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全史(一):郑国的崛起,楚国的疯狂

春秋全史(一):郑国的崛起,楚国的疯狂

首页角色扮演雄霸剑锋更新时间:2024-08-03

春秋时期是一个令人着迷但容易眼花缭乱的时代,在新旧秩序更替的过程中,诸多先进思想进行激烈的碰撞,诞生了很多蜚声中外的人物,给人类文明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于这段波澜动荡的历史,有太多需要诉说的东西,很多人可能熟悉其中一些著名的人物和历史事件,但不熟悉整体的时代脉络,很容易造成混淆的感觉。下面,我们顺着时间的主线,透过各式人物的交叉过往,一窥这个时期的全貌。

春秋时期的开始要从西周灭亡说起,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位天子,也是华夏历史上著名的昏君,他之所以被人熟知,是因为上演一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此举不但给自己引来了*身之祸,也给一个时代画上了句号。

周幽王死后,前太子姬宜臼继位成为新的天子,是为周平王。此时的西周国都镐京已经残破不堪,不再适合作为国都。于是周平王决定将国都迁至东边的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成功,这一年也被视作春秋元年。第一个登上春秋舞台的国家是郑国。

郑国的开国君主是郑桓公姬友,他是周厉王的小儿子,也是周幽王的叔叔。在周宣王时期,姬友被封为诸侯,此后他在郑国当了三十三年国君。公元前774年,姬友被周幽王召至朝堂,任命他为司徒,让他参政议政。

起初郑桓公对于入朝辅政比较期待,但入朝之后才发现并不是他想的那样,周幽王整日不上朝,长期浸淫在后宫中,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而且朝堂之上充满了奸佞小人。郑桓公见状,心里失望之极,他奏请周幽王,打算把自己的领地迁至洛河以东,周幽王同意了他的申请。但郑桓公还未来得及亲自前往新领地,骊山之变就爆发了,郑桓公与周幽王在战争中被犬戎人*害。

郑桓公死后,他的儿子继位,是为郑武公,他是少数效忠周王室的诸侯之一,即便周王室已经被落下神坛,他依然始终如一。在周平王东迁洛邑的时候,郑武公派士兵前去保护,为周王室重新建立出了不少力。对此周平王也投桃报李,任命其为卿士,是名副其实的朝堂第一人。

郑武公是个有抱负的诸侯,他开启了通过兼并他人来扩大自己势力的先河,继位之后便开始开疆拓土。为了巩固自身地位,他又主动与申侯联姻,娶了申侯的女儿武姜。公元前757年,武姜产下一子,名叫寤生。武姜在生产的时候受到了惊吓,后续由于某种原因,她非常不喜欢自己这个儿子。三年后,武姜又生下第二个儿子,名叫叔段。相比对寤生的冷落,武姜对叔段简直就是溺爱。

寤生从小生活在不被疼爱的环境里,内心养成了比较坚强的性格。从西周建立以来,一直是嫡长子继承制,尽管武姜不喜欢寤生,但郑武公仍然把他立为接班人。不过武姜并不认同这个结果,她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为了能让叔段成为继承人,武姜经常挑拨是非,在郑武公面前说寤生的各种坏话。但郑武公还比较理智,他见证过周幽王因废长立幼导致申侯叛乱的全过程,知道这种违逆传统的事情风险太大。再者,经过自己的观察,寤生一直谨言慎行,从未做任何出格的事情,他没有理由废掉他。

寤生得知自己的母亲打算废掉自己后,更加的谨言慎行,将真实想法都藏在内心,生怕被抓住把柄。这种生存状态锤炼了他的意志。公元前744年,郑武公去世,年仅十七岁的寤生继位,成为郑国新一代君主,是为郑庄公。

武姜眼见寤生继位已成事实,内心十分不悦。虽然木已成舟,但武姜仍未放弃给叔段争取利益,他要求郑庄公把制地封给叔段。制地就是虎牢关,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几乎能决定国家存亡。作为一国之君,不可能把命脉放在别人手里,于是郑庄公婉拒了自己的母亲,他说可以给他另外一座城邑作为替代。

武姜见争取制地无望,于是要求把京城封给叔段。京城的面积和郑国国都面积相当,是一座非常大的城邑。按照周朝礼制,臣子的封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但郑庄公做出了让步,把京城分给了叔段。

叔段得到封邑之后,在武姜的干涉下,京城成为了郑国另外一个政治中心,盘踞京城的叔段,根本不服从郑庄公的调令。在武姜的纵容下,叔段的野心变得越来越大,他不停地扩建城池,使京城的规模面积超过了国都。

此举招致了郑庄公手下大臣的不满,纷纷要求郑庄公进行制止,但郑庄公并没有阻拦。他觉得阻拦自己弟弟就是和母亲武姜决裂,他不想闹得这么僵。而且武姜的背后站着申国的势力,当初申侯联合众人灭了周幽王,如果和武姜决裂,郑国恐怕也会受到威胁。

郑庄公的宽容并未换来叔段的理解,他反而变本加厉的侵蚀郑国的利益,把郑国西北部私自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大有取而代之的意思。

看到叔段越来越肆意妄为,郑庄公手下的臣子忍耐到了极限,他们告诉郑庄公,如果再不讨伐叔段,他们就会前去投靠对方。对此,郑庄公则不紧不慢的告诉臣子,他说叔段会自作自受的。

郑庄公之所以表现的如此云淡风轻,并不是他没意识叔段的威胁,只是他可以用别的方式将叔段击垮。叔段从小在溺爱中长大,一路走来顺风顺水,今天的一起都是武姜给他争取的,平时只会饮酒作乐,没有真本事。叔段作为一城之主,非但不爱惜百姓,反而对其进行大肆压榨,造成民怨沸腾。

反观郑庄公,在他统治的二十年里,不断积极发展商业,改善民生,并训练出一直骁勇善战的军队。除此之外,他还继承了父亲的政治遗产,担任周室王朝的卿士,尽管此时的周室已经式微,但名义上还是各个诸侯国的共主,这给郑庄公提供了挟天子令诸侯的条件。

眼见郑庄公一直保持隐忍,叔段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野心,于公元前722年在京城公然反叛。为了这场反叛,叔段制定了一个自认为万无一失的计划,哪怕不能推翻郑庄公,也能继续守住京城自保。

眼见叔段反叛,郑庄公知道自己该出手了,他先是软禁了自己的母亲武姜,切断叛军在国都的内应,又立公子吕为统帅,率领早已准备好的大军直奔京城。叔段没想到武姜会被软禁,打算了自己的战前部署,加之公子吕率领大军前来攻打,一时间失去了方寸。于是变主动进攻为被动防守,打算坚守京师。

叔段认为京师城墙高耸,坚固无比,公子吕根本攻不进来。就在他认为高枕无忧的时候,京城内的百姓发起了武装起义。之前郑庄公就预料到叔段必反,于是提前在京师安*大量内应,只要叔段一反,就马上发动百姓起义。百姓之所以愿意起兵造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叔段长期压榨他们,如果他一直善待百姓,根本没人愿意起义。

外有大军兵临城下,内有百姓武装起义,叔段的反叛刚开始没多久就面临着全面溃败,无奈之下选择仓皇出逃,他自己跑到了共国寻求庇护,他的儿孙则跑到了卫国。

此番过后,人们才见识到郑庄公的智慧与谋略,并深深为之折服。郑国作为一个中等诸侯国,能在乱世立足,正是凭借郑庄公的深谋远虑与坚韧不拔。

在郑国发生内战的同时,相邻的卫国在密切关注着郑国的一举一动,并试图从中攫取利益。卫国是一个老牌诸侯国,立国的时间要比郑国早很多。郑国作为一个后起之秀,接连灭掉相邻的小国后,领土得到不断地扩张,这也让卫国感到隐隐不安。于是当叔段选择叛乱时,卫国选择扶持叔段,以此来对抗郑庄公。但叔段是个难堪大任的人,叔段反叛失败后,卫国就成了叛乱分子的庇护所,叔段的儿子公孙滑就在卫国避难。很显然,这种行为让郑庄公非常不悦。

郑国内战刚结束没多久,卫桓公就以支持叔段为由,对郑国大举用兵,并占领了郑国的城邑廪延。面对卫国的挑衅,郑庄公给予了坚决的回击。他利用自己在周王室担任卿士的身份,调集了几个忠于周王室的诸侯国,合理攻打卫国,并将其大败。

卫桓公此次讨伐郑国失利后,在国内引起了不满。这时卫桓公的弟弟州吁利用国人对卫桓公的不满发动了政变,将其*死后篡位夺权。在春秋竖起,弑君夺权这种事情是非常卑劣的,州吁篡位夺权也遭到了百姓们的反对,州吁要想服众,必须做出一番作为,证明自己比卫桓公优秀。州吁认为,仅凭卫国的实力根本不足以和郑国康航,必须拉拢其他国家一起反郑才有可能成功。于是州吁准备搞一个反郑联盟。

卫国是老派诸侯国,尽管实力并不是很强,不过在中原一带还是有一定的号召力。州吁现实拉拢了陈国、蔡国,紧接着又把宋国拉拢进来。宋国之所以同意一起反郑,是因为他们内部也出现了权力斗争。在州吁弑兄的同年,宋穆公去世。公子冯与公子夷争权,最终公子夷获胜,登上国君宝座,史称宋殇公。在权力斗争中失败的公子冯则逃到郑国,郑庄公不仅收留公子冯,还扬言要用武力帮他夺回君位。这么一来,宋国与郑国的关系急转直下。州吁看准机会,派人游说宋殇公加入反郑同盟并许诺由宋国充当同盟的盟主。

反郑联盟成立后,宋殇公率领四国进攻郑国,郑庄公眼见不敌,于是坚守城池不出,最终宋殇公率兵退去。此役虽然没有拿下正郑国,但宋殇公证明了一件事,只要组建一个联盟就可以对付大国。

后来宋殇公又拉拢鲁国入群,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在诸侯国中颇具名望,鲁国的加入,让反郑联盟的实力更上一层楼。鲁国加入后不久,五国联盟便再次攻打郑国。此时正值粮食收割的季节,不过不出城迎敌,粮食就会尽归他人之手。为了保护粮食,郑庄公选择正面硬杠,但郑国以一敌五,最终大败。不但没守住粮食,士气也被挫败。

就在反郑联盟士气正盛时,卫国内部发生了政变,老臣石碏看不惯州吁的弑君行为,设计将其斩*,并立卫桓公的弟弟子晋为国君,史称卫宣公。

郑庄公得知卫国内乱,以迅雷不及耳之势对卫国发起攻击,并大败卫军。新继位的卫宣公急于立功表现,在没来得及统治其他盟国的情况下,率领燕国前去攻打郑国,但燕国的实力很弱,最后又被郑国打得落败而归。这一战把卫宣公的锐气彻底打没了。

在单挑方面,郑国不惧怕任何国家,所以在反郑联盟抱团之前,他需要各个击破。于是在挫败卫国后,郑庄公准备一鼓作气继续征讨宋国。并且以卿士的身份调集周天子的军队共同进攻宋国。在进攻宋国的同时,还派使者前往鲁国,和鲁隐公痛陈利害。

鲁国和郑国之间没有之间的利害冲突,本来鲁国在反郑联盟中就不是很卖力,如今见郑庄公抛来橄榄枝,便欣然接受。

没了鲁国的帮助,宋国很快败下阵来,紧接着郑国又把矛头指向陈国。陈国只是一个袖珍小国,之前只是跟在宋国、卫国后面作威作福,在郑国的攻势下,陈国很快便缴械投降,被俘者甚多。

尽管郑庄公有高超的军事才能,有把握转瞬即逝战机的能力,但敌人太多了。战争对物力、人力都是巨大的消耗,长此以往,国家难以承受。于是郑庄公开始转变策略,用外交的手段来分化、削弱、瓦解敌人的同盟,同时建立自己的联盟,这样方可掌握中原大战的主动权。

为了实现战略转折,郑庄公展开一场凌厉的外交攻势。

公元前716年,郑庄公主动向宋殇公提出停战的要求,宋国与郑国打了几年,不但没捞到好处,反而激起了民怨、宋殇公也充分见识了郑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于是选择握手言和。

看到宋国与郑国和好,陈国也主动示好,表示愿意停战。而且陈桓公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郑庄公的儿子,双方实现了联姻。

为了彻底瓦解反郑联盟。郑庄公请来齐国国主齐信公前来调停,齐国的开国之君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是西周的开国元勋,当时周天子授予齐国征伐四方诸侯的权力。因此齐国国君在诸侯中的地位比较高。在齐信公的调解下,郑国、卫国、宋国达成了正式停战协议,三国君主在温地会晤,订立盟约,捐弃旧怨,实现全面和解。至此,反郑同盟全线瓦解。

郑庄公看似是一个和平爱好者,实则内心充满了扩张主义,和平协议只是他的缓兵之计,在和谈的同时,他积极拉拢齐国、鲁国,寻求对宋、卫两国用兵的机会。

公元前714年,谋划已久的郑庄公找了一个借口来指责宋国,并表示会前去讨伐他们。次年,郑国、齐国、鲁国正式结盟,一起来对付宋国。当年五月,三路大军开启了伐宋之旅,仅用了一个多月,宋国就土崩瓦解。在春秋时期,受制于经济、人口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战争规模一般是比较小的,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很少有一场大战旷日持久,因此诸侯战争一般是点到即止,见好就收。攻下宋国的主要城池后,郑庄公就鸣金收兵,伐宋之战结束。

郑国退兵后,宋国非常不服气,把之前签订的和平条约搁置作罢,集结了卫国和蔡国重新攻打郑国,但此时的宋国已经是不是郑国的对手,最后是失败告终。

郑国、宋国、卫国、齐国、鲁国等国家之间战争被称为中原大战,这场战争持续了十年之久,其中宋国与郑国前后交锋十几次,郑庄公凭借出色的外交能力,牢牢把握着主动权。而真正让中原大战画上句号的,则是宋国内部发生的一场政变。

公元前710年,宋国贵族华父督发动政变*死了宋殇公,这场政变的始作俑者是一位美女。当时华父督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宋国大司马孔父嘉的夫人,并深深被她吸引,但碍于孔父嘉在宋国位高权重,不敢轻易动手。后来华父督想到一个办法,他把宋国对郑国的失利推到了孔父嘉的头上,孔父嘉作为掌管兵马的大司马,因为他的无能才导致宋国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于是山东百姓声大司马孔父嘉,待百姓群情激昂之后,华父督则趁机*掉了孔父嘉。孔父嘉被*后,华父督立马霸占了他的夫人。

当宋殇公得知华父督私自*害孔父嘉的事情后,勃然大怒。准备惩罚华父督。起初华父督只是想争夺没人,没想*害国君。现如今,他意识到宋殇公可能会*自己,为了自保,于是带领士兵突然冲进宫中,将宋殇公一并*掉。

在周朝,弑君是要遭受车裂之刑的,但此时周王室已经式微,所以诸侯国才肆无忌惮的出现各种弑君行为。但郑庄公作为周王室的卿士,他决定插手此事。作为周王室的朝廷一把手,郑庄公有权力干涉宋国的内政。再者,郑庄公此前收留了宋殇公的政敌公子冯,只要*掉华父督,就能将公子冯扶持为宋国国君。

于是郑庄公邀请齐停公、鲁桓公、陈桓公,在稷地举行四国君主会议商讨解决宋国问题。华父督闻讯大骇,如果四国联手干涉宋国内政,追究弑君之罪,那他的下场会很惨。但华父督是个浸淫政坛几十年的政客,慌乱过后便恢复了理智。他认为这几个国家的君主没人在乎宋殇公的死活,他们在乎的是能否获得个人利益。想到此处,华父督便豁然开朗了。他拿出大量财物来贿赂四位君主,并承诺让公子冯担任宋国国君。如此一来,四国君主便没有继续追究下去,公子冯也顺利成为宋国君主,史称宋庄公。自此之后,宋国成为郑国的亲密好友。

随着宋国立场的转变,持续十年之久的中原大战终于告一段落。这是一场春秋初期最大规模的诸侯战争,也是各国权力重新洗牌的开始。

经过十几年的攻战经营,郑国成为诸侯国中的强者。随着郑国越来越强大,郑庄公与周王室的矛盾也越来越大,最后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郑庄公之所以和周王室产生矛盾,是因为他在中原大战中多次利用卿士的身份假公济私,这让周天子很恼怒,但又无可奈何。后来周天子想对郑庄公施压,后者直接怒斥周天子,表示要不是郑国在背后支撑,周王室早就灭亡了。

周天子见状,害怕失去郑国的支持,于是主动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郑国当人质,郑庄公见周天子主动示好,才饶过周王室。

公元前720 年,周平王去世,周桓王继位。年轻的周桓王不想做一个傀儡,于是重用西虢公来制衡郑庄公。但郑庄公直接派遣军队闯入周天子的领地收割庄稼,以此来示威。对此周桓王也无可奈何。但周桓王并未放弃削弱郑庄公的想法,这期间多次试图打击郑庄公,但均已失败告终。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突然宣布罢免郑庄公卿士之职,这也意味着两者正式决裂。紧接着,周桓王准备率兵讨伐郑国,为此他拉拢了郑国的宿敌卫国,以及蔡国、陈国等几个墙头草国家。面对周天子的讨伐,郑庄公并未放在眼里。郑庄公亲自上阵指挥,凭借先进的军事思想以及高超的智慧才能,郑庄公将周天子的军队打得大败。周天在在逃跑之际,被郑国将领祝聃射中了肩膀,周桓王强忍着剧痛,指挥着军队有序撤退。祝聃见状想前去追击,被郑庄公阻止。他告诉祝聃,郑国只是寻求自卫,并不是想欺凌天子。打退周天在的军队后,当天晚上,郑庄公又派人去慰问周天子。此役便是著名的繻葛之战。

此役郑庄公表现的有礼有节,不但站在了道德高地,还让周桓王名誉扫地。周桓王不但没有拿回王室的尊严,反而沦为其他诸侯的笑柄。郑国的胜利,象征着诸侯争霸的时代彻底到来,传统的王室独尊的时代已经彻底不复返。尽管诸侯嘴里还尊周王室为尊,实际上周天子已经成为诸侯眼中的吉祥物。

在中原发生战乱之际,北方的夷族也开始频频对中原诸侯国展开攻击。公元前714年,被戎大举入侵郑国。和中原士兵相比,被戎士兵体型高大,战斗力极为强悍。但戎人纪律性比较差,喜欢单兵作战,缺乏整体进攻配合。针对这一弱点,郑国制定出了破敌之策,将前来进犯的戎人悉数歼灭,让戎人数年之内不敢来*扰中原。这是华夏攘夷战争中的一次重大胜利,郑庄公凭借此战,在诸侯中的声望又上了一个台阶。

八年之后,被戎经过养精蓄锐,再次进犯中原,此次剑锋直指齐国。齐国自知不敌,于是向郑国求助,郑庄公派公子忽前去迎敌。公子忽率军抵达战场,再次将被戎击败,并俘虏了大量被戎俘虏。此役不但守卫了华夏平安,也再次证明了郑国的实力。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去世,享年六十岁,至此,一代中原霸王退出历史舞台。

在那个动乱的时代,一个国家的兴衰基本上完全依靠君主的个人能力,郑庄公死后,郑国也走向了衰败之路。郑庄公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公子忽,另一个是公子突。公子忽继承了郑庄公的位置,是为郑昭公。为了避免兄弟相残,公子突被移居到宋国,因为公子突的母亲是宋国人,本身也是权贵家族雍氏。公子突来到宋国后,出于利益考量,宋国想扶持公子突上台,取代郑昭公。于是精心策划了一场阴谋。为了能计划的顺利实施,宋国打算拉拢郑国的朝堂重臣蔡仲。宋国的拉拢方式非常简单粗暴,他们邀请蔡仲到宋国访问,然后趁机将其绑架,并以死亡作为威胁让其配合。

公子突和公子忽感情不错,他不想参与这场权力争斗,宋国见状,一同将公子突帮了起来,逼其就范。郑昭公得知宋国的阴谋后,为了避免兄弟相残,主动让出了位置,远走卫国躲避。于是公子突在蔡仲的支持下回国成为了新一代君王,是为郑厉公。

宋国扶持郑厉公上位后,本想凭借拥立之功试图瓜分郑国,但郑厉公不想做傀儡,直接和宋国反目成仇。宋国恼羞成怒,于公元前698年纠集了几个小国家对郑国进行了讨伐,并一举打进了郑国都城,顺便将宋国太庙屋顶上的橡木拆掉,作为战利品带回宋国。此时距离郑庄公去世仅仅过了三年。衰落速度之快,令人唏嘘。

蔡仲拥立郑厉公之后,把朝堂大权握在自己手里,郑厉公处处受到掣肘。为了摆脱蔡仲的控制,他拉拢了蔡仲的女婿雍纠前来相助。雍纠一直对郑国公室忠心耿耿,听到郑厉公的请求后便答应了请求,并制定一个除掉蔡仲的方案。后来雍纠的刺*计划被蔡仲的女儿得知,她火速告诉了蔡仲,得知刺*计划的蔡仲冒出一身冷汗,然后派人抓住雍纠,并将其*死。

郑厉公得知雍纠被*后,选择逃往他国来避祸,他先是逃到了蔡国,不久后又带领一帮亲信*回了郑国,夺取了标邑,在此组建了一个流亡政府。

郑厉公逃走后,蔡仲又把郑昭公请了回来。短短几年之内,郑国就遭遇了数次政权更迭。动荡的时局也让各路诸侯有了出兵的借口,鲁桓公以支持郑厉公复辟为由,联合了宋国、卫国、陈国一起征讨郑国,结果被能战善战的郑昭公大败。此役过后,郑昭公在国内站稳了脚跟,郑国的国力也逐渐恢复。在郑昭公的励精图治下,郑国也逐渐恢复到巅峰。可就在此时,郑昭公却死于一场政治谋*。

刺*郑昭公的人是郑国大夫高渠弥,在郑昭公尚未接班时就看不惯高渠弥,继位后对他进行了多次打压。高渠弥为了自保,发动政变*死了郑昭公。高渠弥弑君的行为引起了齐国的不满,齐国作为有征讨之权的诸侯国,齐襄公率领大军前来捉拿高渠弥,高渠弥想效仿华父督的做法贿赂齐襄公来保全性命,但齐襄公没有接受他贿赂,直接将他处以车裂酷刑。在春秋时期,车裂一般只用在弑君者身上。

郑昭公死后,蔡仲拥立郑昭公的弟弟公子仪为国君,与他的两位各个比起来,公子仪不但缺乏进取心,更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在他的治理下,郑国迅速衰落,往日荣耀一去不复返。就在郑国迅速衰落之际,南方的出国楚国正在迅速崛起。

楚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鬻熊,当时他辅佐周文王打天下,由于死的早没有得到封赏。后来周成王念及他的功劳,把楚蛮一带封给了鬻熊的曾孙熊绎。当时的出国是一个蛮荒之地,一直到西周中期才展露头角,帮助周王室平定了反叛王室的徐国,随后将徐国的残余势力收之麾下,一点点发展壮大。

后来周王室式微,势力范围无法触达到楚蛮一带,楚国则在南方强势崛起。到了楚武王熊通时期,他已经将楚国带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楚国的崛起让汉水以东的诸侯国甚是惊慌,他们成立了反楚联盟,并以随国为中心。楚国为了完成称霸大业,决定摧毁反楚联盟。熊通率领大军先去攻打随国,很快便兵临城下。随国眼见楚国大军来势汹汹,不敢出城迎敌,经过一番商讨后决定和楚国谈判。他们派出少师为谈判代表。少师是随侯的宠臣,在应对谈谈判方面,熊通的谋臣鬭伯比提出了一个“示弱于敌”的计策,他让熊通把精锐士兵都隐藏起来,把老弱病残放到阵前,以此来麻痹少师。

少师来到楚军大营,眼见都是老弱残兵,心里顿时放下了戒备,于是质问熊通为何要对随国用兵。而熊通的回答颇为有意思,他说自己是蛮夷,如今中原各国都在内斗,周王室又式微,他自己有军队,所以就来抢地盘。

楚国在诸多诸侯国中的地位是很低的,熊通仅仅是个子爵,在公侯伯子男的爵位顺序中排名倒数,其他诸侯国可以称为郑郑公、随侯,而楚国只能称为楚子。熊通对此也耿耿于怀,此次见少师前来谈判,他请求随侯到周天子跟前给熊通求一个侯爵。因为随侯和周天子本是一家,都是姬姓,所以随侯能说得上话。

少师回到随国后,马上向随侯汇报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他说楚军多是老弱残兵,而且熊通有求于随国,此时应该主动出门迎敌,必能大败楚军。随侯对此深信不疑,并打算出兵迎敌。而随国谋臣季梁一眼看穿了熊通的计谋,并告诉随侯这只是楚军“示弱于敌”的计策,不能中计。并讲述了诸多道理来让随侯相信自己的判断,最后随侯被季梁说得哑口无言,便听从了季梁的建议,选择与楚国谈判。

楚国的和谈条件很简单,就是让随侯帮忙到周天子面前为他请求一个爵位,这个要求并不高,放在平时也不难实现。但此时的周桓王刚在繻葛之战中挨了一箭,对诸侯们已经失去了信心。他千方百计的想削弱诸侯的爵位,不可能再对诸侯们进行加封,于是一口回绝了熊通提高爵位的要求。

熊通得知被拒的消息后,瞬间暴跳如雷,他说自己的先祖是周文王的老师,如今连一个侯爵都没得到。于是乎,熊通便自立为王,史称楚武王。在春秋时期,尽管诸侯国们都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但心底里还是遵从“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观念,自立为王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而楚武王则打破了这个规矩,表明楚国不再尊周王这个天下共主,划地割据,雄霸一方。

自立为王的楚武王,准备一统南方,将各个诸侯国收之麾下。鬻伯比提议先攻打随国,上次季梁劝谏之后,随侯便逐渐疏远他,而对宠臣少师越发信任。只要季梁被架空,随国根本不是楚国的对手。

楚武王听从了鬻伯比的建议,挥师东进。此次随侯没有听从季梁的劝谏,而是在少师的怂恿下主动前去迎敌。当两军在阵前对峙之时,随侯彻底傻眼了,因为他眼前的楚军并不是老弱残兵,而是巍巍雄壮的大汉。在武器装备方面,楚军也比随国士兵更加精良。

面对兵强马壮的楚军,季梁再次劝谏,说不能与之正面交锋,要趁机攻击他们的侧翼,以此来寻求更好的机会。而随侯对此嗤之以鼻,他表示自己是个侯爵,熊通只是个子爵,不能在他面前示弱,执意要和楚军正面硬杠。结果没有悬念,楚军将随军打得大败。随后在护卫的拼*下才得以逃回国都。

随侯逃回国都后,后悔没有听从季梁的劝告,以致遭此耻辱。痛定思痛后,他做出一个明智的决定: 把守卫国都的重任交给季梁。没有少师的掣肘,季梁从容布阵,加固城防工事,激励每个国人拿起武器走向前线,大批粮食武器从各地运往都城,随国做好了持久抗战的准备。

季梁一方面备战,一方面积极展开外交活动,希望以谈判方式结束战争。在战场上大获全胜的楚武王只想得寸进尺,一鼓作气直捣随都。足智多谋的鬻伯比却认为,有季梁主持大局,随国难以攻破。楚武王听取鬻伯比的意见,接受季梁的谈判请求,与随国签订停战条约。

此役过后,楚国进入了全盛时代,周边小国见状纷纷前来归附。后来楚国又接连打败了邓国与巴国,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实力。楚国的接连胜利,让汉水以东的诸侯国大为恐慌,随国再度组织起反楚联盟,联合郧国、绞国、州国、葵国共同抗楚。为了瓦解反楚同盟,楚武王决心先拿实力较弱的绞国开刀。

反楚同盟有军事攻守协定,如果一国遭到楚国进攻,其他国家都得出兵相援。因此这一战必须速战速决,在援军到来前拿下绞国。公元前700年,楚武王亲征绞国,兵临都城之下,并在南门外安营扎寨。绞国都城颇坚固,易守难攻,强攻难以奏效。

在谋臣屈瑕的建议下,楚军采取了引蛇出洞的策略,他前几次先派出老弱残兵前去战斗,每次大败而归。后来绞国以为楚军不堪一击,于是打开城门全军出动,结果被埋伏在城外的楚军精锐趁虚而入,一举将其击败。绞国君主眼见大势已去,与楚武王签订了城下之盟,并退出了反楚联盟。

拿下绞国后,楚国又把目标锁定在彭水流域的罗国身上。此前在出谋划策方面表现优异的屈瑕,被楚武王任命为军队统帅,负责征讨罗国。屈瑕是一位出色的谋臣,但不是优秀的军队指挥者,之前的胜利让他冲昏了头脑,他认为罗国是个不堪一击的小国,比绞国实力弱很多,因此非常轻敌大意。当有人提醒他不要掉以轻心的时候,他一概选择不听,并下令不许前来劝谏。

由于屈瑕的轻敌,导致楚军十分散漫,而他们的对手罗国已经做好了完全之策,只等楚军前来。最终楚军为他们的麻痹大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此役楚军被*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屈瑕遭此大败后,羞愧难当,自*身亡,其他将领则自缚与楚武王面前请罪,楚武王看后深深自责,为自己的用人上的过失感到愧疚。事实证明,参谋和指挥官是不同的概念,把人放错了位置,很容易招致失败。

此役失败后,楚武王选择了修生养息,把精力都放在了治理内政上,直到公元前690年,楚武王才又一次大举用兵,此次他的目标是随国。在出征之前,已经在位50年的楚武王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希望能在死前拿下随国,以满足自己的愿望。不幸的是,楚武王在征讨的途中突发心脏病而亡。

楚武王死后,隋军出征的鬻祁、屈重决定隐瞒死讯,他们一边命令军队往前挺近,一边在后方修筑军事堡垒,给人一种打持久战的准备。后来楚军兵临随国国都城下,随侯再次派人前去和谈,屈重以楚武王的名义,进入随国都城,与随侯签订盟约,而后井然有序地退兵。

这是楚国一次军事大冒险。在楚武王中途病逝的不利情况下,鬻祁与屈重利用各种手段迷惑随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由此可见楚武王十年的整顿,确实令楚国军队的素质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撤军后,鬻祁宣布了楚武王的死讯,得知真相的随侯已经后悔莫及。楚武王死后,他的儿子继位,是为楚文王。楚文王继承了楚武王的雄才大略,不但荡平了南方地区,又把目光瞄向了中原一带。

公元前684年,一直寻找北上机会的楚文王终于迎来了好时机。当时在淮水北岸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蔡国,一个是息国,两家关系本来不错,但因为一个女人而反目成仇。当年,蔡哀侯娶了一位陈国女子为夫人,息侯娶了蔡哀侯夫人的妹妹,称为息妫。息妫从陈国出嫁到息国,路过蔡国,蔡哀侯见色起意,多次调戏息妫,此时惹恼了息侯。

息国的实力不如蔡国,为了能出一口恶气,息侯打算借刀*人,他知道楚国一直有北上之意,于是派人前往楚国合谋,让楚国佯装攻打息国,然后息国到蔡国搬救兵,楚国可以在半路上截*蔡国。

对于息国的请求,楚文王一口答应,于是按照计策行事。蔡哀侯没有预料到这是阴谋,当得知楚国攻打息国后便亲自率兵前去营救,结果在半路被楚军埋伏,最后被俘,并被押送到楚国。息侯得知蔡哀侯被俘后,深深出了一口恶气。

当蔡哀侯得知自己被算计后,也决定摆息侯一道,于是他高速楚文王,息侯有一位绝美的夫人,但嫁给息侯这样的小人实属可惜,这样的美人应该嫁给楚文王这样的君王才行。楚文王被蔡哀侯说得心神荡漾,决定一睹美人的风采。

公元前680年,楚文王假装北上攻打蔡国,向息国借道同行。息侯欣然应允,并大摆宴席犒劳楚军。在宴席之上,息侯被楚军*死。息侯被*后,楚文王便迫不及待的寻找息妫,当息妫出现在楚文王面前时,楚文王感叹为了这样的美人,与天下为敌都很值得。

息妫被楚文王霸占后,整日郁郁寡欢,尽管楚文王百般宠爱,但息妨丝毫不为所动。为了讨得美人欢心,又出手灭了蔡国。虽然此举并没与为息妨报*夫之仇,也算是给了她一点慰藉。

后来息妫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杜敖,一个叫熊恽。日后熊恽成了楚成王。

楚文王即位以来,一路攻城略地,开拓了不少疆域,但中间也充斥着各种卑劣的手段。而且在对待盟友方面,楚文王也比较刻薄。之前巴国在楚国南征北讨的过程中除了不少力,但楚文王不但没有厚待巴国,还经常落井下石,这引起了巴国的不满,于是巴国开始反对楚国,并出兵进攻楚国的那处。

由于事出突然,驻守那处的楚国守将阎敖弃城而逃,楚文王得知后处死了阎敖,此事引起了阎敖家族的强烈不满。由于阎敖家族在楚国颇具势力,因此也起兵反对楚文王。在内有外患的夹击下,楚文王费劲九牛王二虎之力才平定了国内叛乱,但也让楚国元气大伤。平定完国内叛乱后,他又率军前去征讨巴国,结果被打得大败,在回师途中,积劳成疾的楚文王一病不起,最后身亡,结束了十五年的执政生涯。

楚文王死后,楚国的疯狂扩张暂时宣告结束,而此时,另外两个国家却快速崛起,他们便是秦国与晋国。这两个国家的崛起之路,同样充满了传奇色彩。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