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李白VS高适,国漫“唐诗宋词”的非常态改编?

《长安三万里》:李白VS高适,国漫“唐诗宋词”的非常态改编?

首页角色扮演寻道问仙更新时间:2024-05-03

李白和高适,你会选择谁的人生?

中国的孩子们从小要背唐诗宋词,可以说,唐诗宋词是刻在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DNA。但是,要把它们搬上大银幕来讲故事并非易事,国漫终于扛起了这个大任。

7月8日上映的《长安三万里》是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的开篇作品,不得不说,这个题材是挖之不尽的宝藏,每个人物都是一个IP。

主创将主角设置在高适和李白这对人物身上。为何是他们?因为这两个人的命运太有戏剧性,太富有对比性。在戴建业教授的讲述中,李白作为带头大哥,曾带着高适、杜甫这两位小弟“采仙草,找仙人”,让我们知道原来这三位大诗人还有这么一段不靠谱的故事。而在这部动画电影中,却是在老年高适的讲述中,回溯两人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的交集。

虽然不是李白视角,却处处都有李白。李白,从青年时和高适在黄鹤楼、扬州的几次遇见,转眼间到了中年时在边塞的逃亡。长安时的李白,已成了皇上身边的大红人,锦衣玉食,夜夜笙歌,身边不乏张旭、王维、贺知章、崔宗之、王昌龄、岑参等名流。

再一转眼,中年李白官场失意,于是求仙问道,怎奈出世不彻底,又和一群友人通宵达旦饮酒,于是有了汪洋恣肆的《将近酒》。

老年李白更加不靠谱,因为永王三顾茅庐,他便追随之,却作为谋逆余党被抓。平定永王叛乱的正是此时已当上大官的高适高中丞。

晚年李白被赦免死罪,流放夜郎。历史上的高适并没有救李白,两人还因此绝交,这里却进行了改编,李白称高适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对高适暗中营救李白也进行了一番描写,这也属于影视剧创作的正常化改编,毕竟谁也不会把影视当正史对待。

从这样的改编来看,李白压根就是一个价值观紊乱的角色:青年怀着一腔成就伟业的抱负,中年失意寻道问仙,老年因政治不正确遭流放,这是何等失败的人生!有人认为这样的改编贬低李白抬高高适,但在我看来,这才是真实的李白,一个走下教科书里高高在上的诗仙李白,一个其实在政治抱负上非常天真幼稚的李白。

高适呢,一个大器晚成的大将,唐代诗人中唯一封侯的人物。虽然他诗名不如李白,作为边塞诗代表,留下最著名的诗作当属《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但是他忍辱负重,没有像李白那样在出世和入世间反复徘徊,而是坚定自己报效国家的信念,最终在戍守边关立下赫赫战功。

那么谁是成功者,谁是失败者?在当时来说,高适是绝对的成功,李白是绝对的失意,但是千年之后的现在呢?李白在经典诗文中永远活着,作品才是体现一个人生命真正的长度和广度。

传统文化是影视剧创作取之不尽的宝藏,《长安三万里》的改编丝毫不影响李白的地位,而是让现代人更亲近一次我们的母语文化。

这部动画电影的知识点很多,出现了48首诗歌,镶嵌在台词中的唐诗更是比比皆是。

高适和李白的一生,也是安史之乱盛唐由盛转衰的几十年,长安、江夏、广陵、扬州、商丘梁园、潼关,这些都是当年赫赫有名的地名。盛唐气象,历史和文化,在168分钟的时长中交相辉映。王维、杜甫、李龟年、孟浩然、贺知章、张旭、丹丘生、岑夫子、李邕、裴旻、岐王、玉真公主等唐代名家和历史人物轮番出镜。

“只要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会一直在。”“诗在,书在,长安就一直在。”在诗人的吟咏中,这些地名已经不是作为物象而存在。同样,李白们也在他们的诗歌中成为不朽。从这个角度说,《长安三万里》是现代人对经典文化的又一次亲密接触。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