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个案例获评广州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典型

17个案例获评广州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典型

首页角色扮演五仙门更新时间:2024-05-09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文艺

图/主办方提供

6月8日上午,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2023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广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暨文创产品推介活动”,在广州华侨博物馆(五仙门电厂旧址)举行。

活动现场发布了“广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名单,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活化利用项目、黄埔区文化遗产检察官制度等17个案例入选。南汉二陵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百变鸮小”IP主题文创、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文创”等5家文博单位的文创产品获推介。

活动主办方介绍,加强红色革命遗址传承利用工作,是此次案例评选中的一大亮点。其中,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活化利用、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文物保护利用、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陈列展览提升改造、白云区太和镇穗丰村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旧址、*视察棠下农业生产合作社旧址活化利用、花县第一届农会旧址“农运初心,精神永驻”主题陈列展览等项目入选,将红色旧址与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校外实践等有机整合,提升服务效能,结合周边环境提升、乡村旅游开发等内容,激活文物的人气与活力。

多处旧建筑因及时有效的修缮保护而延续了文化生命,并与公众的生活密切相连。如越秀区五仙门发电厂旧址修缮提升与活化利用、海珠区邓氏宗祠附祠修缮及活化利用、荔湾区斗姥宫修缮及开放利用、增城区中新镇岗埔围垄屋修缮工程、黄埔区菊圃祖祠修缮工程等。

相关负责人说,制度建设和模式探索,是评选活动最重要的着眼点之一,如黄埔区在省内首创的“文化遗产检察官”制度、禺南武工队旧址活化利用、沙湾三稔厅活化利用、锦纶会馆丝织业文化展览馆、南沙横档炮台税史教育基地等,是文物领域共建共治共享的典范。

在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广州逐步建立了以《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核心、《广州市文物活化利用试行办法》《广州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广州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前考古调查勘探程序规定》等规范性配套文件和政策的制度框架,力争实现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全链条服务和监管。(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刘星彤

校对 | 赵丹丹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