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与成仙的4个关系 | 道教为何如此钟爱仙鹤?

仙鹤与成仙的4个关系 | 道教为何如此钟爱仙鹤?

首页角色扮演仙道凌云更新时间:2024-07-11

转载自龙虎山道教

祖天师曾在江州(今重庆)为官,因见世风日下,弃官隐于洛阳北邙山,但朝廷屡有征诏,所以那里也不适合隐居,为寻修道宝地,他远离尘境,“独携弟子王长从淮入鄱阳,登乐平雩子峰,山神拜于道,愿受驱策命,庙食峰下,炼丹其间。山神知觉而双鹤导其出入,遂弃其地、沂流入云绵山,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道藏汉天师世家卷二》)。祖天师当年到龙虎山修炼大丹,就有仙鹤引路。

贾岛所云:“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送田卓入华山》)

鹤类是地球上的古老居民。远在人类出现60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原始鹤类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地球进入第四纪(距今约200万年前),世界性冰川气候的爆发令原始鹤类大部分灭绝,剩下来的鹤种为了生存而不断进化,其骨骼羽毛等生理条件都变得更为强大而适合远翔,成为了鸟纲中一个庞大的迁飞族群。最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子》中出现对于鹤的种类特征记载。从提及鹤的古文献来看,截至唐代,人们对于鹤类有明确认识的种类有四种,分别是丹顶鹤、白鹤、灰鹤、白枕鹤。

鹤与中华文化

鹤是道教的文化符号之一。华夏文明对于鹤的推崇远由来已久。《淮南子》中便云“鹤寿千岁,以极其游”。在远古的神仙信仰里,仙人的形象多是身有双翼,能自由飞行的“羽人”,如《山海经·海外南经》中记载的羽民国,《楚辞·远游》中所云“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王逸注曰:“人得道,身生毛羽也”。从《楚辞》的记载中就已经可见仙人的两大明显特征:不死以及自由飞翔

起源并扎根于华夏大地的道教,以尊道贵德、道法自然、返璞归真、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得道成仙作为教义、追求。以修道成仙为根本目的及其宗教观念的核心,故又被称为仙道、仙教。而鹤那凌云高蹈、出尘脱俗的形象与神仙化显出来的形象是十分符合的,更重要的是这一独特的灵禽具有“仙”的两大根本特征:长寿,善飞,无怪乎《相鹤经》称其为“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所以鹤与道教联系起来,并在漫长的发展中逐渐消退了本身的自然属性,成为了一个极为典型的宗教文化符号,凝聚着丰富的宗教情感。

宋代张君房择要辑录的大型道教类书《云笈七签》中《内丹部》中收录一图片,图中描画的是服食大还丹后所可获得的四种神仙本领:排云、控鹤、寿杖(得以*活自由)以及铸镜(可*一切魑魅)。也就说服食大还丹后得以长生善飞,并且具有避免困厄的能力。由此可见鹤因其清雅的外形气质、长寿和善飞的特征,在道教中作为神仙的典型象征

道教典籍中的鹤

在道教典籍中关于鹤的记载很多,大致体现为:鹤为仙人坐骑或凡人化鹤、骑鹤成仙。

掌鹤灵官

据道教典籍《法海遗珠》卷十四载,乃有“掌鹤灵官”一职,专门负责神仙鹤驾:“蓬莱山掌鹤灵官七员名号:第一灵官名辉霞......每月初一日为始,轮流用之......”可见鹤驾为仙人常用坐骑,并且有专门仙人管理

《金华玉女说丹经》中,描绘六玄宫主率领天众迎接该经中地位最高的道教神——太极元真帝君的情景,是“龙轩鹤骑,仙仗森列,驻于空界”;又如唐杜光庭道长的《道教灵验记》中记载唐人郑公畋梦游洞府,群仙收到太上老君“征还上清”之命而离去的情景是“或控鸣鹤,或驾飞龙,腾跃而去”。

凡人化鹤

凡人化鹤的典型例子是丁令威事。丁令威为西汉时辽东人,学道于灵墟山,成仙后化为白鹤。《洞仙传》中载其成仙千年后“化为白鹤,集郡城门华表柱头”,所以辽东鹤、辽天鹤在文学作品中常被作为化鹤仙去的代名词。

骑鹤飞升

骑鹤飞升也是道教成仙的重要方式之一,唐卢道元编的《太上肘后玉经方》中记载了东海青童君授法与巢居子时云:“若求跨鹤升九霄,未易致也。若优游乾坤之内,守颢然之气,容色不改,心目清郎,寿数百年不归,可得矣”,可知骑鹤飞升是长生成仙中的一种修炼成果

三界信使

鹤也常作为仙的使者,在凡人得道升仙之际降临,“云鹤迎之而升天”(《墉城集仙录》)这些都是鹤在道教典籍中的典型出现方式。此外,道教占卜解卦和宗教符咒中,都有以鹤为名的卦辞和符咒。这体现鹤作为宗教符号、教理教义的象征,不仅在典籍中,同时也体现在日常的宗教活动里。

诗文中的仙鹤

鹤与松、泉、石等意象相得益彰,最常出现在描写道士形象、生活、宫观的诗歌作品中。无论是直接以鹤比拟清逸出尘的道者品格,抑或描写以鹤相伴的清修生活中所展现的道士形象,还是借鹤衬托那飘逸神秘的仙道之风,亦或是宫观的描写,都自然而然地透露了灵动仙气

孟郊的《送萧炼师入四明山》则刻画了一位超凡脱俗的女道士形象:

闲于独鹤心,大于高松年。

迥出万物表,高栖四明巅。

千寻直裂峰,百尺倒泻泉。

绛雪为我饭,白云为我田。

静言不语俗,灵踪时步天。

诗歌发端就以“鹤心”形容女道的高逸不群,凭籍着鹤的不凡品性和作为宗教象征的特性,“鹤心”两字就足以令人联想到女道的灵骨脱俗。后面的千寻峰峦、百尺清泉,以雪为饭、以云为田,意境云天高阔,进一步烘托了道者的形象。

鹤的高逸恬静为道观带来古朴清幽的意味,如李白的《寻雍尊师隐居》: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高耸的碧山已然不知在云中屹立多少年,“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两句勾勒出了一幅静谧的云山道观画,连花上的青虫,松下的白鹤,都卧眠不语。诗中只因诗人的前来,拨云寻道,倚石听泉,才有了一丝动机。整首诗中并未描写道观、道教风物,只是寻常深山之境,惟有“白鹤”意象,点明了这静谧之中的道境。

鹤意象体现的道教文化精神

宗教的圣洁。各种形式的描述——无论是仙人驾鹤、化鹤,道境中的鹤,以鹤形容修道者,其主题都是同一个——表现道教的圣洁。《道教灵验记》中载有中唐时湖州刺史崔玄亮“于紫极宫修黄箓道场,有鹤三百六十五只,翔集坛所,紫云蓬勃,祥风虚徐,与之俱自西北而至”,鹤的降临为道场带来了圣洁祥集的氛围。

追求长生与自由的道教理想。对于神仙来说,没有时间的界限,寿可与天地共存;没有空间的界限,攸忽飞升往来,朝发扶桑,夜宿昆仑。长生,飞翔,一个是突破了生死大限的自然现实限制,一个是此身可以自由来去,突破了种种社会的不合理束缚。神仙总是愉悦欢欣的,而且可以保持这种愉悦欢欣——他们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