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遗址是古代人类各种活动场所、建构筑物经长时间毁损磨蚀后所遗留的残迹,也包括人类对自然环境利用和加工而遗留的场所。在我国文物体系中,古遗址是内容丰富的一个大类。以田野考古学为手段,通过对各种类型的古遗址的调查发掘,可以揭示许多古代遗迹并获得丰富的出土品,进而考察古代社会状况,因而古遗址在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工作中备受重视。
重庆的古遗址十分丰富。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地形以平行岭谷、浅山丘陵为主,域内长江及嘉陵江、乌江等众多的大小支流构成了较为发达的水系,沿江众多的台地及山间盆地为古代人类提供了众多的活动场所。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重庆有古遗址1542处,从数百万年以来古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遗址到明清时代遗存,序列完整,内涵丰富,在缺乏文字记录的原始社会时期和只言片语的青铜时代,这些地下遗存在构建重庆远古历史中有着主体和关键性作用。即使是秦汉以降,这些地下遗存所揭示的内容也往往是文献资料缺乏记载或语焉不详的,其丰富历史内涵、展示历史细节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古代城址
赤水县遗址
赤水县遗址位于合川区龙凤镇龙多村5社,分布在梅子湾到河坝院子一带,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赤水县于隋开皇八年(588年)置,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撤销,建置时间695年,始终为合州属县之一。
赤水县遗址的宋代柱础(摄于2009年)
赤水县遗址于1987年重庆市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培训班进行三江文物调查时发现。遗址为浅丘地貌,地层堆积顺地势北高南低。地表为耕土层,距地表约1.6米深为唐宋层,厚约0.8米,主要包含唐宋时期陶瓷片和各种建筑遗存。从贯穿遗址的冲沟断面观察,多见较大的平铺石块,应为道路石板、房屋建筑遗存及其他建筑的基面。另有石质研磨器、井盖石、石柱础、瓦当、陶水管等遗物。在采集的文物标本中,大部分为隋唐五代至宋的遗物,以瓷器残片为主,其器形多为生活用具。此外,遗址早期地层发现有汉代绳纹陶片等,晚期地层则有元代青白瓷盏底、明代青花瓷片等包含物。
2011年,赤水县遗址被公布为合川区文物保护单位。
(摘编自《重庆市志·文物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