世更苦些,他在丁巳年(公元1677年,清康熙十六年)被诬陷下狱,在狱中右臂失去知觉,最终致残,出狱后开始左手治印,反倒是左手的印流传后世的更多,因为受尽磨难,后期的印反倒更具“老、丑、精、雄”的古朴苍茫美。显然,这方印刻得不光洁,不整饬,简直就是老头顺手写成的字,章法上也没做格外安排,就是在刀法和线条上显示了“以丑为美”的古朴自然美,四凤派大多以这种艺术面目示人。高凤翰的经历以及这方印的印文内容,使得这方印放在这里极合适。

金庸解释为苦中作乐。金庸说高凤翰“乾隆初因病右臂失去知觉,以左手治印,风格古朴”。而檗又称黄檗,是一种乔木,质地坚硬,不知是不是制琴的好材料,不过,可入药,味苦倒是真的。

松下听琴,本是高人乐事,柏实味苦,柏下琴谓苦中作乐之意也。

令狐冲此时有三苦,曰身苦,心苦,意苦。

身苦者,此时伤重难愈,更加桃谷六仙和不戒八道真气冲撞,当真是连废人也不如,平一指十指齐出,亦无良策,白累得送了性命。

心苦者,岳灵珊许了林平之,一对神仙般人物,令狐冲如何说得比得?只有冷眼旁观,暗自伤神。

意苦者,师父原来不是君子,满面仁义,满腹奸谋,偏偏是不敢疑,不愿疑。

然令狐冲生性豁达,如此苦苦相逼之下,若不是五霸岗上有老头子,祖千秋,蓝凤凰这等可爱人物,令狐冲怎么笑得出?

檗是一种树,其味苦,可入药,檗下抚琴,心中当是五味杂陈。

令狐冲被重伤,唯一的好兄弟陆大有横死,又被冤枉盗了辟邪剑谱,受小混混欺负,在这种情况下,令狐冲依然不失潇洒心态,懂得自嘲,懂得苦中作乐,无愧于“笑傲”两字,有魏晋风骨,气度令人想起嵇康。

第三册 襟上杭州旧酒痕

第三册用清人赵懿的“襟上杭州旧酒痕”。

这方印的印文是“襟上杭州旧酒痕”,衣服上有旧日痕迹的原因当然是主人不肯洗去,这就像《三国演义》里关羽不肯脱了刘备给他的袍子,与《神雕侠侣》里杨过不肯因得到新衣服而扔了小龙女缝的旧衣服是同样的道理,那件衣服上寄托着与旧人的记忆,旧酒痕会让人想起旧酒友,旧时的人,旧时的事,令狐冲明知江湖渐远,心底里依然想着旧时的师妹,想着旧日的师父师娘师弟们。当然,既是酒痕,令狐冲也是个好酒之人。此印用在这里,正合适。

这方印的作者是清人赵懿,杭州人,他可能没有多大名声,但说起他的叔父(或者是伯父),大家一定很熟悉,就是“西泠八家”里那位将浙派篆刻艺术发展到极致的赵之琛,赵懿跟赵之琛学印,浙派的经典刀法与字法,以碎切刀入印,线条方折劲健,苍古浑厚,这是浙派“ 有个性的汉印”的经典面目,有意思的是,赵懿是一位流浪在江湖的印人,他“不治生产,流寓江、淮,郁郁不得志,贫死。”相比这一点,令狐冲好歹不致于饿死,好多了。

西湖今有郭庄,刘庄,莲庄,都是锦绣一般去处,却怎比梅庄?杭州超山香雪坞,有唐梅,宋梅,至今仍年年花开不知为谁?不知可是梅庄余香,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能于风景如画之西湖,以琴棋书画四事遣此有涯之生,梅庄四友是何等人物,人间清福,莫过于此。只是那秃笔翁,面目太过模糊,书家倘无绝大心胸,如何挥毫万里。宋徽宗身为人君,瘦金体飞扬跋扈,天马行空,书意造本无法,卫夫人簪花,风流雅致面目,苏子瞻墨戏,白衣卿相本色,秃笔翁何得列其中?只得丹青生,与令狐冲倾盖如故,窖藏美酒,得一知已共饮之,何等快哉事。令狐冲此人,自出场始,终日饮酒为乐,初见仪琳,即在衡阳酒楼,此后思过崖,洛阳,杭州,黑木崖一路行来,诸事如奇峰叠起,纵有美酒在前,亦非当日少年。只得青衫酒痕,留待追忆当年意气。那时日,小师妹还未曾嫁了林师弟呵。

出自白居易的诗,鲁迅解其意为“顾影自怜”。白居易的诗,乐天有《忆江南》三首,称“江南好,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杭州梅庄的几场较量,被称为金庸笔下最精彩的描写,江南四友在梅庄过的日子,实在是大享清福,比之在江湖上厮*不知要惬意到哪里去,想必金庸也心甚向往之,所以才把令狐冲和盈盈大婚的地点安排在梅庄。

第四册 吾亦澹荡人

第四册用清人屠倬的“吾亦澹荡人”。

这方印的印文是“吾亦澹荡人”,语出李白的《古风.第十》,是歌颂视功名富贵如草芥的义士鲁仲连的,原文是:“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意思是说,齐国有个风流倜傥的后生叫鲁仲连,他是战国末期齐国人中最高尚奇妙的人物。他的高妙就像明月刚从海底升出来,一个早上的工夫就把光芒照耀到了世间,鲁仲连的典型事迹是“义不帝秦”,理由是,秦是一个弃礼义而尚首功的国家。作者歌颂视功名富贵如草芥的义士,自认为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令狐冲救任我行于梅庄地牢,攻上黑木崖,击*东方不败,可谓任我行帝国的大功臣,但当副教主这样的职位上门时,他却因为对日月神教的行事风格看不惯,坚辞不受,就算生命受威胁也不改变,是典型的“澹荡人”。

这方印的作者屠倬,浙江诸暨人,他做过官,有过惠民之举,但官当得不大,他善诗文,会绘画,亦篆刻,他的作品并不多,但极工,因是杭州人,自然也受浙派影响,师法奚冈,虽出浙派名门,但并不苦守浙派程式,此方印中的线条已有相对较为流畅的长线条,这是徽(皖)派的特征,这说明,他是个不受模式限制的有创新精神的印人。此方印,章法上是汉五字印的章法特征,最后一字“人”字独占一列,与右边四字形成疏密对比,刀法上则切刀为主,夹以短冲,刀法以达成线条为目的。总之这是一方章法、字法、刀法俱精的佳作,这是屠倬的真实水平,屠倬较早进入仕途,中年以后就很少刻印,年寿又不高(仅活了48岁),再加上他不是所谓的纯粹的杭州人(他只是在钱塘住),所以后人出印谱时,所谓的“西泠八家”中可能本应属于他的位置被更纯粹的杭州人,比他小二三十岁、刻印风格又颇与浙派有别,也较有创新精神的钱松所取代了,这是屠倬在篆刻史上名声不大的原因。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十,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令狐冲虽与岳灵珊青梅竹马,可是且听宁中则这般评价令狐冲,“但他胡闹任性,轻浮好酒,珊儿倘若嫁了他,势必给他误了终身。”试看此人当时行径,此言不缪。而令狐冲之可爱,不在其沉稳大方能为人师,恰在于酒后无行无赖,若非另有应诺,直是万事无不可对人言者。绿竹翁另有评价:琴为心声,想是因他胸襟豁达之故。”

吾亦澹荡人为令狐冲自述,本是恰如其分,奈何小师妹一去,情天恨海难度,因负盈盈良多,这一世再也无法松开她的手,不知令狐冲心中可还再想回华山,做那连宁氏一剑也挡不过的大师兄,闲下来漫山遍野替岳灵珊捉萤火虫?千秋万载,永为夫妻。果真是不得已而为之,非澹荡人如何使得?

除令狐冲外,更有一人能当此语。任盈盈一呼百诺,好好地当她的圣姑,怎么好端端地青眼有加到令狐冲身上?究其渊源,曲洋长老难绺其责,倘不是《笑傲江湖》一曲,盈盈姑娘怎会隐隐说:“琴箫合奏,世上哪里去找这一个人去”?不知道这一个人早已恭敬立于堂前。其后盈盈为令狐公子自囚少林,换得令狐冲也愿为她舍了性命,只是这条性命要来何用?嫁了冲郎,也只得一枕边人,心已随他人去,莫求莫求。

金庸在《笑傲江湖》的后记中说:“令狐冲是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隐士。《笑傲江湖》的自由自在,是令狐冲这个人物的追求的目标。”充分圆满的自由根本不可能的。令狐冲比杨过多了几分随意,比韦小宝多了几分气派,比乔峰多了几分潇洒。

行云流水,随意所之,当是金庸小说人物之最。

李白诗曰: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倪匡在《我读金庸小说》中评价令狐冲说:他不执著,不在乎,潇洒浪漫之处,在金庸笔下所有男主角之上,允称第一。

他先是失恋,继以身中奇毒,朝不保夕,但他依然很看得开,主要还是天性使然。别人如果有这样的遭遇,一定痛不欲生,整日里愁眉苦脸,哪里还会有这样的洒脱。令狐冲淡泊随性,近乎神仙中人,不知道金庸塑造令狐冲时,有没有李白潇洒不羁的原型在其中。

《鹿鼎记》:

第一册:玉树临风,清,周亮工

第二册:读圣贤书,行忠义事,清,林皋

第三册:当中和天,偕乐易友,吟自在诗,饮欢喜酒,清,沈凤

第四册:兴酣落笔摇五岳,清,许容

第五册:浮螺山人,清,高凤翰

第一册 玉树临风

第一册用清人周亮工的“玉树临风”。

金庸全书首册的印章,经常是给书中的索引人物,例如《倚天屠龙记》的郭襄,《笑傲江湖》中的仪琳,而在《鹿鼎记》中,这当然不是韦小宝玉树临风,这个人物是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能称上“玉树临风”的当然首推陈近南,因为陈近南,所以引出天地会,进而引出茅十八大闹丽春院,携韦小宝进北京,拉开全书的序幕。而陈近南也无愧“玉树临风”四字。

书生气质,却有担当,有魄力,武功高,人品又好,“为人不识陈近南,纵称英雄也枉然”并非谬赞。

第二册 读圣贤书 行忠义事

第二册是清人林皋的“读圣贤书,行忠义事”,这一句不是说韦小宝而是说他的主子小皇帝,不仅读圣贤书,且读蛮夷书,兼容并包,海纳百川,方显我上国风范。陈近南便文武双全,诗书满腹,不仅读,且身体力行,看他叹息:“大业艰难,也不过做到如何便如何罢了。”正合夫子知之不可为而为之义,台湾偏海一隅,自保已是不易,又谈复国,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人说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陈大侠自己,又哪里不枉然?

这两句话是说小皇帝康熙和韦小宝的关系,康熙是个好皇帝,熟读儒家经典,为政宽仁,处事决断,而韦小宝有一份自己的忠义准则,即不背叛朋友,君臣两人一庄一谐,配合得倒也相得益彰。

第三册 当中和天,偕乐易友,吟自在诗,饮欢喜酒

第三册用清人沈凤的“当中和天,偕乐易友,吟自在诗,饮欢喜酒”,韦小宝赏芍药一段,足可当此语。衣锦还乡,扬州风物繁丽已依旧,地方官员亦步亦趋,对韦小宝此人来讲,诤友不要最好,狗肉朋友倒是多多益善。不闻子云人至察则无徒云?欢喜酒是多多的,自在诗不会吟么,喂,兀那歌妓,你且唱十八摸来听。

这枚印的用意,金庸说得很明白,说韦小宝“吟自在诗”,却唱“十八摸”,与乐易友所行的是骄乐,宴乐。然而历史上功高震主之人,都要多行损友三乐以自污避祸。

俗话说: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韦爵爷在北京做了大官,少不了要回乡风光一番,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真乃人生乐事。说起来,世间又有谁不喜欢吟自在诗,饮欢喜酒呢?唯乐易友难求而已。

说起来,第二册和第三册的印章对照起来,显得十分有趣,“读圣贤书 行忠义事”是康熙对韦小宝的期望,而恐怕“吟自在诗,饮欢喜酒”才是韦小宝真正的人生理想。

第四册 兴酣落笔摇五岳

第四册用清人许容的“兴酣落笔摇五岳”,咏韦小宝写字。兴酣落笔摇五岳句出李白诗: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韦公小宝写字一段,金庸极尽铺陈之事,当真绝倒。想来纸文房四宝如此精美,必无墨干不醮之事,又有良仆在旁,有细线拖来拖去,也当吃干抹净,倘陆高轩重来,必六体投地,云:胜笔多多,败笔一些也无。

自打不知哪朝哪代哪位老先生振臂高呼文以载道以后,俺们就被迫扒开字缝再往里看,可是这游戏文字写到此地,还用俺再说些什么好?不仅于此,韦小宝一路行来,除奸党,平藩镇,出使俄罗斯,签尼布楚条约,结义大喇嘛,平西疆战事,救老皇帝,降郑克爽,正史之中,小宝处处留痕,天衣无缝,金庸一支笔,匪夷所思矣,匪夷所思。

众官员都将韦小宝视为一个小小弄臣,然而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过程,更要看结果,韦小宝虽然行事嬉皮笑脸,一点都不正经,但能搞定大事,紧要关头不含糊,兴酣落笔摇五岳,是说韦小宝出使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的英雄气概。

第五册 浮螺山人

第五册用清人高凤翰的“浮螺山人”。

不知道这浮螺山倒底是何处,金庸自己是浙江人,杭州南高峰下有沧海浮螺洞,不知道有没有干系。只能从字面上解,既是浮螺,四海为家,也落得逍遥自在,韦小宝要忠又要义,不肯对不起小皇帝,也不肯对不起天地会,倒有些象萧峰处境。但这等惫赖人物,断不会自绝于党和人民,使一招金蝉脱壳之计,带着如花美眷,退隐去也。金庸亦金盆洗手,团团笑脸,做富家翁去也。

金庸说这浮螺山人当是钓鱼伯。所谓高处不胜寒,聪明人懂得在登上最高峰之前激流勇退,保有辛苦得来的名利。为什么“亢龙有悔”呢?因为“盈不可久”。

此枚印章的含义和第四册一脉相承,李白有《江上吟》: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金庸说浮螺山人就是钓鱼伯,世上没有长久的富贵,韦小宝官位越高,愈发觉得高处不胜寒,小皇帝权威日盛,伴君如伴虎的生活,莫不如隐退做一名富家翁。

《书剑恩仇录》:

上册:登山观海,清,黄易

下册:长相思,清,丁敬

上册 登山观海

上册用清人黄易的“登山观海”

“登山”和“观海”是书中的两大重要情节,“登山”是说书中第七回“琴音朗朗闻雁落,剑气沉沉做龙吟”,陈家洛在杭州飞来峰的上天竺与乾隆初次邂逅。“观海”是说书中第八回“千军岳峙围千顷,万马潮汹动万乘”,乾隆在海宁的海神庙偷祭陈世倌,又再于陈家洛相会,二人在塘边信步观潮。

下册 长相思

下册用清人丁敬的“长相思”,金庸指明这个印章是在兆惠黑水营突围的下一年刻成,即是在香香公主死后。“长相思”是指陈家洛为香香公主作的铭文。单就印面而言,是说陈家洛一生郁郁寡欢,长思香香公主。每次看到这里,既痛且恨。忍不住说一声:既知如此,何必当初。想起天人永隔,实在不忍再苛责。只得说,香香单纯不是她的错,陈家洛愿意为天下牺牲一已之爱也不是错,其余不予置评。

长相思,当真是蚀心蚀骨,再见无期。何止陈家洛思香香,难道余鱼同不思骆冰?(骆冰与文泰来算是金庸书中一等一的神仙眷侣,虽然历经颠簸流离,终能长相厮守,不弃不离。文四哥侠骨柔肠,骆大小姐美慧重情,令阅者得于满腹瘴气中得一长啸。)

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武功人品都好,外貌英俊,风度翩翩,完美的主角模板,人生却非常失意。

陈家洛在事业上,差点被清兵一网打尽,本应春风得意的爱情,也被他拱手让给了乾隆。归其原因,都在于他软弱畏缩的性格,在事业和爱情之间,他选择了牺牲爱情来成就事业,殊不知这两种东西是交换不来的,无谓的自我牺牲,只能用作余生自我安慰的手段罢了。

《碧血剑》:

上册:兰生而芳,明,梁千秋

下册:负雅志于高云,明,归昌世

上册 兰生而芳

我第一次看《碧血剑》,别提多兴奋了,看袁承志学成下山,看他遇到青青,再看他山洞得剑,进京路上让识阿九,再到皇宫见到自己的画像以及与玉真子的那场打斗……一只胳膊换成铁钩又爱憎分明的何铁手……伏线里又更有金蛇郎君的揪心情事与神妙武功……各种神奇的江湖事,让人不禁心向往之,那时候,对武侠小说还处于初接触,还不知道金庸的侠名,就纯如对待一般的连环画,但故事太过精彩,于是每每想再看这样的画书,后来再读射雕等书时,隐约觉得是同一个路子的,才开始翻查资料,知道了有这样的一个人,写小说能振兴一家报纸(《明报》)的阅读量,能靠着一支笔撑起一家报馆,又加上他从来都关心时政,决不是一位幽居世外的高人,实在叹服:金大侠真是有侠气的文人。后来读北大陈平原老师的《千古文人侠客梦》,才恍然大悟,文人心里该是都住着一段侠士之梦吧。

《碧血剑》的体量也不大,也是60多万字,篇幅与《书剑恩仇录》相仿,其水平也相仿,都不足于与后来的那些大部头相比,金庸后来大量修改,估计他自己对这部书心里也是不满意的吧(这部书的连载版、三联版和新修版三个版本的的差别很大)。因为只有这样的篇幅,通常我们见到的版本也是分上、下两册,其中扉页上各有印章一方。

第一册:兰生而芳,明,梁千秋印文内容是“兰生而芳”。袁承志是督师袁崇焕之子,名门之后,既是名门之后,自然是天生芬芳了,就像是兰花,生来就是幽香的。其实金庸的小说始终是讲究主人公的出身的,比如张无忌,武当名门之后,袁承志,名门之后,杨康、杨过的祖上是抗金名将杨再兴,郭靖的祖上是梁山好汉郭盛,令狐冲其实是岳不群的养子,有好事者考证他是风清扬的儿子……后来金庸实在被人说得烦了,干脆把韦小宝写成了妓女的儿子,父亲是谁都是个谜。外国小说中经常说某某是个贵族,是某个爵士之后等等,“血统感”这个东西在中外有统一的思想认识,似乎名门之后,就天生有一份荣光在头上,至于袁承志,起名承志,要让他承什么志,实在是交待的不清楚(自己父亲是明代忠臣,抗清名将,自己却要反明助闯,这也是承志?),当然,这是他所处的时代的限制,名门之后、名师之徒,最后也只是远走渤泥。

如同深谷中的兰花,袁承志的少年时代,也是在人迹罕至的华山峻岭峭壁中度过的,十年间未曾下山一步,“江湖上自不知华山派已出了这样一位少年高手。”

兰花中正,香幽,说起来,袁承志大概是金庸小说里最没特点的男主角,他的长处是有一身高强武功,却不张扬,懂得给人留余地,气质人品如同兰花,清香悠悠,靠品行影响了一众豪客,成为江湖领袖。

这方印的作者梁千秋,原名梁袠,字千秋,江苏扬州人,长期居住南京,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明代末年,为明末著名篆刻家。他是明代著名篆刻家何震的入室弟子,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何震是文人篆刻鼻祖文彭的弟子,在明代,文彭的篆刻思想到何震得以发扬广大,何震的篆刻又多由梁千秋传诸后世,所以说,梁千秋是一个使文人篆刻开枝散叶的的篆刻家,甚至中国篆刻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篆刻家韩约素,也是他的侍姬(有一说是小妾),可见梁千秋在篆刻上用功之勤,梁千秋作品风格较为多样化,因此个性并不突出,他不像明五派任何一家那样鲜明到足以创门立派。这方印汉白文印式,但四字逼边较紧,又兼施刀过程中冲切并用,使印文显得较为朴茂,隐约好像也有点浙派的切刀的味道,没见过这方印的印面,不知刀法到底如何。

下册 负雅志于高云

第二册:负雅志于高云,明,归昌世

印面的文字是“负雅志于高云”。原话出自陶渊明的《闲情赋》,“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意思是:(于是我)将一片柔情淡化在了俗世里,将高雅的情志寄于天上的浮云。据说西汉贾谊被贬长沙时也有此语。总而言之是文人志士不得意时的一种自况。其实,在中国封建社会,“用行舍藏”是文人志士的生命意义,重用我了,我就就出来做事,得不到任用就退隐山林,之不过,袁承志在失意之后,跟得更远一些,他在中原难有作为,只能远走海外,空有一腔安邦报国志,到最后只都做一片浮云(最后一回的回目:“空负安国志,遂吟去国行”)。至于阿九那么痴情的人为啥四处寻找而不见,是个很奇怪的事儿,不过那是题外话了。

“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

出自陶渊明《闲情赋》,同陶渊明一样,袁承志最后选择了避世隐居,众人本寄望闯王开创一个理想国,谁知只是城头变换大王旗,袁承志的一腔雅志,只能带到渤泥国了。

这方印出自归昌世,当然也是名家。归昌世(1573-1644)明代诗人、书画家、篆刻家。字文休,号假庵,江苏昆山人,移居常熟。他的爷爷历史上也有名字,就是归有光,我们上学时学过他的《项脊轩志》,归昌世早弃举业,发奋为古文。书法学晋唐,善草书,兼工印篆,画兰竹在徐渭、陈淳之间,与李流芳、王志坚合称昆山三才子,篆刻与文彭(前文提过)、王悟林鼎足而立。这方印印文字法承接宋元,章法上并排两行,线条颇有汉人浑厚感,这是一方字法篆法优秀,章法平平,刀法甜熟的作品。

显然,金庸选这两方印除了跟小说的时代相关外(都是明代),印文的意义是选印原则。并没有特别在意这些印章的艺术水平。

《连城诀》:

全一册:吾草木众人也,齐白石

全一册 吾草木众人也

通常说《连城诀》是专门写人性之恶的,但《连城诀》留给我的印象最深的东西反倒不是人性恶的一面能恶到的极致,比如凌退思对自己的女儿的狠,比如戚长发及万震山们弑师以及“落花流水”能吃自家兄弟的恶……而是丁典与凌霜华爱情的坚贞,以及狄云根植在内心深处和善,当然,金大侠最后让水笙在雪山等着狄云是一个喜剧性的收尾,金大侠的价值取向还是导人向善的。

一部只有30万字的小说,这么大的人物容量(几组师兄弟,一组江湖组合,一个血刀门,一个知府及其幕僚以及额外的江湖大侠丁典),笔墨如何集中,重点放在哪个人物身上,因为笔墨有限,如果掌控不好,很可能就会是一部泛泛的普通武侠小说了,但金大侠毕竟是高手,在《连城诀》之前,金庸已写出了《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规模宏大、更具影响力的作品,他的掌控力之强,在那些以正统思想为基础,颂扬正义、忠义、侠义等传统美德的大部头里已展现无遗。但过去这些大部头里讲的全是“扶危济困、舍己助人、路见不平、挺身而出、见义勇为、惩恶扬善、慷慨赴死、重义轻生”这些正能量的侠义品质,在《连城诀》里,则集中展现人性恶的一面,对侠的形象进行彻底颠覆,江湖乃至社会上的正与邪在这部小说中开始展露本相,社会真实面目一步步展现,它告诉我们一味的经过成长便能获得好运与成功的大侠的理想化实际是不现实的,在这部小说里人性的复杂一步步彰显,这不禁使武侠小说的作用从消遣娱乐、获得快感向更深层次的“人”的方向转变,变得更严肃深刻。

关注“人”本身,关注社会本质,这是小说的本质。其实,这也是金庸武侠小说与其他武侠小说的分界线,小说最终关注的还是人本身,正如金庸在他的新版本序开头就说到的”小说是写给人看的,小说的内容是人。”仅这个指向,就足以将金庸的武侠小说与其他以情节取胜的小说区隔开来。

这部小说相对短,因此只有一本,所用的印章也只有一方,是这方:

印文是“吾草木众人也”。显然,这是对平凡人的赞美,也是对普通生活的向往,印章的指向是狄云以及戚芳这些平凡人,他们是平凡人,他们的内心要比那些江湖大侠更高尚些,至少是纯净得多。经过一番人世变迁之后,我们多么希望狄云、戚芳这些平凡人能安安静静过他们岁月静好的平凡人生活啊。现实如此残酷,它将现实血淋淋地撕开在平凡人面前,他们安静的平凡生活从他们进城的那一刻就不可能了。

狄云原本是个普通的庄稼人,被师父设计,到江湖走了一遭。《连城诀》是一部非常黑暗的小说,里面的好人太少,死得还早,坏人层出不穷,连成名已久的正派大侠都是人心险恶之辈,狄云像一个笨小孩来到了大城市,虽然身负绝世武功,最后还是觉得适应不来,所以他回到了人迹罕至的大雪山之中,选择做一个平凡的草木众人,带着水笙和师妹戚芳留下的女儿过平淡的幸福日子。

如果一切可以从头再开始,狄云和戚芳一定愿意继续做平凡的草木众人,草木众人的人格可比许多成名大侠高尚得多。如果能给狄云选择的机会,他多半不想要这般传奇的人生的,或者把这个机会给丁典,他也会带着凌霜华远走高飞,不管她容颜是否如旧。可惜草木众生,命运全由不得自己。

用齐白石的“吾草木众人也”,说主角狄云原本是个普普通通种草木的庄稼人。

连城诀是一个冤狱的故事,看得人心情灰暗。全然不知人间还有真善美,好在凌霜华的那一盆菊花,水笙最后的那件羽衣,算是大团乌云后的一点点金边。

白石老人早年家贫,一边放牛一边读了书,又做过木匠,直至中年,才渐入佳境。故此常有印,说早年事。此方印即是。吾草木生人也,换个现代说法就是,俺是个草根阶级。狄云和戚芳两小无猜,都是乡下人家的孩子。可是一样有乐趣,戚芳会给他擦擦脸上的汗,亲呢地叫他一声“空心菜”,而双双对对的菜粉蝶,也变成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如果没有连城诀,没有那桩宝藏,多半狄云和戚芳可以做一对平凡的夫妻,白头偕老。

齐白石算是近现代中国篆刻“扛大旗”的人物,他的作品个性鲜明,尽管很多人不认可他是大师,说他是“野狐禅”或者“野孤禅”,但他的确是吴昌硕、黄牧甫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是他创造性的将个性化的现代装饰感及工艺化印风引入印坛,可以这么说:从齐白石开始,篆刻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方印是朱文印,是齐白石的典型风格,“众”字的纵线排叠与“草”“木”“人”的纵向线形成呼应,右上角“吾”与“草”字的头部及“众”字构成右上角的大密,与“人”“也”形成的左下角大疏形成鲜明的对比,大疏大密之下,又以粗壮的边框加以框定安稳,使整方印在工艺美术属性强烈之外,保有印章属性。除了无拘无束的线条,这方印章中的六个字,也基本依照汉印的任疏任密章法原则提借鉴,同时,“木”字头部的方化,与“草”字头部的方化,“也”字头部的方化也有呼应,而草木两字在线条的穿插上也有照应,“吾”字的斜线与“也”字的斜线既活泼了印面又互相照应,一方印中六个字气息贯通、形态完整统一,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齐白石的人性也被很多人诟病,建议有这种想法的人,可以看看白石老人的那本《白石老人自述》,这本他自己的人生记录,能了解他。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齐白石出身贫苦,27岁之前,一直过着地道的农民和木匠生活。齐白石成名后,一点也不隐晦自己的出身,大大方方的自称“湘上老农”,如这方印章一样:吾草木众人也。

(全文完)

附(一):

香港著名书画家易越石篆刻作品欣赏

易越石(1912--2007)字慧伯,号培堂,湖南衡阳人,幼读经史,十三岁习国画及书法,二十五岁入四川随康同憎先生习金石篆刻。1947年起,先后於中国、中国台湾、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地,举办书画篆刻展三十次,获得当地艺术界一致好评。1949年定居香港,为香港著名书画篆刻家、学者。其篆刻书法获得董作宾教授激赏,后得赵恒惕,易君左等揄杨。为查良庸先生刻印《金庸作品集》(大蒃阳文),其篆刻见於各金庸著作,风行世界。

其篆刻书法获得董作宾教授激赏,后得赵恒惕,易君左等揄杨。为查良庸先生刻印《金庸作品集》(大蒃阳文),其篆刻见於各金庸著作,风行世界。1999年获美国加州中华艺术学会颁发书法成就奖,表扬其成就和对业界的贡献。一生潜心于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石鼓文的书法艺术和源流的考证研究。石鼓文为篆书之祖,刻在十个石鼓上,郭沫若考证辨认出480个字。他在此基础上,辨认又增订出25个字,并纠正郭氏及前人考证有误的若干字。现得出石鼓文505个字。这是目前数字最多,准确度最高的石鼓文。后又进一步研究考证认定,石鼓文是春秋期秦哀公发兵救楚,击败吴国大军(公元前506年)后,为祝捷的祭祀所作。这两项研究成果可以说是对文史界有重大贡献。著有《易越石金石书画集》、《石鼓文书法与研究》、《历代印学家概述》。《毛公鼎初步研究》、《宁远楼印存》、《历代印人传略》等。2007年6月在香港逝世。2008年6月易越石遗作《石鼓文通考》在其关门弟子陈文禄的精心策划下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据《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词典》,甘建华主编,尔雅文化出品)

附(二):

金庸自用印章与书籍图片欣赏

吴德仁新浪微博:

https://weibo.com/5993807658/profile?rightmod=1&wvr=6&mod=personinfo&is_all=1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