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辈子就是一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回望逝去的时光,那些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吹过的风,赏过的景,组合的是时间的片段,丰富的却是生命的质量。在那遥远的北方,有一片辽阔的天空,多年以来,一直是内心深处的向往,不断召唤着我用脚步去丈量。这个假期,终于有了机会整理心情,收拾行装,开启这场一路向北的追寻
这是迄今为止,我所经历的时间最长、行程最远、收获最丰的一次自驾,十八天,跨越北方的六个省,直抵“中国最北点”,往返行程近万公里。历史的恢弘,自然的壮美,人文的厚重,不断冲击着局限的眼界,刷新着狭隘的认知。盘点之时,更深感才思的枯竭,流水账式的琐碎文字,但愿能够聊以自慰,不虚此行。
第一天:四川-山西运城,在路上。
上午8:30,带着愉悦而期待的心情,旅行团一行四人,驱车从广汉出发,上京昆高速,一路向北行驶。中午,在广元昭化古城外的一个农家小院小停,一顿简单的午餐后,继续前行。离开四川,顺利进入了陕西省境内,过汉中,从西安的绕城公路驶上连霍高速公路,晚上8:00,驶出陕西,进入到山西省境内。晚上9:00,顺利抵达山西省运城市,入住运城市区的维也纳酒店。全天12个小时,900多公里行程,旅行的序幕,就在第一天这快节奏的行程中结束了。
第二天:山西运城,鹳雀楼、普救寺、解州关帝庙。
在事先的计划里,我们的行程,是一早直接从运城出发,继续往北前进,不想,在网上查找了关于运城市的资料后,为运城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所吸引,当即决定在这里停留一天,打卡式游览。运城市,是山西最南部的城市,是一座因盐而兴的城市,因“盐运之城”而得名,盐,是这座地级市的密码,同时,被揽入黄河臂弯的运城,古称“河东”,还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这块土地肥沃、阡陌纵横、交通便利的盆地,就以历史悠久,文明古老,史迹遍布,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著称于世。
毫不夸张的说,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几乎都与这块土地息息相关,这里流传着黄帝战蚩尤、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嫘祖养蚕的传说,留存有永乐宫、后土祠、解州关帝庙等历史遗迹,孕育出了关羽、王勃、柳宗元、关汉卿等文武俊秀,全市拥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02处,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数量超过了10个省份,被誉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主题公园”。
作为第一次到山西的我,其实早就耳闻过“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的说法,但初识山西的第一站,数量如此之多、价值如此之高的文物古迹近在咫尺,还是突然被惊到了,对山西旅游资源之厚重的原有预期,已经被大大超越。由于要综合考虑时间和路线的安排,我们凭直觉,仅选择了鹳雀楼、普救寺、关公故里三个感兴趣的景点进行游览。
上午8:30分,驱车从运城市区出发,75公里1小时车程,9:30左右,到达了运城市永济县,参观号称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一到景区,一座气势雄伟的仿唐式建筑巍峨地矗立在眼前,吸引着我们去探究这座千古名楼的前世和今生。
鹳雀楼又叫鹳鹊楼,因时常有鹳雀飞到楼上栖息而得名,它位于晋秦豫三省交界的山西永济蒲州古城西郊外的黄河东岸,始建于北周时期,是一座军事戍楼,曾经历唐经宋,存世约七百余年,在元朝初年被毁于战火。
1997年,鹳雀楼得以复建,2002年开始接待游客,新建的鹳雀楼在建筑形制上充分体现了唐代的风格,通身采用了唐代的油漆彩画进行装饰。从楼的外观看,共有四檐三层,内部分为六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总重量58000吨,是国内现存最大的仿唐建筑。景区占地面积2.064平方公里,以鹳雀楼为中心,四周分布着“四区十二点”的古典园林。
一直以来,鹳雀楼就是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胜地,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那一首《登鹳雀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几乎每一个中国人从小就能吟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往今来,鹳雀楼与同样因诗文而名满天下的位于江南的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岳阳楼、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楼,作为传统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们始终不断地吸引着后人去领略风采,追思怀古。
登上鹳雀楼最高处的平台上,眺望远处的中条山,饱览黄河岸边的美景,不由得心潮起伏,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磅礴气势,直击心灵。鹳雀楼,在它消失了几百年以后,虽然最初的模样早已不复存在,但它屹立不倒的丰姿,如同黄河流域上的一颗明珠,永远熠熠生辉。
离开鹳雀楼,十分钟的车程,就来到了普救寺,已是中午12点,在寺外的常记正宗扯面,吃了一碗刀削面,我们开始了游览。普救寺位于运城地区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的寺院,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工艺。
在常人眼中,佛门乃清净之地,但这里,却是全国唯一可以谈情说爱的寺院,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千年古刹之内。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在普救寺内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深深激励了无数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
穿行在《西厢记》中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崔莺莺的拜月台等建筑中,仿佛又重温了这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寺内的舍利塔已被更名为“莺莺塔”,不仅结构独特工艺精湛,而且以特殊的回音效果-“普救蟾声”闻名遐迩,是中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西厢记》故事的广泛流传,使普救寺名扬天下,可谓“剧以寺而生,寺以剧而名”,这座“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也成为了蜚声内外的游览胜地。
离开普救寺,驱车72公里50分钟,下午3点,来到了解州关帝庙游。古代的运城地区,在中华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古代运城名人那灿若繁星的天空中,还有一颗耀眼的星宿,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被后世封为“大帝”、尊称为“武圣”的关公。
关公姓关,名羽,字云长,生于公元106年,卒于公元219年,是今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常平村人。相传,关公从幼年开始,便喜读《左氏春秋》等儒家经典,深明大义,青年之际,因打抱不平,*死乡里恶霸而远走他乡,遇刘备、张飞后,与之结义,发誓辅佐刘备,匡扶汉室。此后多年,便跟随刘备灭董卓、破袁绍、战吕布、退曹操,屡建战功,实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政权割据,后因大意失荆州而败走麦城,悲壮去世,蜀汉丞相诸葛亮予以了关公“绝伦逸群”的高度评价。
关公故里解州,即今天运城市盐湖区西南十五公里的解州镇,位于镇西的解州关帝庙,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22万平方米,拥有房舍200多间,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9年,在宋明时期曾扩建和重修,后屡建屡毁,现存的建筑是清康熙四十一年(1672)大火之后,历时十载而重建的。
解州关帝庙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建筑沿南北向沿中轴线展开,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的“结义园”,古木参天,山水相依,建有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等主体建筑,使人触景生情于“桃园结义”的美好传说之中。
主庙由一个单元甚多又层层展开的巨大建筑群落组成,主要由琉璃龙壁、端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刀楼、印楼、春秋楼和众多牌坊组成,是进行关公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规模宏大、气势非凡的主体建筑内,雕梁画栋、庄严肃穆,身临其境之中,不得不使人对关公肃然起敬。
中轴线南端的东西两侧,分别建有“万代瞻仰”和“威震华夏”两座气魄宏大的牌坊,向世人昭示着关公及关公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显赫地位,令人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庙内还存有康熙御笔“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书“万事人杰”、慈禧太后亲书“威灵震叠”等匾额。
在近两千年中华历史文明的进程中,博大精深的关公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公一生所体现出来的“忠、义、仁、勇、义、礼、智、信”,是关公文化的精髓和关公精神的核心,更为海内外炎黄子孙所推崇和敬仰,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庙,就有对关公的信仰和传播。
作为关公文化的一部分,民间信仰关公的各种习俗的统称-“关公信俗”,于200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瑰宝。2010年,“关公信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了实际筹备阶段。
下午5:00左右,结束了在解州关帝庙的游览,驱车往太原方向行驶,400多公里4个半小时的车程,晚上9:30左右,到达了山西太原市,入住市区的星程酒店。
第三天:山西太原-大同,游览晋祠、悬空寺。
上午8点,从太原市区出发,半小时的车程,到达著名的晋祠博物馆,天气转阴,冒着小雨游览博物馆,别有一番滋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源之地,而黄河文化中的山西,则见证了整整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皇家祭祀园林的晋祠,就是山西文化的代表,“不到晋祠,枉去山西”的说法,足以证明它的价值所在。
晋祠博物馆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下的晋祠镇,依托著名风景名胜晋祠园林,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悬瓮之山,晋水出焉”,跨越了千年历史的晋祠,是晋水的发源地,是为了纪念西周初年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为晋国的宗祠。经过历代的建设,晋祠早已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建筑群,这里占地十公顷,有祠堂、殿宇、寺庙、道观等各类古建筑近百座,宋、金、元、明、清代代不绝,殿、堂、亭、台、楼、阁、桥、榭样样俱全,堪称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更是对它赞赏有加。
在晋祠,必须了解它的“三宝、三绝和三匾”。“晋祠三宝”,即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圣母殿、举世罕见的十字形古桥-鱼沼飞梁、金代建筑-献殿,均被文化部鉴定为三大国宝建筑。圣母殿,是为唐叔虞的母后邑姜而建,处于全祠中心的位置,是晋祠现存建筑中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建筑,庄重古朴、气势恢宏、蔚为壮观。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殿高19米,殿身四周围廊宽敞,殿周的柱子向内倾,形成飞檐,殿顶黄绿色的琉璃相加,远看飞阁流丹、气势雄伟。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殿前的檐柱上,雕有中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八条盘龙各抱定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
鱼沼飞梁,位于圣母殿和献殿之间,为晋水第二泉源,是宋代的遗存,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是研究我国古代十字型桥梁建筑的孤例。
献殿,是祭祀时陈列贡品的场所,是我国最早,也是唯一一座殿和亭结合的献殿,古人在建设时,没有使用一根钉子,完全是木头和木头卯榫而成,献殿在我国独一无二,是古代建筑中的瑰宝。
此外,“晋祠三绝”指难老泉、宋代彩塑、周柏,“晋祠三匾”指难老、对越、水镜台三匾。
在风景秀丽和诗情画意的晋祠里游览,即使是匆匆的一面之缘,无一处不让人惊艳,那些著称于世的古建筑和雕塑,那些点缀于山水之间的参天古木,使人感慨万千,流连忘返,更无时不刻地提醒着我们,根植于内心深处和血脉之中的中华文化基因,足以令我们自信和自豪。
参观完晋祠,已经是中午,简单的午饭后,12点半出发,行驶314公里3小时左右,下午4点到达了恒山景区,游览悬空寺。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据说是北魏所建,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寺庙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距地面高约60米,有楼阁殿宇40间,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它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曾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十大不稳定建筑,悬空寺还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
到达景区大门后,抬眼望去,位于恒山翠屏峰半崖峭壁间的悬空寺立即映入眼帘,那悬挂在悬崖之上的寺庙,仿佛随时就要倒塌。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游览悬空寺后写下的“壮观”二字,题写在寺庙之下的石壁之上,更加令人惊叹。
如此神奇的建筑,是如何建成的?它的内部结构,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为了一探究竟,我们购买了登楼票上寺参观。出于安全的考虑,每次登楼的游客,必须严格控制在规定的数量之内,排队40多分钟后,终于有序地登上了上寺庙的道路。楼梯的最宽处,仅能容两个人并排行走,而大部分的路段只能单人行走,于是小心翼翼地跟随着人流,在狭窄的道路中上下穿梭。
尽管空间十分有限,寺庙里的禅房、佛堂、太乙殿、关帝庙、钟鼓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等一应俱全,每一个房间和楼阁,都巧夺天工,每一处石刻和雕塑,都栩栩如生。向上远眺,崇山峻岭使人视野开阔,俯视脚下,悬崖峭壁让人胆战心惊。
从外观上看,寺庙好像仅依靠27根木梁支撑起所有的建筑,但其实是建在大的木桩上的,木桩有2/3都打进了山壁里去,是利用力学原理形成的力量,支撑住了整座寺庙悬在山崖之上。惊心动魄的参观后,不得不佩服古人高超的智慧以及精湛的技艺。
7点左右,从悬空寺出发,晚上8:00左右,我们抵达山西省大同市,入住巴里岛假日酒店。
第四天:游览山西大同市,云冈石窟、大同古城。
上午8点30,从酒店出发,行驶40多分钟车程,到达了云岗石窟景区,恰逢周末,游人和车辆都特别多,停好了车,再从停车场走出来,经过一段长长的路,才进入了景区的大门,已经是10点左右了。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古称为武州山大寺,开凿于北魏建都的平城时代。北魏和平年间,由著名的和尚昙曜主持开凿了“昙曜五窟”,就是今天的第16-20 窟,这是云冈石窟开凿最早、气势最为宏大的窟群,更是云岗石窟的精华。
从文成帝和平初年,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截止,云岗石窟的开凿前后延续了60多年。依山开凿的石窟群,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大小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座,造像5.1万余尊,石窟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也是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到达了气势宏伟的石窟群,被潮水般的人流推动着前行,我们沿着参观的路线进入洞窟内逐一游览。遗憾的是,当天的游人实在太多,没能约到专业的讲解人员,只好在在嘈杂的环境中,仅仅凭借自己双眼的观察,搜尽脑海中浅显的知识,尽力去解读云岗石窟独特的艺术价值。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被眼前众多美仑美奂的雕塑和壁画强烈地震撼到了,惊叹于石刻造像艺术的绝世之美,感悟于佛法世界的智慧无边。耳边断断续续传来的讲解声,不断吸引着我的好奇心,想要深度地去学习关于云岗的所有。游览结束后,在网上搜到了央视的六集纪录片《云岗》,于是,在接下来的行程中,大家每天在车上一起收听纪录片的音频,成为了参观云岗景区后,最感兴趣和最有意义的回味。
云冈石窟气势宏伟的造像,丰富多彩的内容,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云冈石窟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各有特色。
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1961年3,云冈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5月,成为了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
离开云岗,在景区简单午餐,回到酒店已是下午3点,休息了三个小时,下午6点,我们打的来到了位于市区的大同古城游览。山西省大同市,作为两汉要塞、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
大同古城保护区域总面积约6.87平方公里,城池面积3.28平方公里,是大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旅游资源。
大同古城步行街,作为古城核心街区,从云路街起,途经县楼南北街,鼓楼东西街,下寺坡街,并延伸至华严寺广场、清真大寺广场和大同潘家园,贯穿古城内文旅设施完善、建筑风貌完整、商业服务完备的精华区域,肩挑广府角、鼓楼西街两大历史文化街区,途经华严寺、鼓楼、九龙壁、关帝庙大殿、府文庙、重阳宫、府衙、圆通寺以及大清真寺9处文物景点。
可惜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赶到古城时,华严寺等文物景点已经关门了,只得在门口匆匆地拍照打了个卡,就开始游览夜幕下的古城。
灯火辉煌的特色街区,游人如织,眼花缭乱的山西美食,垂涎欲滴,古老与现代的气息相互交融,仿佛千年的文明在历史的时空穿越。匆匆而过的山西大同市,虽然时间短暂,但留给了我相当深刻的印象,这个城市所散发出来的低调而华丽的气质,仿佛在告诉我们,这里是一个宝藏之地,值得今后反复再来挖掘。晚10点右,我们回到了酒店休息。
(未完待续)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