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仙公主&玉真公主:当女道士,皇室女眷的另一种出路

金仙公主&玉真公主:当女道士,皇室女眷的另一种出路

首页角色扮演无上道更新时间:2024-10-21

唐高宗在位时,吐蕃使者求娶太平公主,武则天为了拒绝和亲,让女儿出家做了女道士;

唐玄宗在位时,为掩人耳目地将儿媳杨玉环纳入宫中,又是先让她出家做了女道士。

大家是不是以为,这些都只是皇帝们想的“天才小妙招”?

但其实,因为李唐皇室尊老子为祖先、尊奉道教,所以让宗室女眷出家做女道士,在当时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行为。

不过,两位公主同时出家,就比较罕见了。

大家好,我是滚滚君,一个喜欢嗑CP、恶趣味的玻璃心,浅薄无知的历史爱好者,今天想跟大家讲讲唐朝的一对同时出家的姐妹——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的故事,探究她们的人生经历与背后的时代因素。

滚滚君水平有限,如有错误疏忽,请大家纠错讨论补充,谢谢啦。

年少入道

首先,我们来为两位主角正正名——

金仙公主,十八岁入道,二十三岁正式受法。很多人对她的第一印象是:她的名字叫无上道对不对,好霸气啊!

EMMMM,虽然其墓志铭里确实写了“讳无上道”,但你说这是本名吧,感觉有点奇怪;说是法号吧,“无上道”又是佛教用语,指如来所得之道,入道教却起个佛教法号是什么意思?

还是说在唐朝,“无上道”可以用作女孩名字?或是也有道教色彩?

希望有博学的小伙伴帮忙解答一下。

玉真公主,号持盈,小名玄玄,也有说叫元元。但李唐皇室自认的祖宗老子被尊为元元皇帝(又称玄元皇帝),要避讳的话,感觉元元、玄玄都不大可能。不过也许因为只是个小名,所以不用管避讳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在景云二年,玉真公主和姐姐一起正式受法出家。

唐朝皇女待遇这么好,两位深受父兄宠爱的公主,怎么会同时入道出家呢?

接下来,我们就从公主身世、童年经历、手足之情、婚姻之状四个方面来探讨一下。

那么,我们先从公主们看似光鲜、实则悲惨的身世开始说起——

一、公主身世

两位公主的父亲是“大唐最悲催太子大赛”的热门选手——唐睿宗李旦,虽然旦总在之前视频里多次客串,但新来的小伙伴可能还是不太认识他。

这很正常,李旦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母亲是武则天、哥哥是唐中宗李显、妹妹是太平公主、儿子是唐玄宗李隆基,夹在这一堆牛人中间,即使我们旦总做了两次皇帝、一次太上皇,但在历史上的名气可能还不如他在书法界的名气大。

不过这里要了解两位公主的童年背景,就要讲一讲李旦的人生经历,因为之前详细讲过,这里就简单说一说:

武则天要改唐为周,那么李唐皇室里,除了对皇位完全没威胁的太平公主可以继续当女皇的贴心小棉袄,其他人过得那叫一个惨啊。

且看武则天活着的俩儿子:李显一家都贬到房陵吃土了;李旦改姓了武,留在母亲身边当皇嗣。

作为唯一留在洛阳的皇子,又有皇嗣身份,李旦承受的伤害是成吨计算的:自己连带着妻儿被幽禁、朝堂上亲近的大臣或贬或*、一日之内几位妻妾同时殒命……

李旦殒命的几位妃子中,有一位窦氏,就是金仙、玉真公主和李隆基的生母。

也就是说,我们的两位主角,从小就失去了母亲,也没了自由,跟着父亲和其他兄弟姐妹,过着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只看得见宫墙上四角的天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不幸童年和紧张的家庭氛围,影响了金仙、玉真两位公主以后的人生选择。

讲完了悲惨身世,我们再来看看她们的童年经历——

二、内含闪闪光

对于这两位主角的童年,惜字如金的史书基本没有记载。但我们可以推测,在那样的高压环境下,这些孩子们很难有正常童年。

不过,我们可以从李旦的一个嫡出女儿、也就是两位主角的一个姐姐——代国公主(名华,字花婉)的墓志铭里记载的一个童年故事,来窥见这些孩子们宫廷生活的一角——

初,则天太后御明堂宴,圣上(唐玄宗李隆基)年六岁,为楚王,舞长命口。(此处缺两字)年十二,为皇孙,作《安公子》;岐王年五岁,为卫王,弄《兰陵王》,兼为行主词曰:“卫王入场咒札,获圣神皇万岁,孙子成行。”公主年双,与寿昌公主对舞西凉殿上,群臣咸呼万岁。

纪录片《大唐帝陵》里也说过这一段,大致就是武则天在明堂举行宴会的时候,李旦的这些孩子们轮番给奶奶唱跳Rap,表演助兴。

纪录片对这一段的讲述比较详细,建议大家看一看,不过滚滚君这里想说的是,唐代墓志铭走的都是华丽风,文笔没得说,却往往华而不实,这篇墓志铭一反常态写了一段温馨童年经历,是非常难得的。

而且墓志铭的撰写时间已经是开元二十二年了,很多恩怨都已随时间散去,朝政稳定、社会繁荣,不管当年他们表演的目的是讨好还是表态,多年后记录下来的目的,应该不是有什么政治诉求和立场表态。

而是,尽管他们童年经历了很多不快乐的事情,但成年后回忆起那段时光,还是有温情脉脉、闪闪发亮的片段吧。

这里插一段,为什么我一直强调,代国公主的墓志铭里没有什么政治目的和立场诉求呢?因为上官婉儿的墓志铭里可太有这些了。

我看到很多人在说到婉儿墓志铭的时候,关注的最多的是这几句——

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

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有多少婉平党看到这一段直接土拨鼠叫了?!

但其实,婉儿墓志铭的政治意味是非常浓的,而且有很多可探讨的地方,比如婉儿的阵营归属、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斗法过程、甚至是“才人”这个职位到底是嫔妃属性多、还是女官属性多,等等……这些以后在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重启的太平公主系列里探讨吧。

回到正题,讲完了童年经历,我们再看看两位女主角和兄弟姐妹们的手足之情——

三、手足情深

话说武则天当了十几年皇帝后被赶下皇位,随后五年间又发生了几场政变,皇位再次回到了李旦手里。

这时候,政变有功的李隆基被封了太子,和同样政变有功的姑姑太平公主为了争夺权力,斗得昏天黑地、不可开交。

在这期间,太平公主一度想拉拢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后改名李宪),让李成器这个嫡长子去取代庶三子李隆基的太子之位,试想一下,如果李成器和太平公主联手,那李隆基能有几分胜算?只怕更加焦头烂额。

但李成器坚决和弟弟李隆基站在一边,对皇位从头到尾没有一点觊觎之心。

后来李隆基发动传统技能:政变,打败了太平公主集团。

成了大权在握的皇帝后,他对自己这几个兄弟是十分友爱的,兄弟们去世的时候,李隆基给他们每个人都追封为太子,更把大哥李成器追封为让皇帝。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帝王家能有几分真心?都是心照不宣地演戏啦。

滚滚君是这样想的,你说李隆基和这几个兄弟之间,当真没有一点猜忌和防备?那肯定有啊,别说帝王家,成年人的世界都不可能有完全纯粹的感情。

但李隆基和他兄弟们的可贵之处在于,猜忌是真有猜忌,但感情也是有真感情。

帝王家手足,能到这个地步,够了,还要啥自行车呀?

以上说的虽然是兄弟情,但想来姐妹之间更是如此吧,毕竟公主们没有继承权,感情会更纯粹一点。

我们可以推测下,在这样相对亲密友爱的皇室家庭中,当金仙、玉真公主决定一同出家时,父亲李旦、哥哥李隆基应该会理解她们的选择吧。

说完了整个原生家庭,我们消化一下。

3,2,1,好,时间到,下面我们把目光投向当时皇室女眷们的婚姻状况——

四、婚姻之状

在史书上,没有记载过金仙、玉真公主们的婚史,之前大家一直以为她们是从小一心向道,长大就直接入道了。

可是,后来人们发现一块唐朝的墓志铭上,记载了唐睿宗李旦的一个外孙女嫁给了李旦的另一个外孙子——

睿宗真皇帝之外孙,蔡国长公主之季女……以总发之年,爰归我族大鸿胪卿讳倜,即玉真长公主之次子也。

即蔡国长公主家三女儿,嫁给了玉真长公主家二儿子。

也就是说,玉真公主有过一次婚姻,且至少有两个儿子。

至于玉真公主是离婚后出家,还是守寡后入道,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虽然玉真公主的婚姻记载甚少、没什么可说的地方,但玉真公主的堂姐妹们、也就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儿们,那婚姻曲折程度能让《知音》汗颜、《故事会》叹服,我之前做了近五十分钟的视频来讲她们,简单说就是:

其中改嫁的有三四个、丈夫被*的有四五个,连带着自己和孩子都一块儿死去的也有一个。

甚至,有的嫁一个,丈夫被*了,再嫁一个,又被*了,然后再嫁一个。以至于这个公主死后,前夫的儿子还跟第三任丈夫扯皮。

可能有些同学觉得,哇,公主好牛B,就是有点废驸马。

其实本质不是公主有多牛,而是他们的丈夫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了政治(当然,有的公主也主动参与了政治),她们也跟着承担了离婚、守寡、甚至丧命的风险。

虽然说改嫁在唐朝稀松平常,但谁也不想昨日红灯帐底卧鸳鸯,今宵黄土陇头送白骨,抱着孩子哭都没地儿哭。

公主们能二嫁三嫁的背后,一面是自由与选择,另一面却是无奈与痛苦。

再有就是,滚滚君之前视频提到过的一篇《禁畜别宅妇人制》——

帝王之政,必厚风俗,男女不别,深蠹礼经,至如别宅妇人,久未悛革。近今检括,配入掖庭,将示小惩,使及知禁。朕愍其愚惑,尚在含宏,思屈常宪。许其迁善,特放出令府县即配嫁,不得影认更为藏匿,畜别宅人,容其自新,并宜放免。自今已後,更有犯者,并准法科断。五品已上,仍贬授远恶处官,妇人配入掖庭。纵是媵妾,亦不得别处安置,即为常式。

这是唐玄宗颁布的一个法令,大意就是:你们这些当官的、有钱的,家里怎么着不管,反正不准在外头买房子养女人,不然男的贬官、女的充入掖庭,自己看着办吧。

当时我也说过,法律法规有滞后性,必然是这种歪风邪气在社会上已经发生过、闹得很严重、持续时间很长了,才会颁布法令禁止。

这些养外室的人里头,驸马可能就占了相当一部分,毕竟如果驸马住公主府里、或者虽住驸马家宅第、但公主管得严,而驸马又想干点什么,那可不就只有外部突破这一条路了嘛。

虽然大家对公主养面首的事情津津乐道,但是吧,究竟是公主养面首多、还是驸马养外室多,也没有统计,大家可以自己判断。

如果你是金仙或玉真公主,看到姑姑、堂姐们那样折腾,还要担惊受怕;姑父姐夫们也有花边新闻,还动不动人没了。你还会憧憬爱情、希望踏入婚姻吗?

以上是从四个方面探讨两位公主出家背后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她们出家后的人生,又是怎样一番境况呢?

待遇超群

首先,我们普通人是出家住道观,公主是出家建道观。

两位公主正式出家那一年,父亲唐睿宗李旦就给她们——

筑观京师。

这一度引起了非议,不少朝臣上书;本来道家就是清静无为,现在给两位公主建道观搞这么大阵仗,劳民伤财,何苦呢?

后来唐睿宗虽然下令停建,但建都已经建好了,这事儿也就含糊过去了。

不久,唐睿宗把皇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李隆基斗倒了太平公主,开始在朝堂、后宫都开启“专项整治”。为了杜绝公主干政现象,对公主们的政治待遇和工资福利都一降再降,向太宗贞观时期看齐,也就是工资基本是亲王的一半。

诶,谁也别劝,女孩要穷养!

当然了,李隆基倒也不是要苛待女儿,这些都是他新朝新气象、新政新举措中的一环。反正后来这些规矩又被他自己打破了。

那你说,这对已经出家的金仙、玉真公主有什么影响呢?

EMMMM,没什么影响,李隆基对两位同母妹妹是极为爱重的,金仙公主的墓志铭里记载很详细——

进封长公主,加实赋一千四百户焉。

这工资真心不低了。金仙公主如此,玉真公主也不会少。

总而言之,出嫁给你分房子,出家给你建道观,工资照发,待遇极高,羡不羡慕?

入道危机

不过即使两位公主如此受宠,也还是遇到了政治危机。因为她们虽然不掺和政治,但她们的师父不是省油的灯。

早年,两位公主曾拜在太清观主史崇玄名下。

这个史崇玄出身寒门,但非常聪明,出家入道后颇有建树;而且在获得社会地位后,马上就加入了太平公主集团,拜鸿胪卿、金紫光禄大夫,又封郡公,还做了帝女之师,当真是尊荣至极。

据《新唐书》记载,因为他太受欢迎,所以——

群浮屠疾之,以钱数十万赂狂人段谦冒入承天门,升太极殿,自称天子。有司执之,辞曰:“崇玄使我来。”诏流岭南,且敕浮屠、方士无两竞。

引来了和尚的嫉妒,和尚们花钱贿赂一个叫段谦冒的妄人,让他跑到太极殿去,自称天子,被抓之后,段谦冒故意说:“史崇玄让我来的!”于是,史崇玄就被拎到岭南去了。

其实滚滚君感觉,这个故事多少沾点离奇,又暂时没有看到其他正史佐证,真实性存疑。况且《新唐书》作者可能有排佛倾向,又比较喜欢给历史人物“加料”,是不是因此也史崇玄给加了点戏?

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有能力、有野心的史崇玄,因站队了太平公主,最后在太平公主集团覆灭后跟着被清算了。

好在史崇玄的倒台,没有连累到金仙、玉真两位公主。她们还是在哥哥李隆基爱护下,安心修道。

此后,金仙公主着力于搜集整理道教书籍。在开元二十年去世,享年四十四岁,陪葬父亲唐睿宗的桥陵。

她的墓志铭还是由妹妹玉真公主写成的——确实,没有人比妹妹更懂她了吧。

正其名也

与姐姐相比,玉真公主更为长寿,知名度也更高——今天被许配给神仙,明天被大诗人追求,后天给皇帝牵红线……搞得她好像正事儿不干,尽去凑热闹了。

所以,接下来我就要开始辟谣了——诶,我知道很多人觉得李白王维要出场了,别着急,谪仙人他们还在后头呢。

第一个要辟谣的是:张果拒婚案。

没错,这个张果就是八仙里头的那个张果老的原型,所以他这个拒婚事件,也颇有些神秘色彩。

这个故事在《明皇杂记》、《新唐书》和小说《太平广记》里都有记载,讲的是唐玄宗想把妹妹玉真公主嫁给张果,但未下旨之前宫外没人知道,但某天张果忽然和朋友们说:“娶公主当老婆,好怕怕。”

朋友一脸懵逼,可紧接着宫中就来人宣旨了:“陛下想把玉真长公主嫁给你老张哦。”张果在大家的一片震惊中,笑着拒绝了。

你信吗?我信了。

但我有个疑问:如果唐玄宗是,因为自己信道而看重张果,那为什么不嫁自己未婚的女儿?

可如果唐玄宗的目的是,想把玉真公主嫁出去,那就更奇怪了,玉真公主修道修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让公主还俗嫁人?

所以滚滚君倾向于认为,这事应该没有发生过,但这个八卦应该是唐朝、甚至当事人还在世的时候就有了,被记载在当时的小说野史里,后来被写进了《新唐书》。当然这只是浅薄无知的我的一种推断,欢迎补充纠错。

上面这个“拒婚”还不算啥,最有意思的在于,我查玉真公主资料时,发现有真有人写这样的文章——

李白的绯闻女友是公主!李白、王维两大诗人为玉真公主争风吃醋!

甚至还有人写:这两位大诗人争相给玉真公主写情诗、最后李白艺高一筹追求到了这位比自己大九岁的公主、可他却因为小人谗言被贬斥、与公主被迫分开、之后二人又在安史之乱时再续前缘……

最后,居然还还有人起这样的标题——

王维居然被这位公主包养!

玉真公主为大诗人王维生下一子!

天啊,这都什么跟什么呀?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有信吧?

后来我查了查这个绯闻的源头,是李、王二人给玉真公主写的几首诗。我们就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来看——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李白《玉真仙人词》

这诗写的什么,大家应该也能看出来,就是拍马屁(哔特效)一通夸,有应制诗内味了,一看就不会火。

说是情诗你信么?你会夸心上人鸣鼓腾龙、弄电行云么?

可能有人要问了,那李白他们为什么要给玉真公主写这样的诗?

首先,因为公主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在宗教界也十分有地位,和士子们谈诗论道非常正常。

其次,唐朝人做官,光考试可不行,还要有人引荐,所以士子们拜访、甚至讨好权贵的现象非常普遍,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给权贵写干谒诗,套路就是先把权贵夸一通,再毛遂自荐一下。

比如孟浩然那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大家都学过——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这个自荐很高明了,我以前都没看懂,现在还没懂的小伙伴可以弹幕扣个1,大家帮忙解答一下。

玉真公主作为皇帝的爱妹,也是有政治影响力的人,别人写诗夸她再正常不过,夸到心坎儿上了比送礼还好使,据说李白也正是因为这首《玉真仙人词》,博得公主好感,被引荐入朝为官。

还有王维写给玉真公主的诗,大家也可以去看看,看完会明白,不过是任务罢了,哪有什么虐恋啊。

总之这些绯闻大家听听就行了,不是之前野史写的,就是现在营销号现编的。

当然,你如果非要相信、还给他们写同人,嗯,那我只能说——把小说链接发我啊,我也要看!

至于说玉真公主帮唐玄宗把本是寿王妃的杨玉环骗进宫等事……EMMM,《唐明皇》和《杨贵妃秘史》这么拍有它的考量,但大家当个八卦故事看也就行了。

不出俗世

那么在整个玄宗朝,玉真公主就完全是在享清福么?

当然不是啦,首先,她的尊号是“上清玄都大洞三景法师”,需要一边潜心修道,一边打理皇室的宗教事务,也有史料记载她代皇帝去游历名山大岳,进行一些宗教活动。

有业余时间,也是在别馆品一品才子的诗赋、去宫中和皇帝联络下感情、再为儿子们操一下心,总之生活是很充实的。

直到天宝年间,玉真公主的地位才第一次有所动摇。

因为杨贵妃独得圣宠,“礼数实同皇后”,其三个姐姐都封了国夫人——

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下。……每有请托,府县承迎,峻如诏敕,四方赂遗,其门如市。

杨家的崛起快速且强势,以至于原本在宫中地位尊崇的玉真公主,也不得不避其锋芒,狭路相逢都得让个道儿——

每命妇(即杨贵妃的三个姐姐)入班,持盈公主(即玉真公主)等皆让不敢就位。

其实,早在杨家刚有崛起势头的天宝三载,她就上书了——

先帝许妾舍家,今仍叨主第,食租赋,诚愿去公主号,罢邑司,归之王府。

我出家三十年了,还占着食邑、府邸和封号,太不应该,这些都让我还回去吧。

皇帝不愿意,玉真公主坚持——

妾,高宗之孙,睿宗之女,陛下之女弟,于天下不为贱,何必名系主号、资汤沐,然后为贵(缺)?请入数百家之产,延十年之命。

我作为先皇的女儿,您的妹妹,这样的出身并不卑贱,不需要带着公主的名号、食邑。现在我将家产奉还,说不定可以多活十年呢。

李隆基看到妹妹如此坚持,行,那我勉为其难拿回来吧。

从这些事我们可以看出,玉真公主虽然出家,但一直没有脱离俗世,在宫中、朝中也颇有影响力。

不过,多年的格外优待和养尊处优,并没有让她忘乎所以、耽于享乐。她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和追求,因此一直行事谨慎、不贪名利。

本来,这样的为人处世会让她,即使不能永远得势、也不会一朝失势。就算将来太子继位,她一样是德高望重的女冠、地位尊贵的皇姑。

可历史中的这些人物啊,往往既猜不中故事的开头、也猜不中结局。

晚景凄凉

时光一晃,来到了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

唐玄宗带着一小部分皇室成员和大臣们一溜烟儿跑了,别担心,虽然一堆儿子女儿都没来得及带上,但好歹把妹妹玉真公主带着一起跑了。

后来的故事大家也很熟悉,马嵬坡之变后,太子李亨跑去灵武登基了,是为唐肃宗。

现在,李隆基喜提太上皇宝座,终于可以享清福了?

那你可就太天真了,国家都那样了,你以为是你不当皇帝就能解决的事儿吗?前线的艰苦战役且不提,咱就看看李隆基在蜀地的一年之内都经历了什么——

正月甲子,剑南健儿贾秀反,伏诛;

三月庚午,通化郡言玄元皇帝降;

七月庚戌,行营健儿李季反,伏诛;

七月庚午,剑南健儿郭千仞反,伏诛。

这么隔三差五闹兵变,李隆基和玉真公主的晚年生活绝对是丰富多彩、想单调都不行啊。

等到好不容易收复了两京,唐肃宗就把老爹一行人接回了长安,父子相见,当真是一派父慈子孝、其乐融融。

之后,太上皇李隆基住进了兴庆宫,开启安享晚年模式。

不过,李隆基做了大半辈子的太平天子,热闹惯了,现在年事已高又无所事事,总不能整天以泪洗面思念杨贵妃吧?

于是,李隆基把妹妹玉真公主喊进宫来,两个人一边看梨园子弟唱跳rap,一边唠嗑忆往昔。

偶有大臣路过,李隆基也让玉真公主招待一下、赏赐一番,找找当年的感觉。

可是,太上皇这种晚年的找乐子方式,却惹恼了一个人——李辅国。

李辅国是跟了唐肃宗几十年的宦官,深得信任,如今身居高位,进封国公,又加开府仪同三司,虽无宰相之名,却已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李辅国再如何风光,在唐玄宗身边的宦官高力士面前,依旧没被正眼瞧过。要知道,高力士他们可是见过李辅国最落魄的样子:当年我得势的时候,你小子赶着认我当爷爷我还不屑呢,现在来摆谱,你有这实力吗?(刘华强拿枪指人画面)

李辅国表示,你给我个机会我就中用给你看。(接着上个画面)于是趁唐肃宗生病,直接派人把太上皇赶去了西内,转头对着皇帝大肆鼓吹“太上皇威胁论”,再加上张皇后在旁边打配合,唐肃宗就愣是看都没去看老爹——肃宗是迫不得已,还是心中默许,或兼而有之,大家自己判断吧。

为了彻底孤立太上皇,李辅国他们还把跟了李隆基几十年的宦官高力士和武将陈玄礼等人,全都贬去了外地。玉真公主也被赶出宫,变相软禁在玉真观里。

死于忧患

这次近乎政变的行动,让唐玄宗和玉真公主这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彻底失去了自由,这时候我们再看李白为公主写的那首诗——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当年诗的作者写得有多狂放飘逸,现在诗的主角就有多压抑绝望。

宝应元年(732年),七十二岁的玉真公主病逝,真人也罢,法师也罢,终须一个土馒头。

只是,她没有和姐姐金仙公主一样葬在父亲身边,而是埋在了长安附郭的万年县。

不久,那个幼时相依为命、晚年相互扶持的哥哥李隆基,也在同年四月五日(农历)病逝,走完了自己漫长又充满争议的一生。

仅十三天后,唐肃宗李亨在一场由妻子张皇后发起的失败政变中去世了。

第二年,安史之乱结束。

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以一种并不体面的方式进入了下半场。

回顾我们视频的两位主角,金仙公主虽是天不假年,却未尝不是个善终;

而玉真公主和她哥哥李隆基一样,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享天下之养,却死于安乐、死时忧患。

命运真的很有意思。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