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Utopia)一词来自古希腊语“ού τοπία”,意为“乌有之地”。1516年,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出版,赋予了“乌托邦”一种理想社会的意涵,“乌托邦”这一概念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为大众所知。
但是,你知道吗?早在“乌托邦”这个词出现之前,乌托邦就已经存在了。
Utopia: The History of an Idea
《乌托邦的观念史》(交界译丛)
作者:〔英〕格雷戈里·克雷斯
译者:张绪强
书号:9787100224512
商务印书馆·涵芬楼文化出品
★面对消费主义、自然灾害等现实挑战,人类何去何从?乌托邦不只是幻想之地,它在当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全面呈现古往今来乌托邦的多重面貌,梳理乌托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交织。
★从乌托邦到反乌托邦,回应现实,探索所有可能,开启前往理想世界的旅程。
★四色插图、丰富译注,专为大众读者写作——我们的理想世界必须由我们自己创造!
每一个时代的乌托邦概念都是理想的现在、理想的过去和理想的未来以及三者关系的某种变体。
·黄金时代的神话·
Utopia The History of an Idea
根据《荷马史诗》、赫西奥德、柏拉图的记载,特洛伊之战一千年前,希腊大地上出现了最早的人,那些人是用金子做成的,生活富足,无忧无虑。因此,这一时期被希腊人称为黄金时代。
为了表达对充满美德的黄金时代的怀念,古代西方人描绘出各种理想的社会,如亚特兰蒂斯、北欧神话中奥丁神的瓦尔哈拉殿堂、《奥德赛》中记载的“爱亚”……这些地方处处都有英雄的存在,是当时的人们对美丽富饶的幸福之地的想象。古希腊和古罗马还创造出多种宪政形式,这些宪政形式在后来被视为社会制度方面的“理想”。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所述的治国理念,为乌托邦思想提供了几种可能的模式,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怀念黄金时代,就像人们怀念自己的青春一样,一方面是对美好过去的不舍,另一方面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足。《乌托邦的观念史》一书作者、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政治思想史学家格雷戈里·克雷斯(Gregory Claeys)创见性地对乌托邦的定义进行了探讨,力图全面呈现古往今来乌托邦的多重面貌,梳理了乌托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交织。他认为,希腊人对黄金时代的描写是一种寻求群体安全的做法,如果美好的地方在现实中不存在,就要在理想中构建一处,这便是“乌托邦”思想的西方雏形。
·欧洲之外的愿景·
Utopia The History of an Idea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西方学界都认为乌托邦思想起源于具有古典主义和宗教传统的欧洲。针对这一点,《乌托邦的观念史》一书也有创新。克雷斯认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仅仅构建起了这一概念的基本结构、定义了其考察范围,不代表欧洲之外的世界不存在原始的乌托邦思想。
作者研究发现,苏美尔人的经典《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描述了地下世界,其史诗式的记录方式被后来的荷马、奥维德等人继承;古埃及的《亡灵书》对死后生活的构想,则可追溯至公元前1400年左右;摩尔根在《古代社会》(1877年)中,描述了美洲社会的个人土地继承权如何从部落所有权中产生出来,同时避免个人拥有房屋或土地……类似的社会形式和思想元素在16世纪往往被设想为西方式乌托邦概念的核心,但由这些文献可见,乌托邦思想很可能本就是从欧洲以外的社会中产生的。
《古埃及〈亡灵书〉》
《吉尔伽美什史诗》
·中国的桃花源·
Utopia The History of an Idea
近代的乌托邦思想随着维新运动和一系列乌托邦文学的译介传入我国,主张改革的晚清维新派对乌托邦理想社会大加赞赏,并将其用作改良当时社会的工具。不过,克雷斯主张,中国自古代便产生了乌托邦思想,并不晚于西方。
比如,孔子的《论语》构建了一个和谐的社会,孟子继续完善儒家理想,设计出“仁政政府”;老子也有关于理想过去的阐述,而道教寻求的阴阳平衡、与自然和谐相处,都与乌托邦的特点十分相似;直至近代早期,儒、释、道三教的融合更推动了中国乌托邦小说的产生,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王维的《桃源行》、王安石的《桃源行》、李汝珍的《镜花缘》。
就此,克雷斯表示,“许多前现代社会已经占有许多乌托邦元素”,“乌托邦无疑可以被视为一种全球性的构想”。
仇英《桃花源图》(局部)
“乌托邦”是人类存在的一个时刻,我们的理想世界必须由我们自己创造。
·从乌托邦到反乌托邦·
Utopia The History of an Idea
1888年,美国作家爱德华·贝拉米的《回顾:公元2000—1887年》出版。小说中,一位患有失眠症的年轻人在一位催眠师的帮助下,戏剧性地睡过了113年。醒来后,他发现自己到了一个新世界:汽车可以像飞机一样在空中行驶;自动化的街道顶棚会在下雨时自动打开;电话一按就有古典音乐出来,各种音乐随便选择……这部小说开启了现代乌托邦文学的第一波创作,此后,乌托邦主题成为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929年,雨果·根斯巴克发明了“科幻小说”一词。按照他的理解,狭义的乌托邦主要是指对理想联邦或城邦传统之某一部分所做的较为正式的定义,而科幻小说则是一种科学与技术占主导的次类型(sub-genre)。通过构建各种各样的世界,科幻体裁以乌托邦小说诞生以来前所未有的方式扣住了大众的心弦。积极的表述,如幻想未来和理想生活、宇宙飞行、登上月球等,被视为乌托邦;反之,反映科学的堕落、生态灾难的图景,则称反乌托邦。
电影《登陆月球》剧照(1950年)
有趣的是,超级英雄题材的漫画作品也含有一定的乌托邦元素。这些超级英雄的灵感往往来自古代神话,其中神与人的后代拥有神奇的力量,类似于乌托邦主义的立法者或社群主义的创始人。但从20世纪开始,人们对乌托邦理想的热情开始被反乌托邦的恐惧超越,反乌托邦主题变得广受欢迎。影片《后天》、小说《使女的故事》等,通过对灾难和虚构国家的描述,激起人们的反思,是对乌托邦理想另一方向的召唤。
小说《使女的故事》封面
·乌托邦与人类的未来·
Utopia The History of an Idea
21世纪,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战争的创伤、科技的两面性、消费主义的膨胀、环境污染带来的生态灾难,人们注意到乌托邦理想是对人类自私本性的挑战,认为它的实现需要奇迹的发生。
“现代化社会中的多数成员不再回想过去的黄金时代。我们的先辈过得会比我们今天更美好吗?这种疑问似乎已经很少,但是我们不想再做牧羊人了。我们宁愿去市场采购。”克雷斯在书中描述的心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乌托邦思想的失落,反而意味着:在当下,乌托邦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我们能否以更具建设性的方式、用乌托邦思想处理当前的问题呢?克雷斯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摆脱残酷的现实,追求理想之地,无论在过去还是在未来,都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方面。乌托邦不应被简化为一种心理冲动、一种“希望”或“幻想”,而是我们对现实的回应,更是解决当下问题的一种可行的途径。
《乌托邦的观念史》一书关注的就是乌托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去向。诚如作者所言,“我们应该在2020年思考一种新型的、更加清醒的乌托邦类型”。人类的命运紧紧相连,“乌托邦”则是人类存在的一个时刻,我们很可能需要一个未来的乌托邦形象来为长期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而且是全球性的解决方案。认识和展望乌托邦是必要的,因为旧的理想世界可以给我们带来希望和灵感,让我们知道该追求什么,该避免什么。这是积极意义上的乌托邦,也是将由我们自己创造的、属于我们的理想世界。
《乌托邦的观念史》(交界译丛)
★继畅销书《虚无主义》《犬儒主义》后,“交界译丛”最新力推之作!
★面对消费主义、自然灾害等现实挑战,人类何去何从?乌托邦不只是幻想之地,它在当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交界译丛”:聚焦当下,前瞻未来,直击现代人灵魂的新锐思想!
《虚无主义》:
刘擎、周濂推荐,一本写给当代人的反“空虚”指南!
《犬儒主义》:
徐贲、徐英瑾推荐,商务印书馆月度十大好书!
《避孕简史》:
国内第一部剖析“避孕”“性别议题”的跨学科简明史!
《极端主义》:
梳理极端主义历史,澄清极端主义本质。
END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